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时间:2018-10-17 13:33:0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7日上午10时,陕西省扶贫办、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陕西省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陕西省扶贫办总规划师杨向岭先生、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女士、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先生、陕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张黎先生、陕西省工商联副巡视员张志敏先生出席,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陕西省扶贫办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陕西省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陕西省扶贫办总规划师杨向岭先生,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女士,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先生,陕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张黎先生,陕西省工商联副巡视员张志敏先生。

下面,首先请杨先生介绍情况。

陕西省扶贫办总规划师杨向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全国第五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首先,我代表省扶贫办,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陕西脱贫攻坚事业的各级领导和记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进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775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83万人,591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下降到7.54%,下降20个百分点,2017年首批4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今年我省计划实现23个贫困县摘帽、101.7万人脱贫。

(一)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落实、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参与、干群携手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攻坚合力明显增强。

(二)精准方略进一步落实。一是帮扶对象更加精准。我们在贫困人口识别中,紧紧抓住元旦春节农民工返乡、学生放假的有利时机,在全省开展了以信息补正、数据完善、政策宣讲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活动,全面提升了建档立卡基础数据质量,在今年国家开展的几次数据质量评比中,我省均处于全国前列。二是帮扶政策更加精准。按照中央既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又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的要求,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出台的各类帮扶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规范,出台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等八个方面的脱贫认定标准,对脱贫攻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都做了明确解答。三是帮扶举措更加精准。综合运用“五个一批”帮扶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各类保障性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去年以来,全省健康扶贫救治贫困人口57.4万人次,全省教育扶贫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36万人,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兜底保障基本实现了应兜尽兜。截至9月底,全省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已全部开工,累计竣工26.25万套、竣工率92.41%,跟进落实了48万人的后续帮扶措施。

(三)治本措施成效初显。产业就业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提高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举措,一是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围绕户有增收产业、村有集体经济目标,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各类带贫益贫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贫困县新建扶贫产业园1136个,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农民合作社6067家,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主体达1.4万家,建成光伏扶贫电站55.2万千瓦。二是持续拓宽就业扶贫渠道。我省突出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的牵引作用,持续组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将新增或补充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在每个贫困村开发2-3个特设岗位,今年共帮助扶持2.4万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强化多元就业支撑,综合运用企业聘用、社区工厂安置、能人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力促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今年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20家,建设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828家,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2.6万人。三是着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并举,积极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激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开展创业、参与公益事业,全省建设“劳动换积分、积分换商品”模式的爱心超市9000多个,我省探索形成的“扶志六法”得到国家肯定。

(四)攻坚重点进一步突出。一是聚焦深度贫困攻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去年9月召开专题部署会,今年10月11日在白河县召开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级相关部门出台了27个配套政策文件,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新增”以及聚焦、倾斜和支持的要求。2017年以来,中省对11个深度贫困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83亿元,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43.7%。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基本公共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目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目前,23个拟摘帽县3303个拟退出贫困村通村道路路基建设全部完成,自然村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到贫困村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3303个贫困村达到饮水安全标准。三是加大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力度。今年向老区县投入中省专项扶贫资金占全省的70%,延安市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行动,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类兜底保障救助措施,全省落实兜底保障36.9万户、87.5万人。

(五)大扶贫格局更加完善。一是“3+X”帮扶体系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我省创新实施的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3+X”帮扶体系。截至9月底,9个国企合力团通过项目优先布局、搞好技术嫁接、实行资金注入等助力扶贫,已签约项目123个,开工项目85个,投资到位79.4亿元,带动贫困户1.59万户、2.36万人实现就业;校地帮扶“双百工程”已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或落地实体项目125个,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医生护士、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等6万多人;优质医疗资源面向基层下沉力度加大,组建医疗队112个、医联体101个,派驻业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2500多人次参与帮扶,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明显提升。今天一块参加新闻发布会主要是3+X,在座的3家,X主要是民营企业、妇联工会、社会团体。二是苏陕扶贫协作持续深化。今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江苏对接,签署框架协议14个,签订产业发展、产品购销、民生改善合作协议33个,江苏省向我省投入扶贫协作资金较上年增加3.9亿元;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至目前我省56个贫困县与江苏实现结对全覆盖,镇、村结对分别达到239对和129对,落地产业协作项目232个,总投资49.7亿元;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培训,推动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就业,今年已增至7000多人;推进人才交流合作,双方互派挂职干部552名。三是社会扶贫深入开展。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全省5675家民营企业全面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累计投入资金40.4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4万个,帮扶贫困人口71.08万人。中国社会扶贫网在我省上线运行,注册量达347万人,首批募集资金8500多万元,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效果明显。10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宝鸡召开全国社会组织扶贫现场观摩大会,我省经验在全国推广。

