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介绍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时间:2019-07-18 20:05:04 来源:陕新发布

  7月18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孟宝民先生,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女士出席,介绍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张竞怡主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张竞怡: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我省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文化陕西的基础工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孟宝民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女士,请他们向各位介绍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孟宝民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孟宝民: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通报如下。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的总称,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文化陕西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一)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15〕30号)、《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6〕30号)、《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14号)等政策性文件,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推动地方立法。经过资料搜集、文本起草、征求意见、调研论证、修改完善、立法审议等环节,广泛听取多方意见,2019年3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并于7月1日正式施行。

(三)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编办、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等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统筹协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项;成立第二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进一步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以基层为重点,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一)筑牢固定阵地。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1家,其中,三级以上馆89家,占总数的80.2%。文化馆119家,其中,三级以上馆98家,占总数的82.4%。乡镇(街道)文化站1108个,建成率84.1%,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建成率80.3%。

(二)加强数字阵地。目前,已搭建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五级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2938个,覆盖率超过75%。省图书馆、西安图书馆等6个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稳步实施,省艺术馆数字文化馆试点有序推进,全省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12.4TB,完成陕西特色专题数据库47个。

(三)延伸流动阵地。近年来,为77个公共图书馆、62个文化馆分别配送了流动文化服务车,提升了文化下乡的便利性。

三、以人民为中心,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一)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近三年来,全省共创作800多件各类群众文艺作品,其中《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庆丰年》《山里回来个年轻人》入围第18届全国“群星奖”决赛,《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获“群星奖”。

(二)发挥品牌活动示范引领。通过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群星奖”优秀作品展演、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等示范性、品牌性活动,带动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整体提升。

(三)加强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依托陕西文化资源,开展戏曲、剪纸、民歌、腰鼓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社区活动;举办戏剧大赛、民歌大赛、锣鼓大赛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

(四)满足特殊群体文化需求。通过组织参加中国老年合唱大赛、中国少儿合唱节,举办农民工诗歌朗诵会以及为留守儿童送演出等活动,不断满足特殊群体文化需求。

四、以创新为驱动,服务活力不断增强

(一)积极开展示范创建。目前,全省共有宝鸡、渭南、铜川、安康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6个省级文化先进县(包含24个国家级),3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包含7个国家级),有效带动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二)着力打造服务品牌。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打造出铜川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渭南市“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项目,安康市“汉剧兴市”,高陵区公共文化服务“110”,延安过大年,韩城欢乐送基层等多个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品牌。

(三)全面推进免费开放。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五、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一)推进服务标准化。全省10个地市已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落实标准,95个县区制定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目录。

(二)开展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62个,文化馆总分馆制64个,全省各地各类型的分馆、服务点不断涌现,以城市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阅读吧、书吧等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分支机构,受到群众欢迎。

(三)加快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按照《关于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方案》要求,全省3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1个美术馆已初步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

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提高均等化水平等方面仍需不断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完善服务协调机制,培养基层文化人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张竞怡:

感谢孟宝民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求,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文化阳光普照大众。我省在兜好文化底线、做好公共文化均等化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我省还存在城乡、地域、群体方面不均等现象,个别地区还存在公共文化设施空白和短板,县级以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仍然比较匮乏。尤其是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现有的设施、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公共文化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具体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在省级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加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项目标准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二是统筹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向薄弱地区倾斜、向基层延伸,补齐短板、兜好底线、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发展短板。三是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加其文化获得感。

 华商报记者:

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于7月1日正式施行了,这部法规的出台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事件,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法律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规定?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孟宝民:

《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条例》立足陕西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大力推进均等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方面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明确了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对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责任进行了明确,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刚性约束力。同时,各级政府也要激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是坚持保障基本,促进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条例》明确了政府的兜底作用,就是要保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明确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效能。针对文化产品不够丰富、供给不足等问题,《条例》在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公示制度、加强数字文化和流动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均等化服务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要求,多措并举,力求全方位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大文化”范畴,涉及部门多,为形成合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序、协调开展,《条例》明确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并进一步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陕西工人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工人报记者。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又有哪些举措来进一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等作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设施网络。针对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努力完善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为补充的设施网络,努力实现五级公共文化设施按标准全覆盖。

二是丰富产品供给。充分挖掘陕西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继续开展全省性群众文化示范性活动,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探索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

四是提升服务效能。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正在开展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等举措,优化基层文化人才结构,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张竞怡: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采访需求,可以在会后与省文旅厅联系。感谢孟宝民先生,感谢谭佳峰女士,也感谢记者朋友们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