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9-25 19:18:34 来源:陕新发布

9月25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林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刘延民先生,市林业局总工程师苏峰、资源保护与法制科科长薛磊先生、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督查科科长刘静先生,介绍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的主要进展和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汤坤才主持。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汤坤才: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延安,作为坐落于黄土高原深处的城市,曾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退耕还林,昔日贫瘠的荒山秃岭已变成绿意盎然的秀美山川,森林覆盖率达到48.07%,延安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修复的成功典范。2023年,延安市林业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林业各项重点工。两年多来,全市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为建设美丽延安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为了全面展示林长制度的工作成效,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延安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林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刘延民为大家介绍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的主要进展和成效,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市林业局总工程师苏峰、资源保护与法制科科长薛磊、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督查科科长刘静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

首先,请刘延民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延民: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延安市林业局,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延安林草事业的关心、关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谆谆告诫,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抓住保护森林草原资源这个首要任务,推动形成林长主动履职、林长办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新格局,林长制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林长制体系运行情况

(一)全面建立全市林长制体系。着力构建上下衔接的组织体系,职责明确的责任体系,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8000余名,13个县(市、区)依托林业主管部门、97个镇依托镇林业工作站或党委政府办公室设立了林长制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和建立林长责任区及矢量数据库,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制定林长会议、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考核评价等4项基础制度,建立发布总林长令、巡林、“林长+”等配套制度,保障林长制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市县级累计召开总林长会议88次、签发总林长令57个、巡林调研2000余次。

(二)全面深化部门协同合作。坚持以林长制为统领,先后与检察院、公安局、法院等部门建立“林长+检察长、警长、法官”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通过召开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专项行动,有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推进涉林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生态损害赔偿和受损生态修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推动中省环保督察、森林督查等反馈问题清零销号,建立森林草原防火、封山禁牧联防联控协作机制,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三)全面夯实源头治理基础。加强林长办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统筹协调作用,实现部门间横向协作配合到位、系统内上下对接高效顺畅。大力开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建成全国标准化林业站17个。建立“一长(村级林长)一员(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生态护林员规范化管理,确保涉林违法行为及时发现、迅速报告、规范处置。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洛川县旧县镇及洛阳村、子长市杨家园则镇及新寨河村、吴起县吴仓堡镇及周关村、黄龙县白马滩镇及圪台村入选“省级林长制镇(村)示范点”。

(四)不断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印发了《延安市林长制目标责任评价方案(试行)》,将国土绿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林草灾害防控等重点工作纳入考评范围,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从严实施考核。强化日常督导检查,精准查找问题,推动问题整改。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黄龙县受到省政府奖励激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县(市、区)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建设成效

林长制推行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省、市《总林长令》,聚焦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以开展“林长制绩效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规范林长履职、严格制度执行、提升运行效能,推动全市林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绿色家底更加厚实。抢抓“三北”六期建设重大机遇,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扎实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48.07%,植被覆盖度达81.3%,延安成为陕北地区林草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森林防风固沙等作用日益凸显,宝塔“山青”、延河“水净”、圣地“天蓝”、城乡“宜居”成为延安生态建设成效的缩影。吴起县长城镇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延长县被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确定为“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

二是资源管护更加严格。印发《关于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九条措施》等文件,推行临时占用林草地“容缺受理”,积极引导建设单位集约节约使用林地草地。依法查处各类毁林毁草、破坏植被等违法行为,扎实推进森林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违法使用林地项目图斑由2020年的2288个下降至382个,面积由2937.9公顷下降至75.6公顷。全面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广泛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手段,严格管控人为活动,有效提升监管效率。

三是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全市陆生野生动物达264种,子午岭华北豹、黄龙山褐马鸡和宜川原麝等物种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张。引入20只朱鹮在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人工繁育和放飞试验,已成功繁育幼鸟5只。黄龙县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评估验收。古树名木得到全面保护,严格落实3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一树一策”保护措施,黄陵县被定为国家级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

四是灾害防控更加牢靠。森林草原防火态势保持平稳,全市连续23年未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7次蝉联“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每3年评选一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全部达标,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未传入我市。编发《延安市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巡查监测,全市未发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情。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抢抓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重大机遇,认真落实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推动林草重点工作提质量、上水平。一是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围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好白于山区毛乌素沙地南侵“阻击战”、黄河西岸土石山区综合治理“歼灭战”、延安中部人居生态环境“提升战”、南部天然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持久战”4大战役,不断推动延安山川大地由浅绿向深绿迈进。二是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坚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一以贯之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严格落实《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坚持不懈抓好封山禁牧工作。持续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破坏林地林木行为,依法保护好古树名木、野生动物等资源。严抓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三是持续推动林业生态价值转化。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协调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探索符合延安实际的“两山”转化路径。鼓励支持林农积极培育特色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我市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禀赋,稳步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努力把延安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谢谢大家!

