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行“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时间:2017-11-01 16:07:00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10月1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脱贫攻坚”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出席发布会,介绍安康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与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脱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扶贫局局长郭德林一起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安康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先生,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脱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扶贫局局长郭德林先生。
下面,首先请赵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安康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安康位于陕西东南部,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长期以来,贫困与安康如影随形,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大是我市的基本市情。
一是贫困体量大。我市9县1区都是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和革命老区县,有9个国定贫困县,1个省定贫困县。今年上半年对象核实后,全市确认贫困村979个、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8.04万户51.35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一,分别占全省全国贫困人口的22.45%和1.18%。
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市贫困发生率20%,居全省第二,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5和10.55个百分点。10个县区中有6个县区贫困人口超过4万人,汉滨区、紫阳县、旬阳县贫困人口数量在全省96个有扶贫任务县区中分别排第一、第二和第五。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中我市占4个,其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省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7.55%,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3.78%;全省482个深度贫困村中我市占168个,占全省深度贫困村总数的34.85%。
三是脱贫难度大。在完成今年122个贫困村、6.2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基础上,今后三年我市还需脱贫857个村、45.12万人,平均每年至少需要脱贫286个村、15万人,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位于全省前列。我市多数贫困户不是单一原因致贫,往往一个贫困户就聚合了因地理条件、因无劳动能力、因病、因学、因智、因残等多种致贫因素,必须长期综合施策才能稳定脱贫。我市在册贫困人口中有49850人患长期慢性病,53781人是残疾人,116179人纳入低保,37689人纳入五保,因病、因残、因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有较大比重,兜底保障、生活料理任务繁重。
四是返贫风险大。安康具有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占总国土面积的98.2%,全市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41条,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是山洪、泥石流、滑塌等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区,极易造成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辛苦奋斗好几年,一灾回到脱贫前”是其真实写照。所以,我市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我们的脱贫攻坚战是“硬仗中的硬仗”。
面对深度贫困市情,我市不气不馁、不等不靠,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党建、最大的作风建设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不忘全面脱贫、同步小康初心,统筹人力、财力、物力和工作精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坚决打好打赢全市脱贫攻坚的攻坚战、巷道战和持久战,确保实现“全省前列、全国一流”脱贫攻坚目标。
一、以脱贫攻坚为统揽,齐打攻坚战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倾情、全心、尽力齐打脱贫攻坚战。在工作导向上,坚定不移把“凡是与脱贫攻坚相关的工作都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凡是有利于脱贫攻坚的产业都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凡是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都是组织特别关注的干部,凡是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都是“零容忍”问题”“四个凡是”推向脱贫攻坚每个角落、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树立鲜明工作导向;在工作方法上,始终坚持“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必须鼓励基层创新,必须用活‘三项’机制”“四个必须”,保持战斗状态、创新活力、激励措施常态化;在推进机制上,全面建立“市县(区)有指挥部、镇(办)有指挥所、村有作战室”作战体系,凝聚合力齐打脱贫攻坚战;在综合施策上,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认真实施“八个一批”和“五项保障”措施,统筹资源配置,强化政策支撑;在责任落实上,实行“党政同责、市县同责、我我部门同责、帮扶同责、督查同责”“五个同责”,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强化力量上,保持“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扶贫精神常态化,把最硬的干部派到最硬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凝聚力量攻克深度贫困难题。
