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陕西省举办《2018陕西蓝皮书》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8-04-23 16:49:0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4月23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先生,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女士,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先生,陕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先生,陕西省社科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 先生,陕西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王建康先生,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 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18年陕西蓝皮书》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女士,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先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先生,省社科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先生,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王建康 先生。

下面,首先请白院长介绍情况。

c.png

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简要介绍《2018年陕西蓝皮书》的主要信息。

《陕西蓝皮书》是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年度智库产品,主要是反映专家团队对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从1998年至今,陕西省社科院已累计推出了56部《陕西蓝皮书》,决策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陕西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数据资料库等功能日益凸显。

本次发布的《2018年陕西蓝皮书》包括5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8)》、《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8)》、《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和《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8)》,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一、《陕西蓝皮书•经济发展报告(2018)》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报告,主要对2017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8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第二部分综合篇,对2017年农村经济形势、工业运行形势、对外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8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陕西口岸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及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培育追赶超越新动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区域篇,主要围绕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晋陕大峡谷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陕西沿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小镇建设、陕西自贸区金融发展、杨凌示范区发展20年的全面总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第四部分产业篇,主要围绕陕西军民深度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绿色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推进安康建设陕西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2017年,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持续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实现产量增产。工业增长稳中有进,高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领头羊,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文化产业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市场消费持续加快,城镇消费市场发展活跃,增速加快。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全省贸易顺差呈扩大态势。财政收入和支出较快增长,科学技术的财政支出增速最快。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工业生产压力凸显,制造业行业投资减弱,居民经营性净收入增长放缓,经济增长赶超压力加大。在当前经济平稳增长的形势下,陕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预计2018年陕西经济在提高增长质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速,仍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建议:2018年,陕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市场活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协同共进目标。

二、《陕西蓝皮书•社会发展报告(2018)》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共包括“总报告”、“年度热点”、“专题报告”、“区域研究报告”、“民意调查”五个部分。《报告》对2017年陕西社会建设诸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回顾陕西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进程中在社会建设各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今后的发展探求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治理举措。

“总报告”指出,2017年陕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全方位、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明确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发展,社会形势稳定。展望2018年,陕西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五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出台更多新举措,着力解决社会和民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陕西人民的美好新生活。

“年度热点”部分对陕西产业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政务公开及行政效能建设、就业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专题报告”部分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残疾人精准扶贫、公益慈善、婚姻家庭、传统村落保护、大学生“校园贷”等10余个领域,对陕西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区域研究报告”对陕西人口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以及陕南健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民意调查”部分包括2017年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公众调查、公众对追赶超越的认知、公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与社会发展期待、网络舆情发展等,直接反映了陕西公众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态度和回应,充分反映了当前社会舆论的趋势和特点。

三、《陕西蓝皮书•文化发展报告(2018)》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17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及成就,宏观探讨了陕西文化服务业发展、陕西文化产业新动能、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证分析陕西博物馆文化创意、关中民俗文化旅游、陕西移动政务新媒体发展、陕西省特色小镇文化资源开发模式、陕西纪录片走向、陕西碑刻文献数字化、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行业发展,认真梳理汉中、韩城、杨凌等地区的文化建设。从各个角度和领域全面而细致地展现了2017年陕西文化建设全貌,深刻分析了陕西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提出陕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建议和对策。

《报告》认为:近年来,陕西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但与实现文化强省的大目标相比,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要求相比,与陕西丰厚的文化资源、科教资源以及突出的区位优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空间及潜力巨大。“十三五”时期,陕西要实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的发展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报告》建议:陕西文化产业要围绕“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融合“文化+互联网”培育新的增长点,“文化+金融”解除文化企业后顾之忧,“文化+科技”赋予文创产品生命力,“文化+创意”拓展文化产业的广度与深度。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开拓“文化+”的广阔空间,探求跨界融合的多样化路径,陕西文化产业方可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才能实现从“增量”向“提质”跨越式发展。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围绕“反映建设进展、预测未来趋势”的基本思路,继续以年度建设进展为主线,以盘点记录该文本发布以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具体进展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最新的形势来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全书汇集了西北、西南地区社科院、大学和政府部门共20多位研究丝路经济带的学者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2017年度“五通”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分报告,主要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经济领域的建设展开,汇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贸易合作、电子商务、开发性金融、设施互联、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专题报告。第三部分为国内合作篇,主要围绕西北五省区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西北段总体情况以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分省区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国际合作篇,以“凸显西北”为特色,主要对与西北区域相关度较高的三条国际经济走廊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中国-中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跟踪研究了欧亚经济论坛以及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发展情况。

