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介绍“奋进七十年 革命圣地展新颜 逐梦新时代 追赶超越谱新篇”
时间:2019-08-22 15:44:22 来源:陕新发布
8月22日上午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先生,延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先生,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东平先生出席,介绍“奋进七十年 革命圣地展新颜 逐梦新时代 追赶超越谱新篇”,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第六场延安专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先生,延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先生,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东平先生,请他们围绕“奋进七十年 革命圣地展新颜 逐梦新时代 追赶超越谱新篇”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薛市长介绍情况。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
女士们、先生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祖国70年光辉历程,全国人民倍感自豪,老区人民更是感慨万千。革命圣地延安的70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70年,也是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70年。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延安人民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埋头苦干,奋发图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充分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积极破解“一个明显制约”,把握发展机遇,主动攻坚克难,整体告别绝对贫困,山川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革命圣地繁荣昌盛、和谐稳定,黄土高原充满生机、欣欣向荣。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贫瘠荒凉,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3431万元,1978年只有3.44亿元。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大力发展以油煤为主的特色工业、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目前,全市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1000万吨,煤炭、天然气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50亿立方米,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2.6亿吨、煤炭5.5亿吨、天然气201亿立方米。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产量300万吨,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后整理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来延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6344万人次和411亿元。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是1952年的9950倍。扶贫开发始终是我市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之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19.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3.2%降至0.66%,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坚实一步。
二、狠抓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积聚。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是必由之路。延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入21世纪以来,延安在推动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坚持园区承载、项目带动、集约发展,“三区九园”工业框架基本形成,14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6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17个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481户,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近年来,围绕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启动实施了《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277个重大转型项目建成投产,发电量、LNG产量快速增长,聚烯烃、苯乙烯、甲醇等化工产品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众创空间8个,55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区域总部等新经济企业落户延安。坚持能源工业与非能工业并重,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卷烟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去年生产卷烟32.2万箱。非公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规模达到456.8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9.3%。
三、注重城乡一体,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94%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化推进,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到62.3%。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城市双修”、城市设计试点,按照“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城市定位,实施了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六大工程,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1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5.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积极构建“一主两副”“一城三区”大延安,安塞撤县设区,子长撤县设市获批。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33公里,“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十三五”末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600公里,延安火车站每日经过客货列车达88对,西延高铁开工建设。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开通至16个城市的14条国内航线。建成南沟门水利枢纽、黄河引水南北两大水源工程,长期困扰革命老区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四、加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底色日益厚重。过去的延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1999年,延安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2013年又自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77.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全省退耕面积的26.7%、全国的2.1%,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植被覆盖度达到81.3%,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样板。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延安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告诫,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实施了延河等主要河流治理和治沟造地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5.2%,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坚决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靓丽名片。荣获“2018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市17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村,5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25%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延安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但延安人民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坚持按要求推进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的重大改革,主动承担中省改革试点,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管理、国资国企、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累计完成732项改革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双试点”,工程建设领域“六个一”集中审批延安模式在全省推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16.9万户,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42家,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全省“三个经济”发展格局,启动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延安海关开关运行。举办了首届世界苹果大会和连续11次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与国内外32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六、突出以人为本,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增加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1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3元增加到10786元。社会就业长期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以内。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7.4%。棚户区改造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建成养老服务机构650个,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4张。全市中小学幼儿园919所,在校学生48万,北大培文、清华附中、江苏中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落户延安。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有各类卫生机构2655家、床位1.3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6.06张、卫生技术人员7.79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子长医改模式全国推广。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84平方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两说一联”经验在全国推广,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成功入选“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立足新起点,起航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延安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谢谢薛占海市长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国际在线记者:
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过去,延安总是和“贫穷落后”这个词关联在一起,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延安人经过不懈努力,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延安的认识,延安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
谢谢你对延安发展的关心。70年的接续奋斗,延安人民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岁月历程,谱写了一部恢宏的奋斗史诗。像你说的一样,延安实现了华丽转身,但这个转身来之不易。我从五个阶段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延安发展蜕变的历程。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延安。那时延安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百废待兴,没有成型的产业体系。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延安看到老区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生活过的十分艰苦,流下了了伤心的泪水。可以说,改革开放前,延安群众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延安。1978年后,延安人民栽果树、修梯田、筑水坝、增口粮,推动农业产业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元化发展转变。同时,以周总理嘱咐支持的五小企业为基础,实现了工业发展良好起步,虽然体量较小,但有了雏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商贸经济逐渐活跃,三次产业初具规模,带动经济步入了第一轮较快增长期。1978年至1990年间经济增速年均增长9.1%,财政收入由2509万元增长至2.2亿元,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初到新世纪时期的延安。这个时期,延安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苹果种植规模快速扩张,1992年突破100万亩大关,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从山东寿光引进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瓜菜,延安人民第一次在冬天吃上了自己种植的新鲜瓜菜。随着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管理局(延长石油集团的前身)的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推动延安发展步入了第一个黄金十年。1992年,全市原油产量超过100万吨,是1978年的27.8倍,石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迅速攀升,一举超过农业占比,成为第一大产业。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经济年均增长10.2%,1998年财政总收入跨上10亿元台阶。
第四阶段,“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延安。这个时期,延安抢抓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发展战略,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原油生产突破10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1069万吨,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2010年经济总量达到8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石油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显,石油工业产值一度占到规上工业产值的90%以上,能源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80%。
第五阶段,“十二五”以来的延安。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13亿元。随着油煤等主要工业产品增产空间收窄和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影响,延安经济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差的弱点逐步显现,经济增速持续低位徘徊,经济发展步入低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我们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三次产业并举、能源与化工并举、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促进以能源开发为主向加工转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们坚持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加速形成,转型升级成效显现。2018年,完成生产总值1558.9亿元,增长9.1%,继2007年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226元和10786元,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告别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从最简单的低谷期到2018年出现新转机,与转型升级密不可分。经济繁荣、民生殷实、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延安步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请继续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延安是革命圣地,曾经贫困面大根深原因复杂,延安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难题,延安是如何做到的?
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东平: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延安脱贫攻坚的关注。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落后地区。2015年以来,延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村村过硬,户户过硬”要求,充分发扬延安精神,举全市之力硬仗硬打,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延川、延长、宜川三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7.62万户、20.52万人下降到5526户、10034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0.66%。延安老区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
延安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就是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建立“四级书记”抓脱贫机制,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重点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立下“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全市领导干部住村蹲点调研,在基层一线解剖麻雀、解决问题。坚持把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培养干部贯穿始终,因村选派153名县级后备干部、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2.69万名干部联户扶贫,组建了1499个驻村工作队,打造了攻坚拔寨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凝聚各方力量贯穿始终,全力做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国企合力团、高校“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万企帮万村等工作,形成全社会大扶贫格局。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工程。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4.68万户、14.45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累计发展苹果380万亩,积极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行“期货+保险”做法,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将贫困户牢牢嵌入全产业链。累计培育建设就业扶贫基地43个,技能培训1.36万人,转移贫困劳动力3.6万人、自主创业4533人,公益专岗和特设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8877人。教育扶贫方面,我们全面落实控辍保学政策,精准资助贫困学生6.63万人次,不让一名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健康扶贫方面,我们构建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2.24%。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我们坚持精准搬迁、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宅基腾退一体推进,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万户、5.63万人,实际入住率达到93.77%。安全住房方面,累计改造农村危房3.09万户,实现全市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清零”。生态扶贫方面,我们坚持退耕还林、治沟造地双轮驱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兜底保障方面,我们对1.06万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做到了兜底保障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做到了所有贫困村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动力电、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三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扶德、扶技相结合,加强思想教育、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杜绝封建迷信,推进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形成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充分发挥群众的脱贫主体作用。涌现出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和模范。
四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告别绝对贫困只是阶段性目标,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构建动态监管、稳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乡村治理、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范、驻村联户帮扶八个方面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努力以更加务实、更加扎实、更加细致的工作,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请继续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
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去年延安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延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三个经济”发展格局方面是如何做的?