二、以加快发展为根本,带动攻坚战
围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按照“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实施路径,补齐短板,放大优势,把加快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实现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
一是构建大交通。跳出脱贫思维,发挥“一市连四省”、“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打破长期以来安康处于全省路网“南部终端”的瓶颈制约,围绕“一通道、三横、八纵”思路,建设高铁、高速、航运、航空等内畅外联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融入关天、成渝和江汉经济圈,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对接经济发展快车道。
二是发展大产业。围绕“硒茶水游”生态友好产业链,依托中国农科院、富硒产业研究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推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完善秦巴众创空间、农科星创天地等平台功能,加大科研力度,狠抓产业升级,着力培育1-2个工业强县、2-3个富硒产业名县、3-4个全域旅游示范县和10个特色小镇、100个美丽乡村,促进资源集约、企业聚集、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化、新型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
三是推进大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和追赶超越的最强动力,密切跟踪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投资方向,积极引进一批大企业、好项目;积极跟进“双创”、新经济、“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培育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促成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项目落户;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施行“双招双引”,促成一批高新技术、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扎根安康,为以发展促脱贫抢占先机。通过加快发展,我市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项考核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为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提升攻坚战
聚焦中省督查巡查反馈意见和我市自查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市县指挥准而稳,各项保障快而勤,工作检查实而精,激励约束严而明”的要求,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心,切实把问题整改作为进一步弥补工作短板、展现工作实绩、密切党群联系、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契机,保持定力,形成合力,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坚持问题逐村查找、对象逐户校准、措施逐项落实、资金逐笔审核、政策逐条落地、责任逐级到人,全面彻底整改存在问题,并及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主体责任,22名市县区党政一把手、24名市级领导、274名县级领导联县抓村包户,市、县区、镇办、村级主要领导长期分别把至少30%、50%、70%、80%以上的精力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把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中焕发出来的激情和干劲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果,努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体现担当。
二是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突出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按照“六查、六看、六解决”要求,严格落实“七步法”,以“筛筛子”的标准全面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进一步锁定了全市贫困对象。根据核实结果,实事求是调减了年度脱贫任务,完善了脱贫滚动计划,严禁虚假脱贫和形式主义,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实脱贫。结合对象核实工作,全面实施扶贫干部政策轮训,编印脱贫攻坚政策汇编,通过宣讲到户、发放到人、政策上墙、资料入袋,确保扶贫政策应知应会、入脑入心,持续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
三是落实“三单”制。围绕问题整改和工作推进,建立“县级主责、部门连责、捆绑考核”工作推进机制,按照“事前列单、事中跟单、事后清单”的办法,对10个县区、主要行业部门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各组责任,实行月排名、季点评、年考核,工作进展和排名定期在《安康日报》、市政府网站进行公示,确保按时办结,清单销号。四是强化督查制。构建市级脱贫攻坚督查检查暗访联动机制,规定日常检查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限制行业部门自行组织大规模、集中性督查检查,防止检查流于形式或过于泛滥。建立督查暗访连带追责问责制度,确保督查较真碰硬。建立问题四线移交制度,对督查暗访发现的问题同时向县区、部门、审计、监察“四线移交”,确保件件有跟踪、事事有回应、项项能落实。通过扎实整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质的飞跃,6月上旬全省市际交叉检查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一,9个县在全省96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中位列前10,汉滨区位列第19名。7月上旬,国家巡查抽查了我市石泉县,巡查组对我市及石泉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整改工作先后受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省脱贫攻坚指挥部两次通报表扬。9月份,九三学社民主监督中也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以精准施策为核心,聚焦攻坚战
