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办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7-11-02 15:04:00 来源:国新发布

4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周魁英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欢迎光临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先生,向各位介绍我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周魁英先生。

下面,首先请赵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们国家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在文物遗产领域里面开展的又一次重大的调查。我们省文物普查工作共经过了五年时间,五年来,在国家普查办的具体指导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相关部门、行业的通力协作,我省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关于普查基本情况,2011年6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试点通知,第一次文物普查是我们建国以后的第一次,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很多技术和方法需要总结,在试点阶段,在全国拟选择一个省,一个区县和一个行业进行经验试点和总结。我们省在2006年到2011年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我们的工作做的比较突出,结合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我们省专门做了文物调查和数据库数据,以数据信息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对我们不可移动普查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将我们陕西确定为省一级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在我们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省文物局编制了《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2012年1月,省常务会通过了方案,我们从2012年2月17号召开了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动员大会,通过各级政府、各机关部门的努力,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国家文物局要求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任务,探索总结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路线。评估组认为陕西的试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全合格,非常满意,这是我们在普查中第一阶段的工作。正式的普查实施,是我们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要求,从2013年正式开始。这次按国家的要求涉及到我省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包括收藏单位的信息和可移动文物信息两方面的内容。普查的时间节点确定为2013年12月31号24时。为了加强普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陕西省领导小组,由主管文物工作的副省长担任,省政府秘书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等24个部门组成。负责普查工作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主任由赵荣局长兼任。在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省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了本行政区的普查工作,全省在普查过程中我们共成立了596个普查机构,建立了一个有104人组成的专家库,专门培训人员有907名专职普查员。我们在工作的高峰期邀请具有历史考古基础的志愿者,投入了2300名普查人员。省级财政直接投入有2900多万元用于普查培训和相关的工作,先后举办各类的培训班341次,累计培训9200多人,有力的保证了我省普查工作顺利的进行。在普查的工作中,我们按照国家普查办统一平台,联网直报的原则指导下,陕西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普查工作中把我们试点中一些好的经验和我们工作结合起来,我们结合陕西的特点、实际情况,我们在文物信息采集、审核、录入阶段,采取的是由收藏单位填报相关的数据、图象信息采集等等,这些数据由市一级普查办汇总上报省一级的普查办。在省一级对所有的普查信息集中进行审核、录入,统一上报到国家级普查平台。为了确保准确性,这次普查涉及到对文物等级的认定,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准确性。在审核阶段和别的省不一样,我们从数据库先后抽调122人进行左右上下对比审核,确保了我们的上报的数据准确。到今年3月底,国家文物局顺利通过了我们省普查的数据,认定陕西上报的数据符合国家的要求,合格。这是工作的基本情况。

第二,普查主要成果。我们完成了对全省文物收藏单位情况的调查。这次普查涉及到所有的国有单位的普查,我们的第一项工作是对全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单位进行普查,107个县(区)所有41085家国有单位发放《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和《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汇总表》,做到无遗漏全覆盖,按照申报制的要求帮助和督促各单位完成了登记表的填报。按照申报要求,帮助单位完成了申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全省国有单位名录,和收藏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录。经过全方位的审查和筛选,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在全省行政区内有收藏文物单位有522家,这522家从隶属关系来讲涉及到中央单位的17家,地市级单位106家,区县属收藏单位343家、乡镇街道属收藏单位43家。按单位性质来分,属于国家机关有49家,事业单位430家,国有控股企业9家,其他的34家。按单位的类型分,博物馆、纪念馆166家,图书馆31家,美术馆3家,档案馆33家,其他289家。这是我们目前普查全省522家单位收藏文物的分布情况。二是我们通过普查摸清了国有文物的数据和分布,经过这次普查,陕西省行政辖区内可移动文物收藏量总量为3009455件套,7748750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二名。

按单位隶属关系:中央属收藏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2438套3170件、省属收藏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205835套2665926件、地市属收藏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723931套3474601件、区县属收藏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224494套1604792件、乡镇街道属收藏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227套261件。

按单位性质:国家机关收藏可移动文物5652套62563件、事业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2995893套7667241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收藏可移动文物7300套10895件、其他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610套8051件。

