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时间:2019-12-16 10:01:00 来源:陕新发布

陕西举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
发布会第七场

pic

  12月13日上午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陕西省住建厅总工程师付涛先生出席,介绍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张竞怡主持。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张竞怡: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委宣传部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也是最后一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住建厅总工程师付涛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我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付总工程师介绍相关情况。

陕西省住建厅总工程师付涛: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我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我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中省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多年来,我厅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总要求,坚持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深入研究服务对象需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措施,持续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有力推动了我省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截止目前,已经实现了22类534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了“只进一扇门”,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网”,实现了581个省级事项的“网上可办”,通过推行电子证书和“不见面审批”,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企业和群众打造了优质高效、便民利企的良好政务服务环境。

二、工作成效

(一)推行“集中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我厅在充分调研东部沿海省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行政许可处和综合服务中心,将过去分散在各处室办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综合服务中心受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集中发证”的“一站式”业务办理流程。先后共有14项行政许可、1项审核转报、3项备案管理、4项公共服务共计534个省级具体办理事项进驻了综合服务中心。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再需要分散来回跑,只需到办事大厅就可实现业务受理、办事咨询、信息查询和证书领取等全部功能。5年来,综合服务中心累计接待办事群众97.6万人次,日均1154人次,窗口实际受理78.5万件,发放证件53.9万张(套)。

(二)推行“网上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用一张网”。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行政审批工作模式,努力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构建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2017年,我们上线了“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对省级14个行政许可事项、1个备案管理事项、4个其他服务事项实行“网络化申报、电子化审批”,取消了所有纸质申报材料,企业和群众在“陕西建设网”上即可实现所有业务的申请和查询。今年,我们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将厅“行政许可审批系统”接入了“陕西省政务服务网”,初步实现了596个省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全省“一网通办”。通过信息化服务流程,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在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企业资质新办升级增项由过去的45天压减到了20天,资质延续由20天缩短至10天,外省企业入陕登记由30天减少到了5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快捷、高效。

(三)推行“智能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在实现“一网通办”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继续将各项改革措施推向深入,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去年11月和今年10月,分两批推行了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电子证书,用“电子证照”取代“纸质证书”,我省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建设行业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证书电子化。实现了10项行政许可、1项备案管理、1项服务事项的“不见面审批”,用“网络受理”,“系统审批”、“电子证照”、“自助打证”等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初步实现了“办事零跑腿”,企业办事从提交申请、业务受理、事项审批、公告公示、制证发证等全流程全环节不需要到现场,全部在网上办理,不用来回跑路,降低了企业成本。电子证书随时随地网上可查,特别是电子证书使用件,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填写证书使用用途和使用期限后,打印数量不受限制,既方便了企业生产经营,更切断了假证的制售渠道。

(四)推行“权力减法”,让企业和群众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按照中省文件规定和我省行业管理实际,积极精简优化审批指标,做好“权力减法”,努力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先后取消了3项企业资质和5项个人执业资格,取消了11项行政许可的省级初审和市级初审,向各设区市委托省级行政许可事项5项,向陕西自贸区委托下放11项,向省内14个开发区委托2项。按照“能减必减、能优则优”的思路,大力压减各项证明材料,先后精简优化6大类1100余项,精简原件核对指标134项,并将所有事项的办事指南上网公布,向社会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简单方便、一目了然。

三、下步工作设想

(一)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前研判行业实际及企业需求,探索由“被动服务”向“主动上门”转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快捷便利、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借力信息化,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多网融合、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等手段,持续推进事项集中办理、全程网上办理、在线智能办理等措施,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的新模式。

(三)做好“权力减法”,深化放管服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减证便民等各项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申请材料,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大便利。

(四)推进“标准化”,打造“标准化政务中心”。按照《陕西省政务服务地方标准》,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各项软硬件服务设施,努力打造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厅既定的各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一定会圆满完成。最后,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加大对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宣传力度,为全省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谢谢!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张竞怡:

感谢付总工程师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三秦都市报记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刚才新闻发布辞中,我听您提到省住建厅推行了“电子证照”,请问推行“电子证照”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什么便利?能不能再介绍下“不见面审批”的详细情况?

陕西省住建厅总工程师付涛:

长期以来建设行业企业资质证书都是采取纸质方式发放,纸质方式发放对所有企业的数量是固定的,一般原则上是一正两副,这是企业资质证书。对于大型企业,业务量大的企业,证书从数量上来说在实际过程中不够用。第二,纸质证书领取必须到审批机关,就限制了企业进行招投标过程中一是数量不足,二是增加了多次往行政审批机关跑腿。实行“电子证照”,由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证书,由纸质证书变为电子证书,不要看这是个小小的变化,对企业不仅带来了成本降低,尤其对优势企业、大企业做大做强产生极大地便利。过去一些大企业管业务的同志,承揽业务的要整天拿着证书在天上飞,全国到处跑,他要拿证书去验证,这个证书跑了上海跑北京,实现电子证书之后,在网上可以随时随地打印,验证企业证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尤其对优势企业发展可以做大做强。

对于个人资格,我们行业是有准入的,个人要有各种执业资格,工地上要现场核查,“电子证照”能快捷的进行验证,不需要进行携带,只要你取得资格,在招投标现场管理任何地方都能随时便利的查询验证,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也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第二,“一网通办”,过去办理资质证书的时候需要带着原件,企业带着申报表来便民大厅进行申报、扫描电子证书,一是给我们工作增加了大量的负担,二是给企业增加了负担。为什么这样说?企业对标准了解不一定到位,他要来回跑。现在通过网上申报、自动受理,电子证书自动打证,企业一次都不用来大厅这些环节就可以完全实现。比如说榆林要升级的企业,不用从榆林过来,在安康、汉中的企业也不用来西安,直接在办公场所通过资料传送自动进行受理、审核、公告、发证,别看一个小小的申报的改变,实际上对企业便民服务是很关键的措施。

陕西传媒网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传媒网记者。请问省住建厅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方面,后续还有哪些举措,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陕西省住建厅总工程师付涛:

刚才我给大家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想法,最核心的是紧紧围绕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一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申报材料。大家知道,建设行业工程质量涉及到公共质量安全,对人员、材料的要求客观来说比较多,这三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精简。

二是数据互联互通。一方面是住建系统内部数据再优化再互通,更重要的是依托政府大数据服务平台,打通跟相关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大家知道,我们的资质审批涉及到很多证照,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社保,这些都在相关部门,如果一旦打通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我们企业不再需要提交这些佐证材料,可以在网上借助共享数据进行印证、审批。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了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使我们有更便捷的服务,开始推行承诺制,企业承诺我们就让你入门,但是事中事后还要加强监管,做好“放管服”。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张竞怡: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有采访需求,会后可与省住建厅有关负责同志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