巩固整改成果,瞄准今年122个贫困村、6.23万人脱贫任务,对标自查,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冲刺年度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年底“大考”,稳定实现“全省前列,全国一流”目标。
一是抓资金保障。落实中省专项资金7.78亿元、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2.15亿元、整合资金21.42亿元;紧抓全国政策性金融实验示范区和全省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机遇,落实政策性金融扶贫资金17.23亿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7.2亿元、“两权抵押”贷款6.55亿;吸纳社会扶贫资金3亿元,形成了“专项、行业、金融、社会”四位一体投入保障体系。
二是抓基础配套。按照“县区报需求、扶贫列单子、部门领任务”的办法,建立任务台账,倒排工期,挂牌督办、跟踪问效,建设硬化道路2188公里,新建人饮工程587处,建设标准化卫生室282个,完成农网改造1344公里,全面推进贫困村“有硬化道路、有安全饮水、有活动场所、有标准化卫生室”“村村有”工程和贫困户“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网”“户户通”工程。
三是抓安全住房。将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一体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有机衔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9476户、危房改造13880户,通过“挪穷窝、改穷业、断穷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抓产业就业。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友好型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撑产业,聚焦富硒茶、生猪、魔芋等富硒产业,富硒产业连年保持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围绕“短抓脱贫攻坚,长促农村长远发展”目标,完成投资5.76亿元,推进10个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打造县域、市域核心竞争力。落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4211人,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5676人,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589名,落实道路维护、公共场所保洁、护河护林等特设公益性岗位566个,选聘贫困生态护林员4542人,探索形成了“高新脱贫”“支部+X+贫困户”“一村一企一产业”“社区工厂”“技能脱贫”等产业就业脱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家庭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一个不少地摆脱贫困。
五是抓政策保障。资助学前到高等教育阶段各类贫困学生87610人次,发放资金7613万元。签订生源地贷款合同16387个,合同资金1.1亿元;扎实推进“天使健康扶贫行动”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政策;将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生活困难户予以政策保障,实施“教育断穷根、健康促小康、兜底保生存”“三轮驱动”。
六是抓“百日会战”。启动实施了“百千万”扶贫工程,通过“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活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统筹各方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及时补欠账、补短板、抓进度;通过“树千名自强标兵”活动,树立勤劳致富典型620个,评选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00多人,有效发挥了榜样标杆和正向激励作用;通过“交万名农民朋友”活动,全市4061名党员干部与4061名贫困群众“攀亲戚、交朋友、做贴心人”,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七是抓矛盾化解。将脱贫攻坚矛盾化解与信访维稳相结合,重点解决焦点难点问题,严厉打击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重点预防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问题,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五、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助推攻坚战
制定了《关于持续系统推进脱贫攻坚五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一是扎实推进“支部+X+贫困户”工程。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将党建精准指导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以支部为核心和纽带,把521个现代农业园区、192个扶贫龙头企业、1860个专业合作社、26个A级景区聚集在党旗之下,通过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确保每个贫困村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0万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汪洋副总理对这一工作机制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党建研究》相继进行报道。
