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行“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时间:2017-10-31 17:15:00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10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脱贫攻坚”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介绍渭南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与渭南市政府党组成员、扶贫办主任万双社,渭南市卫计局副局长易新松一起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pic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渭南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渭南市政府党组成员、扶贫办主任万双社先生,渭南市卫计局副局长易新松先生。

下面,首先请吴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渭南市委、市政府,衷心感谢各位朋友特别是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渭南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围绕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我就渭南脱贫攻坚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全市国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辖2区2市7县和四个开发区。各位新闻界朋友应该都去过渭南,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山、塬、川、滩俱全,农业生产条件总体优越,但区域差异较大,尤其在秦岭北麓、渭北旱塬等地区,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非常困难。目前,渭南市共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6个,革命老区县3个,有富平县、白水县、合阳县的6个村属于深度贫困村。

自从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号令以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六个精准”,扭住“八个一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在精准脱贫上求突破,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良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统筹谋划,筑牢四梁八柱

一是构建脱贫攻坚目标体系。确立了“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划定了“八个一批”路线图,明确了“2017年6.65万贫困人口脱贫、205个贫困村退出、大荔县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有的放矢。

二是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制定了《渭南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政策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爱扶贫干部的十条意见》,初步构建起渭南脱贫攻坚政策框架,使扶贫干部工作起来底气更足,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大增。

三是明确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级推动、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机制总体要求,出台了《逐级述职报告制度》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制度,夯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四是强化各级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纵向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脱贫攻坚作战指挥机构,基本做到了任务、措施、标准、程序、责任、要求“六明确”;横向建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八办两组”的指挥体系。

五是夯实社会扶贫体系。今年,我们继续动员全市800多个部门扎实开展“三联三包”活动,1267名第一书记、3万多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了强大的干部队伍保证。同时,深入开展了“苏陕对口帮扶”、“万企帮万村行动”、“国有企业合力团行动”、“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返贫户行动”等社会扶贫活动,初步构建起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六是健全脱贫攻坚督查考核体系。制定出台了《渭南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实施细则》等系列督查、考核办法,成立了市级脱贫攻坚督查组,充实了专职督查人员,常态化开展督察检查,确保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二、紧盯产业扶贫,做到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是群众脱离贫困、拨穷根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难以持续脱贫。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突出三产融合,创新扶持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渭南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一是启动畜牧业振兴计划,把产业扶贫与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紧密结合,努力让畜牧业成为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畜牧业是渭南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中省脱贫攻坚东风袭来,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蜕变为共建小康渭南的重要支柱?在充分调研、广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渭南市畜牧业振兴发展追赶超越规划,着力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上半年,渭南市新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4个,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308、41、140万头和2180万只。引进石羊集团“云养殖”项目等畜牧业项目15个,签约资金107.8亿元。“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畜牧企业就业一批、合作组织发展一批、优势产业扶持一批、技术培训引导一批”五大扶贫工程带动贫困户2682户,安置贫困人口就业1800多人。渭南市富平县被授予“中国羊乳之都”称号,澄城被评为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今天全国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研讨培训班在渭南市举办。今天上午农业部副部长在渭南进行观摩,下午在渭南开会,全国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正在渭南市举行。

二是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把产业扶贫与建设现代果业强市紧密结合,让果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渭南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宜,是水果生产的天择之地。近两年,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狠抓“扩面、提质、促销、增效”四大举措不动摇,积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倾力打造现代果业强市,水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已发展到385万亩,预计年总产量达460万吨;全市有省级以上果业龙头企业30家,各类果品营销企业和经济组织695个。去年一年,渭南市果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果农人均年收入3500元,果业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我们积极搭建了国内知名果品采供商渭南果区行、渭南特色果品北京推介活动等供销平台,五大区域公用品牌散发着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白水苹果”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贵宾,“大荔冬枣”成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带动,把产业扶贫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我们紧抓“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机遇,相继建成渭北葡萄产业园、临渭桃花源、潼关秦王寨等一批集旅游、餐饮、娱乐和农业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有效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我们积极破解贫困户“单打独斗”难题,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8家、家庭农场1646个,探索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园区带动、集体经济带动等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了风险可控、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年内共带动1.72万名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党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股份”模式吸纳2.33万名贫困群众进园务工。我们立足特色资源,对接市场潮流,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建设,促进金融、电商、光伏等多种扶贫模式齐推并进,今年共带动2100余户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三、注重整体推进,凝聚攻坚合力

