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 系列发布会(第七场)
时间:2019-09-26 12:32:00 来源:陕新发布
9月25日上午8时30分,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刘浩军,富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庆海出席,介绍“栉风沐雨七十载 追赶超越看富县”,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发布会的第七场—富县专场。
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女士,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刘浩军先生,富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庆海先生,请他们围绕“栉风沐雨七十载 追赶超越看富县”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县长介绍情况。
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富县。首先,我代表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富县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表示诚挚的欢迎!
富县古称鄜州,位于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6镇1乡1个街道办,总人口15.7万人,素有“塞上小江南”“陕北小关中”之美誉。富县之美,美在生态优美,洛河、葫芦河两大河流绕城而过,水资源总量达到1.1亿立方米,是陕北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县份之一,有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柴松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64.45%,林草覆盖率在86%以上,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美在历史厚重,有秦直古道、石泓寺、古塔铜钟、杜甫故居等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东村会议就发生在这里,是陕西省文物大县之一; 美在物华天宝,已探明石油储量7124万吨,原煤储量4.25亿吨,天然气储量940亿立方米,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140万吨,是陕北资源开发的新兴区块、延安南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美在区位优越,包茂、青兰、西延三条高速,210、309两条国道,西延、包西和正在建设的西延高铁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形成了“六纵二横”的交通路网,是陕西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70年来,富县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之大,可以用“富、强、民、主”四字来说 。
——围绕“富”字,强县富民,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立足富县资源富集、产业丰富的特点,切实抓好工业转型、果畜增效、三产兴业、改革驱动、脱贫攻坚等工作,不断推动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县区生产总值达到62.68亿元,是建国初期的1492倍,是1978年的570倍,是“十一五”末的3.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5.2倍;财政收入6.17亿元,是建国初期的3739倍,是1978年的383倍,是“十一五”末的2.79倍。
富民成效不断凸显。农业生产已由过去的单一粮食作物种植向多元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转变,形成了苹果、水稻、中蜂、毛驴、烤烟、林下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种植苹果达到37万亩、水稻突破1万亩、烤烟1.25万亩,养殖中蜂3.2万箱、毛驴3000多头。畜禽产品综合加工厂、直罗贡米加工厂、蜂蜜加工厂、驴产品加工厂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推进顺利,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97元,两项收入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围绕“强”字,强基固本,发展优势产业。
坚持“工业强县”之路。走出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工业到高端能化工业发展之路,形成了油煤气电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原油年产量20万吨,煤炭产能300万吨,天然气产能4亿立方米。县域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全省第一批21个可承载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化工园区之一。全县入驻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化工500强企业1家,外资企业1家。白草洼精细化工产业园被确定为“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培育壮大的“四大精细化工园区”之一;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华能延安电厂、延长石油富县电厂项目、法国液化空气工业气体项目等投资500亿元,进一步推动了工业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
坚持做强苹果产业。经过艰难探索和艰苦实践,苹果产业已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苹果年产量57万吨,优果率达85%以上,年产值约30亿元,果农年人均纯收入近17000元。产业后整理步伐加快,建设智能选果线9条、冷库储能26万吨。我县成功创建首家全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富县“延安苹果”成功进入了世纪联华、麦德龙等农产品高端市场,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2019年,成功申报当年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一家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实施试点面积2万亩,为1793户果农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围绕“民”字,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城乡条件大提升。深入推进"城市双修",打造唐韵鄜州,建成迎宾大道、大唐开元寺遗址公园、东山休闲运动公园,实施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公共区域增绿工程,县城面貌大幅改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文明县城,荣获2014、2016、2018年省级县城建设先进县。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8.61%降至2018年的0.96%,实现整县脱贫。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县实现镇镇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乡村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其中,直罗镇、羊泉镇、张家湾镇完成重点镇建设,直罗镇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直罗镇胡家坡村获得2018年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
