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陕西举行“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时间:2017-11-01 16:07:00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10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脱贫攻坚”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陕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介绍陕西省2017年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与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孙安会,省人社厅副巡视员楚瑞秦,省工商联副秘书长刘书政一起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pic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发挥好激发内生动力的牵头作用,助力陕西省脱贫攻坚,经省委领导同意,省政府新闻办从今天开始,组织召开“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发布会。本次系列发布会将邀请省扶贫办等5个部门;今年全省市级间交叉考核中排名靠前的安康市、延安市、渭南市、商洛市;麟游县、府谷县、城固县、旬邑县的负责同志出席,向大家介绍陕西省省级部门、市、县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经验。今天是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陕西省2017年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先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孙安会先生,省人社厅副巡视员楚瑞秦先生,省工商联副秘书长刘书政先生。

下面,首先请王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陕西省扶贫办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卫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陕西脱贫攻坚事业的各级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各位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

今年,是国家设立扶贫日的第四个年头,也是陕西省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系统提升的关键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陕西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切实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紧盯“打赢翻身仗”目标,全面总结经验,认真查摆问题,着力完善机制,推动全省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

一、各方面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

今年以来,全省把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全省脱贫攻坚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整改中,省委、省政府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高位推动;人大、政协领导有效监督、倾力支持、尽心协调;省级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省上下和衷共济,形成了举省之力抓脱贫的好局势、好气势、好态势。截至目前,中央层面反馈的8个方面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市县举一反三、系统自查的2393个问题,基本整改完成。

(一)2016年度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陕西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情况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考核反馈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退出不精准”问题,经逐户核实,不符合退出条件的已全部重新纳入,继续帮扶,直至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避免今后出现类似问题,省上制定了《贫困退出实施细则》,细化了退出标准和程序,夯实了各级审核责任。

二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具体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完善了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由事后检查问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转变。

三是“帮扶工作不扎实”问题,围绕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办法,按照能力与帮扶需要相匹配原则,召回1352名、补充5770名驻村干部,对38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逐户落实帮扶措施。

四是“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全面提高政策知晓率、简化报销手续、提高报销比例,财政筹资4.7亿元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大病保险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覆盖面达到100%。

五是“个别地方干扰考核评估”问题,从抓教育入手,引导干部把上级督导巡查、考核评估作为改进提升工作的机会,在半年督查中,对客观反映实绩的通报表扬,对搞投机取巧、形式主义的严肃处理,让干部把工作干在实处、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精力放在日常。

(二)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的问题。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涉及的“底数不清”“政绩脱贫、层层加码”和“思想认识不够”三个问题。经清洗核实,摸清摸准了贫困底数,为分类施策、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成为全国四个贫困对象动态调整的样板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对后三年脱贫滚动计划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重新修订;各级的工作站位显著提高,都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必须如期完成的政治任务,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特别是深度贫困县,做到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九三学社民主监督指出的问题。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九三学社负责对我们陕西省的脱贫攻坚的工作质量进行民主监督,所以九三学社指出的问题,我们一并纳入中央反馈问题整改范围,已全部整改。其中,资金管理问题,今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一个月内拨付到县,截至8月底,切块资金到县比例为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坚持陕南移民搬迁的好做法,坚持系统谋划、四化同步、统筹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机衔接移民搬迁与危房改造、产业、就业等扶贫政策,保持了全国领先势头。金融助力脱贫问题,贫困户有效需求获贷率今年显著提高,特别是后半年连续每月增幅都在30%以上,连续三个月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

