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水网建设情况介绍
时间:2024-11-26 15:06:58 来源:陕新发布
11月26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左怀理,陕西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闫红阳出席,介绍陕西省水网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左怀理先生,二级巡视员闫红阳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水网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左怀理巡视员作介绍。
左怀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陕西水利事业发展的关注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面,我就陕西省水网建设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水网规划建设,多次深入工程实地考察,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明确提出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网规划建设,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对加快水网建设作出总体部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水网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省水利厅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我省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基本省情水情,结合我省南北狭长的地理特点、江河水系的分布状况和经济产业布局,秉持“南调汉水、东西引黄、纵横成网”思路,谋划构建“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连调、五纵十横”的水网格局,印发《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科学有序推进水网规划建设。
一、加快构建陕西水网之“纲”
加快实施省级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工程。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面贯通,三河口水利枢纽、黄金峡水利枢纽下闸蓄水,于2023年7月顺利通水,已累计向西安市供水超1亿立方米。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通水。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贯通,预计2025年建成通水,将有力夯实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强化水网重大工程要素保障,持续做深做实项目前期,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古贤水利枢纽陕西供水、白龙江引水延安供水、引嘉入汉等一大批事关区域发展大局的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渭河、汉江、无定河等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陕西水网主骨架正在加快形成。
二、全力织密陕西水网之“目”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着力推动省级骨干水网通道建设。全力推进引汉济渭咸阳北塬城乡供水工程(二期)、石头河水库灌区东干渠改造工程、榆林王圪堵水库至靖边引水、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提升改建等工程建设,聚力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全省11个市(区)中,延安、宝鸡、榆林、安康、渭南、咸阳、商洛市级水网规划均已批复印发;全省需要编制县级水网规划的100个县(市、区)中71个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完成,我省延安市、富平县被列为全国水网建设先导区,为高质量推进水网建设做好示范引领。印发《陕西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三、稳步打牢陕西水网之“结”
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关中区域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浇筑高度突破160米,预计2025年底下闸蓄水。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工程和国家水网的重要节点工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今年7月9日开工建设。安康恒河水库、麟游普化水库、延安王瑶水库扩容等一大批重点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汉中焦岩水库、西安白鹿原(鲸鱼沟)水库、勉县玉带河水库等区域水网重要结点工程前期工作。结合我省黄河流域区域气候变化、地形条件、用水需求等实际,在满足河道生态流量和取水指标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推进建设一批小型水库工程,做大“盛水的盆”,进一步增强我省黄河流域水网韧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留足空间。
四、持续深化水利改革之“新”
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起草《关于建立与人口和产业布局相匹配的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意见》,积极推进水权交易,制定《陕西省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用水权改革路径和方式,港口抽黄灌区达成全省首单跨行业200万立方米取水权交易。制定《陕西省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完善成本监审工作机制,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在大中型灌区建立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坚持两手发力,印发《关于推进“两手发力”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开展“政金企”水利投融资对接活动,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有力推进水网投建运营一体化发展,为保障全省水利建设资金需求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高标准推进重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提高我省水资源承载能力。
欢迎媒体朋友们和各界公众持续关注、大力支持陕西水利改革发展,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左巡视。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存在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且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请详细介绍一下“陕西水网”的总体布局和建设任务。谢谢。
左怀理:感谢提问。陕西地处国家版图几何中心,八省环绕,生态功能重要,区位优势明显。秦岭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17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8%,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承载着全省78%的人口、86%的经济总量。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2%,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的水量来自于此,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神圣使命。
我们立足全省水资源禀赋条件、地理水系基本特征,聚焦南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等短板弱项。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秉持“南调汉水、东西引黄、纵横成网”的思路,谋划构建以黄河、北洛河、泾河、嘉陵江、无定河、延河、渭河、汉江等8条天然水系主脉为基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总干线、榆林横线、延安横线、北塬横线、渭北横线、岭北横线、岭南横线等7条人工输配水通道为主骨架的“五纵十横”陕西水网,实施供水安全保障、洪涝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
省级水网规划人工引调水工程4100公里,其中水网大动脉工程1600公里,骨干输配水通道2500公里,枢纽结点水库77座,总投资6006亿元,最终形成“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联调、五纵十横”的水网总体格局。
近年来,陕西聚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水网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流域整体和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坚持两手发力,持续扩大水利建设有效投资。引汉济渭总干线、延安引黄等一批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先后建成通水。目前,全省已建成水网大动脉工程约400公里,建成骨干输水通道约500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成水库1060座、总库容117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35亿立方米,全省设施灌溉面积达177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陕西省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先行先试实施方案》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并上报水利部。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回答完毕。