按单位类型: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可移动文物2623167套5872754件、图书馆收藏可移动文物128887套419088件、美术馆收藏可移动文物2292套2362件、档案馆收藏可移动文物2989套176043件、其他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252120套1278503件。

三、全面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完善文物保护规范和措施。

第一,在普查试点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普查的方法,普查的程序和技术标准,为全国正式开展普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通过普查为我们科学管控文物建立了基础。这次普查一个最大的特点,为每一件文物制定了一个数字身份证,这个数字身份证由省、市县、文物收藏单位(代码)和文物登记号组成,通过普查精确到每一件文物的管理。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相关的数据链接点,目前有290多个单位数据链接点,对文物数据,从省一级到市一级到收藏单位的链接,加强了快速管理。特别是我们全省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立了陕西文物数据中心,全省文物数据管理的中心,对深化和未来科学管理利用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通过数据文物普查新的数据对文物的了解,积极发挥文物的资政育人的作用。一是以普查的数据为基础,在陕西新建陕西数字博物馆,用新的数据开拓了网上虚拟博物馆漫游,已经有100多个博物馆在上线。围绕普查数据化应用,我们也开展了陕西数字博物馆互联网版、移动版、口袋版以及三维魔卡,为大家提供服务。在全国陕西的数字博物馆多方位的服务是很好的创新,通过这个工作使我们能实现把博物馆回家,把文物带回家,从多方面了解文物工作。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有发现,我们也鼓励相关博物馆办一些有特色的文物展览,我们在西安、延安、渭南各市新馆建设中利用了新的普查成果举办展览,使大家看到了普查中新的应用。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陕历博的数字博物馆是陕西的创新,线下的体验馆,大家可以触摸、可以体验,这些在普查中数据中心的建立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互联网化的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陕西省文物局将一如既往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为陕西鉴定文化自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安广文:

感谢赵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对本场发布主题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按惯例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首次将国有行业收藏单位纳入普查范围,行业收藏单位文物藏品量占我省总量的比例是多大,文物部门如何指导行业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周魁英: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境内的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这次全省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有522家,其中文物部门是203家,剩下的其他行业是319家,刚才记者问到行业有多少收藏文物的单位,这个数字在我们省是319家。从书面来讲,这些收藏单位行业部门收藏的文物是1062841件,这些文物是收藏在我们319家国有行业单位里面,这个数字占整个文物收藏量的13.7%。也就是说13.7%的文物是收藏在除文物部门以外国有单位里面。这是您刚才问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指导单位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各位记者都知道,文物是属于国有所有,文物局作为省政府负责文物工作的部门,文物局职责是指导和监督工作,所有收藏文物的国有单位,只要收藏文物都在监管之内。我们主要指导这些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保护管理。一、指导行业部门依法保护,因为这些部门都不是专业的文物收藏单位,作为我们要指导他,首先是按照法律指导他们依法保护,要求这些单位要依法保证文物安全,首先要保证文物安全。既然你收藏国家文物要保证文物安全。二是这些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收藏单位要保证这些文物不能流失,不能遭到破坏,三是不能让这些文物被转让,这是文物法规定的。二、指导他们科学保护,文物是珍贵的遗产,在保护方面一系列保护规定,虽然这些单位不是专业的文物收藏单位,我们也要指导他们科学保护。一是要求这些单位必须要有科学的保护环境,包括温湿度的问题,包括专门的库房和展柜等等,要有科学的保存环境。二是行业部门收藏国家文物,要有安全的条件。比如说库房门、铁皮柜、安防、消防等等条件。三是指导行业部门对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文物是人类珍贵的遗产,它的修复有一整套的规范条准和要求,我们会指导这些行业部门按照国家的科学规范和标准修复。三、指导行业部门规范保护,包括按照可移动文物保管收藏的条件,首先要建章立制,刚才提到了文物是人类的珍贵遗产,在文物保护方面,文物部门所遵循的国家的规章制度,国有行业部门也要做到。建章立制,建档建卡,每一件文物有独立的档案。合理利用,收藏文物部门要对文物合理利用,发挥作用。

凤凰网陕西频道记者:

人常说陕西是文物大省,通过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获得的文物总数、等级也能证明这一点,请问如何从可移动文物方面解读陕西文物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过去很多是周秦汉唐的文物遗址的出土,这次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量也能体现。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总的普查的数量是3009455万件套,774万8750件,总量排在全国的第二,我们占到全国的12.09%。

在我们这些文物里面,我们陕西一级文物有10983件套,二级文物有20354件套,三级文物11万397件套。在陕西文物有个特点,一类占的最多的是青铜钱币和金银器。第二是以兵马俑为代表的陶器和秦砖汉瓦这一类的。第三是我们的古籍档案类的文书比较多。第四是石刻玉器这类文物。第五是碑拓和壁画。第六是标本、化石、瓷器。全国普查制定的35类我们都有,这六类我们文物相对比较多。从总的类别可以看出陕西早期留下来的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礼乐文物,建筑相关的石刻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在普查中,陕西的可移动文物有几个特点:一是表现在数量多,二是种类全,三是品位高。在很多的工艺技术占到全国的最高工艺,像兵马俑,也符合我们过去陕西文物统一的概念。陕西的文物具有至高性、丰富性、完整性。从类型上来说,普查的35种文物我们全有,从时代来说,从早期的石器时代开始我们都有,类型上非常多,品类非常多。另外,制作的水准工艺是过去的都城所在,青铜器应该是窖藏,是最高水平,陕西从普查来看体现了至高性。如果要说陕西这些文物,如果把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比喻成枝叶繁茂的大树,如果要了解繁花似锦的枝叶,其实你去上海、广东都可以看到,但是你要了解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大树的主干还是到北京去,以故宫为代表城市发展的格局。你要了解最根本的东西,还必须来陕西,从不可移动文物来说,从我们最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文物陕西非常丰富,到西安半坡为代表的,到石峁遗址大量的玉器,虽然城址不可移动,出的文物非常精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到乾陵五则天的无字碑,我们从兵马俑兵阵到汉唐时期我们看到金镶玉的玉杯,还有玛瑙杯。我们非常有特色的法门寺的秘色瓷,各种类型的文物涵盖了历史的方方面面。应该说这些文物让我们再次体会到陕西是中国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根源所在。我们在普查中也深刻的体会到,再一次表明陕西文物的特殊意义,也印证了总书记对陕西历史的肯定,陕西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陕西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革命的标识,延安很多重要的文物都在陕西。我们是文物部门,在1948年的3月,也是国民党进入解放区,共产党撤离延安的时候,还没有收复延安,西北局有林伯渠、习仲勋发了通知,《进一步保护文物的通知》,这也是一件文物,也收藏在博物馆里面。如果说不可移动文物是重要的大树,可移动文物普查无论从数量、类型还是等级上也印证了我们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中国报道社记者:

陕西省这次作为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省级试点省份,在五年工作中,咱们省级有特别重要的方法和经验。我们一般说文物保护和利用是一种矛盾,对我们老百姓说要保护好不要利用,总书记的要求是陕西省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如何理解这个关系,让文物说话,陕西有没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文物的保护利用过程中,让它活起来的例子?

赵荣:

我主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活化的问题,从陕西省文物局来说,我们认为不矛盾。很多人把它对立起来,在利用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大家就说还不如不动它,好像一利用就不能保护了。我们做的很好,比如说大明宫,它就是一个保护和利用的例子,这个遗址我们首先把群众拆迁以后,作为遗址保护区,作为一个城市公园,作为一个文化景区。我们文化景观的展示方式,我们把丹凤门标志性的展示措施是很创新的,这些很好保护利用的典范。再举一个例子,现在西安文物重要的一个点,南门,可是在几年前如果从正面看南门看不到建筑,如果没有建筑很难理解瓮城的概念,我们看到的只是前面的闸楼,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来讲,我们想怎么样把文物完整的展示出来。我们所有有文物复建,护城河过去是排水排污的,很深,底下走排污上面是景观,也解决了通道问题。我们利用了很多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结果它变成了很美的历史文化景区,这是保护利用的典范。总书记看了以后说,这就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西安人民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可移动文物文物普查可移动文物也是,我们大量的展览,比如说壁画很脆弱,我们建了一个壁画展馆,用最先进的意大利技术,它的温度、湿度有很好的控制,从过去最多能看三到四幅壁画,现在可以一次看90幅壁画,这是保护和利用。包括壁画研究中心用新型纳米材料也是保护利用,也是一种利用。我还可以介绍一个大家关注的长恨歌的演出,华清池是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地方我们让它活化,真山真水真历史,长恨歌在这里发生的,我们以演绎的方式再现历史。去年一推动,他们在这个地方做“双十二”事变,也是在这个地方把历史和文物的理解结合起来,包括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陕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我们要四个结合,文物保护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和当地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结合,和城乡建设结合,和当地环境改善结合,如果都做到了,文物也会被大家尊重和认可,人人都分享文化成果的时候,也自然爱护它和保护它。包括普查中我们培训,做各种各样的宣传。昨天周局长做了发布会,陕西历史文化使者的评选活动,有各种答题,它也是一种让大家更多的关注陕西的历史和文物,去了解去利用,去保护它,把它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共同保护文物。我不知道这个回答你是不是满意。