二、稳定推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7月中旬,国务院对问题整改情况巡查后指出“陕西在整改中做出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工作措施,非常符合中央要求,非常符合陕西实际,这次整改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改,是一个推进发展上台阶的整改,是一个历史性大变化的整改”。8月中旬,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带队来陕西省对脱贫攻坚开展民主监督调研时动情地讲:“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陕西脱贫攻坚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成绩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9月21日,汪洋副总理在出席欧亚经济论坛期间,利用半天时间赴铜川采用暗访的方式对陕西省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对陕西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全面摸清了贫困底数。把精准识别作为工作上轨道的前提,通过逐村、逐户筛查并严格落实“两公示一公告”制度,剔除识别不精准的31万人,将档外符合条件的34.3万人纳入帮扶范围,核定2016年档内贫困人口78.3万户、228.7万人。贫困户的贫困状况有的很难直观看到,加上现在收入的多元化,就业多元化,贫困户收入调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必须经过若干个民主程序和调查程序,比如说车辆,有的是捐赠的,有的是购买的三手或二手车,有的农机具是政府资助,所以不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搞不清楚的。如果粗放,就会出现识别不精准的问题。所以这项调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成立了省委副书记任总指挥,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和省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18个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了八个行业扶贫办公室和两个协调组,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第三方评估,“八办两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创建了“3+X”帮扶体系。充分发挥陕西省优势,统筹建立了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组织形成9个国企合力团覆盖除西安市以外的9个市,助力产业就业扶贫。目前,已对接项目144个,意向投资213亿元,其中已开工31个。组织103所高校与96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结对,开展教育、科技等帮扶,启动扶贫项目500多个。组织86家三级医院、218家二级医院、1830家县乡(镇)医院,分别对贫困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结对帮扶。同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等作用,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三秦巾帼脱贫行动”等,形成了“3+X”全方位帮扶体系。

(四)建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已有的30多项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对象识别、第三方评估、干部力量整合和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化、细化。同时,针对性的出台了兜底保障与扶贫衔接、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以及资产收益扶贫等制度性措施,覆盖脱贫攻坚各领域、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五)锻就了过硬的攻坚作风。实行月通报、季交叉检查,常态督查暗访的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了主官必须主责、标准必须严格等“十条铁规”,大力发扬敢于担当、求实求效等“八种硬作风”,用铁的制度落实铁的举措,孕育了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

三、常态化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健康推进

按照“节奏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的要求,坚持好的做法、保持好的作风,持续用力、毫不松懈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的全面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

(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定不移抓好移民搬迁。截至9月底,“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已开工28万余套,开工率93.6%;竣工17.6万套,竣工率58.5%;入住10.9万户,入住率35.7%。建成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260个,配套产业园区190个。坚持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对没有搬迁意愿不强烈的危房户,今年实施危房改造7.6万户,已开工6.9万户,竣工5.2万户。

(二)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全面加强优势产业培育。围绕持续增收抓帮扶产业、围绕利益联结抓合作组织、围绕增强活力抓“三变”改革,截至目前,全省建设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135个、光伏电站4270个;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万多家,建设各类互助资金协会4977个,受益贫困人口74万人;在350多个贫困村开展的“三变”改革试点开局良好。

(三)强化扶持、拓宽渠道,着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制定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截至8月底,全省实现劳动就业20.3万人,其中,公益岗位安置4.6万人,各类企业吸纳6.3万人。通过技能培训就业5.7万人,自主创业4627人。

(四)减少存量、遏制增量,千方百计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占到贫困人口的47%。在“断病源、斩病根”上,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综合防控措施控增量。今年以来,新农合增加投入3.2亿元,将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降到3000元。在控增量方面,投资2700万元,启动了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身普及、生活习惯改善等健康扶贫“八大行动”。

(五)多措并举、扶智扶志,切实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编印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召开全省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教育引导、村规校正、纪律约束、公益诉讼等系统扶志措施,主动破除群众“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1650多期、54万人次。

(六)把握政策、聚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开局良好。全省确定了11个深度贫困县、500个深度贫困村和20万户因病因残致贫群体作为难中之难进行攻坚,出台了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场突围战”。今年以来,对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1亿元,启动产业项目600多个。

