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

时间:2018-11-14 14:30:10 来源:陕新发布

11月14日上午10时,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干教办主任薛耀军介绍延安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并与中共延安市委党建办副主任刘涛,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郑满宁、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高瑞先生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主持人李少婷.jpg

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制度治党。延安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市委组织部围绕干部队伍、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三个方面,一手抓改革文件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实,构建了管人管事的制度体系,奠定了全市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干教办主任薛耀军先生,为大家介绍我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共延安市委党建办副主任刘涛先生,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郑满宁先生、干部一科科长高瑞先生。

首先,请薛部长介绍相关情况。

 主发布人薛耀军.jpg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干教办主任薛耀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下面,我介绍一下延安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制定实施了一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举措,形成了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体制改革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良好态势,为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注入了活力,为延安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鲜明导向。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出台《延安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注重培养干部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大力选用事业发展急需、既具有领导才能又有专业本领的干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出台《延安市市管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延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延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共运用“三项机制”调整使用干部2166人,其中鼓励激励1727人、容错纠错54人、能上能下385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鲜明导向。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建立全市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干部管理走向严紧硬。

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提升组织力。出台《延安市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确定3年内集中干好10项重点工作,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农村创建了“支部+”等抓党建促脱贫模式,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城市建立四级联动体系和“五联共建”机制,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互联互动、开放共享。在机关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机关效能不断提升。在国企实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等,推动32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在学校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顺了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在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党工团妇共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3.3%和82.4%,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制定《延安市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了党务公开。

三是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吸纳各类人才。编制《延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破解了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延安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三年规划(2018-2020)》,启动实施“221圣地英才计划”,引进硕士、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31名,招录博士选调生13名,中省博士服务团来延挂职16人。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首次组织全市28名高层次人才赴黄龙集体休假。建立“一把手”人人当“伯乐”举荐人才机制,人才作用发挥有效激发。

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推动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重点改革任务,一项一项有序推出,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改革。二是便于操作、务实管用。立足延安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制度务实管用、切实可行。三是强化执行、推动落地。通过培训解读、政策解释、重点督导等,打好“组合拳”,出台一件、落实一件,真正使制度成为推进工作、规范行为的硬约束。

以上就是我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主持人。

李少婷:

感谢薛部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新闻发布会主题及媒体朋友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先报所在单位名称,谢谢。

pic

陕西网记者:

我是陕西网记者。请问延安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市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pic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高瑞:

我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构建科学规范的干部选用机制。把“三项机制”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二是着力优化干部队伍专业结构。统筹全市干部队伍资源,为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选拔专业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三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争3年后70后正县级干部占比由8%提升至30%,80后副县级干部占比由3%提升至20%。四是切实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干部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3年内分3批将市直部门县级后备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挂职锻炼,分6批选派180名干部赴广州、深圳、佛山三地挂职交流,多渠道、多方式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pic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基层党建“去形式化”的工作要求,请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工作要求?谢谢。

pic

中共延安市委党建办副主任刘涛:

就是切实转变作风,重实干、务实功、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党建、组织工作调研检查坚持做到“八不”:即不提前通知、不预先踩点、不走预设路线、不看展板、不看“盆景”、不准备书面材料、不要求工作留痕、不反复到一个点频繁调研检查,彻底杜绝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精简各类统计报表和检查评比,减少上墙制度牌匾,规范党建成果展示,注重活动阵地作用发挥。以“去形式化”增强工作实效性,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市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一步增强,引领社会治理和管理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更加巩固。

pic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新时代延安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力量来支撑,请问我市在吸纳集聚人才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谢谢。

pic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郑满宁: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延安的政治资源优势,构筑“人才洼地”,不断增强吸纳集聚人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让各类英才汇聚延安、建设延安,助推延安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年,重点实施“221圣地英才计划”的五个项目:一是高端领军人才项目。引进20名以上“两院”院士、全国全省“千人计划”入选者。二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200人以上具有博士或正高级职称,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引进培养1000名以上具有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乡村振兴人才项目。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批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五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重点依托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及大型企业,培养一支专业化、应用型高层次技能人才。

pic

延安日报记者:

我是延安日报记者。刚听薛部长介绍,全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取的了显著成效,请问今后的工作将如何推进?谢谢。

薛耀军:

制度建设是一项管长效、管长远的工作,需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改革重点,狠抓制度落地,不断增强全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协调性、系统性和精准性,为延安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一是推进已有制度落地落实,让制度真正发挥效力。二是做好新建制度的前期调研工作,每出台一项制度都力求体现于法周延、便于工作的原则。三是强化督查考核,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常态督导之中,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和管理效能,充分释放改革活力。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