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时间:2018-10-11 17:10:24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1日上午9时,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延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宜川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介绍宜川县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情况,并与宜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南建功,宜川县扶贫局局长范志诚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延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宜川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省市要求,今年要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今年以来,宜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长期致富”与“短期增收”相结合,“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扶技”与“扶志”相结合,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宜川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先生,介绍宜川县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情况。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宜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南建功先生,宜川县扶贫局局长范志诚先生。

首先请任县长介绍相关情况。

pic

宜川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参加我们宜川的新闻发布会!在这里,我谨代表宜川县委、县政府,向为我们提供这一宝贵平台的市委外宣办、市扶贫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宜川县发展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就宜川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宜川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贫困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00户8098人,其中在册贫困户1366户3303人。2018年,计划脱贫26个村1003户2699人,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贫困村整体退出、贫困县整体摘帽目标。

今年以来,我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的核心要求,精准施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贫困县脱贫指标中,全县贫困发生率预计达到0.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电力入户、自来水普及、新合疗和大病保险、安全住房、通村沥青水泥路全部达标;贫困村脱贫指标中,计划退出村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占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村集体经济、电力入户、标准化卫生室、通村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全部达标;贫困户脱贫指标中,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在5000元以上,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家庭成员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全部达标。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力攻坚脱贫。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最大责任,兑现庄严承诺,做到决战决胜。一是狠抓领导强保障。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以及脱贫攻坚决战动员会、誓师大会等,研究部署和督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按照“全面部署、阶段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开展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百日行动、大调研大走访等专项活动,做到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二是夯实责任聚合力。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乡镇部门强攻坚、干部帮扶全覆盖”的工作模式,落实39名县级领导、64名党政部门“一把手”包抓47个贫困村和65个非贫困村,抽调1300名干部包扶3100户贫困户,选派11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乡镇部门层层签订了军令状和责任书,形成了以上率下、分级落实、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三是严督实查保推进。建立了最严格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县级领导带头常态化督查,15个督查组对脱贫退出指标进展、问题整改、政策落实、干部作风建设等进行全程督查、重点督办,确保精准脱贫户户过硬、村村过硬、乡乡过硬。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三项机制”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今年以来,全县追究问责153人次,提拔使用扶贫干部92人次,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动力。四是倾尽财力抓投入。坚持把一切资金向脱贫攻坚聚拢 ,按照“多方筹措、统筹使用、集中投放”原则,全年安排县级专项扶贫资金3621万元,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抵押金100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1082万元,整合涉农资金3.91亿元,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二、坚持产业先行,筑牢脱贫根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确保群众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一是做优特色产业。通过资金扶持、户企联合、土地流转等形式,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等产业5000亩,种植蘑菇17万棒、木耳2.6万棒、羊肚子菌72棚,养殖畜禽2.5万头(只),养蜂2451箱,培育发展丹州王湾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英旺下里塬百亩火龙果等脱贫产业基地22个,打造交里陈家山产业扶贫示范园等“三变”改革示范点14个,预计全年户均可增收1500元。二是做强优势产业。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以及新能源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旅游、光伏、电商扶贫,累计建成壶口坪佐等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50余个,打造了壶口昝家山等一批旅游示范村,累计发展农家乐25家,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200余人,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4.44兆瓦集中式和7.29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用,0.966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启动建设,累计带动贫困户1329户,户均年收益3000元,连续收益20年;建成贫困村电商服务点47个,从事电商的贫困户达到124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做活就业创业。依托县“110”产业服务指挥中心,抽调100名中级以上职称农技人员,采取“一对一”培训方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7场次2.9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产业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力掌握1-2门致富实用技术;举办了“春风行动”暨苏陕协作专场招聘会、贫困劳动力公益专岗现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200个、市县公益专岗175个,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99人、技能培训260人,聘用贫困群众护林员162人,扩宽了贫困群众就业渠道。