在充分看到整改和攻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当前全省脱贫攻坚还存在整体工作进展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资金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脱贫户内生动力不足、帮扶干部能力难以适应工作要求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大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准确把握常态化下脱贫攻坚的规律和特点,克服自满、歇脚、缓冲情绪,以“思想松不得、合力减不得、考核软不得”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长效化、科学化、规范化、简约化为遵循,系统提升扶贫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脱贫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全面如期完成任务。

女士们、先生们,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任务,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倾心付出,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离不开贫困群众的自强自立,更离不开广大新闻战线记者朋友们的宣传、监督和支持。让我们在一起,共秉一个信念,共筑一个梦想,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到2020年,让3800万三秦父老一个不落地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

谢谢!

安广文:

感谢王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谢谢!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当前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另外陕西省在“三变”改革取得了那些成绩,谢谢!

陕西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习总书记强调的。今年全国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现场会在陕西召开,这是中央对陕西产业扶贫工作的充分肯定。全国扶贫任务当时说是22个省,最后来了15个省市负责同志,28个有扶贫任务的县,西部和东部的四个省区的县委书记到陕西。产业脱贫主要产业是基础,近些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围绕资源禀赋,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从一产到二产到三产,围绕精准脱贫,围绕精准扶贫取得很大的成效。我们连续产业扶贫工作做了系列的报道,我想下面回答你提的问题。

目前产业扶贫的任务很重,按照王主任给我们分配的任务产业扶贫,整个清算之后产业扶贫对象是39.6万户,124.5万人,这两个数字分别占全省扶贫人口和扶贫户数的51%以上。要完成这些任务,可以说从人数和户数上超过了50%,我说的是小的产业扶贫的概念。按照大的产业扶贫的概念,无论是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最后还有一个都是继续发展产业持续增收的问题,广义的产业扶贫上讲远远超过50%,所以我说产业扶贫从目前任务上讲是很重的。

第二个产业扶贫难度很大,因为要布产业,从第一个自然禀赋,就说第一产业如果没有资源禀赋不可能。第二个要有生产条件。第三个要有技术保障,这个地方基础条件差,农产品销售不出去。第四个要有一个基本的素质。要做产业,什么叫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最基本的条件具有生产能力的人因为缺乏其他的条件不能脱贫致富的定义为产业扶贫,通过发展产业来发展,人员的素质是一个基本要求。还有市场的需求,我们搞了产业东西卖不出去这个东西怎么弄,目前发展扶贫产业难度比较大。其他的产业可以说是政府花钱,政府花钱可以说是代替个人花钱,把个人的痛苦变成政府的承担,无论教育扶贫也罢,医疗扶贫也罢,政府拿钱比如大病统筹是花钱,产业扶贫要花钱最根本是要挣钱,不说你这个钱花出去就完了,产业要能挣到钱。产品扶贫周期长,风险大,利润慢,这也是我们很突出的问题,它的难度也很大。我们既要有2020年必须如期完成产业脱贫的目标任务,那必须要有短的有效的项目,但是又必须有定力,有长远的打算不仅是三年,也要解决2020年之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长期脱贫问题,所以产业是一个基础。目前我们产业扶贫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下面简单说一下产业扶贫怎么做,这个事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产业是基础,没有产业一切都谈不上,产业不是简单的第一产业。产业的问题是第一产业问题,第二产业问题,第三产业问题,“1+2+3”,也就是说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服务业里面包括休闲、观光、光伏产业这些都属于产业扶贫。按照市场需求布产业补短板,如果我们现在简单的做产业可能造成市场的过剩,低层次的生产,没有意义。如何按照市场的需求做产业,核心的问题更多是发挥新的经营主体,到逼产业。有些地方第一产业不够需要布置,根据资源禀赋搞一些特色产业,比如我们说的苹果仍然是我们的特色,猕猴桃是我们的特色,茶叶是我们的特色,我们要继续往大做,苹果北移,猕猴桃东移。我们根据科学的需求,气象条件,自然禀赋,我们需要继续扩展,因为别的地方不具备跟我们竞争的条件。另外很多地方加工能力不强,不解决加工,农民就无法增收。第三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等也将成为农民增收的很重要的途径,这也将成为我们布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必须重点推进的两个产业。