汤坤才:

谢谢刘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所在新闻单位。

请提问。

群众新闻网记者:

请问我们延安在古树名木有多少,在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延安市林业局总工程师苏峰: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显示,全市现有古树18.8万余株,占全国总数的3.7%、占全省的25.9%。全国仅有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而我市黄陵县就有3株,分别是“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和“老君柏”。“黄帝手植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根深叶茂、苍劲挺拔,见证着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全球华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华夏始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2023年9月,黄帝手植柏、黄帝陵侧柏古树群分别入选全国“最美侧柏”“最美古树群”。国家林草局已批准我市黄陵县与四川省剑阁县、浙江省柯桥区、湖南省双牌县等4个县(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为保护好以“黄帝手植柏”为代表的古树名木,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有效落实保护政策。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十条措施》,市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职责、任务等。2023年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林长办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范畴,进一步夯实了相关部门和县区的保护责任。

二是坚持动态监管,全面规范图文档案。通过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家底,全部造册登记,设立保护标识、悬挂保护牌、明确养护责任人、更新数据库信息。对古树群实行生态空间管控措施,核清四至界限,划定保护范围,设置固定宣传牌,完善图文信息,全市已查明的古树名木都有了“户口本”和“身份证”。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逐步完善保护措施。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编制了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邀请国内顶尖气象专家,编制了《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株重点古树和黄帝陵区域防雷初步设计》,安装了防雷仪器和专用监控探头,实现了24小时安全监测监控。

四是坚持常态督导,严厉打击破坏行为。市林业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不定期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进行督导检查,全市没有发生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案件。

保护好、管理好古树名木,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维度、人文厚度深入挖掘和讲述古树名木故事,守护好自然文化遗产,自觉把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谢谢!

陕西科技报记者:

据了解林业部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主要涉及使用林地手续办理,请问市林业局在重点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林业局资源保护与法制科科长薛磊:

延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除了开发油煤气、发展新能源方面都需要使用林草地外,其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使用林草地。去年以来我局以落实“三个年活动”为突破口,牢固树立“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导向,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服务保障上,全力推进全市各类建设项目使用林草地手续办理。

一是制度保障。为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九条措施》、印发了《关于对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林地手续办理实行容缺受理的通知》、修订了《延安市林业局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扣紧监管环节,对重点项目临时使用林草地手续实行容缺受理,全力做好项目建设使用林草地手续办理。

二是技术保障。为提高使用林地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方便用地单位了解使用林地手续办理流程和细节,今年以来,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通过组建勘验“小分队”、建立微信“咨询群”、举办业务“培训班”、印制政策“明白册”等方式,送技术、讲政策、答疑惑、强普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明政策、会管理的使用林草地“审批申报人”,有效提高办理效率,深受用地单位的好评。

三是服务保障。积极主动对接用地单位,先后与市水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淤地(拦沙)坝等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林业手续办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与延长石油油田公司联合举办项目使用林草地政策培训会。同时,对王瑶水库、延榆高铁、延河重点项目治理、大唐电厂、黄陵碳硅等中、省、市重点项目跟踪办理,全力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共审核转报建设项目使用林草地222起、1956多公顷,审批临时使用林草地116起、374多公顷,创历年同期使用林草地手续办理批次最多、效率最快。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一如既往,依法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常态化做好跟踪服务,为全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做好保障服务。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延安市出台了多项制度保障林长制工作顺利运行,刚才提到今年推行“三单两函”机制,请具体介绍一下这项机制。

刘延民:

为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制办公室参谋助手和统筹协调作用,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市全面推行“林草资源清单、问题整改清单、任务提示清单、问题整改督办函和风险预警提示函”机制,简称“三单两函”。

《林草资源清单》包括林草湿荒面积、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野生动植物分布及数量等资源状况,以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内容,目的是让各级林长掌握责任区林草资源概况。

《问题整改清单》根据中省环保督察、国家森林督查、各级审计和巡视巡察发现的重大问题,落实责任单位,提出整改要求,明确完成时限,并报送相应责任区林长。

《任务提示清单》根据省、市、县总林长会议精神和总林长令要求,围绕国土绿化、林草资源保护、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灾害防控等工作内容,向各级林长发出,提示工作、反馈进度和注意事项。

《问题整改督办函》是当发生重大涉林草案件、重大林业灾害,或出现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由县级及以上林长制办公室向问题所在县(市、区)总林长和镇级林长发出督办函,进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

《风险预警提示函》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对林草工作指示批示要求,为避免林草火情、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社会负面舆情发生,由县级及以上林长制办公室向责任区林长印发,规避风险、消除隐患,防止和减少灾害。

全面推行“三单两函”机制是压实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林草资源主体责任的具体举措,是强化林长制高效运行的有力抓手,更是推动林草重点工作落地实施的有效方式。

市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20多年来,延安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有放松封山禁牧政策的呼声,请问有没有这种可能?

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督查科科长刘静:

大家都知道,延安有散牧的传统,特别是在北部县区,放牧曾是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过度放牧,对林草植被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羊的嘴、一把铲,羊的腿、四把剪”,这是群众对羊群破坏林草植被的“生动”形容。我市生态环境整体依然脆弱,北部白于山区、黄河西岸缺林少绿的问题仍然突出。

封山禁牧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1998年,吴起县首开全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先河。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延安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时,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号召,同年10月,延安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行封山绿化、舍饲养畜的决定》,鼓励引导群众开展舍饲养畜。2007年11月,《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颁布实施。2020年1月《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是全国第一部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地方法规。可以说,25年来,正是由于我们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封山禁牧、严格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才换来了延安山川大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封山禁牧工作,今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封山禁牧工作的令》,要求各级政府全面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将封山禁牧工作抓紧抓实。坚持疏堵结合,鼓励支持群众发展标准化建圈、科学化饲养、规模化发展的舍饲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业优化升级;大力扶持群众发展设施蔬菜、山地苹果、特色养殖和林下经济等产业,引导放牧户转产转业,通过拓宽增收渠道分散、降低放牧压力,从根本上消除野外放牧隐患。多途径、多角度开展《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引导群众自觉执行封山禁牧政策,积极保护和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谢谢。

汤坤才:

因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刘局长和几位发布人的精彩解读,感谢媒体朋友对延安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