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

时间:2018-11-01 11:39:52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31日上午9时,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宋殿勇介绍延安市工会改革工作情况,并与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世忠,党组成员、副主席、女职工委员会主任郑艳霞,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马江利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主持人李少婷.jpg 

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宋殿勇先生介绍延安市工会改革工作情况,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世忠先生,党组成员、副主席、女职工委员会主任郑艳霞女士,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马江利先生。

首先,请宋主席介绍相关情况。

主发布人宋殿勇.jpg 

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宋殿勇

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

今天,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代表市总工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市工会工作的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市工会改革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延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奋力追赶超越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工会的换届之年,我市工会改革创新深化之年。全市的工会工作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弘扬精神、围绕大局、创新工作、服务职工”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趋向,着力推进工会改革创新,不断加强服务职工工作,全市广大职工奋力追赶超越,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在巩固既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市工会改革创新工作深入推进,制定《延安市总工会改革方案》,聚焦任务重点,突出创新创优,明确改革任务。推进机构设置优化,工会班子进一步健全,工作重心下沉,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提高了领导机构中基层代表比例,全市配备兼职副主席14人。7月份召开的延安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有49名先进劳模,占26%,111名基层工会干部,占58.7%,31名一线职工,占16.4%;优化市总工会机构设置,整合成立基层工作部,加强服务基层工作,转型升级“职工帮扶服务中心”,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在市委网信办指导和支持下,延安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市县工会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全市近年来获得全国、全省各类荣誉称号86项,突显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切实发挥了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创了我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思想教育活动深入推进。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要会议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新要求,积极搭建职工教育的基地建设、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平台,完成“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延安工人学校”旧址恢复和延安时期工人运动简史陈列馆布展工作,成为全国工会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挖掘、整理延安时期工运历史,成立了延安工运理论研究会,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陕西工运学院合作,开展延安时期工运理论研究,重大科研立项3个,形成理论调研文章20余篇,填补了工运史延安时期的空白,为中共党史研究增添了史料;创办了《延安工运》季刊,共发行9000余册;与陕西电视台共同制作《中国劳模》电视专题片,已由全国总工会立项,广电总局批准;推出延安劳模系列电影拍摄,《拥抱青山》已完成拍摄工作,近日可与观众见面。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总工会先后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活动、“喜迎艺术节 共筑中国梦”延安市职工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小手拉大手 文明伴我走”主题演讲比赛、“讲延安故事 喜迎十九大”职工诵读大赛、“培育好家风—工会在行动”“书香伴我行 劳动展风采”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全市13个县区,53个部门单位,1万余名职工参与,激发了广大职工凝心聚力搞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引领全市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二、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机制,开展“工会组织建设年”“农民工集体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活动,推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会员发展力度不断增强,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全市目前共有工会组织5718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组织1951个,企业工会组织2357个,乡镇街道工会组织175个,工会联合会1235个。会员人数46.4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2.2万人,工会组建率达98%,入会率达96%。工会干部15327人,其中专职干部3378人,兼职干部11949人。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6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5个,市级模范职工之家96个,标准化示范乡镇(街道)工会42个。

劳动竞赛持续深入。各级工会围绕本地经济建设、本单位实际工作广泛开展“追赶超越”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在重大建设项目中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效益”劳动竞赛;新区延安大剧院、鲁艺园区管委会、文安驿古镇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在能化领域开展和承办陕西省炼化杯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技能竞赛;在旅游、公安、交通、卫生等窗口服务单位和新经济组织开展了“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英雄互娱等5个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在特色产业中开展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技能竞赛、乡村旅游厨艺、导游等大赛;全市共举办60余次各级各类劳动竞赛,共收集竞赛成果281项。在助力企业追赶超越、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释放出巨大能量,先后有28项成果在全国、全省获奖。

先进模范作用彰显。加强先进模范评选、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劳模管理工作规范化、动态化,及时了解劳模需求,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创新管理,开展走访、看望、慰问和救助劳模活动;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了王海荣、蔺治萍等2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劳模示范岗;深化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计划,成立延安市劳模扶贫服务队,市总工会扶贫点引进劳模企业家,助力工会扶贫工作,以劳模企业带动吸纳村集体入股,贫困户、普通农民参加集体劳动分红,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热爱劳动、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凝聚起弘扬劳模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正能量。

