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时间:2019-07-11 11:54:00 来源:陕新发布

7月10日上午8时30分,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延安市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安塞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振宇通报安塞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与区委常委陈富山、区扶贫局局长牛社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赟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主持人李少婷.jpg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延安市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安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主线,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持续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农村产业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同步升级,乡风文明培育与内生动力激发同步推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安塞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振宇先生,通报安塞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应邀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安塞区委常委陈富山先生、安塞区扶贫局局长牛社智先生,安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赟先生,一同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曹区长通报相关情况。

pic

安塞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振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安塞区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党员承诺制”的发起地,辖8镇3个街道办事处,117个村,总人口17.78万,其中农业人口14.7万,有贫困村5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678户13816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聚焦“57”标准和“六个精准”要求,以贫困户为单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健全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执纪问责,举全区之力集中攻坚,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至历史低点。全区5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退出,4112户12618人脱贫,贫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13929人减少到119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9.2%降为0.8%,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二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整合资金2.7亿元,新修改造通村油路5条、贫困村道路11条、“油返砂”道路34条286公里,实施安全饮水提升233处,改造通村动力电37项,117个村实现了通村油路、安全饮水、动力电和电视、通讯、网络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三是产业建设高水平推进,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宽广。精准制定扶持政策,强力推进产业建设,全区404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建起中长期增收产业,并与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成5个就业扶贫基地和2个社区工厂,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869个,全区贫困人口连续四年收入增幅在30%以上。四是内生动力有效激发,“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广大群众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不仅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且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能力,激发了内生动力,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由“输血型”脱贫到“造血型”脱贫的巨大转变,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五是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脱贫攻坚工作最能体现干部的作风。通过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设身处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问题,用真心换真情,相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架起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搭建了服务群众的“直通车”,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主线,以中央巡视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按照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的原则,围绕贫困退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持续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农村产业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同步升级,乡风文明培育与内生动力激发同步推进。

一、坚持长远项目与短期措施结合,高标准推进脱贫后续产业培育。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按照“3+X”产业布局,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巩固提升产业脱贫成果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9920多万元,从产业建设、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扶持,高水平推进产业建设,确保脱贫群众“长短两项产业”全覆盖。目前,共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大棚(弓棚)1860座,苹果2.68万亩,家庭小型养殖2900户,种植香菇74.8万棒,农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到贫困群众总收入的65%以上。二是提升管理水平。针对脱贫群众缺技术、抗风险能力差、苹果产业见效周期长等实际,我们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4名,分片包户跟踪技术服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经营托管、联种联养带动等模式,把贫困户全部嵌入产业链,确保脱贫产业建得好、管得好、可持续。三是突出农文旅融合。围绕腰鼓、民歌等民间文化“五张名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建成了高桥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景区,吸纳316名当地贫困人口就业。投资6500万元建成了3个文化产业村和5个生态山庄,直接带动贫困群众660人,年人均增收4.2万元以上;间接带动贫困群众2920人,年人均增收8200元以上。四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采取生产服务、合资合作、资产租赁、就业参与等办法,重点发展蔬菜、苹果、畜产品、花卉、光伏等产业。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元素,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区55个村建成村级光伏电站,兴办起实体经济。

二、坚持搬迁安置与后续发展结合,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523户。我们坚持超前规划,任务倒逼,压茬推进,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406套安置房全部建成,目前已入住2316户,入住率达96.3%。二是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紧盯“开工、竣工、入住”三个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实施危房改造854户,目前已全部验收入住。三是狠抓搬迁后续产业培育。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特点落实相应的后续产业扶持、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兜底计划,建立现代农业就业平台、劳务培训输出平台、社区工厂创业就业平台、产业园区安置平台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保障,同步推进就医、就学等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前,引导搬迁户发展农业产业1337户、社区工厂就业58户、外出务工1060人、公益岗位就业141人、自主创业55户、参加合作社入股282户、光伏扶贫361户,实现了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目标。

三、坚持新建改造与管护运营结合,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强化安全饮水保障。在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区财政为每个村每年安排5000元农村饮水运行管护资金,为每个镇街列支10-20万元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实行农村安全饮水设施自管自用,确保了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护到位、长期受益。二是增强农网供电能力。大力实施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加强非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贫困村农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全面落实国家电价政策,减少贫困户用电成本。三是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实施了一批“油返砂”、通村油路和村组道路硬化工程,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实施贫困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完成巷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了所有镇、村至少有1条安全可靠、顺畅通行农村客车的硬化路。

