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陕西举行落实“五新”任务、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发布会

时间:2017-11-07 10:26:00 来源:国新发布

8月29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请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孙科,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红亚介绍聚焦“五新”战略任务、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先生,向大家介绍“聚焦‘五新’战略任务、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孙科先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红亚女士。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卢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各家媒体的记者朋友在这就十三次党代会和“五新”战略尤其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给大家做一个报告和交流。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来陕视察对我们省的科技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讲我们要充分发挥陕西的科教优势,要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陕西的科教资源,要做好经济与科技的对接,要做好成果与产业的对接,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这是总书记对我们陕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出的要求。去年全国的科技创新大会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要支撑我们科技强国的建设。今年,我们省委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壮大新动能的“五新”战略。

第一个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就我们省的科技情况,我们对陕西的科技资源摸了家底,陕西是科技大省,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科技强省。我们梳理了陕西的科技资源方面的四大要素,人才、团队、平台、园区,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其中我们国家级的科技成果奖励连续3年居全国的第四位。其中去年我们的自然科学奖排到全国第二位,除了北京以外第二位是我们陕西。我们可统计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也是连续三年都是排在全国第四位,而且去年我们总额突破了800亿。所以陕西无论在科技资源上,我们的人才,我们有61位院士,40位工程院院士,21位科学院士,我们有170多位千人计划。这些资源包括国家级平台,我们有200多国家平台,研发类就有83个,包括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我们有18个省级以上的高新区,而且西安的高新区排在全国前五位。这些科技资源支撑我们省既是一个科技大省也是一个科技强省。省十三次党代会的“五新”战略第一个提出培育壮大新动能,这项战略任务从科技工作上我们理解,陕西在具有这样的科技优势的基础条件下,我们也有我们的短板。

第一个,我们的产业结构使我们亟待调整和优化。因为大家知道陕西是一个能源大省,我们的能源化工传统装备制造占GDP比重超过50%。所以如何加快新动能的培育,如何加快我们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来加快我们陕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如何加快培育发展壮大,这是我们培育壮大新动能一个主要目标。所以在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的新动能里面提出来两个围绕,四个导向。两个围绕就是如何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如何围绕创新培育产业。四个导向就是结合陕西的科技资源和产业生态,突出产业导向,创新导向,优势导向和市场需求导向。培育壮大新动能“五新”战略的第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两个“围绕”,四个“导向”。目标就是通过调整陕西的产业结构来推动陕西经济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短板,我们的区域结构短板。我们西安在全省的GDP里面将近6000亿,我们一共19000亿,几乎是一股独大。过去我们有一个战略叫“一体两翼”,除了西安,我们有榆林、有宝鸡,工业支撑的两翼。但是榆林包括延安由于能源价格出现了断崖似的下滑,今去年开始有所回升,今年增长速度有所体现。但是传统工业受市场的影响太大,所以我们榆林的总量曾经一度超过了3000亿,那时候西安的总量是5000亿。但是价格下滑以后,一年落到2000亿以上,现在回升2700、2800。我们宝鸡也是2000亿左右的水平,咸阳2200亿的水平。我们区域结构还有陕南、陕北十个地市,陕南陕北的总量还都在1000亿这样的体量上徘徊,700、800亿。“十三五”末经济总量的目标是3万亿,这种区域结构的差异,对于陕西经济的均衡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陕西面临两个问题,一个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方面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发展。区域结构的问题,我们就要分析我们的新动能的资源,陕西的科技资源我刚才讲这这四大要素,关中占比达到92%,其中西安占比超过了70%,所以陕南陕北大家算一下,不到10%。培育壮大新动能,陕南、陕北怎么办?如何推动区域的均衡发展,如何培育各个地市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均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五新”战略确实是我们省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能够推动我们省的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实际上这“五新”战略里面除了我讲的第一个把新动能摆在第一位,新高地,新活力,新生活,新形象,每一“新”都缺不了新动能的支撑,就是这样的关系。没有新动能怎么建设新高地,怎么缉获新活力,怎么彰显新形象,所以培育新动能省委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科技资源的状况和我们产业生态、区域结构的状态,我们对全省的科技工作提出了纲领性的工作思路,叫“2322”的工作思路。