一是移民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中地区移民扶贫搬迁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与“四化同步”相结合的要求,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高效率实施,突出靠近城区、镇区集中安置,全市75个安置点中66个布局在城镇规划区内,集中安置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99.97 %和95.86%,走在全省前列。我们率先出台了《渭南市移民(脱贫)搬迁安置项目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四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变更控制)、“三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一协调”(沟通与协调业主、承建方、设备和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的管理监管制度体系在全省推广;移民搬迁“澄城速度”、“华州模式”等典型不断涌现,全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关中地区现场会、全省移民搬迁工作推进会和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训暨加固改造现场会先后在渭南市召开。

二是就业扶贫实现“输血”变“造血”。秉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理念,围绕“每一户贫困家庭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就业扶贫,全市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99万人。按照“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思路,我们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24个,市县创业孵化基地92家,落户企业1124个,就近吸纳劳动力5.2万人。采取“集中+分散”、“田间+夜间”的方式,把培训课堂设在群众家门口,设在田间地头,有效强化了1.29万贫困群众的致富技能。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益专岗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开发特设公岗4103个、公益专岗2388个,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取得稳定收入。

三是健康扶贫严防“病根”变“穷根”。脱贫攻坚发展到现阶段,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户依靠政府帮助和自身努力都已经或正在脱贫,剩下的部分因病、因残致贫群众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我们坚持把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作为防止“病根”变“穷根”的不二之选,广泛开展“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选派10935名医生对27097户因病致贫家庭进行了包联救助,走出了一条符合渭南实际的健康扶贫新路子,这种做法现在正在全省推广。为贫困患者我们建立了健康扶贫兜底基金,为贫困患者撑起了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之后的第四重保护伞,对自负费用部分采取分段按比例报销,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合规费用报销达90%以上。我们对所有贫困群众免缴合疗及大病保险费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合疗经办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均设立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取消了医疗机构贫困群众住院押金,将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将住院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为3000元,慢性病在原定额补助基础上上浮20%,助力贫困群众“减负”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精准资助全覆盖,今年共发放各类资助金8千多万元,受益学生1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我们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整合教育、农业、扶贫部门培训资源,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有科技素养、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化农民,着力破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生产效率低的难题。

五是生态补偿与社保兜底确保脱贫不落一人。注重挖掘林业生态脱贫潜力,投资1066万元,在贫困地区新建干杂果经济林近1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1万亩,扶持1.8万户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昨天我去了富平县,就柿子、花椒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我们在花椒产业、柿子蓝也作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注入新科技、引进新品种,特别是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扶贫的利益连接机制,真正把生态补偿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严格落实退耕还林及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政策,2016年共兑付各类林业补偿金615万元,涉及贫困户近3万户,今年以来,截至9月底将1225名贫困群众就地转化为护林员,这是就业提供岗位,确保就业的一项新办法。通过这几年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林地需要管护,我们从贫困群众中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作为护林员,既解决了有人种树还有人管护的老大难问题,也同时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基本目标。积极实施村庄绿化538个,绿化面积2.6万亩,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针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人群,我们建立完善了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和救助申请绿色通道,及时发现和救助因各种原因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织密织牢社保兜底网,年内累计发放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资金2.29亿元,使贫困群众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四、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不足