二是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程。认真学习借鉴榆林赵家峁村“三变”改革经验,在资源资产确权等基础工作较好的县区开展“三变”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三变”实现形式、运行机制、监管举措和支持体系,以股份合作形式把农村资源聚合起来发挥更大效应,实现资源资产高效利用和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扎实推进新民风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党委统筹的组织力、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道德评议的约束力,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不断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勇气、勤劳致富的志气和向上向善的正气。全市共组建道德评议委员会1150个,开展道德评议4260场次,树立正面典型6290例,教育后进2528例,帮教转化2100余例,734户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汪洋副总理对我市新民风建设予以了批示肯定,省委在我市召开了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
四是扎实推进社区工厂工程。围绕全市1000余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和71万搬迁群众,按照“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思路,建成各类社区工厂136家,带动就业11000余人,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达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和“农村变社区,民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目标。工作经验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人社部等肯定推广,在《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国家级媒体深度报道。
五是扎实推进扶贫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市按照“人岗相适、按需选派、供需对接”的办法,坚持把最硬的干部配置到最硬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向贫困村派驻村工作组1281支、驻村队员3759名、“第一书记”1085名,整合驻村帮扶‘四支队伍’1153支12007人,2243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71931户贫困户,把“三率一度一日志”(驻村率、入户率、群众政策知晓率、群众满意度、民情日志)作为工作衡量指标,充分发挥村两委会、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四支力量”作用;选好配强村组干部,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提高基层一线干部技能水平,锻造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技能、有作为的永远不走的干部队伍。我市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创新经验也多次得到中省肯定推广,推荐的郑远元同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摆脱贫困,是安康305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深知,任务还重,时不我待,前路维艰。特别是8月底以来,我市遭遇了20年一遇的罕见强秋淋天气过程,降雨总天数达25天,并伴有5轮暴雨过程,9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为319毫米,是多年平均值的2.41倍,境内多条河流超警戒流量。全市10县区均不同程度受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截止10月9日,全市139个镇办31.77万人受灾,共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946起,81.8%的地质灾害都是新发生的地灾点,避险转移7.38万人,因灾死亡11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1.42亿元。灾害导致3条国道、5条省道、16条县道、33 条乡道交通中断,高速公路3个标段严重受损,农村道路水毁路基602公里、砂石路面75.75公里、沥青路面6.2公里、水泥路面276.78公里,损毁桥梁169座2784米,冲毁涵洞4724道。干线公路塌方1600处41万方,乡村道路塌方19025处、518万方;水毁堤防286处77.21公里,堤防决口57处12.35公里,城乡供水管网3处4.24公里,造成4.51 万人饮水困难,冲毁灌溉设施 574 处;47条电力干支线出现故障,损毁通讯光缆167段,基站1642处;倒塌房屋955户、2212间,严重损毁房屋2193户、5547间,一般损坏房屋4324户、10093间;农作物受灾33.28万亩,成灾21.26万亩,绝收6.58万亩,水毁65个农业园区;16个旅游景区由于交通中断或者景区内公共设施损毁、出现塌方关闭;全市卫生系统83间房屋、2台设备受损;受灾学校137所,因灾倒塌校舍6间300平方米,形成危房401间15727平方米。特别是当年122个计划脱贫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搬迁安置点、群众住房、农业产业严重损失。但我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将坚持以“一刻不松懈,一天不耽搁”的态度和“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韧劲,坚定愚公志,狠下绣花功,化灾为机,勇担重担、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后,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安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诚挚邀请大家多到安康、宣传安康、支持安康!
安广文:
感谢赵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谢谢!
凤凰网记者:
刚才在情况介绍中,提到了“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我们也看到了媒体的相关报道,那么,请介绍一下“支部+X+贫困户”这项机制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
赵俊民:
我们的扶贫举措刚才在发布词里面也介绍了,第一个是“支部+X+贫困户”,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聚合各方力量,具体讲有三个主体。一个是贫困户,第二个是支部,有979个支部,同时还有X里面的众多主体的支部。第三个是X,X是几股力量,一个是龙头企业,安康农业相对发达,在全省占比相对高,我们截止到去年年底有124个市级龙头企业。第二个是园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是527个,其中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36个,市级211个,这是我们X里面非常重要的力量。第三个是专业农业合作社,截止到去年年底安康有1860个专业农业合作社。第四个是致富能人,范围广阔。我重点介绍一下专业大户,农业的大户省级这一块有新型职业农民5857人,这四股力量是X的内容。这几股力量凝聚在红色党旗下,在党的统筹领导下推进相关工作,这是支部+X+贫困户的一个核心。
具体在操办过程中有几项工作,第一个还是要把支部的力量发挥好,刚才我们讲我们有979个贫困村,979个支部,在各类园区里面建立576个党支部,加下来是1555个党支部。1555个党支部推动979个村,推进我们工作。这里农村党支部里面我们统筹4支力量,一个是党支部的力量,第二个是第一书记,第三个是驻村工作队,第四个是结对帮扶的干部。同时,我们在X里面的专业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也是按照党中央省委的要求,把企业非公组织抓好,两个党支部形成一个合力。第二个是提升相关能力。贫困户要自强自立,通过新农村建设和贫困户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勤劳,自己的不甘贫困,积极的参与现代各类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就业等方式推动脱贫致富。第三个是做好链接。贫困户和支部要有机链接起来,通过市级、县级、镇级、村级四级推动,使贫困户和党支部更好链接。这几股力量不止安康有,安康把这几种力量更有机,更有效的,更有力的链接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个做法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多次的批示,也是我们安康这几年面对比较困难的市情,能实现好的脱贫攻坚成果非常重要的经验。后面我们将进一步把这个经验发扬光大,进一步的落实好,使它在全市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更长效的作用。
陕西卫视记者: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平利县发展社区工厂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脱贫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想了解下安康推进社区工厂方面的情况,请介绍一下。
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脱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扶贫局局长郭德林: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上的决策,大力实行移民搬迁。近几年我们实现了18万户,71万人的移民搬迁,从大山深处搬到集中安置点。搬出来以后老百姓如何致富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的致富办法和措施,其中比如说实行千村千园,农业园区带动发展,实施技能培训,使老百姓实行转移就业,还有一个就是大力招商引资,实行老百姓就业增收。但是结合安康的实际,如何解决移民搬迁老百姓就业、增收的问题,我们实行了社区工厂,这就是老百姓就近就业增收很好的渠道。我们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是制定了鼓励社区工厂政策,这个政策含金量非常高。主要体现几个方面。一个是简化办社区工厂的很多手续,先开厂后办照,甚至一照多职,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第二个市上拿出500万元的基金,这个基金主要鼓励社区工厂。还有老百姓办了社区工厂得到省上、市上或者县上的认可,分别给5万、3万、1万的补贴。第三个是政策里面还有贷款,比如说返乡的大学生办社区工厂资金上紧张需要贷款,没有抵押物,政府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给予担保。第四个方面就是给予补贴。比如说一个社区工厂它解决一个贫困户,给他一个岗位补贴1000块钱。社区工厂解决工厂1/3是贫困户的,房屋的租赁费和水电费给予50%的补贴,这个政策含金量非常高,这是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社区工厂主要是解决就业的问题。所以我们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接收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比如电子元器件、手机配件、机械配件,小的一些加工厂。还有服装加工,鞋帽、手套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搬出来以后在楼上居住,楼下上班,非常方便,既照顾了老人、小孩,又能在社区工厂上班,增加了收入。另外一个方面结合安康的生态资源和富硒资源,还有一些工业园区农副产品的包装销售,在社区工厂完成,就近实现老百姓的就业。
第三个方面,当地还有一些工匠,一些能人,我们鼓励他们在社区工厂办一些工艺品的作坊,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是我们主要的社区工厂的政策支持,还有一个就是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老百姓增收的问题,特别是解决贫困老百姓增收问题。
通过这几年,我们前后发展136余家社区工厂,最近陆陆续续开业还有100多家,3000多户的贫困户收入得到增加。刚提到平利县的做法,这个在2016年得到国家扶贫办的推广,2017年国家人社部组织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优秀项目奖和最佳人气奖,这个做法分别在央视、《新闻联播》、陕西日报等大的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既然老百姓有需求,我们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大力推动,解决老百姓就地就业增收的问题。
