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行落实“五新”战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发布会

时间:2017-11-07 16:22:00 来源:国新发布

9月22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请省编办副主任史丰有介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pic
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陕西省编办副主任史丰有先生向大家介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史主任介绍情况。

陕西省编办副主任史丰有: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编办(省审改办)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全省机构编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落实“五新”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五新”战略任务,对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五新”战略提出后,我们结合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别是李克强总理“五个为”要求,全面实施以“一个总体方案、六个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1+6”行动计划,以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

6月13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省政府于6月19日召开常务会议,学习传达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全国“放管服”改革的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印发后,我们对照国务院5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结合全省“放管服”改革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从5个方面明确了55项重点改革任务,并逐项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7月19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省长胡和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组长梁桂同志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会上,印发了《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会后,我们根据这一总体方案,全面启动了六个行动计划。

一是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对外开放水平、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7月21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压缩相关项目的办理时间为硬指标,倒逼相关部门和行业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打出“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目前,省工商局、省住建厅等7个部门分别从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等核心评价指标入手,牵头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同时,省政府法制办起草的《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按程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来巩固全省“放管服”改革的制度成果。

二是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8月16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汲取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教训,结合全省市场监管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探索分类分级监管、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进政府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工作部门“一单两库一细则”建设。目前,42个有随机抽查事项的省级部门已全部建成贯通市县的电脑摇号系统,依托“信用陕西网”集中向社会公开全省“双随机”抽查结果,并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挂钩。

三是持续深化“减证便民”。7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的通知》,从7月份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理工作。在清理工作中,按照依法依规和合理合情的原则,坚持做到“六个一律”,即: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办事单位能够通过网络自行核实或信息共享方式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照、凭证证明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采取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提交相关协议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开具证明的部门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公序良俗进行规范或者通过常识推断的,一律取消。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梳理汇总和审核把关,年底前将向社会统一公布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单。

四是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这一方面,陕西虽然不是国家确定的改革试点省份,但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省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省政府确定了35个市(县区、开发区)开展改革试点。其中,市区本级4个(延安市、韩城市和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县区22个、开发区9个。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35个试点单位全面推行审批与监管分离的集中审批模式,在不突破机构编制限额前提下,依托现有政务服务机构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政府(管委会)各部门现有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向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对依法划转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由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原审批部门提供的标准实施审批,并对审批行为及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原审批部门不再行使审批权,将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共同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格局。目前,试点单位的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待省委同意并按规定备案后,我们将组织试点单位开展审批职能移交、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优化和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工作。

五是全面实施县域营商环境监测工作。根据省政府安排,我们配合省统计局结合全省县域营商环境现状,参考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10个核心评价指标,研究提出了《陕西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省统计局将从明年开始,对全省107个县(市区)营商环境进行监测排名,以此推动全省县域营商环境持续好转。

六是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做好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放权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配合省信息中心正在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片区开发建设集“审批、监管、服务、信用”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完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推进市场监管信息互通、互换和共享,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无缝隙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监管服务体系。平台建成后,将在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复制,并逐步在全省推广应用。

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了有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了投资创业,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前8个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4.77万户,同比增长35.62%。其中企业9.85万户,同比增长36.59%。二是优化了公共服务。坚持把优化服务为作“放管服”改革的落脚点,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推动了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公平惠民。据省委改革办专项督察问卷显示,86%的受访者对我省简政放权改革表示满意,74%的企业认为与改革前相比,审批事项减少了,办事效率提高了。三是促进了职能转变。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后,各级政府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正在由审批型向监管型、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促进了各级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放管服”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审批权限精简下放的协同性有待增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还存在不协调、不同步、不到位现象。二是事中事后监管仍需强化,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以发照代监管、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三是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各种证明、材料多,程序、环节复杂,法定的办事程序和需要提供的材料有模糊条款和兜底条款,群众“办事难”“办证多”的问题仍然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五新”战略,扎实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1+6”行动计划,紧盯省政府确定的55项重点改革任务,逐项建立台账,细化任务分工,持之以恒地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是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协同放权,提高基层承接能力,确保权力放得下、用得好。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并进行梳理简化,让权力清单瘦身、让责任清单强身。跟进做好省级部门向自贸试验区放权工作,加快推进西咸新区片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精心组织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尽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二是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联合省工商局尽快出台《陕西省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52证合一”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自贸试验区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

三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对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实施统一的清单管理,切实服务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多措并举,想方设法帮助企业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全省追赶超越发展。

谢谢大家。

安广文:

感谢史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谢谢!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我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史丰有:

“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近年来抓的一项主要的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当中,全省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具体、扎实、有成效的工作。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一是从2013年开始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时省级部门审批事项1056项,其中许可事项684项,经过6个批次的清理,我们把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63项。二是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管理,每年都要根据法律法规修订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公布目录一方面是对政府的审批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另一方面是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逐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两集中”就是把行政审批事项在一个部门内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把各部门审批事项向政务大厅集中,“两到位”就是审批权授权到位,部门审批事项进驻到位。我们98%的县区都建立了比较宽敞、规范、设备良好、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大厅。四是减少行政事项方面,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对过去办理事项进行了梳理,使每一个事项流程达到最优,同时对所有的审批事项也进行了流程设计。大家到市县两级的政务大厅看看,我们根据群众办理事项顺序设计的流程,工商、税务、住建、国土等部门都进行了流程设计。

第二,建立了政府权责清单,促进政府依法用权履职。大家知道我们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两句话,一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我们根据这两条要求,对照所有的法律法规,梳理了政府每一个部门的权责清单,而且建立了省市县镇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去年9月正式上线,并在这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而且也进行了演示,在全省任何一个地方可以随时查到每一个县、每一个部门的每一项权力事项,方便了群众的查阅和办事。同时,通过建立权责平台,为下一步简政放权和依法行政,为下一步科学管理打好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刚才我介绍了省政府今年出台的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从十个方面规定了加强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大举措。另外,这几年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这是我们在市场监管方面的创新,随机抽取执法人员,随机抽取监管对象,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我们还和信用平台结合起来,检查以后把结果是不是合法,是不是守规,是不是质量合格都公布在全省统一的信用平台上。另外,我们开展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现在98%的县都设立了市场监管局,把原来的工商局、食药局、质监局整合为市场监管局,有的县还把物价局、盐务局整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同时我们正在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将来要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执法力量,加强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第四,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使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能够更多的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所有的改革要让群众感受到,体会到,享受到,这些工作最终要落实在服务上。所以,我们建立了服务清单,服务清单是基本的,我们的服务事项不封顶,但是环节要见底,只要老百姓需要的我们都要公布,我们公布的清单跟权责清单不一样,特别是权力清单是上限,服务清单是下限,是基本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主要是推行克强总理一再强调的“互联网+”,就是我们常说的“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个方面我们成果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拓展和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和服务领域。这次克强总理到杨凌看微信办照,用手机上微信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这是“放管服”改革一个亮点。我们在乡村两级实行了代办服务,不用群众跑,我们的基层干部去跑,到群众家里收,办好给群众送上门。应该说我们优化服务方面,各地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有很多创新。比如说西安市提出的“最多跑一次”,为此还进行了电视问政,还有汉中市的民情直通车等等。可以说在服务方面,只要群众需要的我们就去服务,只要能方便群众的,我们就去创新。

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谢谢!

陕西传媒网记者: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项重要内容,请问我省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史丰有:

“放管服”改革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直接联系的,目的也是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从今年开始,省委、省政府特别关注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提升,刚才说了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营商环境主要体现在四化上,一是国际化,二是法制化,三是高效化,四是便捷化。我们现在是开放的环境,我们的营商环境,包括到县、乡都要和国际惯例接轨,我们要在全球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我们一定是一个国际化营商环境。法制化,稳定的、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是我们营商环境制度建设最重要的。高效化,政府办事一定是高效的,我们承诺的一定能够办到,尽可能时间更短、效率更高。便捷化,使来到陕西投资的企业、客商能感受到最便捷、最周到、最贴心的服务。我们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十大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细化,在指标过程中有三个更:更具体,世行的指标相对原则一些,我们要让它更具体、更细化,分解成若干小项,更便于操作、考核、落实。更结合陕西实际,世行营商环境指标是针对全球的,怎么在陕西落地生根。比如说我们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不仅是方便许可证的办理,还要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往往施工许可证办理好以后,施工可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我们更结合陕西的实际,更结合这么多年在对外投资方面,在营商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从问题导向的角度来优化营商环境。更关注客商的诉求,所有创造的环境都要更好的满足和服务群众的诉求,凡是群众的诉求都是我们营商环境建设应该着力抓的工作,谢谢!

华商报记者:

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史丰有:

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在省政府印发的陕政发〔2017〕26号文件里已明确。总的要求是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便利、高效的环境,要有利于陕西追赶超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首先要明规矩于前,现在总体是宽进严管,规矩是什么?一些地方正在搞负面清单,哪些事不能干,按这个标准中间过程要实施一系列的严格管理。其次要施重罚于后,国外为什么不敢作假,是因为罚的倾家荡产,我们的企业违法成本太低,没有严管于中不能发现问题,没有重罚不能给他应有的惩罚。我们要宽进严管,少管、管好,要管理和服务结合,要实行分级分类的监管,还要推进管理方式的创新。我刚才说了主要推进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但是双随机不是唯一的监管方式,这是日常的基本的监管方式,我们还有集中的整治,还有根据举报检查执法,根据企业的信用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比如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后,警示我们在电缆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对电缆行业实行集中整治,这也是监管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通过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我们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我们守规的、合法的、质量好的企业得到保护,让违规、搞假冒伪劣的企业得到惩罚,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充满活力、发展有序的市场环境,谢谢!

安广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