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渭南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实录

时间:2018-01-03 10:27:00

pic

12月15日上午12时,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渭南市扶贫办在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新颖现代农业园举行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翟玉宝、大荔县扶贫办主任翟荔学,大荔县卫计局局长张满仓,介绍大荔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刘玉陆主持。

pic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刘玉陆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渭南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扶贫办决定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在大荔县羌白镇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召开第7场新闻发布会。

新颖现代农业园区于2014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1600余亩,已完成三期项目建设,针对当地贫困户实际情况,围绕“因人因地、致贫原因,贫困类型”,采取“土地保障”“入园经营”“劳力分红”“入园务工”“信贷担保”“技术指导”等不同扶贫模式,让当地最初的48户贫困户,28户实现脱贫,脱贫率达58%。通过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当地28户贫困户依靠园区脱贫致富,80余名贫困群众在园区实现就业。

今后,园区将加大工厂育苗中心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拿出资金重点解决无劳动能力和无经营能力贫困群众的生活、住房、医疗保障和教育等问题,使企业成为当地兜底贫困群众的坚强保障。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翟玉宝,大荔县扶贫办主任翟荔学,大荔县卫计局局长张满仓。

新闻媒体有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渭南日报……等30多家媒体。

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新闻发布会共两项议程,首先请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翟玉宝向大家介绍大荔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pic
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  翟玉宝

各位领导、乡亲们、同志们,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冬日同州,绿绕村郭,全县上下处处呈现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报告大荔扶贫阶段性工作成果。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注、支持大荔事业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荔县地处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全县辖15个镇、1个街道,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片区县,全县贫困村有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085户64252人。2016年,44个贫困村32808人退出贫困行列。经过核实和清洗,现有贫困户9439户31974人,年内拟实现60个贫困村退出18669人脱贫,截止目前,已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实践中,大荔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瞄准“六个精准”,落实“八个一批”,下茬立势,精准发力,创新建立了“两天一例会”“双签五签八联签”等制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产业、美丽乡村、美丽人民、危房改造“四个结合”,做到了帮扶包联全心全力、全方位、全到位,实现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创业就业四个全覆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统一思想,凝聚最大共识。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委中心组、县政府党组,定期集体学习脱贫攻坚政策,两天召开一次相关部门例会,每周召开脱贫攻坚指挥部联席会,不定期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推动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强化担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精准扶贫上,把时间精力集中到真帮实扶上,集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精准识别,确保数据唯实。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前提,4—6月份,先后召开5次业务知识培训会,镇村扶贫干部业务精通、政策明确。各镇(办)按照规定程序,扎实部署,细致操作,2017年我县在册贫困户9439户31974人,数据录入工作于7月2日全部完成。从10月份开始,经过动态调整,全县脱贫户确定为4909户18669人、返贫户156户471人,新增100户326人,实现了程序到位、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三、瞄准目标,靶向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逐户建立“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台账。截至11月,全县已有12846名贫困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合疗报销2803.8万元,大病保险148.5万元,民政救助414.6万元,政府爱心基金324.1万元,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实现有病不畏医,政府来兜底;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对全县18410名学生发放资助金1019万元,确保每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召开大型招聘会5场,为贫困户安排公益性岗位2501人,63个单位开发公益专岗214个,贫困劳动力转移7590人;落实民政兜底政策,全县共有低保对象4264户12576人,拨付低保金4200万元;五保对象1711人,拨付五保金256.6万元。同时,对3680人按照家庭实际情况给予每户500—800元临时救助,发放救助资金749.8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352户,易地搬迁110户244人,全部落实就业岗位,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贫困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

四、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坚持将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一是全面构建“党建+扶贫”产业脱贫新格局,各镇(办)建立1—2个扶贫示范园,每个村都有致富产业。同时镇镇成立产业脱贫服务队,村村建立种养殖、就业等党群帮扶互助组,形成“党委+支部+X(园区、合作社、理事会)+贫困户”的产业脱贫全覆盖模式。二是县委选派256名业务精、政策清的党员干部到16个镇(办)担任业务联络指导员,设立绿色通道办公室,建立“八个一批”分户分人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贫困户集中办理相关事宜。三是各党支部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支部带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一带三变”脱贫攻坚模式,保障贫困群众有土地、务工、分红、政策性补贴等四份收入,增强其“造血”功能。四是发挥“第一书记”等四支队伍作用,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加大贫困地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整体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全县组织32名县级领导、775名科级领导、265名科级后备干部和943名镇(办)干部、2320名村组干部,包联18085户贫困户,确定每周二为扶贫工作日,实现帮扶全覆盖。一是开展贫困户“三化”( 绿化、净化、文化)、“一周一主题”活动,为贫困群众打扫庭院、栽植花卉,建立家风家训,针对性的送温暖、送技术等,让优美环境和实用技术,助推群众树立脱贫信心;二是探索长久有效的社会捐助机制,在68个贫困村设立“爱心超市”,采取积分制管理,贫困群众依靠劳动、更有尊严地获取社会捐赠,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提振精气神,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三是创作“同州梆子”现代剧《枣花香》,以文艺的形式记录脱贫攻坚工作,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四是树立一批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引领贫困群众用勤劳和智慧消除贫困,战胜困难。大力宣传刘永强等先进人物事迹,激励全县千余名领导干部以刘永强同志为榜样,拿出更大的工作力度,全力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五是积极在全县推行城乡新型殡仪改革和农村婚丧礼仪改革,倡导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六、加大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县财政列支扶贫资金5800余万元,硬化村级道路123公里,衬砌渠道31.7公里,打井配套132眼,修排水道27.8公里;列支专项资金2567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中:对2017年未脱贫的68个贫困村,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637万元;对160个非贫困村和44个2016年已脱贫村,县财政列支1020万元,每村安排5万元。截止目前,共成立16个镇级集体经济组织,27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社。同时,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加大结余资金检查力度,对已经实施完工的项目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帮扶作用。