延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延安市认真贯彻省上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出发,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探索具有延安特色的实践路径。
工作的着力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第一,是积极融入枪先机。我们下了两个先手棋,一是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发展枢纽经济、流动经济、门户经济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专家在延安举办三个经济研讨会,为延安三个经济进行总体布局。二是去年我们入选了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编制规划方案,延安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布局了17个现代物流园区,现在有6个园区初具规模,最大的的物流园区年吞吐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第二,深化改革激活力。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量,“十二五”之后特别是进入“十三五”,延安特别重视推进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这两年出台的改革措施在100多项,累计改革举措达到700多项。二是质,延安的改革举措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比如说社会领域的医改,组建医疗集团托管县上医院,组建教育联盟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有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经验,还有“两说一联”农村社会治理经验。在体制机制方面,放管服改革作出了有力的探索。从重要性方面来看,延安最近几年承担中省改革试点10多项,比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双修、城市设计、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生态文明现行区建设、多能互补改革等,都是国家省上交给延安的试点任务,通过我们的工作给全国全省提供了很多可推广的经验。
第三,扩大开放增动力。延安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红色教育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能源资源富集等都是优点,不足在于人才、资本、管理经验、意识观念相对落后。如何把优势资源变成经济优势,只有通过扩大开放进行。扩大开放的思路有三个,一是扩大招商引资,每年我们都在组团到全国各地推广,推介我们的优势资源。二是加强与全国各地30个地市友好交流合作,特别是无锡、深圳、广州,实现互惠共赢。三是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比如说“一带一路”、城市群建设,对延安来讲,相邻有两个城市群,一个是关中城市群,二是呼包银榆城市群,我们可以同时向两个城市融入。
第四,强化基础补短板。航空方面,南泥湾机场去年通航,今年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去年一年的水平,今年想实现吞吐量翻番,我们在两年内突破一百万,这是通航方面能力有极大地提高。铁路方面,每天过往列车达到80多对,动车由过去的两三趟到现在的四五趟,极大地方便了人员往来和流动。高速公路方面,近几年开工建设了9条高速路,7条正在加快建设,最迟明年9条高速路全部建成投用,延安境内高速路通车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能源输出渠道方面,以前主要是铁路和公路输出,“十一五”末实现了天然气石油管道运输,去年建成了陕北——关中750千伏第二通道,今年准备开工陕北——武汉电力通道建设,电力通道建设有力地加强了延安能源方面输出。信息化方面,建起了延安自己的信息高速路。
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包括以上各项工作,延安枢纽地位在提升,门户功能在增强,经济要素的流动性在增加,“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谢谢!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从近两年延安宣传报道中可以发现“苹果产业后整理”是一个高频词汇,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延安是如何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
延安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完全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七项指标。
在农业产业布局中,苹果产业占比很大。近年来,我们将苹果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小苹果成为大产业,可以说,延安告别绝对贫困,苹果产业功不可没。
2017年6月,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在延安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同志参加会议,对延安苹果产业发展充分肯定。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工程。过去市县乡三级干部为果农服务、干一件事,就是组织生产苹果,我们想在面积产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实现果农收入翻番目标,要在苹果生产后端上下功夫,我们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后整理,后整理就是分级分选、冷藏冷链、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比如说,一斤有两个苹果,过去一斤苹果卖三块钱,通过后整理,一个苹果卖三块钱。通过苹果后整理,破解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两年多来,我们出思路、定政策、创机制,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64条、冷气库109万吨,将来要建成100条智能选果线、200万吨冷气库。去年通过后整理,带动苹果产值增加18亿元,果农人均增收2510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厚实的产业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政策撬动。把苹果产业后整理作为脱贫攻坚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果业强市意见》、《2018-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措施》,对新购置的智能选果线按30%比例补贴,新建冷气库每1000吨奖补35万元,对参与后整理的企业、合作社优先项目立项、用地保障和金融支持,充分运用政策杠杆,调动企业、果农参与后整理的积极性。去年财政扶持将近1亿,撬动了市场资本近8亿,为苹果产业后整理注入了活力。
二是强化主体带动。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对外通过精准招商引进大企业集团,一企一策、提升实力,发挥引领作用;对内通过企业带办、能人领办、农户联办培育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序对接。这里我给大家举2个例子,广州青怡股份去年7月在我市洛川县注册成立分公司,利用其销售网络,每天向新加坡、北京、上海、重庆、南京、广州及麦德龙、华润超市等高端市场运发延安苹果30-40吨,高端市场销售占到50%以上;富县子午实业与华蒙通合作,增加了109个城市终端分销网点,年直销苹果5000吨。
三是强化品牌拉动。坚持走品牌强农之路,集中打造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启动建设延安苹果大数据平台和二维码贴标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目前“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品牌授权企业、合作社达到427家。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品牌宣传推广,7月1日起“延安苹果”广告正式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50余家中省网媒“3+X”工程采风采访活动对延安苹果后整理进行了全面深度报道。
