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时间:2017-12-07 14:24:00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12月7日上午10时,中共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陕西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刘会民,介绍《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陕西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赵宇光。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委外宣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八场,也是本次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陕西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刘会民先生,请他向大家解读《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陕西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赵宇光先生。

下面,首先请刘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陕西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刘会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都对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22日,十三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将对我省人才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改革措施将惠及我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实施意见》根据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明确了改革应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发展、激励创新。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二是坚持遵循规律、科学评价。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推进。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精准施策、分类评价;四是坚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围绕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稀缺人才、集聚高端人才,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满足各类用人单位选才用才需要。

《实施意见》立足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目标,明确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重点解决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配套等问题。到2020年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显著提高。

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项是健全职称制度体系。这方面我们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我省尚未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全部设置正高级职称,尽快制定评审细则,开展评审工作。同时,在职称系列的框架下,实行开放动态的职称专业目录管理体系,以适应新兴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需求。实行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国家建立的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第二项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实施意见》围绕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一是在品德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品德放在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二是在能力方面,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的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改变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不搞“一刀切”。 三是在业绩方面,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凭实绩论英雄,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和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有获得感。

第三项是创新职称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改革重点要解决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范围覆盖不全面、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评审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一是丰富职称评价方式,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采取成果展示、面试答辩、说课讲课、考核认定等多种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畅通渠道、创造便利条件,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建立完善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社会化评审机制。四是加强职称评审监督,实行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管理制度,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建立全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信息库,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严肃评审纪律,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健全职称评审公开制度,大力查处开设虚假网站、制作和贩卖假证等违纪违法行为,打击考试舞弊、假冒职称评审、扰乱职称评审秩序、侵害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等违法行为。

第四项是加强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职称制度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前面连着人才培养,后面接着人才使用,既检验人才培养成效,又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一是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职称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加快培育我省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二是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的有效衔接。用人单位结合用人需求,根据职称评价结果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职称评价结果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用人制度的衔接,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第五项是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处理好“放管服”的关系。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我省已将高等院校教师的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高校,高校实行自主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下一步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推动具备条件的大型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二是改革管理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审批事项,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三是明确职称评审责任。夯实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评审委员会、职称管理部门各自职责。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简化职称申报手续和审核环节,建立职称评审考试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职称证书查询验证服务。

三、贯彻《实施意见》的主要措施

《实施意见》为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供了总依据,我们下一步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正确处理改革涉及的重点问题,着力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二是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省人社厅将充分发挥政府人才管理综合部门的作用,负责职称改革规范性政策和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各项政策落地;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各职称系列(专业)评价标准,加快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体系。三是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舆论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支持和参与职称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

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宣传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同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我省人才工作的改革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谢谢大家!

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感谢刘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谢谢!

陕西传媒网记者

我是陕西传媒网记者。今后对论文、职称外语等这些以前职称评审的“硬杠杠”将作哪些政策调整?

陕西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刘会民:

论文作为学术水平的主要载体,也是国际通用的评价指标;外语是专业技术人才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评职称不能对所有系列、所有职业、所有人员都不加区别地提出论文和外语要求,不能简单地强调论文数量、引用次数,看发表刊物的级别,形成论文崇拜,外语也不应该成为职称申报必须的“硬杠杠”。这种“一刀切”、绝对化的政策,背离了制度的初衷,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甚至成为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的重要诱因。《实施意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唯论文并不是不要论文;对职称外语不作统一要求,也不是一概不作要求。那样的话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对人才、事业发展同样也会造成伤害。如对从事高精尖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论文、外语恐怕也不切合实际,不符合人才规律,也不符合事业发展要求。

西安日报记者

我是西安日报记者。按照《实施意见》的精神,下一步对我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将有哪些具体倾斜政策。

陕西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赵宇光:

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是我省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把解决制约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政策创新,改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完善和落实政策倾斜。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对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水平不作统一要求;参加中级职称评审,对论文、科研不作统一要求;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可用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工作总结、成果转化、专利发明、教案、病例等业绩成果替代,主要要体现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水平和成果,这是评价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引导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去建功立业、扎根基层,为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使他们在基层工作有获得感。

中新社记者

我是中新社记者。随着我省非公经济的长足发展,今后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有何政策?

陕西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赵宇光:

随着我省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越来越多,占到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很大比例,已经达到65万人,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非公经济组织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大量大学生毕业以后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做好非公经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我省近几年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专门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制定了相关评审政策。目前评审渠道是比较畅通的,有的从人才服务机构参加评审,有的从中小企业局参加评审,也有的从工商联系统参加评审。我们下一步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畅通非公经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渠道,打破地域、户籍等限制,确保有渠道能申报,有机构能受理,为非公经济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修订完善以前出台的各项政策,主要是创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促进非公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在线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记者。《实施意见》提出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此有什么具体措施。

陕西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刘会民:

目前,陕西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173万人,从数量上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人才大省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陕西要立足优势,聚焦 “高精尖缺”,集聚和壮大我省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才队伍。摒除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型人才的僵化做法,在对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过程中注重业绩和贡献。今年省人社厅已经下发了文件,对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职称资格、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继续教育、支医支教、工作数量等不作统一要求,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简化职称评审程序,建立高级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今年我省针对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下发的《办法》,在全国带有示范作用,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高级职称以考核认定方式进行。同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不断完善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陕创业。

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刘厅长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