第二个产业扶贫培育扶持发挥新的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产业扶贫有产业,产业自身怎么挣钱需要带动,没有新的经营主体,所有生产的产品只是产品不是商品,赚不了钱。难度很大的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新的经营主体的带动。这里面新的经营主体重点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第二个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是抱团生产,规模化生产。要真正走向市场,有加工,初加工,深加工体制增效,需要企业。我们省上一个有省级企业,还有省委省政府国企上,国资委抓的合力团,不断的注册新的公司,按照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第三个是工商联搞的企业,这些企业和我们产业结合。

第三个是建立第一补偿机制,如果没有利益机制,农民的生产和企业的加工和品牌打造没有利益机制不可能,大家利益取向不一样,如果不建立利益机制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这个问题现在核心就是三变,如果农民和合作社之间不建立利益机制,合作社和企业之间不建立利益机制,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要把三变作为助力脱贫的重要内容,三变的重点是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必须要有自身的股份,然后才有可能和专业合作社结合,和企业结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变是解决利益机制很重要的抓手合。

第四个是抓改革,核心的问题布产业是简单的问题,带动是关键。第一个是建立扶贫产业基金,我们融资扩大,在有扶贫任务的县都可以使用扶贫基金。通过这样解决目前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第二个我们成立政策性的担保公司,今年争取把政策性的担保公司设立在地市,3年之内走到县一级。担保公司由财政上他们来负责。近期,省委省政府和省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进一步发挥合力团的作用,有效解决发挥国有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懂管理的作用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第五个是改作风,强化一线服务。产业扶贫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大的厅局和产业相关的厅局,包括和电商的流动,大家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从我们农业厅自身来讲,我们自己调配6亿元的资金,除了这6亿元之外我们有56个县,1个县抓一个试点,这是我们在8月份以前重点和一线摸清楚,解决问题。从9月份开始重新调动这些力量,因为产业扶贫的核心帮扶是根本,产业扶贫过程中很多资金项目衔接不到位,1/3的人到现场督察,现在到10月份很多资金还没有下去,资金项目还没有衔接。另外一部分人大概有70个人集中培训,我们推进三项工作,到年终这一段时间农业厅调3700万资金,这70个人分若干组,必须把11个深度贫困县和4个脱贫县仍然抓试点,4个退出县必须保证要有集体经济,11个深度贫困县从现在要开始抓集体经济,否则最后“摘帽”的时候任务完不成,我们感觉有责任、有压力。

陕西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系统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成立了由省属企业和驻陕央企共同组成的脱贫攻坚“合力团”,每个“合力团”包抓一个市。“合力团”是如何组建成的?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特点,合力团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实际效果怎么样?

陕西省国资党委书记孙安会:

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省委省政府非常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省国资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请战,创新模式,发挥优势。自从毛书记4月份到国资委调查之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今年的5月18日成立了由42户省属企业和51户中央驻陕企业参加的9个助力脱贫攻坚合力团,分别对接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九市,以“打包捆绑”形式,面向全省55个国定贫困县(除西安市蓝田县外)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每个“合力团”团长单位均由一户大型省属骨干企业担任,副团长单位由一户驻陕央企担任。

