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25年前三季度陕西省外贸进出口情况介绍
时间:2025-10-21 16:03:46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7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海关副关长李晋生,西安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崔颖,西安海关所属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关长孙磊,西安海关所属西安车站海关关长王丽英出席,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陕西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周颖主持。

周颖: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西安海关副关长李晋生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陕西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西安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崔颖女士、西安海关所属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关长孙磊先生、西安海关所属西安车站海关关长王丽英女士。
下面,我们首先请李晋生先生作介绍。

李晋生: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由我通报今年前三季度陕西外贸进出口情况,之后由我和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面对复杂外部环境,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充分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这一份韧性,既有规模增长之“量”,也包括结构之“质”和发展之“势”。下面,我通过今年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分析,为大家解读我省开放发展的特色和亮色。
据西安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3780.8亿元人民币,不仅稳稳站上3000亿元台阶,还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展现出强大的规模韧性和增长惯性。
从动态趋势看,我省外贸增速逐步扩大。在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微降1.5%的情况下,二季度进出口止跌回升,增速达16.1%,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21.5%。同时,月度数据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我省外贸的上行轨迹:上半年累计增长7.4%,前7个月增速升至9.6%,前8个月达10.5%,前三季度实现12%的稳健增长,呈现出逐月向好态势。
此外,“质升”成为我省外贸发展最显著的标识,主要体现在产品价值和贸易主体两个方面。从产品价值看,前三季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4%,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显示出陕西制造的向上发展趋势。从贸易主体看,前三季度,全省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有进出口业务企业突破5000家,较去年同期净增400余家,外贸经营主体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美国单边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部分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前三季度,我省对美国进出口202.5亿元,同比下降7.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对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全线”增长:对非洲进出口124.4亿元,增长51.2%;对中亚进出口74.9亿元,增长17.3%。反映出通过走贸易多元化之路,我们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同时也传递出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坚定决心。
下一步,西安海关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忠诚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按照我省打好“八场硬仗”工作部署,深化智慧海关建设与“智关强国”行动,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积极发挥海关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作用,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推动外贸稳量提质,为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周颖:谢谢李晋生副关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凤凰网:陕西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发送货值超5400亿元。今年继续跑出“加速度”,请问其中“陕货”的比重如何?从“经济通道”到“通道经济”的转换效果如何?

王丽英:感谢大家对中欧班列和陕西外贸的关注。陕西中欧班列自2013年开行以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标杆”。今年前三季度陕西中欧班列共开行4455列,同比增长10.2%,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陕货”比重不断上升,前三季度陕西中欧班列本地货值达到321.4亿元,占总货值的56.9%,占比从2020年仅一成,迅速发展到如今超过五成。如果说,五年前陕西中欧班列主要是“经济通道”,那么现在可以说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通道经济”,实实在在带动了我省本地经济的发展。海关主要从以下3方面助推陕西中欧班列高效运行:
一是推动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推动海关、铁路、场站数据互联互通,上线“西安港”智慧物流监管系统,开发企业端手机APP,实现低风险无查验货物24小时放行装运,企业原有的线下办理审签业务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秒级”。300余路高清摄像头组成“可视化智能监控网络”系统,实现了对西安铁路口岸所有海关监管场地高效智能的物流监控。
二是推动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创新“安检前置、区港联动”一体化监管模式,在西安综保区设立出口集结中心,将铁路安检前置于该中心,海关查验放行后货物直抵西安国际港站装车,减少企业“短倒”成本,班列综合运输成本压缩15%以上,集结分拨时间缩短近50%。深化“铁路快通”模式应用,企业在西安办理所有通关手续后,货物在边境口岸直接出境。前三季度经西安综保区仓储集结后出口的货值为308.7亿元,增长21.7%,西安综保区的开放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推动产贸联动更加升级。西安车站海关出台《支持浐灞国际港外贸发展18条措施》,从提高监管质效、全力做优平台、用足用好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主体培育五个方面入手,持续推动产贸融合发展。出口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助力打造西安市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积极保障汽车出口专列常态化开行,提供一般贸易、保税物流等多种贸易方式,为吉利、比亚迪等整车出口企业提供多元化选择,前三季度监管出口整车5.7万辆、32.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以智促通,不断提高中欧班列通关便利化水平和全链条通关效率,助力“十五五”时期陕西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改革报:上个月西安举办了2025欧亚经济论坛,我们了解到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增长,请问陕西中欧班列中亚方向进出口情况如何?海关在支持中亚班列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丽英:感谢您的提问。今年前三季度,从西安发往中亚的班列开行1051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9.8%,同比增长81.3%。主要贸易国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主要进口货物为绿豆、镍钴锰酸锂和电器设备,主要出口货物为汽车整车及其零配件、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空调设备。
为支持中亚班列发展,我们一是积极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支持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设运行,针对企业需求优化通关流程,对中亚货物优先接受申报、优先安排查验。积极支持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设,协调联系口岸海关,保障基建物资高效进出境,该码头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前投用运行,两个码头的建成投用实现了陕西对中亚贸易“枢纽对枢纽”的升级。二是推动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改扩建,在已具备绿豆等粮食进口条件基础上,增配疫情处理设备,增扩粮食进口能力。我省一家进口绿豆的企业负责人跟我们讲,进境监管场地改扩建后,有效缓解了绿豆等粮食的滞港压力,帮助企业加快供应链周转,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促进我省与中亚贸易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陕西日报:近年来我省外贸结构持续转型升级,请问,作为绿色低碳产品的代表,我省“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如何?

