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发布会(六)

时间:2019-10-23 09:48:04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7日上午9时,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延安市扶贫开发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申均明,延安市医疗保障局二级调研员靳晓宏,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杨庆晋,延安市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曹林鹏,介绍延安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市扶贫开发局与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是“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发布。

今天是全国扶贫日,我们邀请到延安市扶贫开发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申均明先生,为大家介绍我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延安市医疗保障局二级调研员靳晓宏先生、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杨庆晋先生、延安市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曹林鹏先生,一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申局长介绍情况。

pic

延安市扶贫开发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申均明: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到2018年底,延安累计解决了19.5万人的脱贫问题,延长、宜川、延川三县退出国定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6%,告别了绝对贫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421.08元,比国家确定的扶贫线3100元,高出5321.08元。

这是个来之不易的、了不起的重大历史性成果。可以说,我们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努力,全方位、高质量、彻底解决了延安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率先在革命老区迈上了小康之路。那么,脱贫之后怎么办?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回答是:坚决贯彻“四个不摘”,做到“五个不减”,把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决战年,乘势而上,一鼓作气,扎扎实实从巩固提升做起,从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抓起,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坚决把“双过硬”进行到底,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到底。

通过近一年来时间扎实细致的巩固提高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第一,年度计划减贫工作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我们继续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八个一批”工程,解决了涉及延川、甘泉、子长、宜川等9个县(区)的328户977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通过第三季度组织力量全面排查,结果显示:计划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越线,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安全饮水全部有效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

第二,脱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稳定脱贫的八项长效机制作用明显。一是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二是将巩固提升任务全面落实到县区和市县各责任部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推进巩固提升10大行动,努力构建脱贫攻坚8项长效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真正实现脱贫退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构建动态监管机制。围绕全市1784个行政村的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了22个部门的数据汇集,共收集795万条数据、56万张照片、18万张VR全景。防返贫、补弱项关口前移。平台先后发现2276个返贫风险,通过调整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全部落实了措施。2019年1-9月份没有出现返贫现象。

持续加大投入,构建扶贫资金投入和风险防控机。一是足额保障农村教育、扶贫、医疗、养老等各项资金预算;二是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持续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三是支持各类担保机构将业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四是设立普惠性民生保险,防止因天灾人祸导致致贫返贫。

今年,中省市、县区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9亿元,其中市级财政4.52亿元,县区财政4.77亿元。

整合优化帮扶力量,构建驻村联户帮扶常态化机制。一是将市级包扶单位由60个增加到198个。全市1784个行政村村村有第一书记、693个贫困村村村有驻村工作队、6万多户贫困户户户有结对帮扶干部。二是进一步加强扶贫干部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开展各类脱贫攻坚干部培训107场19688人次,其中培训党政干部1409人次,扶贫系统干部1868人次,行业部门干部1746人次,帮扶干部3150人次,贫困村干部6170人次,第一书记883人次。

继续在农业产业后整理上作大文章,构建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一是持续发展致富产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化解;二是从产品和市场两个需求端发力,持续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抓产业链覆盖贫困户、抓供应链嵌入贫困户、抓利益链联结贫困户;三是以建档立卡贫困线边缘群体和低于低保线4020元的脱贫户为重点,下派2122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上门指导服务,对其中的1660户脱贫产业进行再补课、再提升。全市4.69万户14.36万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建立了稳定增收产业。  

构建 “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机制,增强贫困人口获得感。一是建立“学籍、扶贫、资助”系统比对复核和实地排查补录的“双保险”工作机制,实施有效监控。为642名学生送教上门。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1316人次,金额797.53万元。二是以“三个一批”健康扶贫为重点,坚持25种大病管理救治。截止9月底,共管理大病患者80人,救治率86.25%。