各合力团成立以来,遵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立足扶贫实效,深入扶贫县市实地调研,以地方资源禀赋为依托,因企制宜、因地施策,9个“合力团”组建4个多月以来,截止9月底日,已对接扶贫开发项目144个,开工建设31个、已经投资23亿元;基本成熟并具备签约或开工条件项目71个,这些项目的开工标志着省国资委系统肋力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实质性进展。在这个脱贫攻坚工作当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机制,夯实责任。为了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国资委成立5个脱贫攻坚的职能小组,专司组织协调这样的工作。还拟定合力团的产业扶贫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并将他们纳入到企业的年度考核、党建考核的内容。合力团从上到下都构建定期的考评,汇报机制,形成责任明确,权责清晰,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网络式的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还有我们各合力团成立了脱贫攻坚的领导小组,并根据所在贫困市县的数量和资源的禀赋情况,也都建立专项的对接。目前商洛、咸阳、安康、延安、榆林这几个合力团已经完成了产业扶贫项目的集中签约和开工,有3个市也准备好,因为节前省政府安排工作没有安排开,很快也会进行集中签约和开工。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部署。合力团按照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思路,充分的利用对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加快产业的基地园区的建设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以上企业培育的力度以产业扶贫助推区域整体贫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区域性的主导产业。通过这个来促进这个区域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和发展。比如在汉中合力团结合当地玉矿的资源在南郑县建立了一个汉中玉文化产业项目,预计可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5000个,目前已经完成的土地的划转。还有延安的合力团聚焦延安地区的苹果、油气资源的优势,建设苹果示范基地,实施油田伴生气利用项目。还有咸阳的合力团依托牧草的优势,在长武县引进秦宝肉牛繁育基地产业化项目,这个已经开工。还有将光伏发电融入当中,在咸阳这个合力团,实现光伏发电与农牧产业有机的结合。

三是创新模式,聚力攻坚。我们组建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这样的模式,比如汉中合力团就是由省属企业陕药集团和阜平县,这是今年要摘冒的县,和阜平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6000万组建陕西产业扶贫投资开发公司,采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试点推进“企业+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这样的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实施药园基地的建设,形成中草药的种植、加工、仓储以及物流和销售一体化医药产业的链条,来助力该县的脱贫攻坚。在产业项目建设当中就地吸纳部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员的就业,同时将就业扶贫纳入企业用工长期的规划,在企业内部预留就业岗位,安排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业。我们首场的招聘会是在8月份进行的,最后统计的结果省属企业+部分中央企业在首场招聘会上,共招聘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52户。二是建立产业扶贫的基金平台模式。我们在商洛的合力团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探索资源收益共享机制,将贫困户通过土地的托管、牲畜拖养和土地入股等等这样一些形式实现资产的收益,不断拓展贫困户的脱贫增收的渠道。第三个我们结合实际探索不同形势的攻坚平台,比如商洛合力坚持扶贫三变改革思路,按照这样的要求突出精准脱贫的关键,总结出政府搭台+企业引资+基金支持+农户联动,企业投资、国家补贴、金融支持,群众自筹,这样三动三联合的扶贫模式。这是我们国资委系统采取的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产业扶贫为支撑,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打造一批适合贫困县发展的好项目,真正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的长效机制,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国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工商联是一个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主要是联系民营企业的,请问工商联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陕西省工商联副秘书长刘书政:

首先感谢这位朋友关注工商联,关心我们民营企业。工商联是通过“万企帮万村”参与脱贫攻坚的,通俗地说,就是动员很多民营企业帮扶很多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已支撑起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贡献了60%的税收,70%的企业总数,80%的新增就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商联是民营企业的娘家,动员这支重要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意义十分重大,也责无旁贷。为此,全国工商联于2015底发起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行动开展近两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帮扶效果,已在全国范围内经形成浩大声势。

陕西省的“万企帮万村”工作是由各级工商联牵头,联合扶贫办、光彩会、慈善协会成立行动领导小组。通过发出行动倡议,召开推进会等形式进行动员部署。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督导推动等一系列措施,调动了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有近1700家企业参与帮扶,帮扶贫困村近2500个,涉及贫困人口28万多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在陕西省形成了好的气势、好的趋势,好的态势。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是通过哪些方式帮扶的呢?有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捐赠帮扶、智力帮扶等方式。产业帮扶就是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就业帮扶就是优先招收贫困户人口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捐赠帮扶就是直接捐钱捐物,帮扶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智力帮扶就是通过教授实用技术,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创业,激发其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自主脱贫。

