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18年榆林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时间:2019-01-15 14:25:24 来源:陕新发布
2019年1月11日上午,根据市政府安排,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18年全市亮点工作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请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广局、市卫计局向社会各界发布2018年亮点工作等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九平主持。
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九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出席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亮点工作,提振各级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根据市政府安排,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18年全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第二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民政局局长温建刚,市教育局副局长樊小兵,市文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茂绿,市卫计局副局长、医改办主任高治中。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
首先,请市民政局局长温建刚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民政局局长 温建刚
女士们、先生们: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现就2018年以来全市民政的特色亮点工作通报如下:
(一)兜底保障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科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消费水平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保证低保标准稳定持续高于扶贫标准。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2万人全部纳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建档立卡范围内丧失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和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核实、认定经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无法实现脱贫的兜底保障对象2.04万人,给予政策性兜底。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所有在享低保对象开展“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骗保”“错保”“漏保”等问题,坚决查处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促进低保政策公平公正实施;全面分析低保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廉政风险点,规范审核审批操作、动态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精准救助困难群众,全面提高我市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民政系统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全面落实各项兜底措施。将1.29万无经济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特困供养、给1.05万收入超过脱贫和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给予渐退帮扶,继续发放低保金。针对70岁以上老年人、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三级以上残疾人、哺乳期妇女、单亲家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等七类情况,为4.9万农村低保对象享受了分类施保,按20%至70%的比例增发低保金。给予10.13万贫困人口通过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县区兜底等多重保障措施,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助比例达到90%以上。四是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失能半失能特殊护理设施改造,收治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1074人。五是便民措施全面开展。在全市乡镇级建成了204个“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全年共对遭受突发性暂时性家庭困难群众临时救助10.37万人,人均救助达1300多元。六是提高了低保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605元/人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至3990元/人/年,稳步高于扶贫标准。七是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各级社会组织累计捐款投资5852.56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00多个。八是基层救助经办能力进一步加强。榆阳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施“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服务,受到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被列为榆林市重点改革创新项目、陕西省重点改革创新推荐项目。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一是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列为全市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和市委、市政府重点目标任务予以积极推进。4月份赴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沿海先进地区考察调研了养老服务工作,并认真汲取经验,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榆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联合市财政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和规范运营管理的实施意见》《榆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补助管理办法》,为加快构建我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夯实了政策基础。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实施敬老院等托底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改造计划,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养老服务的承载能力。资助建设了9个敬老院新建项目、8个敬老院维修改造项目、11个民办养老机构新建项目、42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16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多方筹集资金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投资引导、保障托底的作用,努力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全年下达中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4181万,市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支出4741.51万,市级财政落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总投入同比去年增加13%。四是农村养老水平显著提升。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重点建设,在加大建设和提高覆盖率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解决农村互助幸福院盲目布局、管理粗放、运营艰难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出台了具体政策指导措施,规范明确了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发展目标、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资金保障等事项。市县两级积极落实运营补贴,市级落实运营补贴资金436万元,给予南六县和横山区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每年补贴2万元。联合市卫计局启动开展乡镇区域敬老院、乡镇卫生院、农村互助幸福院和村卫生室医养融合改革试点工作,培树了20个医养融合典型。五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养老服务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积极引进境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来我市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开发优质养老机构品牌。10月26日,在第三届丝绸之路(陕西)养老与健康产业国际博览会上,市民政局分别与陕西广电网络榆林分公司智慧社区公司、南京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榆林智慧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省唯一签署合作协议的地市。