三是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完善健康扶贫“1+1+1”签约服务管理,将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也纳入签约服务范围,慢性病签约率99.5%。四是加强硬件建设,为全市13个县区乡镇卫生院配备移动体检车54台、健康体检设备594台件、信息化系统建设设备108套件、公卫信息工作站54套(总价值7188.48万元)。五是全域推行“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实现了“四动一不动”(医生动、设备动、技术动、信息动,群众不动)县镇村医疗一体化服务和全市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六是巩固提高“两房”建设,将移民安置点纳入社区管理范围,确保搬迁群众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保障政策。易地搬迁实际入住率达到97.65%,宅基地腾退率88.3%。七是先后两次集中开展拉网式危房排查,对自主申请改造的户,申请一户、认定一户、改造一户。33户“四类重点”对象全部完成改造竣工并入住。

构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长效机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一是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和管护责任,探索将道路日常养护交由沿线村民实施。二是健全农村供电、用电安全标准体系,定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村卫生室由民建公助向公办民营转变。四是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投资8757万元,建设饮水工程147处。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保障正常供水。五是开展水质达标集中攻坚行动,安装净化、消毒设备3917处。分散式水井、水窖落实净化消毒措施4.5万处,农村安全饮水得到切实保障。

构建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机制,增强农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一是确定发展目标,实施村集体经济重点村扶持行动、示范村培育行动、空壳村清“零”行动,为235个贫困村注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3410万元。二是进一步把懂市场、会经营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两委”班子及村集体经济管理层,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抓党建促脱贫,全面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对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开展“回头看”,共清理不合格不胜任村“两委”干部149人。二是持续推进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四是对全市所有农户开展 “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五是提早安排部署,积极行动,出台《延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制定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行动方案,启动建设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35个,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度。

第三,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和国家督查巡查问题得到切实整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巡视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研究制定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延安市整改方案》《2018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延安市整改方案》,专门召开会议,具体安排部署,落实整改责任,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工作进展顺利。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全市共排查认领问题35个,已整改到位32个,正在整改3个,整改完成率为91%。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共排查认领问题53个,已整改到位50个,正在整改3个,整改完成率为94%。

国家督查巡查问题。共排查认领问题19个,已整改到位6个,正在整改13个。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开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为全年工作收好尾,为来年工作开好头,以巩固提升的实际行动、以脱贫攻坚的新成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pic

李少婷:

感谢申局长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pic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继去年移民搬迁户全部交钥匙后,今年如何推进搬迁户实际入住,目前入住进度如何?谢谢

pic

延安市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曹林鹏:

2018年,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入住标准(即达到入住条件并分房交钥匙到户)。促进搬迁户实际入住,并确保在2019年底前入住率达到100%是今年的目标任务,也是“搬得出、稳得住”的基本要求。为此,全市各县区紧盯实际入住率达标这一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快实际入住进度。一是加快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多措并举,确保117个集中安置小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配套到位,为搬迁群众稳定入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是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以安置地为重心,紧盯后续产业及就业帮扶措施落实,根据搬迁群众实际需求,促进人岗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多元化、多方式促进搬迁群众重心转移和生计转型,做到搬迁贫困群众后续帮扶无盲点、全覆盖,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并逐步能致富。三是加强装修管理。强化对安置房装修的指导和管控,装修成本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元以内。在脱贫攻坚期内,建档立卡搬迁户不得自行改建扩建房屋,不能举债搞装修,达到搬迁装修均不举债。四是做好社区服务管理。逐步完善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生产生活服务保障问题。以搬迁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应该而又能办到的事为抓手,积极协调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户口、入学、就医、农业补贴、养老保险、低保等社会政策衔接工作,加快推进安置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民服务、权益保障。与此同时,强化新民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有效融入新社区。五是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对已拿钥匙未入住的,明确入住时间、搬家费用、促住措施等,并持续跟进落实;组织未搬迁入住群众,实地观摩搬迁安置社区的住房质量、外部环境、配套设施,激发搬迁群众的实际入住意愿,消除搬迁群众对新生活的未知与恐惧。截止9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实际入住率97.65%,年底前可全部实际入住。

pic

杨家岭的早晨编辑:

我杨家岭的早晨编辑,今年我市对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扶贫政策进行了调整,请问,目前贫困人口享受哪些医保扶贫优惠政策?谢谢。

pic

延安市医疗保障局二级调研员靳晓宏:

按照中、省相关部门的要求,今年,我市对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扶贫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目前我市贫困人口享受以下医保健康扶贫优惠政策。

1.我市对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2019年, 我市普通城乡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为220元。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省、市、县区财政进行定额补贴,其中省财政补贴45元,市财政补贴45元,县区财政也进行补贴,补贴后剩余部分由贫困人口自己缴纳。

2.对贫困人口镇村门诊就医一般诊疗费进行免除。

3.贫困人口在省、市、县(区)定点医院住院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4.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按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的50%执行,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为5000元,各分段赔付比例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付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封顶线。

5.对经市、县区定点医院认定的贫困户慢性病患者,按照日常门诊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8000元;特大疾病门诊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60000元的限额进行门诊救助。

6.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政策。特困供养人员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全额救助;城乡低保对象住院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按70%比例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3万元;低收入对象住院经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按50%比例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2万元;因病致贫对象按不低于30%比例救助,每人每年救助不超过1.5万元。

7.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含补充医疗保障、兜底保障)“三重”医疗保障政策体系,贫困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经“三重”医疗保障政策报销后,报销比例原则上控制在80%-85%,达不到80%的继续给予兜底补差。

2019年截止9月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结算44955人次,住院总费用32082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8809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58.62%;大病保险报销3082万元,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8.23%。剩余医疗费用再经医疗救助报销396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支付比例达到实际医疗费用的80.60%。

pic

西部网记者:

我是西部网记者,2018年我们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退出目标,2019年我们在继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质量和标准方面做了那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谢谢!

pic

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杨庆晋:

为了配合全市脱贫退出工作,去年8~10月份,我们开展了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达标认定工作。经过认定,截止2018年底,全市160多万农村人口、69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16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饮水安全整体达标,延川、延长、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9.2%、96.5%和97.6%,全部达到“摘帽”退出标准,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围绕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的质量和标准进行巩固提升。年初计划全年实施巩固提升工程不少于160处,完成投资不低于1亿元,受益人口不少于11.7万人。实际争取到中省项目四批,资金12557万元,安排工程282处,覆盖供水人口26.9万人。截至目前,已建成工程222处,完工率79%;已完成投资12083万元,投资完成率96%;已解决涉及19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未完工项目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预计10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在提升饮水安全四项指标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聚焦水质安全提升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今年7月初到9月底,举全市之力,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水质达标集中攻坚行动,通过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全力补齐水质短板。一是检测对比找原因。与市卫健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13个县区257个水样抽检比对工作,进一步查明水质状况,研判水质形势,并将结果及时通报县区,督促落实净化消毒设施和措施。二是针对问题定方案。各县区研究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达标集中攻坚行动方案》,主动扛起了农村饮水安全的主体责任,为攻坚行动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三是多措并举筹资金。充分利用农村饮水安全中省项目资金、省市维修养护基金、水利救灾资金、中省扶贫资金及县区财政资金,多方筹措,统筹解决水质达标行动净化消毒设备安装、措施落实资金问题。四是紧抓建设促进度。市水务局安排8名局领导带队,“百人督导组”常驻县区调研督导;采取“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一月一发单” 有效推动实施进程;本着“早发现、早告知、早整改、早见效”原则,先后对问题较多且较严重的5个县区进行了约谈。五是会商联络建机制。与市卫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了会商长效联络机制;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的通知》;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村饮水水质检测师资培训会。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截止9月底,水质达标集中攻坚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共安装集中式净化设备38台,消毒设备3300台,家用净水器19191套,购置消毒药剂9.78吨,全市农村饮水工程消毒措施实现全覆盖,水质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pic

延安新闻网记者:

我是延安新闻网记者,搬迁户入住新居后,旧宅是否必须腾退拆除,有何规定要求,目前旧宅腾退拆旧进展如何?谢谢!