(六)保障措施坚强有力。一是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建立了逐年增长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在去年省级投入增加近一番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30%,已安排资金达30亿元,并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二是攻坚能力不断提升。对全省党政群及企事业单位的帮扶力量进行了摸排挖潜和优化配置,全省各级共新增帮扶干部6075人。同时,分级分类开展脱贫攻坚干部轮训,截至9月15日,全省已培训各级各类扶贫干部40余万人次,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干部培训工作得到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肯定。三是严督实考成为常态。整合四套班子相关工作力量,组建了省脱贫攻坚督导督查组,实行常态化巡回督导督查。今年以来,已完成对43个县区的督导督查,明察暗访98个乡镇206个贫困村,有效传导了压力、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改进考核方式,减少考核频次,优化指标设置,实行季度通报、半年点评、年终考核的新考核评价制度。四是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今年结合村级换届,配齐配强了贫困村“两委”班子,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110个。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全省共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108个,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水平。五是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改进工作指导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一些地方一度出现的填表、会议、检查多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我省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截至2017年底,我省还有贫困县52个,183.27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退出。部分群众脱贫基础还补牢顾,一些地方帮扶措施还不细不实不准,个别贫困群众脱贫意愿不够强烈,等靠要思想尚未彻底根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咱们省下发的实施意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夯实脱贫责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女士们、先生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有全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省人民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谢谢!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感谢杨先生的情况介绍。下面,请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女士介绍情况。

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委高教工委,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今天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省校地“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在前期高校参加“两联一包”等工作的基础上,作出了百所高校结对帮扶近百个有扶贫任务县区的“双百工程”部署安排。一年多以来,省委高教工委积极谋划,全省高校主动作为,与帮扶县区结对子、真帮扶、谋双赢,有力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高教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严格对标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提升帮扶能力,突出作风建设,推动“双百工程”从注重整体推进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更加注重帮扶质量转变,开展各类帮扶810项,其中智力帮扶22项、教育帮扶273项、科技帮扶93项、人才帮扶52项、信息帮扶20项、文化帮扶65项、民生帮扶163项、志愿帮扶122项,新增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14个,各高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700余万元,协调帮扶资金6000余万元,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双百工程”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深度贫困,着力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联帮联扶。今年6月,省委高教工委和省扶贫办按照校地优势契合、职能匹配等原则,调整15所综合实力强的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水平大学,尽锐出战,对11个深度贫困县和4个县区进行联帮联扶,要求相关高校年底前在联帮联扶县区至少新建1个示范基地或实体项目。

二是提高帮扶质量,开展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提升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要求,省委高教工委启动了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提升工程,严格了认定、纳入、退出等程序,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稳定发挥作用。目前,各高校对已建成的125个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的整改、提升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入申请认定程序。

三是完善考核体系,促进校地携手并行。省委高教工委坚持把“双百工程”实际工作成效纳入高校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作为各高校和分管负责同志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同时,会同省扶贫办对市县“双百工程”工作配合情况提出考核指标,从制度层面解决了高校与市县对接难、对接不精准的问题。

四是聚焦能力提升,开展帮扶干部业务培训。省委高教工委坚持“脱贫攻坚,人才先行”的理念,举办了2018年全省高校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对100余名高校扶贫办主任和一线骨干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全面提升高校在“双百工程”中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能力,努力打造讲政治、懂扶贫、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五是发挥团学力量,创新扶志扶智工作。今年暑期,省委高教工委组织了“万名学子帮扶千村”暑期实践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全省高校共派出1500多支队伍、17000余名师生,足迹覆盖全省所有贫困县和绝大多数贫困村,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习报告700余场,科技支农和电商创业知识讲座430余场,健康义诊160余场,文艺演出300余场,发放扶贫调研问卷15000余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双百工程”工作成效