(三)城乡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功能充分显现。一是出台了城乡社区治理的系列指导性文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城乡共分为均等化,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制定出台了《中共榆林市委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榆字[2018]60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榆林市完善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工作方案》(榆政办函[2018]264号)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函(2018)265]等文件,从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强化资金保障等方面为今后一段时间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强化了城镇社区标准化建设。根据城市发展和居民实际需要,新增了城镇社区21个。按照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要求,通过各县市区申报,民政局和财政局前期实地调研,后期现场指导等措施顺利完成了榆阳区桃源路社区、望湖路社区和金阳社区,神木市新元社区,靖边县林荫路社区,佳县佳南春苑社区,府谷县阳光社区等七个社区的省级标准化建设任务,共拨付补助资金420万元。按照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榆字[2018]60号)文件要求,采取多形式多举措,完成了24个城镇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下拨市级补助资金1620万元。目前,全市大约有70%的社区达到了省级要求,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逐步补全了社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短板,为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城镇社区“四社联动”工作。举办了社会工作成果集中展、社区群众文艺汇演、社工研讨会、社工项目公益创投评审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宣传社区治理工作,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召开了全市“四社联动”工作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优秀社区和社会组织代表发言的方式,就县区和社区层面如何开展“四社联动”工作,社会组织到社区如何开展工作作了经验介绍,为扎实推动“四社联动”工作打好了基础。四是全面推进了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将200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整体纳入到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确定的示范村中,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根据中省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我市的指导性文件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明确了农村社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农村社区治理长效机制。同时,我局采取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提前拨付资金等措施,积极推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全市201个农村社区,112个已经完成建设,89个正在建,下拨市级补助3556万元。五是顺利完成了第十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精心安排组织,严格法定程序,依法操作,圆满完成了第十届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任务。八月份召开了全市新任村主任示范培训工作,各县市区也在换届后积极开展任村主任培训工作,部分县所有村干部进行了轮训,市县两级共培训3000多人次,实现了换届后村主任培训全覆盖。
张九平:
下面请市教育局副局长樊小兵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教育局副局长 樊小兵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全市亮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并发布2018年度教育亮点工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榆林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18年,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和教育工作实际,坚持政策引领,推进综合改革,实行目标管理,全市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一、绘就一张蓝图,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描绘了榆林未来10年左右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初步搭建起榆林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既对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统筹部署,又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治理等方面释放了政策红利,是我市近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举措最实、含金量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教育改革,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特别是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兴建一批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绥德县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标准,全市12个县市区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清涧县顺利通过省上“双高双普”验收。实施新一轮榆林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五年规划,启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1.7亿元,预计新增学位19470个,其中新建学校项目25个(幼儿园20所、小学4所、中学1所),目前建成10个,在建13个;扩容项9个目,已全部完成,新增学位990个。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启动114个建设项目,预计新增学位18851个,目前建成62个,在建52个,完成投资1.3亿元,2018年新增学位5003个。落实中省市改薄资金3.56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项目279个,计划改造校舍17.4万㎡,改造体育场9.05㎡,采购图书26万册,购置教学仪器等设备1.2万台(件、套),目前,竣工151个,正在建设49个,前期准备79个。统筹中省市资金7890万元,实施了24个普通高中项目建设,投资1696万元,完成了10个职业高中项目建设任务。制定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计划投资13.15亿元,实施乡村教育项目592个。启动教育信息技术“云网端”一体化建设,打造智慧教育“一卡通”,建成1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承办了全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学展示会。