周魁英:

我简单补充一下,为了便于各位理解我归纳为四句话。在普查试点过程中,我们陕西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以省为单位的试点单位,我们全省是试点单位,这个工作从2011—2013年,国家的普查就我们现在所讲的国家的普查在我们试点的基础上开展的工作,从普查的组织方法标准规范等等方面要有经验的来源,国务院当时公布的普查的方案里面,有很多是陕西创造的经验。在里面一个经验,一是以县为单位的普查,我们是以县域为单位,长安区、户县分别是一个单位。二是以市来组织普查队伍,统一组织普查队伍。第三个方法是四级质量控制法,怎么控制普查质量?我们叫四级质量控制法,第一级普查收藏单位,图书馆也好,博物馆也好,自己要对普查质量负责。第二级县普查办要负责质量。第二个质量负责单位是县。第三级是市,第四级质量单位是省普查办,一百多人的专家组负责质量控制。第四个方面的经验,给国家探索摸索一套普查标准,比如说文物统计,我们那么多钱币怎么统计?按斤算,按麻袋算,最后按件算。包括图书,古代的书是一套一套的,怎么合计?这些标准是陕西发明的。还有档案,毛主席的一张电报算一个档案,这些东西怎么统计?我们给国家贡献了一些普查标准的方法。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馆藏文物保存状况,今后如何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同时真正发挥可移动文物在社会教育和传承优秀文化重要的作用?

周魁英:

感谢这位记者,很年轻但是提出了非常重大的问题。国家花了这么多钱把文物家底摸清,我们有700多万件文物,怎么用?一是政府关心的事情,二是文物部门应该做的事,当然也是社会关切的事情。关于下一步怎么用?赵局长从总的原则和要求方面给大家介绍了,我来说一些具体的想法。

首先,对普查清楚的700多万件的文物首先要加强文物研究,提高研究水平。这次有很多新的发现,有些文物是常年躺在库房没有被公布过资料,首先是加强文物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其次,深入挖掘文物的内涵,提高文物价值认知。文物到底有什么价值,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工作。

第三,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习总书记也要求我们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老百姓也希望让文物来说话,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陕西文物的故事,以陕西文物的故事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这方面我们文物局也要指导文物单位进一步推动工作。

第四,提高文物陈列展览的质量。讲故事也罢,搞研究也罢,老百姓接触的博物馆各种各样的陈列,陈列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让老百姓看懂文物陈列是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应该努力的,有四个方面需要博物馆做到。一是要从我们的器物认知陈列向文化陈列转变,现在去博物馆都是陶器、铁器一件一件摆在那,这些文物承载的文化信息陈列者还做不到。二是要求我们陈列从知识教育陈列向素质教育陈列转变,现在博物馆看到的是讲文物知识历史知识,一个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既然是大学要承担教育职责,我们要通过陈列来承担教育职责,我们要从博物馆的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三是文物陈列要从文物考古专业展览向社会公众教育展览转变,老百姓去博物馆看,很多讲的是这个是汉代的陶器,那个是唐代的金银器,只是给我们讲了专业上的成果,这些如果向社会公众教育转变,让大家看懂文物,这是下一步应该做的,这一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指导要求我们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谢谢你的问题。

安广文:

提问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的介绍。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