一是在涉农培训上。全省高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紧密契合帮扶县区需求,设置丰富的培训“菜单”,助力帮扶县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各高校共开展各类涉农扶贫专题辅导、专家讲座、医技交流、田间教学等教育培训活动500余场,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医生护士、农技人员、乡村干部、新型农民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0000余人。

二是在产业扶贫上。全省高校坚持把培育发展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转、联、引、扶”四条路径,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促进了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校地共赢发展。“转”就是将学校专利转移到帮扶县区落地;“联”就是联合当地政府、企业、贫困户共建产业;“引”就是将校友企业或其他关联企业引入帮扶县区建厂;“扶”就是利用高校科技、人才优势,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省高校已建成125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或实体项目,直接受益贫困群众1.2万余人。

三是在扶志扶智上。全省高校既紧盯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又放眼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帮助当地党委政府在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基础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出谋划策、贡献智慧。截止目前,指导编制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89个。部分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高校,深度挖掘贫困县地域文化资源,打造贫困县文化品牌,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志向,增强脱贫信心。开展文艺演出85场,创作扶贫歌曲、绘画、影视作品等500余项,发放扶贫宣传资料4万余份。

四是在民生帮扶上。各高校挖掘自身资源,为贫困县办实事,促发展,帮助贫困县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完善交通、饮水等设施,加快中小学校、幼儿园、乡村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全省高校共开展民生帮扶163项,累计投入资金740余万元。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省委高教工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省部署要求,以扶志扶智扶技扶业总揽高校扶贫工作全局,以“八大帮扶”为基本路径,聚焦内生动力不足抓扶志,聚焦提升帮扶质量抓督导,聚焦转变工作作风抓落实,切实推动高校科教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为全省全面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贡献高教力量。

最后,真诚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关注支持“双百工程”。

谢谢大家!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感谢陈女士的情况介绍。下面,请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先生介绍情况。

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利用这个机会,将我省医疗卫生帮扶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是健康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脱贫攻坚“3+X”帮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亮点。按照这一部署要求,省卫生计生委提高政治站位,凝聚系统力量,加强统筹协调,精心部署安排,建立起以医院对口帮扶、医联体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体系”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帮扶体系,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谁来帮”的问题。成立了委主任刘宝琴为组长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专职人员。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和《医院对口帮扶体系工作方案》等4个指导性文件,召开了医疗卫生帮扶工作启动会和攻势会,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双方职责,强力推动落实。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86家省内省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04家贫困县县级医院,218家二级医院帮扶1634个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28个省市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实现了对口帮扶全覆盖,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精准施策,解决“怎么帮”的问题。针对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实际,我们主要探索推行了两种帮扶模式。一是“组团式”医疗技术帮扶模式。由帮扶医院向贫困县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至少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驻点帮扶被帮扶医院开展日常诊疗服务(如西电医院对口帮扶宁陕县医院的3+2+1模式),每年为被帮扶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促进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二是紧密型医联体帮扶模式。建立四种形式的医联体。第一、医疗集团。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与所在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托管关系,打造三级医院牵头、县级医院融合式参与的紧密型医疗集团。第二、县镇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以医保总额预付、居民签约服务为纽带,建立县乡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如安康市石泉县)。第三、专科联盟。全省大型综合医院的特色专科,以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红会医院等专科医院,以契约形式,建立起儿科、骨科及胸痛、脑卒中中心等专科联盟。第四、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内的远程医疗服务与各医院间的远程医疗协作同步推进。延安医疗集团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成员之间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诊断。安康建起了中、省、市、县、镇、村六级医疗卫生机构同时串联的各医院远程医疗协网。

三、强化督查考核,解决“帮得实”问题。为让医疗卫生帮扶真正帮到点上、扶在根上,取得实效,我们不断强化督查考核,落实了季度通报、半年点评和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专项督查和第三方巡查评估。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专项督查中,我省名列全国第二。9月初举办全省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擂台赛,10个经过县级推荐、市级预赛的县级医院,从200余家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通过展板打擂、视频攻擂、发言守擂和知识抢答四种形式同台竞技,展示成效,树立典型,总结经验。