今年的丝路经济带蓝皮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报告覆盖面更广。皮书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国内合作篇和国际合作篇,分类更加明晰、覆盖领域更为广泛,特别增加了《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省际协作发展报告》、《西安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旅游战略合作发展报告》和《2017年中国中亚共建丝路经济带发展报告》以飨读者。二是皮书“凸显西北”的特色更加明显。本年度皮书继续增加了国际层面与西北区域相关度较高的三条国际经济走廊和国际合作组织的相关发展报告以及国内西北五省区相关报告,报告也继续依托西北、西南地区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学者专家和实际部门政策研究者,充分体现了西北特色。三是保持了皮书历年内容的连续性。2014-2018年度的系列皮书始终以“围绕五通目标、反映建设进展、预测未来趋势”为基本内容定位,文章以“发展报告”的体例为主要撰写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相对统一的风格,有助于社会各界持续全面地跟踪,了解近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展。

五、《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8)》

《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报告,从全省宏观视角,结合当前陕西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推进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第二部分综合篇,从不同领域分析、探讨陕西脱贫攻坚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围绕陕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超常规举措、陕西教育精准扶贫、陕西旅游扶贫、陕西农村股权扶贫、陕西农村妇女脱贫路径、陕西交通脱贫攻坚等专题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区域篇,围绕陕西不同地区精准扶贫脱贫实践,开展扶贫扶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旅游扶贫脱贫实践、电商扶贫等主题的研究。第四部分案例篇,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部分市、县、村和企业,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县域民宿经济、精准脱贫与灾后重建、国土资源政策项目推动脱贫攻坚、“菜单式”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相关案例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在陕西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的涓滴效应和强有力的脱贫攻坚举措推动下,我省大部分贫困人口受益并逐步摆脱贫困。2017年全省脱贫13.52万户,48.89万人,退出贫困村1274个。截止到2017年底,实现国家扶贫标准下,我省贫困人口规模为65.89万户,183.27万人,户均人口2.7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54%。

《报告》认为:陕西稳定推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常态化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在我省深度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我省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充分发挥异地搬迁的民生、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扎实推进新一轮脱贫搬迁,集中发展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服务业,实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产业扶贫方面,我省加大扶贫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发展了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广阔的适度规模优势产业;就业扶贫方面,2017年我省通过发展社区工厂、拓展公益性岗位、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贫困人员收入;生态扶贫方面,我省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惠及贫困人口53.34万人,实现绿色脱贫;教育扶贫方面,我省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各学段全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实施学前一年到大学直至就业一条龙资助政策,2017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施从学前一年到大学直至就业全程全部资助;兜底保障方面,2017年我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等制度保障范围,将全省农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提高到3470元/人年,保证了对各类兜底对象的应兜尽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我省强力补齐发展短板,启动村组通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全覆盖、自然村通动力电“三提升”行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驶入了“快车道”;帮扶体系方面,我省统筹建立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创建“3+X”帮扶模式,采取项目布局、技术嫁接等,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产业就业扶贫。

针对下一步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建议: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纳入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把解决温饱和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近期开发同增强农业后劲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短养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系统推进,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夯实脱贫根基;抓好产业扶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脱贫攻坚;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全方位帮扶体系,推动社会扶贫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三变”改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缩小城乡社保差距。

《2018年陕西蓝皮书》是以社科工作者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归纳后,形成的有关陕西发展的一系列理性研判、客观总结和审慎预测,并对科学破解发展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给出了兼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目标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下面,由我们各个蓝皮书的主编回答大家的问题。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g.png