四是强化改革驱动。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探索联农带户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解决要素分散、效益低下问题,采取规模流转、农地入股、托管联营等形式,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化程度。陕西果业延安集团通过“果园托管”、“股份合作”模式,建成高标准基地8.6万亩,智能选果线16条,冷气库5万吨。另一方面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组织农户全程参与生产、管理、销售,富县绿平果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带动2000多户果农实现产销对接,出口创汇7600多万元。拓展金融支持渠道,丰富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推进苹果上分选线保险、苹果“银行+期货+保险”等试点,今年期货+保险试点2万亩、3万吨,6家企业注册了期货交割仓库,有效规避和降低了产业风险。
我们通过四项措施,加快苹果产业后整理,让果农在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日报记者。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延安今后有什么样的打算?
延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
“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总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围绕总要求和总目标,延安市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
第一,加快转型发展,扎稳高质量发展根基。总的思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这是国家层面的。省上层面的是,实施“五新”战略,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市级层面,实施“五大战略”,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具体路径有四个,一是推进能源工业高端化,具体抓手是实施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总的目标是在上游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采收率,在中游加快建设能源化工项目,提高能源就地转化率。在下游推动能源化工的高端化和精细化,就是要把原料变成终端产品,打通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二是在农业产业方面,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推进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推进文化旅游全域化和产业化,去年来延安的游客人数达到6400多万人次,人均消费才500多,文化旅游虽然是延安的大产业,但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对整个服务业的带动能力特别弱,下一步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同时推进全域化。延安的旅游资源分布全市各个县区,各县区都提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各县区之间、景区之间内在联动性不够。四是推进新经济产业集群化,新经济企业达到500多家,但对经济发展支撑和贡献还不够,下一步的重点是推进新经济企业集群化发展,尽快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
第二,推进城乡融合,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一是扬龙头,做强中心城市,把中心城市城市形象标准树高,把展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形象擦亮,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强统筹,加强城乡之间统筹,目标是实现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基本均等化。三是促融合,除了在基础设施方面均等化,更重要的是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有机有效高效流动,从而形成一种整体发展优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产之间融合发展。
第三,提升生态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新中国成立70年,延安发展成就中最亮眼的是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体来看延安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一是巩固和提升生态建设成果,包括继续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陕北高原大绿化,不断提升生态建设质量。二是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保卫战,努力减少污染,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共生。三是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和行动合力,通过实现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倡导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真正使全社会人都行动起来,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形成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
第四,深化改革开放,培育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还是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实现,通过改革激发活力。改革的重点,下一步坚持刀刃向内,从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方面下功夫,畅通经济发展活力和渠道。其次,要扩大开放。三是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三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改革可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到底怎么样,要通过扩大开放来检验,只有扩大开放的效果明显,说明我们的改革、营商环境得到了提升。
第五,增强民生福祉,彰显高质量发展价值。聚焦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每年要做好民生十件实事,通过十件实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比如说今年在宝塔区建设共享餐厅,老年人中午可以去共享餐厅,服务周到、食物安全、价格便宜,受到群众普遍赞扬。二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说行车难、停车难、买菜难,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三是加强社会治理,真正使我们生活的社会安定、有序、和谐,从而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感。
相信我们通过这些工作的不断推进,延安发展的质量会不断提高,而且延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也会不断增强。谢谢!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谢谢薛市长、张主任和朱局长的热情解答,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