乡亲们,同志们,朋友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大荔将把脱真贫、真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坚决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刘玉陆

谢谢翟县长!下面进行第二个议程,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pic
渭南日报记者  白冰涛

问题一:记者:翟县长您好,我是渭南日报记者白冰涛,我一直都关注着大荔的建设发展,请问大荔是如何将国家级全域农业公园、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的?

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  翟玉宝

回  答:大荔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自2013年起,我们按照全域建设、融合创新的思路,积极践行“旅游+”“体育+”“农业+”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美丽经开、美丽园区、美丽景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五美”建设,推动实现了城乡面貌、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也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全域谋篇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坚持系统化思维,把1800平方公里全域作为“大系统”,把各镇村作为功能完整的“子系统”,按照“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局联动、全时体验、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思路,统筹空间格局优化、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人文历史传承等,布局建设“田园长安”等5个田园综合体、优质有机冬枣等6大精品农业示范基地、新颖智慧农业等8大主题农业公园、沙苑运动休闲等8大特色小镇、孝道文化柳池村等8大文化村落、三河风情湿地游等10条乡村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家富生产美、景秀生态美、风淳生活美的全域国家农业公园,力争建成美丽中国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

全景治理提升,打造美丽生态画卷。集中力量打好“清、改、分、治、绿”五场硬仗,“清”就是清除垃圾,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村村聘请保洁员,每月1200元保底工资,彻底解决了农村垃圾无人管的问题。“改”就是卫生改厕,全县改建卫生厕所9万多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4.6%。“分”就是垃圾分类,每村建立垃圾收集处理屋,试点建成10个太阳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治”就是污水治理,建成镇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40座,实现生活污水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达标排放。“绿”就是植树种绿,每年栽植各类苗木2000万株,镇村、主干道路周边建成立体搭配、层级分明的经济林带和苗木花卉长廊。通过这五项工作,真正让道路变成了风景线、让村庄变成了小公园、让全县变成了大景区,为发展美丽产业、打造美丽经济夯实了基础、筑牢了基石。

全民共享互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赛事经济等要素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推动环境优势化身发展优势,美丽风光变身美丽经济,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抓三变,激活力。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因村制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贫困户通过折股量化、订单生产、保底分红等嵌入产业链,形成了长安屯“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西渠头“支部+企业+贫困户+农户”等模式,贫困户从产业链条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抓旅游,促增收。以“旅游+”“体育+”“农业+”为引擎,依托四大核心景区,大力发展以生态、文化、农事体验、体育为主题导向的体验游、休闲游、赛事游,让贫困村的田地、房屋变成可经营的资产,打造了严通、新堡等13个农业公园,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等1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杏花节等10大乡村旅游节会,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到新经济业态的发展中去,就地就近转型为旅游服务者和三产经营者,分享新业态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生活得更加富裕、更有尊严。抓扶志,育乡风。以“文明家园”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产业脱贫之星、敬老爱亲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选树脱贫典型,激发贫困户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骨子里挖掉“病根”,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在贫困户中进一步树立了“戴穷帽可耻、摘穷帽光荣”的观念。同时,推广“爱心超市”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参加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活动获得积分兑换同等分值商品,推动形成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自强改变形象”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可以说都与大荔近年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域化、全景式推进美丽资源、美丽产业、美丽经济“美美与共”的发展实践不谋而合,既科学证明了大荔县委、县政府对县情实际的把握是准确透彻的,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破除县域经济路径依赖、走大荔特色发展之路的“道路”自信。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美丽”进行到底,坚决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目标。

pic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问题二: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唐保虎,我想问县扶贫办翟主任一个问题,大荔在产业扶贫方面是如何做的?