一是深化认识,抓好问题整改。今年4月以来,我们聚焦中省反馈的问题,按照系统体检、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全面整改的原则,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靠前指挥,“八办两组”通力协作,逐县多轮暗访督战、交叉检查、交办任务,点对点对接工作,现场指导纠偏,全市累计自查发现问题12类331个,目前,已整改完成292个,中省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项目布局、技术嫁接、资金注入、帮建园区等,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年内共下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26亿元,向5个国定贫困县下拨产业脱贫引导资金3900万元,全面建立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发放小额贷款5.8亿元,扶持贫困户1.65万户;594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发放借款1.02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同时,统筹整合农业、水务、住建、扶贫等部门资金近12亿元,重点用于贫困村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以扶贫“组合拳”,打好脱贫攻坚战。

三是多措并举,提高群众满意度。我们注重外力帮扶与内力激发相结合,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着力改变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心态,使其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和就业创业体系之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坚持扶贫工作日制度,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市委书记从4月以来,每周两天时间什么到贫困村贫困户中,不带随从、新闻媒体,进行暗访,发现问题就地召集乡村两级领导和同志,交办问题提出要求,需要反馈。市长上半年在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间每周周末,从北京返回深入到乡村两级进行调研、暗访、督办,带头使各级干部形成了解剖麻雀、举一反三、抓好整改的良好作风和工作习惯。所有包户干部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我们构建了脱贫攻坚成效群众评议机制,给予群众充分话语权,坚决防止“数据脱贫”、“富戴穷帽”、“刚脱贫即返贫”等现象发生,切实做到党心民心相通,脱贫攻坚同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位朋友,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习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第一要务,体现了习总书记心系民生的为民情怀,渭南尽管在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我们下势解决、用力破解。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产业对接问题、健康扶贫问题、因客观条件制约而困难重重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同时,干部队伍正在一点一点的加强和致力于脱贫攻坚工作,我们还需要各级新闻媒体朋友们进行批评、监督,更需要新闻媒体给我们宣传引导,加油助威。我今天只是把工作简单的介绍,诚恳的邀请各位新闻朋友多到渭南走走看看,特别是到渭南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了解我们的扶贫脱贫工作,给我们提出批评指导意见,宣传加油鼓劲,使我们更好的把脱贫攻坚做的更好,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谢谢大家!

安广文:

感谢吴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谢谢!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产业。而渭南是一个农业大市,据我们了解,渭南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有许多特色和亮点。请问渭南在依托现代农业促进产业扶贫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渭南市政府党组成员、扶贫办主任万双社: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各位记者长期以来对渭南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与关注。

渭南不仅是农业大市,也是农业强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是在脱贫攻坚致富的道路上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

一是在脱贫攻坚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引领优势主导,按照中部发展主导产业、南北部发展特色产业、适生区创建产业基地的思路,围绕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框架,进一步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同时,加快发展短平快、小众脱贫增收项目,逐步形成了主导产业有优势,小众产业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和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机制,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长效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是抓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强化带动。从2016年以来,由扶贫开发转到脱贫攻坚,遵循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市场运作、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精准发力的原则,依托渭南当地的资源禀赋,紧紧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勇于探索和实践,创新总结出50余种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2017年3月份以来,经过基层实践和实验,进一步合并归类、挖掘提炼,把50多种模式精简提炼成20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帮扶模式。特别像蒲城县村党组织+模式,白水县果园托管模式,合阳县村村建园等模式纳入全省八大推广模式之列。以及大荔县官池镇九龙村的光伏扶贫、临渭区阳郭镇的“送羊还羊、滚动扶贫”等一系列产业扶贫模式,致富成效明显,深受群众好评。

三是完善制度。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作推进中不断的加大财政收支的整合力度,实现扶贫小额信贷与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两个全覆盖,这是渭南在全省最先提出。通过两覆盖促进产业全覆盖,同时大力培育和引导新型经济体,通过多种联结带动模式,吸纳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环节中,再者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着力推进三变改革,强化资产收益扶贫,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现实收益。目前,还制定了农业财政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储备了一批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强的项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遵循精实严细的原则,进一步提升产业帮扶实效,真真正正的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谢谢大家!