    中国报道社记者:

请问王处长,您认为陕西脱贫攻坚工作中还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

f.png

    陕西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王建康:

我们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有三个方面的挑战需要重视:一是剩余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压力和难度大;二是产业扶贫面临市场约束,在种好、养好的情况下实现卖好,压力和难度比较大;三是扶贫产业链条短,加快三产融合,推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扶贫的效益方面压力和挑战大。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按照中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注重培育新型产业,新的产业业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区域生态建设,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纳入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把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近期开发同增强农业后劲,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夯实脱贫根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

第二,抓好产业扶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产业扶贫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要充分发挥我省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农业、特色林业、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为主要内容,重点选择市场相对稳定、获益期相对稳定的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第三,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脱贫攻坚,优化农业扶贫项目的产业布局结构,提高扶贫项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

第四,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需要。精准扶贫一定要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后期的巩固性发展,养护使用和管理,对相关方面的养护管理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第五,不断加强全方位帮扶体系,推动社会扶贫向纵深发展。我们省统筹建立的以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医疗卫生系统形成的“3+X”帮扶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已见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强“3+X”全方位帮扶体系,积极引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等相关主体广泛参与扶贫工作,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主体协同参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帮扶体系。

第六,深化“三变”改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化“三变”改革,要把落脚点放在推动贫困群众的增收上。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融资平台引导产业发展,为贫困居民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积极总结完善各地“三变”改革经验,丰富股份类型,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到农村来到农业来,引进社会资本,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

第七,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快缩小城乡社保差距。

h.png

    陕西传媒网记者:

请问王所长,陕西如何基于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尽快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i.png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陕西作为中国文化版图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要义不容辞地坚定自信,发挥先天优势,勇挑重担、有所作为。

2017年,陕西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进展,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发展态势良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76家,同比增长39.21%;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学陕军、影视陕军、演艺陕西等文化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尤其西部文博会、丝博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日、会展的发展,不仅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陕西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新的“增长点”,而且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文化市场的引导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2018年,陕西要推动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坚持“两效统一”,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完善党政、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考核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重点加快文化制造业与文化信息产业发展,实施 “文化+”战略,做好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的融合,寻求产业发展新动能;壮大市场主体和产业规模,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重点文化企业上市挂牌,鼓励兼并重组,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领军文化企业;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文化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扶持新兴文化产业形态发展壮大;加强文化产业行业组织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引进和培养各类文化经营性人才;继续利用好丝博会、西部文博会、旅博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平台,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交易平台,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

j.png

    西安日报记者:

请问裴所长,您如何预判2018年陕西经济发展趋势?

k.png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2018年陕西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都在继续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经济增速会处在稳定的水平。但是仍然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总体的预判。从一季度发布的经济数据看,陕西经济发展稳健起步,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实现首季“开门红”。增速来看,GDP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较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较上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其他如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47.7%,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9.5%,汽车制造业增长20.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1%。主要行业看,能源与非能源工业增速都在加快。另外,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在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陕西省经济延续了上年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近三年来的最好成绩,这是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从全年看,陕西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积极抢抓机遇,持续释放发展潜能。在科学精准施策上,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目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三个经济”为抓手,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围绕《陕西2018“一带一路”行动方案》提出的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全方位扩大开放。继续推进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经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三大区域设计差异化“追赶超越”战略路径,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从整体上,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

m.png

    中国网记者:

请问谷所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走过四年,请问较之往年,2017丝绸之路经济带建哪些突出的亮点?

l.png

    陕西省社科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

这个主要内容反映了丝绸建设的很多亮点,一直持续关注报告的同志会发现,这个报告的体例有所变化。去年国内合作篇和国际合作篇在整个区域篇里,今年是两个篇章,是突出我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突显西北,我们国内有五省区,国际六条经济走廊我们取得了三条,跟西北的区域联系比较紧密的三条,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在西北的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最新进展动向。另外我们把去年的经济篇和社会文化篇合成分报告篇,各个分报告虽然名字一致,但是里面的内容不同,都体现每年的亮点。这是具体的亮点大家可以参阅,总的来看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最大亮点就是共建发展的态势逐渐稳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一大步。