三、围绕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制定下发《关于系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的指导意见》,构建起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八项行动”工作体系。制定《榆林市基础教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推行教育目标管理制度,建立起学校、教师、学生“追赶超越”近远景教育目标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普通高中“走班教学”,二本上线人数达11444人,上线率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其中600分以上413人,增幅达到27%,2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高考“一体两翼”奋斗目标。启动教师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新招聘教师2343名,评选认定市级“教学能手”113人,79名教师评为省级“教学能手”,13名教师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12名教师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建成73个名师工作站,完成2万人次培训任务。积极扩大教育开放,与山东泰山创新教育研究院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榆林中学等8所市内高中与山东昌乐、河北衡水等地名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市政府与北师大初步达成意向合作办学,预计2019年秋季学期招生,与陕师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展开实习基地、师资培训、发展共同体等全方位合作。推行“管办评”分离,委托第三方机构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对全市12所中学和4所市直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督导评估,倒逼学校向教育教学管理要质量。
四、完善一项机制,切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市级统筹、以县为主政府责任,构建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一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榆阳、神木等县市区制定了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政策文件,高新区所有校长,榆阳区、神木市新任校长试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专家办学。二是回应教育热点问题。化解了“进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出台了《榆林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榆林市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及收费管理办法》、《榆林市幼儿园分类评估管理办法》,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办园实行分类认定、限价收费,推行“公办园差额收费、民办园差异奖补”等措施,大力缩减公民办收费差距,仅榆林中心城区民办园降费总额达1589万元,公办园收费达1149万元,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超出省考指标5个百分点。缓解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划片就近、对口直升、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电子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制度化常态化,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4.96%以内;特别加强了榆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榆阳区、横山区、高新区做到了“三统一”,即小学新生入学统一实行先审核后报名的网报程序,小学新生入学报名系统统一开启、关闭时间,六年级升七年级回籍生审核工作协调统一;持续实行高中阶段入学平行志愿和自主招生政策,坚决制止录取后非正常流动,维护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三是加强教育治理。开展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研工作,召开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专题会议,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通知》,制定《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切实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活动,联合四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榆林市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起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五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查工作,共排查机构1490所,整改机构1239所,理顺了教育、工商、民政等部门对校外机构的监管职责。四是积极影响家庭教育。启动新一轮“家校共育”工程,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家长课程标准,所有学校建成家长服务中心,成立榆林“爱·自然·生命力”家庭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引进知子花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选派教育系统18位家庭教育工作者赴山东潍坊参加首届中国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联合市妇联、中国移动榆林分公司举办“和教育杯”第十届三秦父母大讲堂,年培训家长20多万人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治理体系正在形成,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加强,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少年成长规律正在成为教师、家长的教育自觉。
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打出了一套“锐意改革、推进均衡、促进公平、丰富内涵、强化治理”的“组合拳”,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净化教育生态,努力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个性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张九平:
下面请市文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茂绿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文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茂绿
女士们、先生们:
2018年,我们紧紧围绕“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追赶超越主旋律和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的奋斗目标,全系统上下努力工作,文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补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建筑面积达13万平米的榆林市图书馆、博物馆于2018年8月2日开工建设。配合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中,我市有7个县级图书馆达标上榜,使我市图书馆上等级率由2017年前的33%提高到2018年的67%以上。建筑面积达18300平方米的府谷县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目前我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66.5%,顺利完成了“省考市”指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65%”的目标。
二是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3月份,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我市新增3名传承人,分别为白明理(清涧道情)、魏建明(陕北秧歌)、鲍武文(绥德石雕)。第六批陕西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我市新增7个项目,分别是子洲唢呐、三边柳编技艺、定边二毛皮制作技艺、陕北裘皮制作技艺、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神木火判官、白草寺庙会。组织开展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全市共有39人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一步加强了我市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了榆林市2018年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方案,方案对非遗名录体系、非遗传承人的队伍建设、非遗基础功能建设、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项目展演、非遗理论研究以及非遗工作的宣传传播、展览展示、展演工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2018年,我局争取国家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项经费800多万元,我们用好这笔资金,全市新建或提升改造了10个县级非遗综合展示馆、27个非遗传习所,正在抓紧布展1个市级非遗综合展示馆。组织开展了2018-2020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的申报工作,我市府谷县(府谷二人台)、横山区(横山说书)、绥德县(绥德石雕 绥德秧歌)、清涧县(清涧道情)荣获“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横山区成功申报为“中国曲艺之乡”,这是继延安市安塞区之后陕西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取得重大突破。“榆林古城六楼民间文化展演”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每年春节在古城六楼为广大市民进行民间文化展演,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2018年9月19日,“榆林古城六楼民间文化展演”在北京接受了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的评审、答辩,并从2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取得西部第四名的好成绩,标志着榆林市第一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成功。