曹林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占新必须腾旧,另外,与搬迁群众签订的《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协议》也规定, 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后,原有住房应予拆除,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宅基地进行复垦或生态恢复。因此,搬迁户入住新居后其原有旧宅必须腾退拆除,不得既住新房又占旧宅。为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相关要求,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制定印发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该文件规定,拆除旧房是搬迁群众应尽的法律义务,从工作实践看,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政策要求并兼顾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前提下,以下类型旧房可以不用拆除:一是列入国家有关部门核定的传统保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录,以及省级政府划定的具有重点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村落的旧房,各级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等。二是地方正在申报纳入保护名录所涉及的旧房。这类旧房在正式批复前,可延缓拆除。但一经批复,应按批复意见及时处置。三是两户及以上共同居住的连体房。该旧房属于搬迁户的房屋产权、宅基地使用权应收归村集体,并对房屋进行封存和处置。这类旧房应由县级政府认定后,建立台账统一管理。另外,对不适宜复垦的宅基地,在采取封堵措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实现复绿。包括: 一是旧房建在岩石、陡坡等不适宜复垦地块上的宅基地。二是因土地复垦对周边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破坏的宅基地。三是其他不具备复垦价值的宅基地。如复垦成本过高、复垦后不具备耕种及管护利用条件等。我市也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加快旧宅基地腾退拆旧复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区对标国家政策,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全力加快全市旧宅腾退拆旧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目前,各县区在前期逐户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到户、到坐标、到面积的旧宅腾退拆旧复垦台账,并按照 “腾空、收回、拆旧、复垦”压茬推进的步骤,积极组织实施旧宅腾退拆旧工作。止9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旧宅腾退率88.32%,超过了省定80%的年度计划任务要求,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旧宅腾退拆旧任务。

pic

华商报记者:

我是华商报记者,请问,在进一步方便贫困群众就诊就医方面,市医保局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靳晓宏:

在方便贫困群众就诊就医方面,我们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实行了“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我们整合了各定点医院的住院出院办理业务、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报销等,设立了医疗保障经办窗口,实行 “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城乡参保居民在定点医院办理出院时,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结所有报销业务,一张报销单上详细显示全部报销金额。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定点医院,实施了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为了减轻贫困人口住院垫付资金的压力,我们对全市定点医院实行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贫困人口在定点医院住院,不交押金,出院后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后,剩余个人自付部分,由贫困人口缴纳给定点医院。三是实行了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报销。目前,我市与国家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平台成功对接,全面开通了城乡居民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报销。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在市外定点医院住院,出院后可以直接在所住医院报销医疗费用,极大方便了群众在外地住院报销。通过以上工作,我们由过去的“一厅式”办公,转变到了 “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真正做到网络数据多跑路,办事群众不跑腿,极大方便群众结算报销医疗费用。

pic

国际在线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请问,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我们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杨庆晋:

健康、良好的运行管护机制,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在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工程建后管护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从2014年起,我们要求各县区按照“锁定对象、精准发力、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工作原则,建立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三个一”体制机制,即成立一个县级专管机构,以县区政府出台一个管理办法、建立一个维护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制度,通过落实“三个一”,做到农村饮水工程有人管、有法管和有钱管。截止去年8月份,全市运行管理“三个一”实现了全市全覆盖,特别是去年10月12日,市政府印发了《延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市财政每年列支160万元作为市级维修养护基金,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中省行业部门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补齐工作短板。一是推行了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通过“精准确权、合理量权、有效赋权与充分活权”,进一步明确产权,落实管护经营责任,搞活经营管理权,破解当前农村小型供水工程管理难题。二是完善了运行管理“三项制度”,今年,延川、延长和洛川三个县新成立了独立的县级专管机构;安塞、子长、延长、延川和黄龙5个县对县级运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13个县区将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基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三是落实了政府主体、水利部门行业监管、供水单位运行管理“三个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联系电话等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乡镇政府公示栏、制作公示牌等方式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四是初步建立了农村饮水应急管理、信息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体系”,各县区编制印发了农村饮水应急预案,组建了各类应急队伍;编制完成了《延安市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市县两级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范畴,出台了相关考核办法与考核细则。通过以上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水平,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广大农村群众都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提供了重要体制机制保障。

李少婷: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