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绿水青山"在安康如何化为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

时间:2017-08-23 16:46:00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张澍田

“一年栽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4月16日,面对媒体的镜头和话筒,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这么形容安康的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安康市完成造林绿化326万亩,2016年造林绿化6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稳居陕西省第一位。汉江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2016年,安康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空气优良天数达301天。

城乡经济因环境而美,群众因生态而富。北靠秦岭,南依巴山的安康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重视绿色GDP 让老百姓在生态保护中得到实惠

安康市“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5年、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作为一个以生态环境闻名的城市,安康能够保持这样的经济增速,正是依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真正让安康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则是安康走出的“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欠发达地区新实践。

关于“生态经济化”,郭青说,“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得到实惠,就会失去动力,也是不可持续的。”郭青并不赞成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割裂,他认为只有生态资源值钱了,群众才会真正认识其价值,才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守山护林和保护一江清水的责任才会更加自觉自为。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也恰恰是安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这些年,安康逐步让生态友好型产业在GDP中发挥支撑性作用以及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通过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壮大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安康通过这些生态友好型产业,让老百姓在生态保护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把保护好生态环境做为安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是郭青对“经济生态化”的理解。

安康市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在“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下,决定了安康必须持续拧紧生态环保这根弦,以铁的意志和铁的手腕,守护好安康的青山绿水。

安康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中更加重视“绿色GDP”,不断提升生态友好型产业和特色生态经济在发展成果考核中占比,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方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是关系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重要举措。

淘汰高污染企业 用生态助力精准扶贫

安康市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把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节约集约作为企业引进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十二五”期间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多家,这直接让安康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

“我们始终把循环产业体系作为安康绿色发展的命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

关停高污染企业,势必会导致一定的工业产值减少,但安康充分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推进富硒产业、生态旅游、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跃上新台阶。

此外,秦知道还发现安康将生态福祉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之一,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美丽和富裕连结起来。安康市提出的“支部+X+贫困户”的促进脱贫模式,得到汪洋副总理和中组部赵乐际部长的重要批示。

所谓“支部+X(园区、景区、社区工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贫困户”模式,就是把安康市427个现代农业园区、192个扶贫龙头企业、1290个农民合作组织、80个社区工厂、26个A级景区、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848名致富带头人聚集在一起,推动基层党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590元、增速8.6%,位居全省第一。

超高速增长与“中国硒谷” 交通改善还有大机遇

郭青对媒体表示,“安康的生态产业体系在这几年最显著的发展就是富硒产业,已经连续了4年实现30%的超高速增长,安康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在GDP中占比超过65%。”

安康是全国富硒茶、绞股蓝、黄姜之乡和优质烟叶、魔芋基地,有“生物基因库”的美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硒资源得天独厚,全市三分之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54%的土壤硒含量达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最宜于开发利用的天然硒资源富集区。

近年来安康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国家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形成千亿产值富硒产业集群,打造了“中国硒谷”地域品牌。

富硒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目前富硒产业已经成为安康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农民脱贫的重要途径。

安康已经把富硒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富硒产业连续四年保持30%的超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2016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一。”郭青说。

在未来,安康提出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在现有的生态产业基础上,安康将目光放至大健康产业和大物流产业。预计明年安康机场的开通以及今年下半年西渝高铁的开工建设,未来随着交通条件的大改善,安康的生态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