四是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了优秀剧目惠民展演,市戏曲研究院排演的大型眉户现代剧《大漠红柳》在榆林剧院连演3天,陕北煤海艺术团排演的大型原创音乐剧《余子俊》连续演出6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全市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演出1894场次。其中,市级文艺院团完成203场次,县市区完成1691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4263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02%。由榆林市戏曲研究院创作排演《大漠红柳》,在2018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全面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工作意见》,全市具备免费开放条件的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文化服务。
五是基本建设中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进一步加强。先后组织完成了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榆林市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工程、红石峡三期供水工程、方家畔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工业广场项目、定边白家山50兆瓦风电场项目、定边黄河晶旺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2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曹家伙场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定边红柳沟一期50兆瓦风电项目、定边红柳沟二期50兆瓦风电项目、姬塬含油污泥处理站项目、陕北乾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20万吨每年低碳粉煤快速热解项目、榆林市高新区晶辉新能源有限公司横山波罗50兆瓦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榆林市高新区鑫辉新能源有限公司横山波罗50兆瓦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长庆油田上古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陕西榆林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杨伙盘煤电一体化项目新建工程项目、国电靖边梁吉台风电场50兆瓦工程项目、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先导实验综合站项目、定边黄河太阳能定边二期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横山区石窑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横山怀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陕能榆阳小壕兔一期100兆瓦风电项目等30个项目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在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中,我局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完成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还上报了《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输水线路通过长城保护方案》,积极主动配合市水务局多次与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沟通对接,《方案》迅速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六是神木石峁遗址又现重要考古发现。2018年以来,省市加大对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发现了4000年前骨制口弦琴20余件和精美石雕30 余件。其中骨制口弦琴是目前国内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石雕雕刻内容生动传神,尤其是对称分布的兽面纹,体现出成熟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近期被中省媒体广为报道,专家认为石峁遗址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早期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式的发现。
七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名列全省前茅。完成了市级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机房升级改造工程,安全播出监测监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季度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播出和网络信息系统检查、应急演练。各重点时段、重点岗位严格执行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圆满完成了各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安全保卫任务,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工作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八是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圆满完成。抢抓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施机遇,经我局积极争取,将全市18座高山台站纳入国家项目建设范围,2016年至2018年,中、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争取项目资金为全省之最。我局精心组织项目施工,圆满完成了全市18个台站50余套广播电视数字设备的安装任务,覆盖辖区100多万群众从此可通过无线方式免费收看12套中央数字电视节目。
张九平:
下面请市卫计局副局长、医改办主任高治中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卫计局副局长、医改办主任 高治中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上午好,按照市政府安排,全市2018年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正式启动,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和关注。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18年度全市卫生计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2019年工作重点。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地质勘探、三通一平、图纸设计等工作,完成投资6000万元;市疾控中心综合楼(含市卫生监督所、市地病所)以及市感染疾病诊疗中心新建项目完成选址、平面图设计、地上附着物补偿等工作,完成投资500万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强制医疗中心)新建大楼已投入使用,市级基本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医院达到三甲标准,星元医院达到三乙标准,神木市医院建成全省首家县级三乙医院,靖边县医院按三乙进行培植。市一院绥德院区南部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建成11个县级二甲综合医院、7个县级二甲中医院、40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4个乡镇卫生院国医馆、20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全市“一主三副”医疗中心,二甲综合医院全覆盖,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
