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行“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全民行动专场发布会

时间:2017-11-01 17:17:00 来源:新华社

倡议“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全民行动
——陕西多部门联合召开发布会回应公众关切热点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 陕西网 刘海波 摄)

入冬以来,陕西关中地区频遭重度雾霾侵袭。陕西省政府1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空气污染热点问题回应了公众关切,并向全省发出“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全民行动倡议。

大力治霾 为啥关中雾霾更严重

2016年12月,西安市优良天数同比下降19.3%,关中地区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同比下降12.5%。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大力治霾,为啥2016年冬天关中雾霾反而更严重?

“应该说这几年政府加大治霾的措施是有效的,2016年环境总体来说比2013年有所改善。”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说,“但一到冬季污染确实比较严重,这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关中污染负荷强度太大这一‘内因’。”他表示,关中地区不足30%的面积承载了60%以上的人口和60%以上的工业产值,污染负荷强度占到全省的60%以上,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以及挥发性有机物。

“这几年通过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等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地扬尘的控制以及煤炭消耗量的压减,大颗粒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但对细小颗粒物仍控制得不够。”他指出,“举个例子,一杯清水里将大煤渣放进去,水基本还是清的,但如果将煤渣磨细变成粉末分散在水中,水立刻就会变浑。细小颗粒物造成了雾霾天空气浑浊、能见度低。”

从外部环境来看,关中属于盆地,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口袋型地理地形导致空气流动不畅,污染物难以扩散。加之近几年大气环流和气候变暖影响,静稳天气不断增加。2016年11月以后,关中地区静稳天气天数占比高达50%以上,不利于空气流动,空气中的污染物迅速集聚。

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研究员侯建忠说:“关中东部主导风以偏东风为主,使得关中东部甚至山西、河南等地一些污染物吹向关中地区。加之今冬冷空气整体偏北、偏东,对陕西冲击影响较小,也造成了雾霾扩散不利。”

找准病因 谁是关中雾霾的“始作俑者”

治霾不能只靠等风来,对雾霾成因及成分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施策,才能从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控制。

“调研发现,燃煤、汽车尾气、扬尘、工业企业排放的有机挥发气体是关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5%、20%、20%、15%—20%。”张振文表示。

专家认为,关中地区大气主要的污染物还是来自煤燃烧的排放,来自单个煤炉、炉灶的排放污染量尤其大。有数据显示,这种排放方式会产生相比于清洁高效燃烧的煤利用方式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进入冬季采暖季后,燃煤颗粒物排放强度增加一倍,初步估算占比超过40%。”张振文说。

不断增加的汽车保有量也成为治污降霾的重大挑战。截至2016年10月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55万辆。其中汽车约240万辆,按车辆类型划分,小型汽车约228.4万辆,中、重型汽车约11.6万辆。机动车尾气4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约32万吨。

“重型柴油车、小零散的农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关中地区重型车和散在农用车保有量不足15%,排放的汽车尾气却占到了75%以上,加大对这些车辆的治理力度,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最少能下降三分之一。这也是下一步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重点。”张振文表示。

同时,汽车尾气、工业企业排放的有机挥发气体也不容忽视,它们会二次形成许许多多细小的颗粒,在空气中不断累计,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每天污染物的浓度可能上升到60微克每立方米—80微克每立方米。目前,除了国家出台的有机挥发气体治理政策外,陕西省针对八大挥发性有机物也已出台相关标准,即将发布。今后全省家具、印染、4S店等所有相关企业都将受到标准化约束。

不靠蛮干 治霾如何更科学

张振文表示,治污降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从陕西省目前情况来看,仍面临治霾科技支撑的力度不够、污染源清单未完全建立、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不足、治理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此外,包括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在内的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关中各城市之间如何采取更行之有效的联防联控措施更显得迫在眉睫。

“从今冬的几次应急预案响应情况来看,关中各城市间应急对策不协调,降低了控制的效果。”他表示,有些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采取的措施不见得非常有效,甚至有“一刀切”问题;有的预案在落实中打了折扣。

专家表示,环境污染治理要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环境治理需要多种措施配合,需要各地区开展科学有序的联防联控。

“污染治理涉及多部门齐抓共管,从近期和长期考虑,陕西将从6个方面强化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尽可能让原料在资源消耗的过程中少产生污染物,一旦产生了就用最新的技术进行治理;三是从污染源到治理措施,从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都要详细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四是污染源统计要精准,这样才能拿出精准的污染治理措施。五是用最严格的标准和执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最后,要在全社会树立‘每个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制造者’的理念,鼓励群众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张振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