三、狠抓设施完善,全力补齐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宜居。一是推进两房建设。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要求,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656户1752人任务,丹州王湾、交里新村等16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成投用;采取村集体或合作社统建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完成1497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8年全市土窑洞维修加固示范现场会在宜川县成功召开。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集中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三提升”行动,完成“油返砂”公路修复101.9公里,提升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6处,实施贫困村硬化巷道228公里,修建生产路239公里,新建便民桥32座,公厕35座,安装路灯3091盏,改造屋顶23.8万平方米,47个贫困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三是优化人居环境。强力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县新增村级垃圾仓198个,配备垃圾桶1500个,完成卫生厕所改造677户,建成清洁村112个、生态村7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9个,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逐步成型。

四、突出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把精神扶贫摆在首要位置,让群众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依靠自己辛勤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一是宣传培训强素质。累计举办“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宣传巡演、“送戏下乡”等活动190余场次,通过小品、相声、快板、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各项扶贫政策,讲好身边脱贫故事,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依赖思想,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华丽转变。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党建引领等方面,举办县乡村三级培训4.3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我要脱贫,还要致富”的行动升级。二是教育引导提信心。大力推进扶志“六法”,在农村设立“道德讲堂”,采取“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送一份祝福”方式,让道德模范通过现身说法教育身边人;设立“诚信红黑榜”,褒扬勤劳致富、诚信守信典型,惩戒“等靠要”、失信刁蛮者;设立“善行义举榜”,宣传“脱贫明星”、“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人物,带动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如云岩镇积极开展“五不孝”评查活动,着力解决不赡养父母、逃避赡养责任等问题。三是爱心激励增动力。坚持把爱心超市建设作为扶贫扶志的重要载体,按照“政府搭台、村组承办、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模式,探索推出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的“爱心超市”运行办法,变“送钱送物”为“劳动致富”,进一步提振了群众发展信心。目前,全县建成爱心超市57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英旺乡啊道村爱心超市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

五、坚守民生底线,杜绝贫困再生。对因病、因残、因学、因无劳动能力致贫的,集中叠加社保政策予以救助,实现了贫困群众社会保障全覆盖。一是实施健康扶贫,让困难家庭看病无顾虑。“中高级职称医师+全科医师团队+贫困户”健康扶贫模式全面推行,贫困群众签约率达100%;“四免一提一降”等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实,累计报销贫困人口住院费用1651.23万元,免费发放慢性病基本药物106.63万元,合规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免费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农业保险等五大保险,累计为贫困群众理赔300余万元,有效杜绝了因病因灾返贫现象发生。二是实施教育扶贫,让贫困学生上学无负担。严格执行“七长”责任制、辍学报告制、结对帮扶制等十项基本制度,通过寄宿生生活补助、贫困生奖学助学金、社会捐资助学等渠道,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580人次315.7万元。落实1156名教师对1436名贫困学生进行“一帮一、一帮多”帮教,特别是对22名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按照“一生一案、一生一策”,严格落实送教上门,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全覆盖、零拒绝”。三是实施兜底扶贫,让特殊群体生活有保障。按照“兜底线、保基本”要求,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鳏寡孤独老六类贫困人口,落实低保、五保、残疾人补助等政策,采取财政兜底、集中供养、入股分成等方式,使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无虑,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生活补贴金1608.47万元。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折不扣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

借此机会,我们真诚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宜川发展,希望你们多来宜川走一走、看一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宜川、展示宜川。

最后,祝各位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李少婷:

感谢任县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新闻发布会主题及媒体朋友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先报所在单位名称,谢谢。

pic

华商网记者:

我是华商网记者。请问宜川县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有哪些好经验?

pic

宜川县扶贫局局长范志诚:

我县在脱贫攻坚中,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筑和谐”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提升“两力两率”(组织力、战斗力,群众满意率、问题解决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一是配强脱贫攻坚“领头雁”。坚持以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为目标,实施“雏雁工程”,培育村级后备干部285名,综合研判村级班子112个,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11个,顺利完成112村两委换届工作,先后开展新任村“两委班子”专题培训4期379人次,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锻造脱贫攻坚“主力军”。坚持“精选配强、夯实责任、激发动力、从严管理”的原则,落实39名县级领导、64名党政部门“一把手”包抓47个贫困村和65个非贫困村,抽调1300名干部包扶3100户贫困户,选派11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累计培训干部6000余人次,开展专项督查12次、召开问题通报会14次,问责追责153人,提拔重用扶贫干部92人次,“四支队伍”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以着力提升组织力、发挥政治功能为着力点,围绕“红旗如画映丹州”主题,扎实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创建、基层组织“四化”建设提升巩固年活动,创建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4个和县级示范点27个,设立“爱心超市”57个,组建志愿服务队21支,349名带富党员带动贫困群众764户,落实党费40万元支持发展空壳村2个,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脱贫成效日益凸显。四是激发脱贫攻坚“源动力”。创新推行“一包双诺三联四实现”、“支部+合作社+电商+扶贫”、“双联双加”等党建工作模式,发挥党组织制度优势、资源优势,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坚持县委牵头、党委主抓、支部推动,选定47个贫困村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抓树了交里乡陈家山村“政府搭台、支部引领、公司主推、贫困户参与”、丹州街道办南窑村“支部+企业+村民+入股分红”等典型,为推进“三变”改革探索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pic

农业科技报记者:

我是农业科技报记者。宜川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要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在资金保障方面是怎样做的? 

任建新:

资金投入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我县将财政预算投资、涉农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作为强化资金保障的主要途径,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四年累计筹集资金18.26亿元,为脱贫攻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足额预算稳增长。县财政坚持把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累计安排扶贫配套资金1.06亿元,确保扶贫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长,其中,2018年安排县财政扶贫配套资金3621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00万元的19.8%,同比增长30%。二是整合资金强保障。坚持把资金整合作为强化脱贫攻坚投资的根本保障,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原则,累计统筹整合行业部门资金7.85亿元,其中,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3.91亿元,超计划1.24亿元,同比增长96.26%,实现了资金在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有效保障了投资强度。三是拓宽渠道融资金。坚持多措并举,多方融资,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筹融资3.4亿元,落实1000万元风险抵押金,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4949万元,按照每村30-50万元标准,为56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注入2246.9万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简化手续增效益。坚持把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关键所在,推行了脱贫资金免签制度,实行按项目计划由财政直拨的办法,加快扶贫项目验收和资金兑付,有效防止了资金长时间沉淀滞留,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规范管理保安全。坚持把资金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宜川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扶贫项目公示公告、绩效管理等制度,强化专项督查与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违规违纪问题,有效保障了扶贫资金安全。

pic

各界导报记者:

我是各界导报记者。请问咱们宜川县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pic

宜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南建功: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四达标、四补齐”要求(安全饮水、动力电、道路硬化、村卫生室达标,补齐文化、广电、体育、通信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安全饮水。累计投入1.096亿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4处,改扩建234处,解决了8.04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全县112个行政村农户生活用水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二是通村道路。累计投入4.434亿元,建成通村公路30条294.52公里,全县112个建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沥青)路,群众“要想富先修路”的愿望得以实现。三是农村用电。累计投入6634.14万元,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全县112个行政村电力入户率和村组通动力电率均达100%。四是配套设施。累计投入3.24亿元,完成7个整村推进和12个“一村一策”项目,实施巷道硬化228公里、生产路238.86公里,新建便民桥32座、公厕35座,硬化广场57188.7平方米,安装路灯3091盏,改造屋顶23.8万平方米,外墙美化16.7万平方米。五是村级卫生室。累计投入1305万元,新建标准化卫生室54个,改扩建15个,全县112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投用。六是通讯和体育服务设施。全县112个行政村有线(无线)电视网络全覆盖,4G信号覆盖率达到98%。在农村安装体育器材990套,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统筹协调建机制。成立了县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建立了会议和报告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筹措资金强保障。指导协调各部门申报和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并强化资金配套,全力保障项目实施。三是夯实责任促落实。制定施工方案和任务清单,做到任务、目标、责任、时限“四明确”;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四是抓好质量赶进度。严密施工组织,确保工程质量,严把材料关、技术关、验收关,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强化乡镇和部门协作配合,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提供“零障碍”施工环境,为确保如期实现全县整体摘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pic

大秦网记者:

我是大秦网记者。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川在这一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范志诚:

健康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我县始终以“不让一名贫困人口在健康路上掉队”为目标,坚持细处着手、实处发力、精准施策、长效谋划,取得了“三提三减”的阶段成效,“三提”即:贫困人口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三减”即: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贫困人口医疗支出明显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和发生明显减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狠抓“四免一提一降”政策落实,在全县各医疗机构落实了农村贫困人口“先治疗后付费”制度,推行了“一站式”结算服务。截止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住院2961人次,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了80%以上,累计报销1651.23万元,大病贫困人口救治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率达到了100%。二是强力开展“三个一批”行动。对全县36名大病贫困人口患者进行了积极救治,贫困人口“1+1+1”签约率达到了100%,按照“一人一策、一病一方、一月一访”开展规范化服务,累计向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发放基本药物6943人次106.63万元,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予以保障,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医药费用报销过后自付仍有困难的问题。三是扎实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按照“四室分离”的要求,完成全县112个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认定,配备了持证村医、基本药物和诊疗设备等,通过镇村卫生一体化提高了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了“一村一室一医”。四是不断优化卫生健康环境。以疾病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十大行动”为重要抓手,组织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开展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控、妇幼卫生服务等工作,全面完成了贫困村安全饮水水质鉴定,从源头有效减少了患病贫困人口存量,降低了贫困人口患病发生率。五是积极争取对口支援。我县先后与唐都医院、西安兵器工业521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建立了城乡对口支援关系,县妇幼计生中心与延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深化了县人民医院与延安医疗集团以及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通过苏陕对口支援,建成了云岩镇农村贫困人口免费体检中心和集义镇寿峰卫生院扶贫门诊,完成了云岩镇、集义镇和丹州街道办中医馆建设,让全县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pic

陕西农村报记者:

我是陕西农村报记者。在产业扶贫方面,咱们宜川县创新发展了“三种模式”,请谈谈具体做法。

南建功:

我县始终把典型示范作为工作主线,通过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发挥首创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实现了点上出彩、面上开花。一是强化支部带动,大力推行“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村党支部通过领办股份制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比如,丹州街道办南窑社区面对失地农民多、脱贫致富产业弱的现状,推行了“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的“三变”改革新路子,注册成立了村集体控股的南窑村扶康责任有限公司,将村集体资金、贫困户政策资金折股量化入股公司,全村34户贫困群众全部拿到了股权证,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樱桃、苹果、林下养鸡等产业,开设美食城,成立保洁公司进行盈利创收,年底贫困户每户保底分红3000元。二是强化企业带动,大力推行“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招商引进实力雄厚、运营规范、模式成熟的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让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企业分利金、进企务工领薪金的方式,实现脱贫致富。比如,交里乡陈家山引进伟伟果牧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政府搭台、支部引领、公司主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流转土地687亩建设产业园区,贫困户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入股,获取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务工收入;英旺乡茹坪村引进昌盛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扶持、合作社投资、贫困户参与、共同经营”的方式,流转30户农民土地建设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通过“孵化培训、劳务雇佣、合作经营、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丹州街道办王湾村积极引进皖秦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联合开发、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分红、房屋统规联合自建的办法,流转集体河滩撂荒地113亩、群众自有土地236亩,完成扶贫资金入股25户,新建蔬菜瓜果弓棚110棚、鱼蟹水产养殖园56亩、牡丹高粱观光园567亩、产品展销平台210平米,打造生态休闲示范园区,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进企务工、发展产业等多种渠道实现稳步增收;英旺乡下里塬村引进陕西鲜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财政投入、企业投入和农民入股的方式,建设千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基地,按照每亩每年1000元保底分红。同时,组织农民就近就地在企业务工,企业按每天50至100元不等支付工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时,通过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增加了周边群众旅游收入,提升了周边生态效益。此外,我县还引进中电顾问集团新能源公司和延安能化集团,利用村集体荒山荒坡和旧村闲置土地,建设了4.44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7.29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966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1329户,户均年收益3000元,连续收益20年。三是强化能人带动,大力推行“能人大户+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种养殖、电子商务等领域“能人大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入股、劳务用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比如: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培育起来的电商大户付凡平,其注册成立了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并依托公司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打造“公司+合作社+残疾贫困户+互联网+农特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带动35户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交里乡岔口村能人崔德印成立了益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吸收57户贫困户入股参与,推广羊肚子菌订单种植、一体化销售,建成羊肚子菌74棚,带动5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