陕西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9月份,省委在安康召开了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对安康以新民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进行了重点推广。那么,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为什么好?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到了脱贫攻坚当中的一个难点,我个人认为它还是个痛点,因为这个问题也是如何解决基层贫困问题,或者如何解决脱贫攻坚当中的内生动力问题。安康的脱贫攻坚能不能打赢,我们在经过一段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之后,发现最重要的最要害的并不是给多少钱,给多少物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安康自己的51.35万贫困人口能不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自身的脱贫攻坚当中去,自觉摆脱贫困。因为在全党全社会都把脱贫攻坚这个工作当做头等大事的同时,确确实实还有少部分的贫困户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现在等靠要的问题,争当贫困户的问题,甚至把老人,把父母变着法放给政府和社会是不同程度存在的。这些问题说到底是依靠依赖,说到底是精神贫困。这些精神贫困的问题不解决,即使我们给钱给物,解决了短期的物质贫困问题,他也很会返贫,因为他自己不去主动的创造财富。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光我们的脱贫不可能有效,不可能持久,而且会丢弃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律、敬老养老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我们认为在整个脱贫攻坚当中精神脱贫比物质脱贫要更优先,更重要。如果我们51.35万贫困人口甚至安康的整个农村,整个农民都主动自觉的发展致富,我们就有了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说突出做了两个方面工作。第一个工作就是倡导新民风,按照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涵的新民风建设活动,号召和引导广大的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讲诚信、讲孝道、讲节俭、讲勤劳、讲和谐。同时以这五讲为核心,在全市农村开展了道德评议,文化建设,移风易俗,诚信建设等六大活动。仅道德评议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4000多场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的贫困群众人穷志不穷,这些活动开展之后现在在安康农村好吃懒做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邻里和顺的多了。还有一些党支部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在村里带头把自己家里的麻将桌销毁。大家能够把他的精力和财力用在脱贫攻坚上,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工作,树立新典型。我们从7月份开始在全市开展了百千万工程,百就是围绕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开展百人会战,千是树千名自强标兵,万就是交万名农民朋友。尤其是通过开展千名自强标兵的活动,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带领引领身边的人群脱贫攻坚,让勤劳致富者光荣,让慵懒者为社会所不耻,我们树立了县级自强标兵620个人,已经表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00余人,在这个活动当中还有734户群众主动的退出了贫困户的行列,应该说勤劳致富,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已经成为安康脱贫攻坚工作当中的主流。省委把全省的扶贫扶志的现场会放在安康来召开,是对我们安康的鼓励和鞭策,我们会把这种鼓励和鞭策当成动力,把新民风这项活动持续的开展下去,把扶贫扶志作为整个脱贫攻坚当中的重要举措抓下去,使我们安康的脱贫攻坚富有成效。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我们知道,安康是深度贫困地区,不光是要确保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阶段性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脱贫后的长效发展问题,这方面我们是怎么考虑的,有什么好的做法或措施?
赵俊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2020年以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系统性区域性脱贫。2020年我们肯定会按期的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正如刚才提出的,2020年以后怎么办?怎么保持贫困户不再返贫,我想应该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脱贫以后,相关的政策措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我们安康市的举措。未来我们51.35万人口全部脱贫之后,还会把现有的政策提供到位。我们安康是四五六八工作举措,四是四级书记抓脱贫,市委书记还有市政府党组书记,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五是五大工程,我们继续推进;六是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基本;八是八个一批。
第二个怎么解决长期脱贫问题。贫困问题实际上是发展不足问题。今年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里面提得很清楚,贫困问题本身是发展不足问题。安康之所以贫困户这么多也是发展不足,我们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安康“十三五”规划、市第四次党代会都说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安康落实好实践好,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脱贫攻坚问题。安康“十三五”生产总值计划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了2020年应该是在1500亿左右的生产总值,人均跟全国平均水平大大缩小,通过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来讲安康这几年发展还不错,不管速度和效果都不错,正因为有快速的发展,推动了我们去年12.2万人的脱贫任务。
第三个,以后要重点发展有利于就业创业的产业,发展也可以走高科技,有些东西对创业有利,我们也是重点发展有利于创业就业的产业。比如安康的富硒产业,去年超过300亿,规模以上富硒产业产值占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发展很快。我们做了规划,到2020年是500亿。这个产业可以带动很多老百姓就业,因为富硒食品产业全是富硒农作物,深加工食品,最能带动老百姓脱贫。比如我们的丝绸,这个产业历史上也比较发达,现在在全省相对比重比较大,也是有利于老百姓通过种桑养蚕带动。比如我们的旅游,安康有5个县是全国全域旅游的示范县。还有生物医药产业,安康生物医药产业全是加工本地产的药材来加工成中成药,它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带动脱贫攻坚的一个产业。未来也会发展的更好,有利于老百姓就业,结合安康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安康的地形地貌很差,我们确实是能否长久的保证不返贫,任务非常大,一旦遇到天灾就很可能一夜回到五年前,未来我们利用社区工厂的方式实现就业,通过地质灾害的治理使更少的地质灾害发生,给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更少的影响,通过更高科技的技术做好预警工作。通过以上的措施确保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以后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过的越来越好,不会再返贫。