在以上几种帮扶方式中,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帮扶方式,为什么呢?因为产业帮扶是必须遵循市场导向的,民营企业,通过发展产业,既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自身发展,是实现双赢的、可持续的、不返贫的治本之策,所以是最有效的帮扶方式。

那么,大家可能还会问,如何让这种最有效地帮扶方更有效呢?有两个方面:

一是把握机遇,促进发展。目前,全省有脱贫任务的96个县区,都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地区和县域经济蕴含着很多发展机遇,有一句话说的好,“过去是扶贫沾发展的光,现在是发展搭扶贫的车”。过去民营企业搞捐赠,作公益,是先富帮后富,回报社会。现在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不仅是担当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谋求企业取得更大发展。过去民营企业找项目、搞投资,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还不一定能做成;现在,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不仅能更多享受脱贫攻坚的优惠政策,也能受到老百姓的认可,赢得社会的尊重,还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不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么!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把握机遇,引导民营企业向贫困地区发展,开发贫困地区的资源,发展带动力强的项目,实现贫困群众脱贫与企业发展双受益。

二是典型带动,弘扬正能量。我们的民营企业在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探索出了许多好的帮扶模式。将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进行总结,进行宣传推广,讲好民企帮扶故事。对其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激励,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弘扬民企帮扶的正能量,营造民营企业扶贫光荣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以此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方面我觉得非常需要在座各位媒体界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由我们来提供一些鲜活的民营企业帮扶的好典型、好素材,借助你们的平台优势进行宣传推广,一定能凝聚民企帮扶的正能量,一定能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一定能促进陕西省的“万企帮万村”行动再上新台阶!再掀新高潮!再作新贡献!

谢谢大家!

陕西传媒网记者:

据了解,贫困劳动力无法离乡是其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请问,陕西省如何化解这一困难?

陕西省人社厅副巡视员楚瑞秦:

当前,陕西省尚有46万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其中,多数人是由于家人生病、照顾老人小孩等多种原因无法离乡失去就业机会,导致家庭贫困。所以,陕西省人社厅把就业扶贫的主要方向锁定在为这些无法离乡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开发一些工作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这方面我们想了一些办法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帮助这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主要有3项政策措施:

一是发展社区工厂扩大就业。我们支持各类企业在移民搬迁社区或利用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农家庭院、民居民宅等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生产加工型工厂或加工车间,实现“上楼住人,下楼上班”。这方面平利县做的很好,我们支持这些社区工厂的政策措施,一个是社区工厂每雇佣一个贫困劳动力,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作,我们给企业每个人1000块钱的就业岗位补贴。如果这个企业使用贫困劳动力占到企业总人数1/3以上,对这个企业的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补贴,鼓励这些企业更多的使用贫困劳动力,达到就业。

二是拓展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我们进行了3方面的政策创新。其一,在贫困村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贫困村开发一些保洁、保安这样的岗位,来让村上无比离乡的家庭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在本村实现就业,我们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岗位补贴,解决这些人没有收入的问题。其二,将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所使用的辅助性的,服务型的岗位,凡是新增和补充的,我们都设定为公益专岗,要求用来安置贫困劳动力在这些公益专港就业,我们省已经开发了4.6万个公益岗位,对于解决劳动能力弱,无法离乡的这些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收入,非常有成效。其三,允许贫困县腾退的现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三是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各级人社部门将管理规范、就业容量较大的本地企业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每新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每人每次500元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鼓励其更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在人社部门网站予以发布宣传,增强其就业扶贫荣誉感。这三项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安广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刘主任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