民生事业大改善。实现“双高双普”及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标。全县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0所,县财政每年列支700万元用于教师绩效考核,实行了“大学区内教师交流轮岗”“末位淘汰”制度。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1%。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并分步实行一体化管理,推动了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镇村下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和95.3%。文化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成功创建了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新建县级综合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剪纸、熏画、飞锣、霸王鞭、泥塑、高跷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环境面貌大变样。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保卫战。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锅炉煤改气改电、城区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延伸、污水厂扩容改造、延能化污水零排放、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多项工程,全面实现污染源管控,辖区空气质量、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进清洁文明井场(矿井)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从2017年开始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处置工作,建立了分类投放、收集、处理机制,建成3个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和3个中转站,辐射7个乡镇。据测算,先行试点的乡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减量化率均达到90%以上。
——围绕“主”字,主动作为,激发干事热情。
政务服务切实优化。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公。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行高频审批事项可直接在乡镇、社区办理,达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办事环节、时限及所需材料大幅缩减,切实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融媒体改革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启动媒体融合改革,整合组建了集“报、台、端、微、网”多位一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被中宣部列为重点联系推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被新华社授予全省唯一一家县级“现场云优秀融合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得2018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一等奖,开启了西部地区融媒体建设先河。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县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两说一联”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连续三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在全国法院系统和全省推广。坚持把扫黑除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积案和基层政权建设“五结合”,同时大力开展舆论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县域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称号。
70年励精图治,铸就了富县大地的沧桑巨变,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憧憬、团结奋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把总书记“追赶超越”的指示和“五个扎实”的要求,切实转化为富县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富县壮丽辉煌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李少婷:
感谢李县长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记者。富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全国县级媒体改革试点,且是西北地区县级媒体中典型的改革“样本”。请问富县媒体改革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富县模式”对于县一级媒体改革是否可复制?目前推广如何?谢谢。
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刘浩军:
今年是富县融媒体中心改革的第三年,不论从机构、平台、机制、管理等方面较之前都有所突破,与其他县区相比,富县媒体改革“走得早”,所以给我们其他县区媒体融合可以说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一是融机构。机构整合是中心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富县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原县委通讯组、县广播电视台、县广电办、县电子政务办四家机构宣传职能,并与县委网信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位一体”合署办公、一体建设、同步运行。“三位一体”融通了新闻宣传、文明实践活动、媒体监管、政务服务等功能。机构的彻底整合和优化为后续中心大刀阔斧改革做了很好的“基础”。二是搭平台。依托省广电网络公司技术,富县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搭建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和“党政集中宣传平台”。“中央厨房”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实现新闻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中心通过“中央厨房”打通了与中省市媒体的互联互通互动,解决了县一级媒体资源匮乏及内容分发问题;“党政集中宣传平台”借助广电网络、多终端覆盖以及用户规模等优势,整合县域内信息资源,构建多点采集、统一加工、统一审核、统一分发、多端发布,并通过电视端、PC端、手机端、广播“三屏一声”实现多层次、多终端新闻传播的综合性宣传平台。该平台解决了县一级信息向下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建机制。除了设施设备的保障到位,人员激励机制更为重要。中心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奖励”分配模式,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四是做服务。媒体的持续性发展最终是围绕做服务的。我们打通了省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向个人和企业提供50项以上政务和服务功能;引入OA办公自动化平台,并依托该平台,搭建覆盖全县12个乡镇、8个社区、2个村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并于8月1日正式上线可办理21项便民服务和33项高频审批事项;融通网信媒体监管功能,在“爱富县”客户端开设“百姓问政”板块,零距离问政县委书记和县长,让百姓向上诉求渠道更方便,向下问题解决更及时;后续在客户端即将上线“爆料”“在线电商”等功能板块;并逐步完善雪亮工程,打造智慧县城等。五是增效益。中心成立的鄜州融创传媒有限公司已开始营业,改变了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延伸媒体价值产链,从完全财政兜底向“财政+自收自支”模式逐渐转化。
富县融媒体中心改革历经三年,对于和富县县情类似的县区来说,“富县模式”是可复制的,不论从财政投入,还是机制的改革或者其他方面,借鉴的地方很多。但是对于县情差异性大的地方,还是要因地适宜,取其可适合自身的改革路径。