第一个“2”,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两个围绕。这是省委娄书记在多次讲话中特别强调的,陕西的创新驱动发展要坚持两个围绕。就是围绕我们的这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如何部署我们的人才、项目、平台和成果,这是围绕产业要部署的。同时,我们陕西的科技资源比较富集,围绕优势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如何加快我们的增长点,我们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企,这个链条如何围绕创新培育产业,坚持两个围绕。新动能里面要坚持两个围绕四个导向,即产业导向、创新导向、优势领域导向,市场需求导向,这就是“五新”战略提的第一个“2”的思路。

第二个“3”,这个“3”也是从我们政府的工作报告和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分析了我们省的科技资源以后发现我们陕西是一个科技资源大省,但是陕西的科技资源的分布中央所属的,国防军口所属的和各部委所属的比重占比超过75%。陕西的科技强,科技资源富集,主要集中在中央的在陕单位,国防在陕单位,大院大所和部委,这都属于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和其他部委直属的院校,部委的院校,这部分的占比超过了75%。所以“3”的思路提出来,要军民融合,因为国防的占比在陕西很大。第二个央地融合,把中央在陕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第三个部省融合。所以陕西的科技创新一定要融合创新,三个融合。在坚持两个围绕的前提下,要深化三个融合,军民融合,央地融合,部省融合,真正让中央所属的资源为陕西经济发展。所以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陕西的科技资源,每一个好都有深刻的含义。如何挖掘,如何利用,还要滋养,因为陕西的科技资源是一个科技溢出省份,我们科技资源在全国的排位前五位,而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十五位,我们科技溢出是正常溢出。我们陕西有很多科技资源是为国家的国防服务,是为国家战略服务,是为科技强国服务。我刚才介绍我们自然科学奖去年排全国第二位,这些核心的科技优势,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战略性的。所以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如何落实。一方面要做好三个融合为地方科技服务,第二个为我们国家创新发展服务。

第三个“2”,在坚持两个围绕,三个融合这个原则下,要构建和完善我们陕西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我刚才给大家报告了我们的两个短板,一个产业结构的短板。产业结构短板怎么解决,就是如何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完善我们省的产业创新体系来支撑我们的产业技术创新,来调整我们省的产业结构。通过构建和完善我们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解决我们省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构建两个体系是我们科技工作的着力点,这两个体系的构建又要在坚持两个围绕和三个融合的原则下来构建好这两个体系。

最后一个“2”是目标,就是如何提升我们省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提升我们省的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力,两个能力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总体的思路是“2322”这么一个思路。培育新动能,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总体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我们省的两个结构的不均衡问题,这是大致的总体思路。下面的核心就是这两个体系怎么构建的问题。产业创新体系怎么构建?我们省的科技与产业的关系,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在摸家底,在分析科技资源与产业生态匹配程度,我们有这么好的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这个匹配度不好。如何完善这个匹配度,按照省委提出来的两个围绕,三个融合。

一是表现在我们省的科技创新两强两弱。一个院所和高校强,我们有115所高校,当然有统计把军口的高校统计进来,有116个大院大所,有1171个科研机构。我们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有优势,集中在这个地方。但是我们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们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去年的研发投入统计397亿,企业投入占比不足50%,大概48%左右。全国研发投入企业占比的平均数超过75%,大致上是78%。我们能感觉到陕西这个弱项还是很明显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占比偏小,规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覆盖率偏小,我们100多个规上工业,全国有14个建研发中心的,我们陕西大概不超过10个建研发中心的。这就反映出高校强,院所强,企业弱。还有一弱是区域弱,尤其是陕南、陕北。因为我们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全省1829个,按照科技资源来讲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当然这里面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问题,但是总量还是偏小。区域就更少,陕南、陕北有的地市高企只有几个,十几个,这近2千个高企主要集中在关中西安。区域结构的问题也是一个短板。