起点新闻:陕西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区,担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也对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请问我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闫红阳:谢谢记者朋友。首先我们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及时印发了《陕西省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积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副省长亲自挂帅,统筹调度各相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将涉及的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五市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有力推动水质安全保障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效力。由省长和常务副省长分别担任汉江、丹江省级河长,带动我省流域内6800余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建立健全“河湖长+”协作,常态化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江河湖清漂等专项行动,系统保障河道水生态。二是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积极加快增发国债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落地实施,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开展小流域治理项目5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5.71平方公里。根据2023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区域水土保持率已上升到79.35%,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治理成效明显。三是积极做好流域水资源调度体系建设。建成启用陕西省小水电生态流量省级在线监管平台,优化生态流量泄放监测监管措施。出台《陕西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完善生态流量保障制度体系。持续加强汉江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将汉江流域12个水文断面和20处水工程纳入水资源调度管理,6条重要河流8个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均达标。四是有效实施面源污染治理。我们通过不断优化生活污水处理处置方式,在长江流域实施163个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整治入河排污口657个。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汉丹江流域化肥利用率减至42.3%。完成汉丹江流域172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汉阴、石泉等县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1%。五是持续推进尾矿库治理工作。按照“一库一策”治理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完成流域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139.62公顷和55座尾矿库闭库销号。汉中市实施7个秦巴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21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安康市完成39座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商洛市投入锑污染治理资金1.7亿元,封堵矿洞25个,建成含锑废水处理站3座。六是扎实开展交通运输风险监管。印发了《关于开展丹江、嘉陵江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函》,完成老君河、银花河、武关河等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工作方案。汉丹江流域5市通过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查处危化品车辆交通违法12836起。与四川省多次沟通协作,稳步有序放开了京昆高速汉中至陕川界段危化品运输,将危化品运输调整为“高速路+国省道”多路径通行方式,有效缓解危化品运输压力,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后续我们将持续高效开展调度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抓好相关重点工作,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顺利推进,保障丹江库区上游流域水质安全。
回答完毕。
中国报道: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水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请问,陕西省节约用水工作在支撑水网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左怀理:感谢提问。陕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持续推进全省节约用水工作,阶段性节水目标超额完成。2023年全省用水总量93.62亿立方米,低于107亿立方米控制指标;非常规水源利用量7.11亿立方米,超过4.198亿立方米下限目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9.2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2.3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9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9.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4,用水效率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高起点谋划布置节水重点工作。将节水工作纳入《陕西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陕西省实施打赢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工作方案》中,统筹各方力量整体推进。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区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并将用水总量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省级考核各市、市级考核各县的重要内容。印发《陕西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省市县分级建立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联席机制,同时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督导落实3项制度,形成节水工作合力。
二是精细管理推动用水方式转变。常态化开展节水评价工作。严格落实节水评价技术要求,从严节水评价审查,科学核定用水需求,做好年度节水评价台账管理,把好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关口。联合住建部门加快推动全省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组织地市建立计划用水单位台账6773户,详细核对计划用水管理落实情况,反馈超计划、超许可等存疑问题,跟踪问效,督促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落实。
三是开源节流并重,力推非常规水源利用。召开全省非常规水源利用现场推进会,制定涉及加强矿井疏干水利用的7方面工作措施;积极推荐西安、渭南、延安、榆林4市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主导建立全省煤炭开采区地下水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印发《陕西省关于推进煤矿开采地下水监测管控和保护利用的工作方案》、《陕西省煤炭开采区(试点)地下水保护修复大纲》等文件,全面提升矿井疏干水回收利用率,促进了全省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良性互动。
四是两手发力实现金融支持节水新突破。开展我省节水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加快节水先进技术、节水产品和节水领域优质从业机构后续的培育、推介和应用工作,提升节水领域生产和服务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工作,将“节水贷”列入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服务乡村振兴重点产品,配合银行召开推介会重点推动。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10户企业纳入“节水贷”业务项目库,共计为9户企业办理12笔,共投放贷款3079万元,涉及农业节水灌溉、节水产品研发和制造、中水再利用、工业节水等领域。