三秦都市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安康是全国政策性金融实验示范区和全省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在金融扶贫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和好的做法。请具体介绍一下。
何邦军:
我当过财政局长,跟金融打交道多一点,在金融扶贫问题上安康确实有自己的实践体会,而且我刚才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扶贫的第一因子是人,第二个因子是钱。大家都知道安康在陕西来讲甚至在全国来讲都是穷地方,这个穷第一方面现有贫困来说贫困人口的比重是陕西的第一位,占22.4%,是全国的1.18%,已经体现了穷。第二个讲财力,我们自身的财力很弱,我们的财政自给率只有13%左右。我们去年支出大概在250亿左右,我们收入只有30亿。贫困地区还有一个更特殊的情况,越是穷的地方经济发展最关键的两个因素人才外流,资金也外流。过去我们自己仅有的一点存款大量的被发达地区吸引走了,当地长期保持在40%以下。像安康这种地方要把脱贫攻坚这个仗打赢,除了充分地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之外,单靠安康的自身财力肯定不行,必须用金融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来带动整个脱贫攻坚。怎么调动金融,我们安康的实践这几年大概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我们自己想用安康自身的财力来调动安康当地的金融。我们虽然穷,市委、市政府决定这两年在陕西建了最大的担保公司和陕西最大的小贷公司,都是政府主导的。我们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是10个亿,小贷公司的资本金也是10个亿,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已经达到100个亿。担保在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中间架一道防火墙,让商业银行敢于给安康的中小企业放贷。我们这个担保小贷的手段解决之后,安康的商业银行给安康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高了,风险小了,我们短短3、5年时间存贷比从2000年的40%以下提升到53.5%。这个53.5%在陕南三个地市来讲,比汉中高15个点,比商洛高9个点,跟自己比增长了13.5个点,再加上我们的财政主导的小贷公司的放款,从2001年的240亿提升到700个亿以上,金融资本向社会投放的资金多了500多个亿,这500多个亿再带动社会资本,对安康中小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安康这几年在全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第一方阵,去年和前年考核都是优秀,和这个手段都有关系。
第二个方面,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我们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扶贫示范区的牌子,这个牌子怎么做实,我们用国家给我们的牌子充分的和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合作,用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促进脱贫攻坚。我们拿了8.5个亿的资本金,建立了11家扶贫公司,用这11家公司做平台取得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贷款。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跟国家的国开行合作取得了基础设施的贷款39.6亿,和农发行合作取得移民搬迁的贷款25个亿,同时我们还充分的发挥小贷贴息“五三二一”政策的作用,“五”就是每个贫困户贷5万元,“三”是三年期限,“二”是免担保,免抵押,“一”是政府全部贴息,不让贫困户出一分钱的利息。“五三二一”政策我们一年时间发放了21个亿,80多个亿带动10个县8万农户25万贫困人口,对脱贫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个方面,安康还搞了一个金融改革。这个改革在担保抵押上想办法,早在2009年我们安康市的平利县为了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和茶叶产业的发展取得贷款,自己创新搞了一个股权抵押,股权抵押就是把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大型农机具、农民的房屋和土地以上的果园评估,作为担保抵押物,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我们平利县做这项事情上对土地规模经营和茶叶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这个工作搞了六七年之后,2015年得到国家认可,2015年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平利县设立两权抵押。我们这个股权抵押目前一年多时间已经向2900户农民放贷6.55个亿,这对我们脱贫攻坚的资金也是极大的弥补。
第四个方面,我们利用保险的手段。今年6月份在国家扶贫办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安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保总公司的财保公司合作,用财保的基金支持安康扶贫当中的产业发展。我们第一批已经和中国人保签订了15个亿的贷款,现在已经开始向中小企业发放,而且这个是低利息的。这个也在全国,在中国人保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创举。我们将继续用好国家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持续推进安康脱贫攻坚,打赢安康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谢谢。
安广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赵市长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