pic
大荔县扶贫办主任  翟荔学

回  答: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产业扶贫是我们大荔脱贫攻坚的一个亮点工作,陆治原书记曾说:“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我们大荔县就是依托资源优势,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一是通过产业园区牵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党员干部联动等措施,构建大区域扶贫平台,其中长安屯茶菊产业扶贫产业园、韦林苗圃扶贫产业园等30个扶贫产业园区带动贫困户3052户,分红91.56万元。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8户企业带动贫困户2250户,分红67.5万元。大荔县安仁镇兴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荔县两宜镇毓秀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67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9363户,分红117.26万元。

二是创新了官池西阳“党支部(党员、能人)+园区+贫困户”的包赔模式;冯村贺家洼“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参股扶贫模式;官池九龙“政府+理事会+村级电站+贫困户”的光伏产业扶贫模式。两宜北贝村“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互助组+贫困户”全方位帮扶模式。通过这些模式,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增强了“造血”能力。

三是财政投入1195万元,设立风险担保基金,与县信用联社、邮储银行签订的金融扶贫合作贷款协议,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限以内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为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加工业等脱贫致富产业产业提供资金保障。截止11月底,金融机构已为4433户贫困户发放了小额扶贫贷款1.62亿元,财政贴息56.57万元。

四是通过百名农技人员产业扶贫包联到户进村活动,组织开展万人产业技能培训,培训贫困户掌握1-2门生产技术。同时,各镇(街道)、包联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贫困户村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贫困户建立起稳定致富产业。2017年预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8000元。

pic
三秦都市报记者  杨  晶

问题3:翟主任,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杨晶,请问,大荔县是如何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大荔县扶贫办主任  翟荔学

回  答:在贫困户脱贫致富过程中,资金是瓶颈,为有效解决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贷款难的问题,我们一是政府担保。财政投入1195万元,设立风险担保基金,与县信用联社、农行和邮储银行签订的金融扶贫合作贷款协议,放大10倍的额度进行放款,做好对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工作,二是分区负责。为了确保贫困户用款方便,放款及时。我们对全县16个镇办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实行经办银行分片区负责制。经办银行在分片区域内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协作,简化程序,降低门槛,使扶贫小额贷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应贷尽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一套评级授信系统,综合考查贫困户的诚信度、家庭劳动力、家庭劳动技能等因素进行授信。获得授信并对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限以内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四是全额贴息。财政列支足额资金,对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进行全额贴息。截止11月底,金融机构已为4433户贫困户发放了小额扶贫贷款1.62亿元,财政贴息56.57万元。

pic
阳光报记者  杨泽星

问题4:张局长,您好,我是阳光报记者杨泽星。我们都知道,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实施当中的一个重要障碍,而大荔县在医疗扶贫这块做的比较突出,请问大荔县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pic
大荔县卫计局局长  张满仓

回  答: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健康扶贫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确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为了让全县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得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首先是以精准识别为基础,针对全县因病致贫群众的病因病情病种分类建立了6大类健康扶贫摸底台账和救治台账,为医疗救助提供了精准的信息和数据;第二是加大政策宣传,成立了6个政策宣讲团,逐单位、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政策宣讲,向每一位已救治的群众发放政策宣传袋和救治告知书,由村医入户做好讲解。并通过录制快板《健康扶贫歌》,开展健康扶贫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贫困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人人知晓、会讲会用。第三,组建30个医疗团队选派1369名医务工作人员与5447户因病致贫户建立了包联帮扶关系,实行“保姆式”健康管理,上门服务近4万人次,专家团队开展义诊20余场次,形成了“十个一”服务长效机制(即一个健康档案、一个爱心联系卡、一个爱心药箱、一次健康体检、一名代办人员、一条就医绿色通道、一份救治告知书、一个健康小屋、一套健康管理体系、一定要让群众满意)。第四,建立了“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爱心基金+县长爱心兜底基金”五重保障,覆盖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同时,我们在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和健康扶贫病房,对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目前,全县共1.3万名贫困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医疗总费用3888.4万元,报销总费用3691万元,彻底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扶贫先扶志,治病要治本,在精准救治减存量的同时,我们开展疾病预防“八大行动”,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实现由治病向防病的转变。今年以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60余次,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资料30万余份,建立9个人口健康文化园,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慢性病管理干预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近几年,全县共投资13.7亿元用于医疗民生项目,先后完成了县医院、中医医院整体迁建、妇幼保健院改建提升,改建扩建卫生院26个、272个行政村全部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基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中华健康养生园正加快实施,累计改造农村厕所1.9万套,县级三大医院对外与7家省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对内实行县镇一体化和镇村一体化管理,全县群众就医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源头控制因病致贫、返贫增加量。下一步,我们将在深化服务内涵、提升医疗技术、做好源头控制等方面再下功夫,全力斩掉“病根”拔掉“穷根”,让全县人民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更有尊严!

 谢谢大家。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刘玉陆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