医疗卫生对口帮扶三年来硕果累累。全省共组派8300多名医务人员,手术1.82万例,新建特色专科194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79个,培训临床骨干医师1571人次,远程医疗会诊2.32万多例。共有78家县(区)综合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复)审,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医院标准,2个县级医院按照三级医院管理,超过半数的县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全省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断提升,为健康扶贫及全省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感谢安先生的情况介绍。下面,请陕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张黎先生介绍情况。

陕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张黎: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国企合力团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感谢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给我们机会向大家介绍国企合力团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情况。助力脱贫攻坚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是我省产业布局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省国资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战略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超常规的行动,全面整合在陕国有企业资源,通过产业布局、资金注入、就业带动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合力团产业扶贫成效

2017年5月,省国资委成立了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5个职能工作组,动员99户中省企业组建了9个合力团,结对帮扶除西安市外的9个地市的55个国定贫困县。截至9月底,9个合力团共计对接项目123个。其中:开工项目85个,部分建成投产项目26个,建成投产项目38个。已投资金额79.4亿元,国企合力团实际是投资扶贫,它是固定资产投资扶贫,通过中省企业资金投入,使项目在国定贫困县落地以后,助力国定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增加国定贫困县税费收入,助推国定贫困县摘帽。

二、合力团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夯实主体责任。一是成立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了9个合力团,成立了5个职能工作小组,明细了职能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印发了《陕西省省属企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关于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助力脱贫攻坚合力团产业扶贫任务职能的通知》、《关于省国资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合力团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省国资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督导工作办法》。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与陕报社等新闻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围绕合力团工作特色亮点、先进典型、攻坚成果,全面生动向社会展现脱贫攻坚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一是突出地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汉中合力团根据陕南气候适宜中草药生长的特点,投资建设了陕南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园区;渭南合力团根据当地粮食,畜牧等特色农业建设了优质小麦种植、有机奶山羊养殖产业项目;商洛合力团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实际投资1.55亿建设了农业扶贫产业创新创业园和红星美羚乳业公司奶山羊、绿色蛋鸡产业化养殖基地;铜川合力团投资5450万元建设了10000吨冷库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二是发挥企业优势,助力产业扶贫。安康合力团的陕建集团与安康市汉滨区签订了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项目;宝鸡合力团的陕汽集团成功引进山东雷帕得公司入驻扶风县投资建设本地化配套项目,促进了扶风县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咸阳合力团将咸阳百姓乐大药房公司引入淳化县;在永寿县建立了农产品物流与采购示范基地,使小杂粮上了大飞机;榆林合力团在清涧和子州县建立了红枣、黄芪深加工基地。带动了周边县域红枣、黄芪的发展;延安合力团的延长油气伴生气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果业集团在延川县建设了11900亩苹果扶贫基地和1万吨苹果储存冷库,涉及2084户农户、521户贫困户。

(三)创新模式、聚力攻坚。一是组建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按照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整合合力团资金,成立了5个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注册资金合计7.65亿元。帮扶当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采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试点推进“企业+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二是建立产业扶贫基金平台。铜川、商洛及榆林合力团不断探索资源收益共享机制,将贫困户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土地入股等实现资产收益的方式,出资19.5亿元,设立了4支产业扶贫发展基金,保障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需求,拓展贫困户脱贫增收渠道。三是探索不同形式扶贫模式。商洛合力团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探索出了“政府搭台+企业引领+(基金支持)+农户联动”、增资扩股发展重点产业、“企业投资、国家补贴、金融支持、群众自筹”股权设置、基金“三动三联合”等四种扶贫模式;渭南合力团结合当地实际,以产业扶贫开发公司为平台,走出了“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地方政府+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四是不断拓宽就业扶贫渠道。省国资委明确要求各参扶单位在年度用人计划中,留出10%的工作岗位,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员就业。组织两次“就业扶贫招聘会”,招录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270人。

(四)强化督导、加强考核。注重发挥考评“指挥棒”的作用,真正使督查考评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助推器”。省国资委下发了《省国资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督导工作办法》、《产业扶贫考核办法》。加强对合力团工作的日常督查和集中督导考核。

合力团成立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前合力团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55个国定贫困县中的23个今年要摘帽,有的签约项目至今还未落地。但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合力团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攻坚定力,强化国企使命担当,下足“绣花”功夫,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贡献国企的力量,谢谢大家。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感谢张先生的情况介绍。下面,请陕西省工商联副巡视员张志敏先生介绍情况。