表现在:1.政策沟通对接发展战略。2017年,我国首倡发起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签署了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涉及1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为进一步引领和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2.设施联通由互通向提速进阶。随着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网络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传输效率的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施联通重点已由“联通”向“提速”迈进,2017年宝兰高铁的开通正是丝绸之路设施联通提速的代表性事件。3.贸易往来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从早期的产能合作,国内优势产能转移,到如今更高层次的全球经济合作,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正由“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4.金融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10亿元熊猫债券、中哈设立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银行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融资贷款合作协议等创新举措拓宽了沿线国家企业的融资渠道。5.人文交流规模和层次迈向新台阶。2016年底,《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健全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贸易合作等五大任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民心相通迈向新台阶提供了纲领和指南。各项工作在2017年已经全面铺开,以上是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突出的亮点。

o.png

    三秦都市报记者:

2017年陕西社会建设取得那些成就?针对面临的问题,2018年应在那些方面重点突破?

n.png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

2017年陕西全省上下奋力追赶超越,全面落实“五个扎实”的总体要求,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经济共享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0810元和10265元,增长8.3%和9.2%,全部迈上了新台阶。同时,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基本养老金标准,离退休金增加到位,推进全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精准扶贫更加深入,全方位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脱贫攻坚成为陕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为此,强化省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形成“一部八办两组”的领导体系。积极探索和推行盘活资产的“三变”改革、多方受益的“小额贷款+”等多种扶贫新模式,逐步建立起贫困户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统筹扶贫、避灾、生态等不同的类型易地搬迁,出台了“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方案,以促进人口聚集、资源集中、要素聚合。同时,建立一批高校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提升当地农民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

三是明确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发展。2017年,陕西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布,明确了新时期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目标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发展,服务更加精细,更多人享受到了普遍的民生实惠,在民生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是多举措推进重点人群的就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向好。2017年,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着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稳定岗位就业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陕西围绕国家和省上重大发展需求,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高校毕业生立足陕西、面向西部的就业态势十分明显,2017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18%,西部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5.33%。

五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安全形势良好。在基层社区建立资源共享、队伍联建、项目联动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减贫济困、救灾防灾、安老抚幼、助学助医等各种公益活动,协助解决各方面的民生难题。通过居住证制度,促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面提升企业和区域的本质安全水平。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及时对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的全方位防治,陕西社会治安形势稳定。

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是陕西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

一是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依然是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居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连年有所降低,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依然为3.03:1;居民收入的地域差距依然较大。

二是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不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且多为县级统筹,虽然设置多种缴费档次,但在自愿选择、自主缴费的情况下,大多数城乡居民偏向选择低档次的缴费标准,因而保障程度不高。同时在老年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社会福利中还存在制度供给的严重不足,远远难以满足广大人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期待。

三是提升民生基本保障水平面临更多困难。很多人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特别是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难以缓解,就业稳定性较较差;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人口素质与陕西产业发展结构不够匹配,“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并存;就业者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陕西的调查显示,签订固定期合同的就业人口仅占所有就业人口的13.2%,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8.4%,合同签订率偏低。

四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能力不足。在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不高,参与渠道的缺乏,参与能力的不足,这些成为影响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重大影响因素。

展望2018年的陕西社会发展,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陕西将出台更多新举措,着力解决社会和民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1、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方式与渠道,提高基本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促进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制度的科学性和分担机制,逐步缓解待遇差距;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群体、地域、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强对困难群众和对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社区融入感。

2、积极回应新业态发展,解决就业难问题。加快研究制定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共享经济发展方向,完善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政策;开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创新,推进共享经济平台建设,发展新型小微共享企业;完善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制度要着力创新。

3、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将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班子任期政绩考核范畴,建立和动员社会公众和媒体共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严厉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4、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干预,从源头治理“看病难”问题,整合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健康医疗资源供给。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