富县融媒体中心是全国试点,也是全省试点。尤其在2018年9月11日延安市县级融媒体建设现场会在富县召开之后,“富县模式”就得到了大力推广。截止目前先后有170多个省市县媒体机构来我中心参观学习。中心的改革受到了多方关注和支持,在改革的路上也小有成绩:2018年12月,中心被中宣部列为重点联系推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县,并获2018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一等奖。2019年5月,获“2018年度新华社现场云优秀融合奖”。
陕西网记者:
我是陕西网记者。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请问富县在环境保护上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富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庆海:
良好的资源禀赋为富县的发展带来巨大潜力,同时也对富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富县县委、县政府持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县城区燃煤锅炉基本拆除,“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转迁,未审批入河排污口全部封堵,对洛河、葫芦河河道进行了整治和绿化、美化,对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油井和养殖场实施了关停、拆除。同时,进一步夯实各级环保责任,建立了公、检、法、环联动机制,完善督察问责考核制度,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今年以来,我县各项治污投资已超过10亿元,投资力度之大、治理范围之广为历年之最。一是水污染防治方面。在乡镇建设了6个污水处理站,其中,牛武、张村驿、洛阳社区站已建成投用,其余三个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县城区实施了县城污水厂扩容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延伸和沙梁街、茶坊街雨污分流等污水处理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县城区污水管网将实现全覆盖,部分主街道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方,出水口排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污水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二是重点企业污染源管控方面。实施了延能化污水零排放工程,确保延能化公司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扎实开展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清洁文明井场(矿井)建设,年底前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达到93%,清洁文明矿井建成率达到100%。三是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处置方面。我县从2017年开始在全市率先试点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处置工作意见》,先后建成了3个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和3个中转站,开始在全县6个乡镇和城区8个单位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将农村生产类垃圾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回收;城乡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干、湿、有毒有害四类,由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餐厨垃圾处理站、危险物品处理中心和卫健局(医疗垃圾)处理,实现“所有进入填埋场的垃圾,都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目标,下一步将在全县推行。同时,9月底前开工建设一个垃圾焚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我县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四是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方面。对大申号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3.7公里隔离网进行了维护,沿库区修建挡墙2.1公里,库区围网3.5公里,新建7个雨水收集池,并完善了警示标识标牌;二级保护区内550亩农耕地全面退出;大申号水库水质完全达到饮用水源地保护要求。这一系列环保工程的实施,推动全县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防污治污能力大幅提升。
新浪陕西记者:
我是新浪陕西记者。近年来,我国的苹果产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种环境,作为一个传统的苹果产业强县,富县是如何应对的呢? 谢谢。
李彦侠: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抓好生产。在巩固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有机苹果基地建设,2019年新增有机苹果基地4500亩,累计认证有机苹果基地21500亩;加强苹果质量监管,将73家县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苹果质量追溯全覆盖,倒逼果农提高苹果质量;积极推行“243”老园改造措施,每亩地留果树20棵以下,每棵树年施商品有机肥40斤以上,使每亩果园的年产值达到了3万元以上;建成130亩苹果科研基地,开展试验示范,为全县苹果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抓好整理。大力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工程,投资3500万余元建成9条智能选果线,建成苹果集散交易市场24个,全面推行苹果智能分选、分级销售,提高了对接市场的精准性;建成冷库、气调库70座,储能达26万吨,满足了客商苹果周年存放、全年销售的需求。引进陕西果业集团在羊泉镇启动建设集苹果储藏、加工、交易为一体的大型果品综合市场,带动提升了全县苹果产业化发展水平。三是抓好销售。积极组织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富县“延安苹果”,建成大中城市苹果专卖店、直营店和营销窗口85个。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包抓果业企业(合作社)机制,今年以来,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展苹果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17次,签订苹果订单15万吨,占全年苹果预计产量的26%。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夏商集团、珠海市场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订单生产关系,在大中城市建立了富县苹果直销基地,在富县建成企业苹果直采基地2万亩,实现了产销无缝对接。同时,实施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为果农稳定增收增加了保障。
通过以上三项措施,使我县苹果的质量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增强了对接市场的话语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果品的附加值,促进了果农增收。
延安新闻网记者:
我是延安新闻网记者。据了解,富县建设了党政机关无纸化办公系统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请问,贵县建设这些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目前的进展如何?谢谢。
高庆海:
如何通过职能转变促进行政效能提升?如何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同时为基层减负?如何让群众办事真正的快捷方便?是县委、县政府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现行办公运行中,存在审批、便民事项办理所需资料不规范、不统一、随意性大的问题,一项事项往往需要县、镇、村多级、多部门审批,导致办事群众上下跑、多部门跑,遇到工作人员不在,还要重复跑,长时间等待,弊病很多。同时,文书档案需要各部门存档,资料需要反复打印,数据统计需要多次重复上报,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被耗费于此。基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我县今年积极引进了党政机关无纸化移动办公系统(OA系统),6月份开始在全县运行,随后依托OA系统连接部门单位和资料即时传输共享的功能,开发了“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8月份已上线运行,共受理便民服务、审批事项493项,办结446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优化规范了事项办理流程。对群众办理比较集中的便民、审批事项流程进行了优化,所需资料进行了精简,办理时限进行了明确,精简后的事项办理流程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以政府文件向社会公告,并在各便民服务点设立公告栏,有效解决了办事流程繁杂,材料标准不一问题。二是真正实现了事项就近办理。在全县12个乡镇、8个社区、2个村组设立了基层便民服务站,群众可在全县任一便民服务站递交办事申请资料,办理所需事项。三是切实提高了事项办理效率。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受理群众办理事项后,将递交资料归类存档并转化为电子材料,通过“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传输至业务办理部门,由业务部门按规定时限办理,事项办结后,根据类别通过网络或快递的方式将办理结果送达群众,各办理环节所需时限群众一目了然,超期办理的系统自动预警,真正做到了方便、快捷、透明。四是杜绝了“体外循环”情况。目前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办事,群众只与便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接触一次,其余环节均通过网络办理,形成了“多点受理、一次提交、限时办结、公开透明”的办事体系,实现了“不见面审批”,办理过程更透明、责任更清晰,杜绝了体外循环的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4项便民、审批事项实现在乡镇、社区办理,计划9月底上线便民事项和审批事项达到100项,从而形成全县整体联动、数据互通、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模式,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一次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大秦网记者:
我是大秦网记者。党中央聚焦全面消除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想问一下,咱们富县在脱贫攻坚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谢谢。
刘浩军:
近年来,富县的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扶贫局的精心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在延安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嘱托和徐新荣书记的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的扶贫工作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县之力,全县之智,积极作为,全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工作机制建立,树立大扶贫的格局。我们实行县级领导联村包户,部门单位包村包户,分管行业分管扶贫工作的格局,夯实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县齐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二是抓行业扶贫,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我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通过精准施策,各项行业脱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实现了产业帮扶带动、健康扶贫签约服务、“两房”建设、就业创业培训、教育结对帮扶、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应扶尽扶、应纳尽纳,确保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我们使有劳动能力的所有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实行发展一个产业,引进一个企业,进行一次后整理,延伸一次产业链的“四个一”措施,使发展的产业具有生命力、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们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同时为了缩小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户的差距,县财政每年拿出资金解决30个非贫困村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和非贫困户的房屋提升工程(维修6000元,改造1.2万补助),大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在去年市上对群众满意度抽样调查中,四项指标均在全市前列。四是抓宣传教育,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们在全县开展两抓一教育三提升,通过讲我的脱贫故事,脱贫之星评选以及村规民约等措施,加大对贫困户的宣传教育,通过爱心超市的建立,使贫困户坐等救助向通过劳动换取报酬转变,特别是今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质量,激发内生动力,我们开展了“三讲进农村活动”(扶贫干部讲政策、第一书记讲做法、贫困户讲脱贫故事)。五是抓监督检查,提升脱贫质量。县上抽调专人组成督察组,开展督查,并且每年开展两次全覆盖的综合研判,做到村不漏户,乡不漏村,并实行包村单位负责人和第一书记向贫困户述职的测评评议会,接受监督,实行贫困动态管理的防返贫机制,创新推行了“四单管理”的贫困退出机制,通过对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及贫困退出成果进行梳理,列出清单,并以公开公示接受监督。
我想通过以下数字来说明我县脱贫攻坚所做的工作。全县已发展苹果37.1万亩、蔬菜2.7万亩、烤烟1.25万亩、水稻1.2万亩、中蜂3.2万箱、毛驴3140头,412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致富产业。累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405人,就业320人;业务技能培训1600人次,聘用贫困户公益专岗178人、特设公益专岗538人、生态护林员250人,协调延能化公司定向招聘安置贫困大学生63人,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投入资金1.85亿元,实现了贫困村水、电、路、卫生室全面达标;投入资金3.1亿元,全面落实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政策,累计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093户,完成易地搬迁1406户。投入资金1.8亿元,每年实施30个村的巷道硬化工程,到2020年可实现所有村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四免一提一降一补”政策,对1645户2026人慢性病患者落实了“1+1+1”签约服务,累计救治健康扶贫对象2414人次。对7950名在校学生,兑现教育补助1456.63万元,特别是对省外就学的大学本科生,县财政每生每年发放助学金6000元,累计发放11.4万元。落实兜底保障措施贫困户1837户4255人,实现了应兜尽兜。全县已脱贫4258户1423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8.61%降到了2018年底的0.96%,54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于2018年底实现了整县脱贫。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