陕西省工商联副巡视员张志敏: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省工商联牵头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助推我省脱贫攻坚的帮扶情况。

2015年底,全国工商联牵头在全国发起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我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近三年来,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企业参与数量还是投资的项目数量,在全国一直位居第一方阵。

截至目前,已有近5675家企业参与帮扶,帮扶贫困村近6777个,涉及贫困人口71万多人,形势非常喜人。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态势已经形成。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设法,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公益捐赠多措并举,突出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践中,我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遵循市场规律和贫困群众意愿,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追求企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双赢。创造了以思想发动“扶志”、公益捐助“扶弱”、技能培训“扶智”、吸纳就业“扶户”、产业项目“扶村”、规模生产“扶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为今后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这几种:一是产业扶贫重带。引导民营企业开发结对村的资源,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通过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让贫困户增收。目前,共有2160家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投入资金30.145亿元,实施项目3345个,帮扶村3431个,帮扶贫困人口41.57万人。二是就业扶贫重帮。引导民营企业向贫困地区发展,为帮扶对象就近提供就业,优先招收企业驻地或结对村贫困户子女就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目前参与就业帮扶企业1705家,实施项目2052个,帮扶村1982个,帮扶贫困人口43922人。三是智力扶贫重育。引导民营企业向结对村群众教授实用技术,培养致富带头人,帮助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鼓励企业选派人员驻村,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带领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目前参与企业622家,实施项目871个,帮扶村1098个,帮扶贫困人口81119人。四是捐赠扶贫重弱。引导民营企业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公益信托等方式,通过各级光彩会、慈善协会和省工商联同心光彩慈善会等公益组织,以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为重点开展捐赠扶贫。捐助扶贫参与企业2881家,实施项目4476个,帮扶村3336个,帮扶贫困人口244302人。

我们在下一步工作当中,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地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二要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帮扶档案、帮扶“台账”管理,拿起绣花针,做好绣花功,细化成绩单,做到不漏报一个企业、不少报一项内容,确保基础信息全面、准确。三要巩固和创新帮扶模式。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主要是找到帮扶的有效方法,使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脱贫后不再返贫。巩固和推广业已形成的帮扶模式,发现和总结新的成功做法。四要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不断完善和深化与扶贫办、光彩会、慈善协会、农发行的联系协作,最大限度整合政策、金融等资源,创新民营企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机制,汇聚形成整体合力。五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大力宣传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对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给予肯定、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支持、社会上给予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扶贫光荣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农村报记者:

我是陕西农村报记者。新闻发布辞中提到,陕西国企合力团提到的扶贫成效,请问下一步我们还有哪些工作?

陕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张黎:

我把国企合力团怎么干简单说一下,总体的思路是三个百分之百。第一个百分之百,要把现在已经签约的123个项目开工的只有85个,剩下30多个项目还没有开工。但是这些已经签约了,咱们要保证签约的123个项目能够开工,开工要达到百分之百。第二个百分之百,提出全覆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什么叫覆盖率?省委、省政府在国企合力团成立之初,给咱们确定了一个任务,咱们必须要在55个国定贫困县有产业扶贫项目或者有国有龙头企业,目前可能还有5个国定贫困县项目还没有落地。大家可能也知道,为什么这些县贫困?自然资源禀赋不行,基础设施不行,交通设施也不行,落地非常困难,咱们力争把55个国定贫困县覆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第三个百分之百,确保国企合力团在产业的投资上必须百分之百到位。下一步,咱们着重要在这三个百分之百,资金方面,要求企业必须在年度预算单列产业扶贫投资预算,这是作为一个考核指标来约束企业。具体的想法,一是加强项目管理,尽量加快项目进展速度,把资金各方面都能得到保证,让项目尽快建成达效,尽快让贫困县能够受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督导检查,我认为这是抓工作很重要的抓手,一是季度抽查,半年督导,我们每半年督导一次,一年督导两次,我们督导是国资委纪委督导。年终考核,优秀的企业不是省国资委表彰,由脱贫攻坚指挥部表彰。去年表彰了30多户企业。

希望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能够多做宣传,把国企合力团宣传氛围烘托出来,给我们营造一个很好的国企合力团发挥助力作用的空间。

西安日报记者:

我是西安日报记者。省委高教工委目前正在开展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提升工程,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详细情况?