如何构建和完善好我们产业创新体系,里面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两强来加快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只有把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起来,我们传统产业,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从国家层面,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三句话,一直坚持。大家可以看一看从十八大往前,都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一定要求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因为十八大更加强调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所以市场作为导向是坚持的原则。最后落脚在产学研相结合,对我们陕西国家提的创新体系就更加重要。我们有那么丰富的高校和院所的资源,但企业创新不理想,所以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是我们陕西必须要贯彻的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构建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全球化的问题,我们到美国调研,到德国调研,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怎么结合,怎么合作,怎么建立稳定的深度的长期合作模式,真正能让企业在大学里面得到它所需要的技术,所需要的成果,真正能使得大学研究所研究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所需要的成果,这是双向的。用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办法,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喊一个口号,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相结合,不解决问题。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很多创新驱动发展的文件、政策乃至法律,都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包括总书记的讲话,要把需求导向的研发和大学里面自由探索的科研如何对接的问题。总书记讲话有战略高度,也有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我们的大学都是有院墙的,都是在校园里面,大学做的科研如何和我们经济主战场所需要的需求能够匹配的问题。所以出台了一个文件,鼓励大学的骨干教师携带成果到企业去创新创业,我们分析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大学人才培养是主体,当然科学研究也是它的重要功能。大批的骨干教师离开校园到企业去,他的研发平台,国家级的平台,省部级的平台都在校园的实验室里,他的团队年轻教师团队,博硕士生团队也在校园里,人才培养我们还要求教授给研究生上课,大批的教师离开校园到企业兼职这个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它不可能上完两节课上高新区企业上班,而且研发平台都在校园里面,我们喊了多年产学研结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确实校园里面聚集大量有水平的教授,有丰富的博硕士生的创新资源,如何为企业所用,如何通过这个强来支撑企业的创新能力强。

我们陕西科技从去年年初结合总书记来陕视察的讲话精神,去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我们提出一个创新举措。既然我们的教师不能大批的离开校园到企业去,怎么办?我们让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到校园里面去,提出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叫四主体一联合。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到校园,使得我们教授可以上完两节课打卡到研发中心里面兼职,带着技术和成果到企业的研发中心里面兼职,而且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校园里面的重点实验室、研发环境,破解了产学研如何真正融合到一起的问题。过去我们产学研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企业一纸合同委托大学的教授给他做某一个技术,某一个产品研发,大学的教授拿到这个委托的项目以后组织他的研究生团队来做,但是大学有一个指挥棒,全国在做双一流,我们陕西是四个一流,尤其这个双一流要高水平论文,要发明专利,要高水平的获奖成果,要高水平的专著,这些指标。这些指标和企业需要研发的产品所需要的低成本、高工艺、有市场,这不在一个道上。因为高水平的论文说到SI的论文,你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没有原创性的突破发不了论文。企业的产品还是要强调如何低成本,高工艺,有市场。这两个怎么融合的问题,过去一纸合同给了这个教授以后他就在学校里面做了,半年一年以后拿着东西给企业,企业一看不太理想,和企业需求的东西不太一样。我们现在强调,企业要做主体,我们把一个主体分解成四个主体,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还有管理主体。希望我们的研发人员要在标准的研发管理流程下去实施研发,也是落实总书记讲的需求导向的研发和自由探索的科研相衔接。现在全省启动了40个四主体一联合的企业研发中心在大学校园里建设,其中以延长集团和西北大学为代表的现在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延长出资,西北大学出场地,甚至在校园里面重新盖楼,建企业的研发中心。这种实践在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项目,我们去年在德国柏林工大和弗劳恩霍夫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很有名的研究院,在柏林工大里面建立它的研究所,就在柏林工大的校园里面,而且弗劳恩霍夫研究院里面的研究所和柏林工大的重点实验室是打通的,一个主任。我想起来总书记讲的怎么衔接的问题,我和这个研究所所长交流的时候我说怎么打通,他说我既是这个研究所的主任,又是柏林工大重点实验室的主任。这个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一定是符合我们研究所的研发方向,而这个研发是为市场的产品服务的,所以把这个链条打通了,市场的需求,我的应用技术研发和应用基础研发全链条打通。