崔颖:谢谢您的提问,“新三样”也是当前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近年来,我省外贸“含新量”不断提升,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光伏产品)出口437.6亿元,增长32.6%,占同期陕西出口总值的1/6,我省“新三样”产品出口值居西部第1、全国第7。其中,欧盟、拉美、中东是我省“新三样”产品前三大出口市场,前三季度分别出口“新三样”产品133亿元、94.6亿元、74.8亿元。
出口“新三样”产品中,最亮眼的要数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如今全国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陕西造”。前三季度,我省新能源汽车出口20.7万辆、280.2亿元,分别增长73.3%、79.7%,新能源汽车占我省汽车出口数量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六成提升至八成,成为带动我省“新三样”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真正实现了“量价齐升”。
下一步,西安海关将以我省“新三样”产品出口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建立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和“面对面”答疑解惑,助力更多“新三样”产品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三秦都市报:作为我省重要的开放门户,今年以来西安航空口岸新开多条国际货运航线,请问国际货运业务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孙磊:感谢您的提问。西安航空口岸是我省要素最全、基础最好、活跃度最高的综合枢纽,是陕西对外开放的坚强支撑。回答这个问题,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先向媒体朋友们通报一组数据: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航空口岸新开和恢复国际货运航线5条,国际货运量5.4万吨,增长1.1倍,其中全货运航班载货量3.6万吨,增长1.6倍。我省航空运输方式进出口贸易总值1936.5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增长15.5%,达到1221.2亿元。
通过这些“全线增长”的数字,我们能够看到今年前三季度,西安航空口岸国际货运业务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
一是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航空运输进出口贸易值增速较快的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分别增长57.4%、3.3倍、27.8%,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占比达到68.7%。
二是机电产品保持“主力军”地位。航空运输进出口机电产品818.1亿元,占总值的90.6%,其中,进出口集成电路570.7亿元,占机电产品进出口值近七成。
三是国际航空货运整体呈现复苏态势。目前,口岸已累计开通9条国际货运航线,通达亚洲、欧洲、美洲6个国家(地区),航空货运洲际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航线带动货运,货运支撑产业。西安航空口岸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强陕兴秦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支持增航线、聚货源、强产业,提升西安航空口岸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能级。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据了解,今年东盟跃升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我省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崔颖: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东盟跃升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我省对东盟进出口610.8亿元,增长19.2%,占同期我省进出口总值近1/6。从全国看,东盟已连续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7万亿元,增长9.6%,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6.6%。
我省与东盟贸易长期向好发展,主要得益于双方产业链合作持续深入。我省与东盟充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在电子信息、绿色节能、能源矿产等领域加强合作,带动双方中间品进出口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我省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值达513.3亿元,增长17%,占同期我省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超八成。其中,电路控制设备及其零件、平板显示模组、锂离子蓄电池、电工器材及其零件等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速均超过40%。
此外,我省与东盟民生消费优势互补,特色农产品双向选择更加广泛。前三季度,我省自东盟进口农产品5.7亿元,增长80.4%,东盟成为我省农产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东盟的榴莲、椰子、山竹等水果,进一步丰富了陕西老百姓的餐桌。同时,东盟是我省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除苹果、柑橘、梨等水果外,我省的茶叶、黄花菜也在东盟市场广受欢迎。前三季度,我省茶叶、蔬菜对东盟出口分别增长了13.1倍、17.1%。
近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将为我省扩大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来新机遇,进一步促进我省与东盟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各界导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航空口岸体现为国内外旅客的双向流通要提速。请问,海关在助力打造“中国最佳中转机场”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孙磊:感谢您对这一热点的关注。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国最佳中转机场”,海关作为驻场单位也在全力协助。在助力打造“中国最佳中转机场”方面,海关采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三链驱动”:
第一条是“政策供给链”。比如,我们开展跨地区海关协作,推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增4条国际航班国内段航线;针对中转时间紧张的国际旅客设立“急客通道”,提供“一对一”引导;在海关旅检现场设立多语种“丝路中转服务岗”,落实“首问负责制”,为国际旅客提供咨询、办理等“一站式”服务,确保国际中转旅客需要帮助时有人管、马上办、能解决。
第二条是“协同发力链”。我们会同各相关部门,紧密围绕“3+7+N”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建设,优先保障通程航班资源,通过值机延时、时刻调配等措施吸引运力聚集,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中转竞争力;在中转航线试行“机组无纸化通关”“检疫单证自助出证”“保税航油”等创新举措,为枢纽能级跃升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条是“便捷服务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海关“智慧旅检”,可以让国际旅客“无感通关”。我们在T5航站楼国际中转区全面部署智能化验放设备,中转旅客只需“刷”一下脸,即可快速完成身份验核;创新实施托运行李“嵌入式”监管,将其深度融入机场后台分拣流程,绝大多数合规旅客可“零等待”直接中转,流程耗时压缩近50%,有效保障国际中转旅客一次值机、行李直挂、中转无忧。
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海关高效完成“国际通程航班”“国际经停航班”等国际中转航线备案累计达26条,增长30%,服务国际中转航班2308架次、旅客29.3万余人次,分别增长34%、52%。国际航班中转旅客通关时间缩短至45分钟以内,通关效率居中西部枢纽机场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中转旅客提供流程更简、效率更高、体验更佳的中转服务。借此机会,也请媒体朋友们多多宣传咱们陕西人自己的“最佳中转机场”,共同擦亮我省“空中丝绸之路”新名片。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陕西卫视: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前三季度,我省外贸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请问西安海关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贸企业获得感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第二个问题,现在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还有不到3个月,请问“十四五”时期我省外贸进出口取得哪些突出亮点?