(二)综合医改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十大课题研究成果转化要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市直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成立了市医管中心,选配市直公立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制定市直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逐步推行总额编制控制管理,市二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市直公立医院总会计师、总药师选派制度有序推进。设置去行政化的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强制医疗中心)。出台“六统一”的城乡医保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农合DRGs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已覆盖90%以上的协议医疗机构和所有新农合患者,在全省、全国作了经验交流,得到国家和省卫健委的充分肯定。组建了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实行带量议价采购“两票制”。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医疗医联体、医共体基本成型,组建了市县流动医疗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线上线下巡回义诊。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优化签约服务内涵,开展榆阳区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建立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管理机制,签约服务实现提质扩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重点人群达到80%以上,贫困人口达到100%。建立健全水质在线监管体系,“双随机一公开”全面完成国家抽检任务。2018年,我市被省医改办评为全省综合医改先进市。
(三)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落实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全市传染病疫情稳中有降,报告法定传染病9588例,死亡7例,总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市县乡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联动机制,采取线上考核、线下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促进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质增效,晋级跻身全省中等位次。落实以大骨节病为主的地方病综合防控措施,地方病免费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累计新建改造农村户厕3.5万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45%。创建国家卫生县城1个,国家卫生乡镇3个,佳县、吴堡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成功组织米脂“4.27”事件、靖边“11.14”交通事故等紧急医疗救援,做到院前及时救送、院内无死亡,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吴忠市委的肯定。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稳步提升。4所城市公立医院与省直及西安市10所知名医院建立12个专科联盟。组建4个医联体,覆盖市域内4所三级医院、22个二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民办医院)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建成2个紧密型医联体。各县市区公立医院与53个重点镇卫生院实行县镇一体化管理,700多个有协管员村医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培育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6个,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医养结合示范医院1个。刚性引进博士生1名,柔性引进学科带头人27名,选派3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北京知名医疗院校进修学习。招聘定向类医学毕业生299名,大专以上医学类毕业生386名,“县招乡管村用”乡村医生200多名,特岗全科医生18名。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5个流动医疗专家工作站。“爱加健康”智慧医疗覆盖全市29家县级医院、23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8个村卫生室,主要做法先后被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市中心血站荣获全国采供血先进集体称号。
(五)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贫困人口减存量方面,联合市财政等五部门制定了《健康扶贫三年行动方案》,为全市35.8万名贫困人口代缴参合费,参合、参保率达100%,全市乡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2018年计划退出的435个贫困村均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并出具了水质化验报告。11种大病集中救治1485人,救治率为100%。在非贫困人口控增量方面,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障办法》,非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左右,受到来榆调研的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一行的充分肯定。协调国家、省卫健委对子洲黄芪食药同源产业发展给予帮扶,补助推广清涧、子洲、横山黑毛猪、小杂粮进入国家、省卫健系统餐桌。清涧、子洲健康扶贫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通报表彰。
(六)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201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9‰,自然增长率为6.7‰,符合预期目标。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推进,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88%,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降至7.84/10万和1.0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产前筛查实现全覆盖。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下降。各类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全面落实,13.8万户家庭受益。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受到国家卫健委的通报表彰。
二、2019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123456”发展思路,聚力强基础、优服务、促改革、谋发展,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转型升级,扎实开展最具影响力细胞建设,着力构建大健康大卫生格局。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榆林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机遇,市级开工建设市中医医院、市感染疾病诊疗中心和市疾控中心综合服务楼(含市卫生监督所、市地病所)项目,启动市县两级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完成佳县县医院项目建设,填平补齐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在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扎实推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中医药三大体系建设,完成佳县县医院二甲评审,实现全市县级综合医院二甲全覆盖,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4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200个,完成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加强四级七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在转型升级方面,加强南部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神木、靖边副中心建设,完善“一主三副”区域就医格局。市直各医疗机构重点加强专科建设,不断深化专科联盟内涵。市区各公共卫生单位,要推进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加强大骨节等地方病综合防治,扎实推动健康细胞创建工作,优化孕产妇四项筛查服务项目,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强检验、影像、病理三大中心建设,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每个单位至少建设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为建设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打好基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在深化医改方面,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聘任制、年薪制、目标责任制,配齐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和总药师,逐步落实总额编制控制管理,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院内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
张九平:
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