我们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句话描述就是全要素,全链条,一体化。全要素就是我讲的人才团队、平台园区、计划项目、(技术)成果。全链条就是我们基础应用、产业应用和企业的研发,来构建我们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采取的这些举措有很多,我在这里说这样一个例子,四主体一联合的例子。去年9月22日我们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了“陕九条”,这是地方最高级别的文件,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我们俗称“陕九条”。第一个是怎么解决成果定价的问题,因为要学校定价,学校没有办法定,所以省委省政府出台这个文件第一条把定价权授权给成果持有人,市场定价。成果持有人和团队组织市场定价,有买有卖这个成果才有效益。类似的九条我不一条一条说了。

第一,区域创新体系,我们科技成果富集在西安,我们这些年推动了科技特派员的制度,这是国家推的,我们陕西每年有一千多科技特派员到地方去,为地方服务。我们陕西从去年开始推动了一个反向科技特派员,每一个地市给省上派两到三名,了解地市的科技需求,我们把陕西积累的科技成果交给反向特派员做对接,对接上以后到地市转化落地,解决我们区域创新体系的问题。每个地市连续三年支持,构建一个“政产学研用金”的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来吸纳西安的技术成果到地市落地。这些举措都是着力构建我们产业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同时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来推动我们的科技成果培育成小微企业,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现在这个基金5个亿的盘子,现在已经建立了3.6个亿,放大十倍,37个亿已经培育了150家企业,市值超过了140个亿。所以我们的科技金融也是支撑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元素,我在这里不多说了。陕西还有一个短板就是科技金融短板,我们有富集的科技资源,但是我们缺少科技中介,金融投资,创业指导,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把这三类人才纳入了省级科技人才计划,我们不仅缺科技创新人才,我们科技创新比起来有优势,但是科技中介,金融投资,创业指导这方面的人才是我们的短板。如何补短板的问题,真正落实“五新”战略,要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陕西科技创新在坚持“2322”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定了一个三句话的原则,找得准,攻得破,用得上。我们科学研究要找得准问题,要攻得破问题,攻破以后要在企业用得上。我说的这些给大家报告,限于技术创新,我们陕西还有基础研究,这是我们陕西优势,我们会加大基础研究和原创研究,会继续加强我们这些优势来支撑。有限的时间,给大家也有限的报告一下总体的思路和举几个简单实例,也希望大家关注我们在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培育壮大新动能上的一些举措,也非常需要媒体帮我们宣传和传播,谢谢大家。

安广文:

感谢卢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谢谢!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近年来,我省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请问能否例举科技统计的相关数据来反映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红亚:

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5.7%,比2012年提高了8.6个百分,在全国排第9位。

一是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投入强度较高。我省的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287.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93.2亿元,年均增幅12.1%;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提高到2.18%,在全国排第8位。

二是科技产出成效显著,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2-2016年,我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件提高到7.3件,在全国排名第7位。被SCI收录的论文从7416篇,增加到2015年的13186篇,在全国排第8位。全省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2016年突破800亿元,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4。五年来,我省共16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全国排第4位。其中2016年有6项基础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居全国第2位,为历年最好成绩。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我省高新区的数量从2012年6个国家高新区和1个省级高新区发展到7个国家高新区和11个省级高新区。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达到67.8%,在全国排第2位。

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比“十二五”初提高了6.12个百分点。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科技统计数据册,可以详细了解我省科技活动状况。谢谢。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请问省科技厅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方面,今后重点要做哪些工作?