维权维稳扎实有效。健全完善职工法律维权体系,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全市公有制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达100%,非公有制企业95.7%,参与完成国有企业改制46家;5个单位获省级厂务公开五星级单位,5个单位获全省双爱双评先进单位;全市已建工会组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1956份,覆盖企业7047家,覆盖职工319516名,专兼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达到460人,帮助3059名农民工讨薪6942万元,参与较大安全事故处理3起,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和个人10个,省级25个。

三、服务职工多层次全覆盖普惠制格局基本形成。

十件实事惠及职工。自2016年起,市总工会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的情况下,每年坚持为职工办理十件实事。目前为止,广大职工关心的延安工人文化宫、工会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工作站、职工素质提升等所承诺的事项均在积极办理。

创新创优成绩突出。在下岗职工、农民工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创建活动,通过贴息撬动上千万创业资金;围绕我市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服务全域旅游发展,联合人社局、旅发委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评选示范点11个,带头人15名;在职工会员和劳模中,策划开展普惠卡、劳模服务卡活动,为职工在工作、生活中提供便利和普惠服务;在黄陵县建立了首个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在黄龙县建立了首个劳模(职工)培训教育基地。

帮扶职工品牌化。以“四送”“互助保险”“大病救助”三大品牌为依托,扎实做好工会帮扶工作。“春送岗位”帮助3000余人就业,“夏送清凉”送去价值87万元的消暑物品,“秋送助学”帮助520名新生入学,并发放助学金120余万元,“冬送温暖”慰问困难职工1610人,发放慰问金186万元;收缴互助保险270多万元,医疗报销140余万元,受益职工达1余万人次;“大病救助”220人,共计140万元;建立“爱心驿站”49个。“三八”“六一”期间慰问单亲特困女职工、看望留守儿童156人,发放慰问金20多万元,送去文艺晚会、童话剧12场次。

服务职工线上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线上开发了网上服务平台,运用微信“订阅号”“服务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和职工普惠服务,成为“指尖上的职工之家”,提供职工学习,基层建会指导、会务管理等服务项目,为职工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在线下,将原有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升级成“职工帮扶服务中心”,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组织劳模赴北京、青岛、厦门、西安、临潼等地参加疗休养八批次30余人。

职工素质明显提升。在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能源集团单位建立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困难职工子女实习基地、劳模(职工)教育基地,举办园林绿化、家政服务、美甲、驾驶技术等36期培训活动,培训职工5320余人次;在基层单位建立职工书屋,开展学习型读书活动,建成职工书屋138个;在延安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堂”,举办知识竞赛、职工诵读等栏目,参与人数达12000余名;推动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全市十三个县区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和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总工会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全市广大职工免费提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学校和乐园”。

四、强基固本,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身素养不断提升。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贯穿于工会工作全过程,建立领导班子讲党课,部室负责人讲周课,干部职工讲业务的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开展走进学习书院、基层工会、革命旧址等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全市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丰富学习形式,切实提高全市工会干部理论水平,举办各类培训、学习分享会20多期,参与干部职工2000多人次,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工会干部职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心。

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的原则,建立工会干部直接联系职工群众和基层点等制度,坚持下基层常态化,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联系基层、服务职工中去。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成效明显,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全面增强,在全市工会系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其他事业协调发展。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广泛开展,“关爱行动”深入实施;坚持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原则,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经费收缴逐年增长;经审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管理、信息、统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谢谢大家!

