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4-08 09:22:13 来源:陕新发布
3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蓝田县副县长毛会霞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前期已经公开发布,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先生,蓝田县副县长毛会霞女士到会,解读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魏鹏副局长介绍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有关情况
魏鹏: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水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科学擘画了全国水网建设的宏伟蓝图。随后,省政府谋划构建陕西水网格局,推进全省水网规划建设。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水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市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工作安排,深入开展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建议,编制完成了《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该《规划》以系统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承接国家水网和陕西水网衔接,与西安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系统提出解决新老水问题整体方案,描绘了西安未来10至30年水务发展新蓝图。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些《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西安市现代水网的思路布局
《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立足西安市情水情、水系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结合全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依托引汉济渭调水、东庄水库供水等省级骨干水网调控,以渭河、泾河、沣河、黑河、浐河、灞河等骨干河流,引汉济渭工程南北干线、东庄供水工程南干线、李家河供水干线等骨干输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水库、湖池等调蓄工程为“结”,构建“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的西安水网空间布局,形成西安现代水网“一张图”和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七干八水五河”中的“七干”是指引汉济渭南干线和北干线、引汉济渭中部和东部南北连通干线、宝鸡峡—泾惠渠输水干线、石头河—黑河供水干线、李家河供水干线。“八水”是指“长安八水”,即: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潏河、滈河、沣河、涝河。“五河”是指黑河、新河、皂河、清河、石川河5条重点河流。
“一屏一环多点”中的“一屏”是指秦岭峪口以上山区生态屏障。“一环”是指城墙外围护城河。“多点”是指已建成及规划的多个水库、湖池、湿地等。
二、《规划》的主要建设任务
《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分为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幸福河湖、智慧管水四部分共21类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是高标准防洪保安网建设。包括主要河流防洪体系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排涝等3类工程。
第二部分是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建设。包括引调水、水源调蓄、区域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一体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等7类工程。
第三部分是高品质幸福河湖网建设。包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绿道建设、幸福河湖建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地下水涵养与保护等5类工程。
第四部分是高效能智慧管水网建设。包括水网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水网工程智能化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提高水网调度管理水平、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数字孪生流域管理等6类工程。
三、《规划》的主要指标
为承接好国家骨干网和陕西省级水网,《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与《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规划水平年保持一致。
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市级骨干水网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全域保障”的规划目标。
一是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应对风险能力显著提升;3级以上堤防达标率提升至95%,重要防护对象设防标准达标率从93.1%提升到99%。
二是优质水资源供给得到全面保障。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水源涵养保护能力显著增强。用水总量控制在 29亿立方米以内,农村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占比提升至90%。
三是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逐步实现。涉水空间管控取得明显成效,重要河湖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重点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5%以上。
四是水安全监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水资源协同治理、统筹调配与综合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实现利用高效、空间均衡、人水和谐的局面。水网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水利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水网工程数字孪生覆盖率85%以上。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魏局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请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请问《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实施后,将会对西安水务工作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魏鹏:西安水网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全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形成西安现代水网“一张图”和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起水利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基本建成西安骨干水网主体工程,水利基础设施综合效益明显提升。西安骨干水网将逐步发挥效益,可支撑供水受益人口约1700万人,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有效增加,保护耕地约90万亩。新建及加固堤防约1000多公里,主要山洪沟得到系统防治,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西安幸福河湖建设取得新成效,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一屏一带,八水五河”的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治理更加高效,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绿道与幸福河湖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大幅提升。
三是西安现代水网智慧化纵深发展,数字孪生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提升。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不断完善,水利云平台功能不断拓展,“数字八水”孪生流域建设等数字孪生工程取得阶段效果,智慧赋能水网管理体制机制取得重要进展,从工程“治水”向智慧“智水”迈进,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治理水平。
四是西安水网建设投资全面提速,水利稳增长保就业作用明显提升。西安水网投资体量大、覆盖范围广、惠及民生强,可广泛带动增加就业。通过有序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有力保障西安水网建设落地见效。谢谢大家!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西安日报:《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已经公布,那么作为区县一级,将如何衔接落实?总体思考是什么?
毛会霞:感谢大家对蓝田水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蓝田县有灞河、浐河两大水系,灞河一级较大支流5条,流程4km以上河流114条,水库14座,全县水资源总量7.29亿立方米。
蓝田县水网建设总体思考是:对上承接西安水网“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总布局,结合蓝田实际,构建起“一屏一带六廊,双源多节点”的蓝田水网空间总布局,“一屏一带六廊”是指以秦岭为“屏”,以灞河为“带”,以浐河、岱峪河、辋川河、蓝桥河、清峪河、流峪河等为“廊”“双源多节点”是指以李家河、冯家湾水库供水系统为“源”,以李家河、汤峪、岱峪、冯家湾等水库为“点”,
逐步让秦岭优质地表水进入现代水网统筹调配。
对照西安市水网建设规划,蓝田着力建设五张网。一是补网强干,完善防洪排涝网。以畅通灞河、浐河等114条河道行洪、加强风险管控为主线,统筹安排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排涝体系建设,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护岸)、智慧化调度模块组成的现代化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二是联网增效,优化城乡供水网。依托省、市级水网骨干输水通道的调控作用,通过引蓝济李等引调水工程、灞河引水系统等骨干供水体系建设,形成“内外统筹、多源调配”的供水安全网络,提升我县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应急备用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三是结网优能,建成灌溉排水网。围绕粮食安全及大西安“菜篮子”“果盘子”定位,实施辋灞渠灌区、汤峪水库灌区、岱峪水库灌区改造,同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衔接、协同推进,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农田灌排体系。四是护网提质,打造幸福河湖网。以水域保护、生态廊道打造为主线,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水域空间管控与保护、滨水文化廊道打造提升。五是智网赋能,建设数字孪生水网。以“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调度管理水平、网络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构建高效能智慧管网支撑体系,实现智慧管水。
按照水网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我县将积极融入西安现代水网“一张图”和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近期我们结合国家投资政策,积极争取支持,全力推动水网规划尽快落地见效,为西安水网建设做出蓝田贡献。谢谢。
杨丽萍: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大家持续关注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情况并做好相关报道工作。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