四、坚持外向引导与内在激励结合,不断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强化扶志教育,激发群众“愿脱贫”。大力开展“三树三带·志智双扶三到家”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高“一约四会”“一墙四栏”管理水平,扶持发展“爱心超市”,激励群众参与公益活动,实现了由过去送钱送物向群众自觉脱贫的转变。上半年,依托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组织宣讲脱贫政策11次,开展技能培训32场次,举办家庭家风培训37场次,社会风气持续好转。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带动群众“想脱贫”。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业标兵、产业大户、脱贫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4个,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陕西好人榜”,表彰市级脱贫之星9名,区级创业标兵、产业大户、脱贫之星、诚实守信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等198名,用身边人和事打动、激励贫困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组织民间艺术团体及励志艺术队在乡村巡回演出58场次,让贫困群众跟着看、学着干、同致富。三是强化路径引入,确保群众“会脱贫”。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整合发展资源,采取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等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脱贫项目,让每个贫困户至少能从事一项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五、坚持强化监督与执纪问责结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环境。一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出台了《纠正“四风”、转变作风实施细则》,成立了由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组长的纪律作风和执纪问责专项工作组,组建了2个脱贫攻坚纠风工作队,全过程、全领域督查纠查,组织“四风”专项检查34次,制作播出《清风肃纪曝光台》栏目94期,通报曝光违纪违规问题373起,发出督办函97份,让各级各部门及党员干部心存敬畏、真扶实扶。二是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从实、抓早抓小,不遮丑、不护短,结合村“两委”换届、政治巡察和乡风文明建设,深挖细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累计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0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0人。三是认真开展“以案促改”工作。以冯新柱案等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针对沿河湾镇高家峁村原支部书记白成元挪用扶贫资金一案,在区、镇、村三级组织开展了“以案促改”工作,切实发挥“惩处一个、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

在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中,我们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中省市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扎实做好问题整改。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8年度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扛起来、把精力投进去,认真改、全面改、彻底改,切实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留尾巴。二是高度重视易返贫人群。高度关注现行扶贫线临界户、边缘户这一不稳定群体,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稳定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三是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都要兴办2项以上生产经营项目,55个贫困村和45个条件较好的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产值要达到100万元以上,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他17个村村级集体经济产值要突破50万元,收入力争达到5万元。四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产业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干部帮扶促动等措施,引导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收益分红机制,稳定贫困户收入来源。五是持续抓好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制度,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巡查,促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和政策落实,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李少婷:

感谢曹区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新闻发布会主题及媒体朋友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先报所在单位名称,谢谢。

pic

延安新闻网记者:

我是延安新闻网记者。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以来,安塞区是如何做好问题整改工作?谢谢!

pic

安塞区委常委陈富山:

安塞区始终将问题整改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提升脱贫攻坚整体质量的关键举措,不折不扣把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一是坚持对标问题抓整改。针对中、省、市反馈问题特别是中央巡视陕西反馈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追根溯源,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标各个层面反馈的问题以及自查发现问题,分层次、分类别,逐条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安塞区实际,举一反三,全面梳理,认真分析对比,共疏理出各类问题209个,目前已整改到位193个,正在整改16个。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始终把问题整改当作一项首要任务来抓,每年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搞一次全面“体检”,深入开展全内容、全流程、全覆盖排查,分类梳理存在问题,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精准脱贫工作要求,逐一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标准和整改时限,全面完善基础资料、工作流程、项目手续等内容,确保既达标、又符合程序,不折不扣抓好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三是夯实责任抓整改。对每个问题都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领导、整改要求、完成时限,并以点带面,详细制定了整改工作路线图,实行对标、对账、对人抓整改,做到了问题整改有方案、有问题清单、有整改台账、有整改报告、有整改佐证资料、有长效机制的“六有要求”,确保了整改工作目标精准、任务精准、问题精准、措施精准、责任精准,极大地强化了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的牵头责任,包扶干部的帮扶责任。四是建章立制抓整改。着力在“长”“常”上下功夫,建立动态整改机制,巩固扩大整改落实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杜绝问题反弹。针对问题建立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立了《安塞区2019年巩固提升产业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安塞区2019年“四支队伍”培训计划》《安塞区脱贫攻坚综合研判方案》《安塞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1+1+1”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塞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区开展“志智双扶•四项教育到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监管机制》重新修订了《关于推行“一联双包”工作制度的通知》《关于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安塞区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30多项制度、办法、细则,为促进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致富、防止返贫建起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pic

腾讯大秦网记者:

我是腾讯大秦网记者。请问今年安塞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领导干部是如何开展驻村联户工作的?谢谢!

答记者问牛社智.jpg 

安塞区扶贫局局长牛社智:

我们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来抓,因村因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在稳定推进“增收、减支、补短”的基础上,深入做好“巩固、提升、增效、振兴”工作,稳定各级帮扶干部队伍,全面整合帮扶工作力量,凝聚社会扶贫合力,做到包扶单位不变、包扶干部不变、包扶责任不变、包扶对象不变、帮扶机制不变“五不变”。一是继续落实“一联双包”工作制度。针对非贫困户满意度相对较低的实际,在搞好贫困户包扶的同时,积极采取“1+x”的办法(1名干部包扶1名贫困户联系多名非贫困户),对所有非贫困户进行包联,一方面讲政策、讲道理,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为他们解决困难、送去温暖,主动“出点子、想办法、找路子”,真心为群众出实招、解难题,努力消除非贫困群众不平衡心理和“断崖效应”,不断提高群众的认可度。二是统筹整合各方帮扶力量。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结合市、区机构改革,统筹整合工作力量和国有企业、中省驻塞单位、社会团体等资源,全面优化各方帮扶工作力量,新增帮扶单位17个。全面推行扶贫工作团帮扶制度,将同一个镇街开展帮扶的区级部门单位组织成一个扶贫工作团,确定一个团长单位,统筹抓好本镇街所有帮扶部门单位的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干部脱贫攻坚政策培训。认真落实分级培训责任,有针对性地抓好扶贫干部培训轮训工作。宣传、组织、扶贫等部门分期分批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镇街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进行脱贫攻坚政策培训。上半年,共举办“鼓乡大讲堂”1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活动37场(次),领导干部读书班3天,扶贫一线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得到进一步提升。

pic

陕西网记者:

我是陕西网记者。安塞区已经整体脱贫了,请问你们区是在产业扶贫政策上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pic

安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赟:

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产业扶持政策。在享受区上普惠政策基础上,对贫困户果园代管代建的每亩补助260元,新发展果园的,幼园每年补助100元管护费;发展新建五型大棚的每座补助15000元、发展弓棚的每座补助1000元、旧棚改造每米补助50元、购买保温被一次性补助5000元,发展香菇产业的对每个菌棒再补助2元;发展养猪6头以上(含6头),每户补助4000元,能繁母猪当年产仔经验收后每年每头补助1000元,最高不超过2000元;养肉驴、肉牛4头以上(含4头),每户补助1万元,每繁殖存活增加一头牛(驴)补助1000元;养湖羊10只以上(含10只),每户补助5000元,每繁殖存活增加一只湖羊补助80元;养殖业由中短期产业变为长效产业,在原扶持只(头)数基础上养殖数量增加,每户补助不超5000元;露田种植小杂粮的每亩补助100元,地膜种植小杂粮的每亩补助200元。确保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不返贫,实现吃穿不愁。二是加大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投入。上半年,中省市切块下达我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10万元(其中第一批3012万元),资金预算全部下达项目单位,其中:产业化扶贫资金323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947.3万元,项目管理费34.7万元,能力素质提升142万元,互助资金及小额贷款贴息750万元。区级财政全年计划投入扶贫资金9920万元,年初预算下达区级财政扶贫资金预算7700万元,其中:产业扶持资金预算439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预算2400万元,贫困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预算715万元,能力素质提升项目预算195万元。上半年落实区级扶贫资金预算4410万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支出6163.97万元,支出进度58.59%,其中,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3446.18万元,支出进度56.4%,区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支出2717.79万元,支出进度61.63%。全部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三是全面扩大助农保险覆盖面。对全区46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农户全部购买农业保险,对全区13816人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购买意外残疾和身故保险、意外住院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实现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参保率100%。保险费共计105万元,由区政府补贴,到2020年实现保险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pic

延安广播电台记者:

我是延安广播电台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年,请问安塞区是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防返贫工作的?

牛社智:

为了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抑制新生贫困现象,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我区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十条措施》。一是调整提高产业政策扶持标准,切实做到长短两项产业全覆盖。按照“3+X”模式,突出棚栽、苹果、养殖、特色小杂粮等重点产业,确保每名脱贫人口至少得到一轮产业扶贫项目扶持,做到贫困群众每户长短两项产业全覆盖,户均果园3亩以上,对弱劳力和无劳力的贫困户产业实行代建代管,实现以产业发展惠及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二是建立“四个一”机制,千方百计扩大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全面实行“四个一”就业扶贫促进机制,即每个家庭掌握1项技能、实现1人就业、弱劳力有1个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人员给予1项补贴。采取“行业部门+培训机构+贫困群众”的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边缘户”分批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规范农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今年全区开发扶贫类公益性岗位1110个。三是围绕“双百”目标,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重点发展蔬菜、苹果、畜产品、花卉、光伏、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每个村要兴办2项以上生产经营项目,55个贫困村和45个条件较好的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产值要达到100万元以上,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他17个村村级集体经济产值要突破50万元,收入力争达到5万元。四是建立防返贫机制,全面扩大助农保险覆盖面。对全区46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农户全部购买农业保险,对全区13816人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购买意外残疾和身故保险、意外住院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实现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参保率100%,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得到现代保险全方位保障。五是推行“四平台、一保障”机制,多渠道拓宽搬迁群众致富门路。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特点落实相应的后续产业扶持、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兜底计划,建立现代农业就业平台、劳务培训输出平台、社区工厂创业就业平台、产业园区安置平台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保障,同步推进就医、就学等后续帮扶,确保2523户8542名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六是落实健康扶贫“六重医疗保障”机制,精准施策控增量减存量。实行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兜底保障“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5%左右。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七是推进“八清一改、八不八保”要求,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八是坚持“建管养”并重,全面提高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水平。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全方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九是坚持扶志扶智双轮驱动,充分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按照“思想扶贫、精神脱贫”的要求,深入开展“扶志向强动力、扶技能强后劲、扶文明强精神”的“三扶三强”专项行动,通过感恩励志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文明新风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着力激发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十是稳定各级帮扶工作队伍,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效益。严格落实脱贫后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压实镇街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单位帮扶责任、“四支队伍”和联户帮扶干部主抓主包责任,确保脱贫成果巩固工作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