卢建军:

我刚才说了一个例子,我们企业创新能力弱,如何解决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必然的,大家知道华为公司,全链条的创新它已经在数学专家方面有了需求,这个企业未来一定是创新的主体,才可以支撑这个企业未来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的举措,刚才说的四主体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措施,我们希望形成一个模式。总体的思路,我们把陕西的产业分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支柱产业,千亿以上的,支柱产业在GDP中的占比30%,煤、油包括能化,包括传统装备制造,大家知道陕西的汽车产业最近发展还不错,快到50万辆了,集中的产值也超过千亿。第二块是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第三块是先导产业,包括3D打印全国已经占到先机,我们占到全国的50%,世界的1/3。所以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在这些领域,云计算我们希望抢占先机。第四个层次我们还超前部署,希望在量子、石墨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高端存储这些领域超前部署。科技有两个作用,一个叫做引领,一个叫做支撑,前两个产业层次企业主体我们叫支撑,支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后面两个叫引领,围绕创新培育产业。无论是哪一个层次,企业一定是主体,因为最终要支撑企业的成长,支撑企业的提质增效来形成我们陕西一个产业的拳头。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我们探索四主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全链条,从众创空间就是培育企业,孵化器是孵化企业,加速器是成长企业,高企认证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到瞪羚企业是跳跃发展的企业,独角兽是全优势的企业,到科技企业的上市,全链条来支撑企业的发展。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简称“陕九条”出台后,在全省科技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请问“陕九条”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对我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将起到什么促进作用?

陕西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孙科:

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卢厅长把我们省里的科技资源情况做了一个介绍,陕西具有富集的科技资源优势,我们技术交易额也在全国排在第四,但是如何推进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一直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为此去年9月份省委省政府颁布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这个若干规定简称“陕九条”。“陕九条”内容从条文来说9条,在许多政策方面都具有突破性的规定,这里我简单介绍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科技成果定价机制问题。大家知道前年国家颁布出台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法改革并且下放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但是定价机制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院所和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针对我省的现状,我们提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定价。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对于挂牌交易和拍卖这两种方式大家都很清楚我不介绍了。在现实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里面,协议定价是很重要的方式,如何实现协议定价,这里面有一个主动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由研发团队来主持,通过谈判确定价格。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协议定价里面谁说了算的问题,谁有发言权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九条出台以后西安交通大学郭教授有一个水煮煤的项目,一直没有转化。“陕九条”公布以后就是以协议定价的方式,以1.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一个产业投资公司,团队获得了70%的收益,据我所知这个项目目前进展比较顺利。

第二个方面的突破,提高成果转化的收益比例。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法里面成果转化的收益不低于50%,奖励给研发团队及其科技成果的主要持有人。我们把这个比例提高到90%,同时也提出奖励要发给个人,不计入总额,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文件向前走了一步。

第三个方面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问题。通过建立四主体一联合的研发中心,来推进产学研各方面的合作和成果转化。目前大概有30多个研发基地正在筹建。

第四个建立专利池和人才池。我们在“陕九条”提出,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之间实现专利共享,也就是实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这个目前已经有3个专利池在探索共享机制。同时建立军民双向人才池,建立院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人才池,以人才的流动带动技术的转移。

第五个方面鼓励就地转移转化。比如这个文件提出对就地转化成功的项目实施双向补助,给予供给方和吸纳方30%的补助或者贴息贷款。我们今年上半年有一个统计,技术交易合同额达到400亿,这400亿里面大致有50%以上的技术合同在省内就地转移转化,“陕九条”就地转化这一条已经发挥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六个方面先权后税,对于以股份形式奖励的成果可以暂不交个人所得税,在获得分红和转让额以后再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和股权奖励,可以分批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通过这种措施来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创办企业。

最后一个方面是关于创新的评价机制问题。“陕九条”提出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将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同课题同等对待,同时对于转化突出的可以破格评聘职称。这里面省里面的一些高校比如西北农林大学也开始做,还有一些学校正在尝试。同时我们也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情况作为高校和院所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我们“陕九条”出台到目前为止,是一年时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我们省里面的新驱动发展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我们今年在国务院督导过程里面,陕西省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通报表彰,谢谢各位。

安广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