五是创新形式掀起节水宣传教育新高潮。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创新节水宣传教育,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阵地和节水宣传品牌,建成我省首个省级节水科普馆,将华阴老腔、陕北说书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节水宣传,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播放量破百万;首发“三秦节水专列”主题列车,同步启动西安地铁、出租、公交载体节水公益宣传活动,启动全省“节水陕西、有你有我”主题演讲大赛、“节水示范宣传媒体行”采访活动、首届“节水中国行·西安”主题宣传活动等,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助力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回答完毕。
香港商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请问,省水利厅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谢谢。
闫红阳: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7月31日,省政府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标志着我省农村供水建设管理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作,将农村供水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精心筹划、系统推进。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水质提升和消除直饮窖水“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基本建成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管理规范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广大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供水保障。
一是供水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对城市管网难以延伸覆盖到的地区,积极发展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鼓励集中供水工程联网、并网、联调联供,压减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对较为偏远、不能纳入一体化、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确保不落一户一人。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供水工程5.56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78%,高于90%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坚持系统思维,聚焦农村供水水质问题,加快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集中供水工程,按要求配齐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做到“应配尽配”;对分散工程,采取“一户一策”,安装一体化净水设备,规范投加净化消毒剂,提升水质保障水平。目前我省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配备率分别达到99.53%、99.94%,73个县(区)取得CMA资质,全省农村供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运行管护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坚持县级专管机构、管理办法和运行经费三项制度,以县域为单元,统筹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链条各环节,优选专业化机构,建立完善农村供水专业化管护平台,推进供水县域内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保障工程长久稳定运行。目前,54个县(区)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7个县入选水利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典型案例”。
四是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断加强。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新标准、新要求和群众新期盼,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饮水安全问题底线。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常态化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大走访,充分发挥“陕西城乡供水四级回访”监督举报平台效能,做到问题立查立改、即接即办、有效处置,动态清零。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应急预案,跟踪指导各地修复水毁农村供水工程2950处,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举办全省农村供水管水员技能培训暨技能竞赛,全力提升管水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切实打通供水管护“最后一公里”。
回答完毕,谢谢。
国际在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请问围绕水网建设,省水利厅在灌区建设和改造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安排?谢谢。
左怀理:感谢提问。在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省累计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6处,其中大型灌区12处、中型灌区174处。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172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772万亩,占全省耕地1/3的可灌面积生产了2/3的全省粮食总产量,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进度。抢抓增发特别国债机遇,积极争取将45处灌区建设项目纳入2024年度中央投资支持范围,其中增发国债项目42处,其他项目3处,共落实中央资金20.55亿元,省级资金0.7亿元。省水利厅成立工作专班,由厅领导带队分片包抓,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定期会商研判,逐月调度通报,强化督帮检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7.96亿元,投资完成率85%,其中国债资金完成率87%,累计改造干支渠739千米、渠系建筑物2511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8.7万亩。
二是协同推进灌区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灌区水源保障程度高、公益服务突出、专业技术力量过硬的优势,做好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衔接,2022年、2023年在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等5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7.9万亩,探索形成“建管用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灌区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效益。东雷二期抽黄灌区项目区亩均粮食增产200千克,达到“吨半田”产量目标,亩均灌水量降低8%、水费降低约10元,灌溉周期由30天缩短到25天,通过对1000亩流转地田块整合增加有效耕种面积近20亩。
三是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科学谋划、试点先行、创新举措、分类推进”的思路,制定印发改革实施意见及17个配套文件,加快推进改革步伐。截至目前,全省1877万亩改革实施面积实现应改尽改,13个大型灌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5个区县、33个中型灌区通过市级验收。在大中型灌区实行终端水价制度,实行“灌溉用水双标尺,一计量一监督”和“水价移动公示”,让群众用上明白水。通过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72,耕地灌溉用水量比上年减少2.19亿立方米,占比减少4.65%。
四是全力抗旱保障粮食生产。以服务群众、确保粮食安全为己任,组织灌区强化用水管理,合理调配增加抗旱水源,及时做好抗旱保灌工作。今年以来,针对3次干旱过程和旱情持续发展态势,先后启动全省和陕北片区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组织延安、铜川、咸阳3市,从南沟门、桃曲坡、龙潭等4座水库向渭北旱塬进行抗旱应急调水。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抗旱资金7737万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843万亩。2024年全省斗口用水21.0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7万亩次,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后续我们将锚定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生产主阵地根基。
回答完毕。
李惠: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