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

大家知道一个概念,高校从最初的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角度在提升,目前开展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提升工程,是双百工程开展一年多来内涵式发展过程。根据我们工作的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整改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这一段试行,有三个方面各高校工作有了变化。

一是明确了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建设方向。大家知道,贫困县分两种情况,一高校科研项目,在有些县能落地有些县落不了地,我们根据项目把县进行分类。在一些县建立了示范基地,把科研项目在那落地,要求发展学校专业优势,结合县的实际,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咨询服务、文化创意,明确建设方向。

二是明确了建设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一围绕、三专门、一稳定、一满意”。一围绕是围绕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做,三专门是基地必须有专门的管理班子,有专门的运营场所,有专门的运行资金保障。一稳定是保证常年稳定的发挥作用。一满意是保证帮扶县区做到结果满意,实现项目建设标准,得到大家的认可。

有些县根据情况,我们在这些县建设了实体项目,明确了建设标准。一直接、三专门、两稳定、两满意,有些和前面的是重复的,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直接,直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三专门,要有专门的管理班子、专门的运营场所、专门的运行保障资金。两稳定,常年稳定发挥作用,保证贫困人口稳定收益。两满意,帮扶县区做到基本满意,贫困群众基本满意。

三是完善了认定纳入和退出机制。我们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对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调整,确保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稳定发挥作用。发布辞中提到,前面两项基本完成,各高校正在对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对国资委申报,今年认定工作已经全部展开。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今年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请问省扶贫办,今年扶贫日期间,我省主要安排了哪些活动?

陕西省扶贫办总规划师杨向岭:

2014年国务院批准,每年10月17日设立国家扶贫日。国家设立扶贫日主要是为了广泛的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参与脱贫攻坚伟大的工程,同时,设立扶贫日也是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对脱贫攻坚、扶贫开发的制度安排。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展示国家扶贫成就、扶贫经验。

国家设立扶贫日,就是要通过扶贫日一系列的活动,来进一步调动整合各方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凝聚,进一步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多点发力,多方出力,共同聚力大的社会扶贫。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今年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专门也对扶贫日活动进行了部署。

今年扶贫日期间,主要采取省市县上下联动,包括省级部门左右联动,共同抓好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集中宣传。扶贫日期间,全省上下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四个意识”,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省扶贫办与省政府新闻办将联合召开4场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还有好几个部门和社会组织也正在召开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家都在做工作。同时,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等活动,集中报道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和进展成效,全面展示感人至深的扶贫脱贫先进典型,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这是一个长期基础的工程。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支持脱贫攻坚事业,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二是开展表彰活动。国家层面:今天开展了一个表彰活动,表彰和事迹报告会,我省2个单位和2名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其中,扶风县的王喜玲荣获奋进奖,宜川县的张延刚荣获创新奖,镇巴县和延安市扶贫局均荣获组织创新奖,今天在北京接受表彰。省级层面:全省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表彰活动,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名义表彰50个先进单位和751名个人。今天陕报全文刊登了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我省扶贫队伍及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生动反映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动人故事,必将激励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提振士气,鼓舞信心,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这些先进典型由各市扶贫领导小组和在座的部门全力推荐,大家关心的话随时可以和扶贫办宣传动员处联系,欢迎大家关注,也是对扶贫开发良好氛围的营造。

三是开展公募活动。通过开展公募活动,搭建社会扶贫供需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扶贫日期间,我省向社会发布了扶贫公募账号,通过省上慈善协会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募捐活动。截至目前,已经落实了募捐资金3600万,这项活动还在继续开展中。同时,陕西省社会扶贫网发布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需求,主要发布的是贫困群众个人的需求,搭建起援助人与求助人之间对接桥梁,能够保障更加精准。

四是开展专项活动。扶贫日期间,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县分别制定扶贫日活动实施方案,大家设计的非常具体非常认真,将扶贫日活动与推进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聚焦脱贫短板,围绕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扶贫日活动。同时移民搬迁、论坛等方面已经相继开展,包括各市县也在开展,今天几个市都在搞活动。县上主要安排政策宣传层面的活动,跟贫困群众怎么能结对子的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开展了专项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网记者:

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网记者。我们了解到有五千多家民营企业参与到“万企帮万村”行动中来,这些民营企业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呢?