李少婷:

感谢宋主席的情况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新闻发布会主题及媒体朋友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先报所在单位名称,谢谢。

pic

三秦都市报记者:

我是三秦都市记者。请问如何更好的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谢谢。

pic

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世忠:

延安是劳模精神的发祥地,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劳模25名、陕西省劳模148名、部级劳模22名、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29名、延安市劳模298名,这些劳模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搭建基地建设、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平台,完成“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延安工人学校”旧址修复工作; 成立了延安工运理论研究会,发起制作了《中国劳模》和以全国劳模张莲莲为原型的微电影《拥抱青山》等,创建劳模巡讲团,对劳模精神进行大力宣传及弘扬,将先进事迹宣讲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让劳模精神成为一种风向标。二是评优树模发挥劳模示范作用。先后命名并挂牌了蔺治萍等6个“延安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张春谱等18个“延安市劳模示范岗”,贾四贵等6名同志“延安工匠”荣誉称号;创建“延安市三型人才库”,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强,经营管理熟,理念思维新的人才。三是建立延安劳模服务队,在各行业开展实用型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劳模个体作用,将劳模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四是提高了领导机构中劳模代表比例,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共有49名先进劳模,占26%,按照市委改革方案,市县区工会领导班子中均有优秀劳模兼任副主席。

同时,我们加强劳模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劳模管理工作规范化、动态化,及时了解劳模需求,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创新管理,让劳模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和榜样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pic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如何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谢谢。

pic

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女职工委员会主任郑艳霞:

要搞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首先要明确帮扶救助的目标任务,从2017年至2020年,每年完成25%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的脱贫退出。

其次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一是对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困难职工,着重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二是对因各类因素造成实际收入或生活水平低于低保线、但未纳入低保的困难职工,推动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对患重特大疾病、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支出突增,着重推动其纳入医保制度和政府临时救助、灾害救助等。四是对长期居住在城市、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民工,推动其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五是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部分因下岗失业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协同政府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最后要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一是精准录入,动态管理。二是区分类别,精准帮扶。三是部门联动,源头解困。四是结对帮扶,助力脱困。五是进一步完善扶贫救助工作机制。六是进一步落实好以“四送活动”“互助保险”“大病救助”三大品牌为依托的帮扶救助活动。

pic

各界导报记者:

我是各界导报记者。随着新时期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我们工会在职工队伍宣传教育和普惠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谢谢。

pic

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马江利:

近年来,延安市总工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市委的相关部署,以搭建四个家园推动工会宣传教育和职工普惠服务工作不断走向前进。

一是搭建精神家园,弘扬精神坚持职工队伍政治思想教育。以“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延安工人学校”、“延安时期工运简史陈列展”为载体,以“延安工运理论研究会”为平台,以《中国劳模》电视专题片、《延安劳模》系列微电影为宣传教育手段,开展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政治思想教育。

二是搭建交流家园,围绕大局加强政策业务学习。举办各类干部职工理论、政策、业务培训班和学习分享会120多期,参与干部职工1万多人次。创办《延安工运》杂志,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基层工作,反映职工工作生活;自2016年创办至今已发行10期2万余册。不断增加《工人日报》《延安工运》等报刊的赠阅,普及更多职工。

三是搭建网上家园,积极推进线上服务工作。在全总《网上工作规划》的指导下,建设网上工会,先后升级开发“延安市总工会”微信订阅号、“延工惠”微信服务号、工会会员实名制数据库,发行工会会员服务卡,形成线上线下立体服务工会会员的服务体系。在微信订阅号开设“学习堂”,开展“两学一做”系列诵读活动,参加的工会干部和职工55人;开设“知识竞赛”栏目,先后举办了十九大学习、职工普法、节能降耗、网络安全等网上竞赛活动,参加职工群众达1.2万人次。针对职工需要和应该普及的知识,不断加强原创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如今,网上工会已然成为深受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喜爱的网上家园。

四是搭建群众家园,服务职工彰显时代精神。坚持强“三性”去“四化”的工作大原则、大方向和总遵循,站在政治的高度谋划活动,策划引领职工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群众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内涵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系列主题活动,三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共组织宣讲活动620余次,直接参与职工6.5万人次。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市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内在品格和自我修养,激发了广大职工凝心聚力搞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引领全市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近年来,延安工会宣传教育和普惠服务工作虽然开创了一些特色工作,但与职工群众的期望还相差甚远。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不断开拓职工家园,提升家园服务能力,为延安广大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再接再厉。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