李晋生: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对海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外贸拓展硬仗决策部署,年初西安海关出台《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陕西外贸发展20条措施》,措施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可用“1234”体现:
“1”是形成一套体系。我们实行“日常跟踪、重点关注、定期督办、分级宣传、评估通报和案例总结”的管理体系,建立“关键事项责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是制定两个配套措施。西安海关所属关中海关联合西安市商务局制定《西安市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措施》,推出60条具体事项;西安车站海关推出《支持浐灞国际港外贸发展18条措施》,进一步增强海关支持措施的精准度和实操性。
“3”是推动三类开放平台建设。在口岸建设方面,推动延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榆林榆阳机场航空口岸开放纳入国口办审理计划,补齐陕北开放平台短板。在综合保税区建设方面,指导我省综保区空间优化调整,开展“智慧综保区”试点,前三季度综保区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近六成。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国际快件(进境)全链条数字化智能监管系统”等监管创新成果获海关总署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年内创新成果数量居全国海关第3名。
“4”是推动四项海关改革首次落地陕西。针对原先出口锂电池在监管过程中,需往返产地与离境地开展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路程长、成本高,我们推行出口锂电池分箱发运,和口岸海关联动监管,解决企业的折返难题,缩短运输时间7天以上。针对原先属地查检过程中,关员必须现场监管,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需排队等待,我们通过视频连线推行“远程属地查检”,大幅缩短企业待检时间,从以前“货等人”变成“马上办”。针对原先海关核查必须实地到场,企业需提前准备材料、安排专人对接,我们推出“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实现了在海关核查工作中,企业自查申报、海关审查认可,把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针对原先进出境航空器海关登临检疫效率较低、旅客等待时间长,我们推行进出境航空器智慧电讯检疫,海关关员借助设备实时测温并与机组和旅客视频联线,快速完成医学巡察、体温监测等检疫监管工作,较以往登临检疫效率提高50%以上,有效满足进境航班大幅增长和国际疫情复杂多变形势下的高效通关需求。
下一步,西安海关将深化落实我省打好外贸拓展硬仗工作部署,在政策措施的精准落地上下功夫,在成效评估和复制推广上下功夫,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借此机会,也向全省广大外贸企业呼吁,如果有任何通关或者海关监管方面的困难问题,请及时通过12360热线、关企联络员、微信群等方式向我们反映,也可以直接前往所在地各海关现场咨询,我们将在职能范围内全力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企业有所呼,海关有所应”。
关于第二个问题。“十四五”时期,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外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亮眼“成绩单”。从外贸数据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外贸体量稳步增长。“十四五”时期,我省年外贸进出口总量迈上4000亿元的台阶,2024年进出口总值比“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超20%,年均增速达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年均增速12.3%,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刚刚也提到,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外贸规模达3780.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可以说,我省的外贸“蛋糕”越做越大,开放“硬实力”持续提升。
二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十四五”时期,我省不仅追求量的合理增长,更注重质的有效提升。集成电路一直是我省出口的“拳头产品”,2024年我省集成电路出口值较2020年增长超30%,出口值居中西部第1、全国第4,仅次于广东、江苏、上海。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值从2020年的不到1亿元,突飞猛进到2024年的近200亿元,出口值居中西部第1、全国第6,两个“中西部第1”彰显出全国外贸基本盘中的“陕西力量”。
三是贸易伙伴更加多元。识变应变、锐意进取的外贸企业,是我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画卷”的绘就者。2024年,我省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数量达5300家,较2020年增长近40%,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走出“舒适区”,做大“朋友圈”。2024年我省贸易伙伴数量达216个,较2020年增加20个,与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对东盟、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贸易规模,比2020年分别增长79.9%、85.5%、6.1倍。
随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相信我省外贸在“十五五”时期仍将稳步前行,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周颖:感谢李晋生副关长和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