陕西省工商联副巡视员张志敏:

我们围绕着省脱贫攻坚指挥部提出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要求,逐渐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我省各地实际并富有地区特色的帮扶模式,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帮扶经验,确保贫困地区和群众当期能脱贫、远期能致富、未来可持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模式:

利益联动帮扶模式。就是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相关产业,通过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订单,和贫困户形成利益联动机制,同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比如镇安的雪樱花魔芋制品公司、商南的上苍鹿业、圣鹿源公司等。

就业创业帮扶模式。公司通过对贫困人口先培训、再安排就业,培养成熟后可以自己创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动了大批贫困户就业、创业,从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比如靠着一把修脚刀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礼泉袁家村的“一村带十村”共同创业等。

整村推进帮扶模式。公司通过整村、整乡大规模的投入,大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移民搬迁、兴办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植等全方位提升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比如十几年来一如既往的荣民集团、恒源煤电集团等。

全产业链帮扶模式。公司通过建设基地,实施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甚至代管建园,为贫困户解除后顾之忧,贫困户同时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稳定收益,部分农民及贫困人口经过技术培训转型变成产业工人,参与现代农业生产,长期稳定从事产业工作。比如海升果业、陕西森弗集团等 。

电商消费帮扶模式。企业通过整合当地特色产品,链接生产基地,通过互联网,建设自有网售平台,帮助贫困户特色产品走出去,同时与外地的企业达成购销合同,确保贫困地区的产品产的出、卖的好、销的远。比如榆林的青创联盟公司、白水的白宝汇公司等。

 教育扶智帮扶模式。“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通过设立专项扶贫教育基金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进行教育救助,每年给予新入学的贫困学生不少于5000元的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防止因贫失学。比如泛海集团,每年在我省无偿资助1万名大学新生;还比如宏府企业集团,长期致力于贫困学生的学业救助。

托管经营帮扶模式。企业在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时,为了解决贫困户劳动力不足、技术不强、规模不够的问题,通过由公司统一托管、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在确保了产品质量和贫困户的长期稳定收益的情况下,也解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比如宝鸡的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勉县的程锦现代农业科技公司等。

“三变”改革帮扶模式。利用农民的土地资源,使土地变资产、贫困户变股东、农民变居民,通过企业进山、农民下山,农民在按月领取土地流转金的前提下,就近安排进入企业工作,成为产业农民,确保了农民的长期稳定有收入。比如白河县的天宝公司,合阳县的古渡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等。

企业转型帮扶模式。我们还有些企业以扶贫为契机,抓住了农村、农业这块价值洼地,拓宽了企业经营领域,成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机,这个模式正是我们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希望看到的,能实现村企双赢。比如荣华企业集团,由单一的房地产企业,成功拓展到农业和健康养生这个新的领域;还比如西安迈科金属集团,由国际金属贸易,延伸到旅游以及特色小镇建设。

扶贫车间帮扶模式。企业充分利用社区人口聚居和资源集约优势,依托社区、村庄的闲置空间,在社区、村庄兴办微、小工厂,对无法外出打工人员技术培训后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比如汉阴县工商联就引进了大量的社区扶贫车间,使大量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平利县也通过扶贫车间实现了由“打工大县”向“创业大县”的转变。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下一步医疗对口帮扶工作的侧重点是什么?

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

对口帮扶工作应该说是我们加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主要的手段和措施之一,刚才我在发布辞中已经讲到。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将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全面推进紧密医联体建设,通过三级医院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下沉,使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更紧密的医联体,通过这样的机制激励城市的医疗机构有积极性和动力把优势资源沉下去,真正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二是加强组团式技术帮扶工作力度,使组团式帮扶更具有针对性。结合被帮扶县域卫生医疗的需求,我们有针对性的派出相关专家和技术力量到基层工作,采取一个医院一个对策,因县而异,结合实际做好工作,使组团式帮扶工作能够做的更扎实、更有针对性。

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为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卫生人才的引进,包括招聘本科医学生到县医院工作,这个工作已经推行了三年时间,效果很好。二是鼓励三级医院继续加强对县级医院的人才培养力度,采取派下去请上来的办法,使临床医生能够在三级医院得到进一步培训和提升。三是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政策落实,包括待遇得到很好的落实,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通过综合措施能够保证优质医疗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确保当地医疗事业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谢谢。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