三秦都市报记者:

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近年来,渭南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了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渭南是怎样引导他们发挥引领作用的?

万双社: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再次对记者朋友对渭南脱贫攻坚工作长期的关注和关心表示感谢!

俗话说蛇无头而不行,鸟无头而不飞,从精准扶贫的大框架到各个项目的稳定实施,组织带头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渭南市把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看的非常重,我们认为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灯塔作用,就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实力,让领头雁飞的更高更远。针对领致富带头人,一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可以骄傲的说,从2012年开始,渭南市率先在全省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工程,目前这个培训项目已经成为陕西省脱贫方面的名牌项目。以抓致富提能力强引领为培训目标,重点围绕各项惠民政策、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政策等农村致富带头人急需和紧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邀请市纪检委、检察院到场进行廉政建设培训。通过集中组织专项培训,现场考察等手段,帮助致富带头人开阔眼界、敬畏法纪。2012—2015年全市累计培训带头人1200多名,由扶贫开发转向脱贫攻坚,由“十二五”进入“十三五”最后一年,我们已经做好了脱贫致富带头人知识的储备和准备,基本是村上的书记,进行了全方面的培训。为渭南市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发内生动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树立标杆,强化效应。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影响力,渭南市委宣传部在渭南标杆评选中专门增设了脱贫攻坚标杆的类别,各市利用媒体策划宣传脱贫,引导脱贫致富带头人,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带动周围群众一同脱贫致富。目前,已评选出市级最有影响力的脱贫标杆10多人次,县级脱贫之星20多人。

三是大力支持,重点扶持。给政策,把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纳入脱贫攻坚政策支持范围;给项目,支持脱贫致富带头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涉农加工业及互补型、差异型小产业,促进“脱贫带头人+贫困户” 产业经营模式发育发展;给资金,对具有“联结带户” 和“ 三变改革”作用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优先给予资金安排。“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乡村培养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截至9月底,全市致富带头人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383个,家庭农场2067个,带动了10.8万多贫困人口加入了协会组织。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据我们了解,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在贫困人口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己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请问渭南在医疗扶贫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效果如何?

渭南市卫计局副局长易新松: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因病致贫家庭的关心和关注,的确,因病致贫家庭已成为脱贫攻坚现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靶向”拔除“病根”,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的“保护伞”也成为头等大事。针对这一实际,渭南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的实施意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因病定医,分类救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形成了“六个一”的“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机制(即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签约一名包联医生;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组建一批专家团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发放一批政策明白卡)。“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共选派10935名医务工作人员,与27097户因病致贫户建立了包联帮扶关系,上门服务近16万人次,28支市级医疗专家团队开展义诊、巡诊30场次,各类技术培训41期,基本实现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全覆盖,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中省肯定。

为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压力,渭南市不断出台健康扶贫“政策红包”,为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提供“保姆式”服务,最大限度地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市上先后出台了10大类23项健康扶贫政策,各县(市、区)也全部设立“健康扶贫基金”,形成了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健康扶贫基金兜底的“四重保障线”。2017年1—8月份,贫困患者住院,新农合补偿60889人次,补偿金额1.52亿元;大病保险补偿2868人次,补偿金额934万元;健康扶贫兜底基金补偿4059人次,补偿金额299万元。同时,我们对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现已建成“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237个,实现公立医院全覆盖。对排查出的988名大病患者,实行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建立救治档案,落实定点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救治一例、销号一例,目前已救治874人。

扶贫先扶智,医病更医心。我们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实现由治病向防病的转变,从源头遏制因病致贫、返贫。今年以来,渭南市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700余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品20万余册,微信公众号发送健康知识信息近万条,营造了健康知识伴我行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全市共投资31.52亿元,新建扩建医院16所,改建乡镇卫生院89所,766个贫困村全部建有卫生室,其中634个达到国家标准。为基层招聘医学人才645名,改造农村厕所1.4万座,组建市级医联体2个、县级医共体23个,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就医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谢谢大家!

安广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吴市长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