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 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汉阴)

时间:2020-04-14 16:34:41 来源:陕新发布

pic

4月10日上午10时,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之汉阴新闻发布。邀请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同志、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方主持。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 方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整体安排,今天召开系列发布活动第三场发布会(汉阴县)。我们邀请到了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同志、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同志,向大家介绍汉阴县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汉阴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今天的发布会,欢迎大家。下面,首先请周书记介绍相关情况。

pic

汉阴县委书记  周永鑫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汉阴县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新闻发布会的举办方市外宣办、市脱贫办为我们提供这个良好的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汉阴发展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各位来宾和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重点介绍三方面情况:

一、动员全县之力,实现摘帽目标

汉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共有贫困村7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2014年建档立卡初,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6811户74615人,贫困发生率26.7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动员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照县摘帽6条标准,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达10.5%,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141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达到国家要求;村通动力电率和电力入户率达100%;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同时,县摘帽4个申报条件全部符合,"两率一度"高质量达标,77个贫困村全部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互助资金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无因贫失学或辍学。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稳定脱贫退出77个贫困村、21705户64635人,还有剩余贫困人口1498户318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4%,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三个落实

一是夯实攻坚责任。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扛牢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将月河川道5个镇和南北山区5个镇组建为东、西、南、北四大战区,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县委常委分别担任战区长和分战区长;建立责任、工作、保障、制度"四大体系",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具体抓、县镇村三级书记合力抓的工作格局。健全帮扶体系,建立了县级领导联镇包抓深度贫困村、县级部门联村、党员干部"包贫联非"责任制,33名县级领导到镇驻村督战,109个县级帮扶单位包联77个贫困村、15个重点非贫困村,38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5065名县镇村三级干部帮扶贫困户、联系非贫困户全覆盖。压实工作责任,出台脱贫攻坚"十个一律""奖励十条措施",累计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135名。实行常态化督查,定期通报曝光,逐镇逐行业推进"红黄绿"台账管理、动态监测,逐村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实行倒排日程、挂图作战,实现了科学调度、步调一致。

二是精准落实政策。坚持现行标准,守牢"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政策。我们主攻"两业"增收,全面推行"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发展茶叶、蚕桑、果蔬等特色产业10.5万亩。坚持有序输出就业与就近就地就业双向发力,劳务输出稳定在6.3万人左右,建成投用新社区工厂47家、就业扶贫基地2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510个。兑现生态政策,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69.68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850名,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推进"两房"建设,全县共建集中安置区20处、交钥匙工程86处,5081户17940人搬入新居,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740户,全县脱贫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创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138"体系,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行"433"奖补以腾促装机制,旧宅腾退工作受到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嘉奖。刚性助学控辍,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教育资助达100%。实行保学控辍"双线""七长"责任制,3027名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1"结对帮扶,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学生无辍学。深化健康扶贫,全县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达100%;为在家贫困群众免费健康体检,实现了贫困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2019年全省健康扶贫等3个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被表彰为全省健康扶贫先进单位。严格兜底保障,对认定兜底保障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创新农村特困五保"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方式,实现了以贫养贫、以贫助贫,做法列入2019年全省扶贫典型案例。加强金融扶贫,紧扣"借、用、管、还",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571笔3.6亿元,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创新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互助资金借款无一笔呆账坏账。改善基础设施,紧盯路、水、电、讯等群众关心问题,投资7.97亿元,新建村组道路375条748.7公里,实施"油返砂"整治191条483.6公里;投资1.28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50处;改造高压线路1365.4公里,率先在全市实现电气化县;建成通讯基站855个,铺设光缆9000余公里,实现4G网络、宽带网络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强化资金保障,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5.65亿元,2017年、2018连续两年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达A级,2019年有望获得三连A。凝聚社会力量,扎实推进中国建设银行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3+X"结对帮扶及陕煤集团、市政协等省市单位驻村帮扶,争取项目资金,开展消费扶贫、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扶贫协作。积极撬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协会投身脱贫战场,先后被表彰为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县、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最佳创新奖。深化智志双扶,围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推广"扶志六法",出台"五个不准、十个严禁"规范,强化"一约四会",弘扬文明新风,激发脱贫动力。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累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98人,移送司法机关8人。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约束规定,县财政支出除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外,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坚决杜绝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三、勇于探索创新,破解工作难题

我们紧盯稳脱贫、防返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实践,为高质量脱贫摘帽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创新推广"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针对产业发展短小散、集体经济薄弱和群众脱贫不稳、增收无门等问题,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扶持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全县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136个,贫困户带资入社1.4万户,采取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返租倒包、务工取酬等方式,促使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将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二是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138"体系。紧扣建强一个支部、做实三大载体、建优"八个中心"的思路,300户以上的搬迁安置区全部建成产业园区、社区工厂,实现了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相结合,力促充分就业、稳定增收;全部建有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中心等"5+3X"服务中心,有效破解了稳得住、能致富难题。三是创新打造"321"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三线"联系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村级治理平台为支撑的"321"基层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该做法写入2018年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列入全省优秀改革案例,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被确定为全国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四是创新搭建"镇园产业联盟"平台。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为方向,由县镇党委政府搭建产业信息资源联接平台,形成园区、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新机制。全县共对接项目226个,86家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做法写入2019年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五是创新安全饮水工程运维机制。推进量化赋权改革,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开通智慧水务平台,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2019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现场会在汉阴召开。六是创新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作为全省互助资金管理3个试点县之一,探索了"成立一个总会、开发一套系统、夯实三级责任、实行三卡评级、推行1:1配股"的"11331"扶贫互助资金管理模式,既简化了程序,又防范了风险。同时,我们聚焦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科技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厕所革命、工会助力脱贫等多个中省现场会在汉阴召开,教育扶贫"五个全覆盖"、苏陕扶贫协作、财政绩效管理、"医养结合"、旧宅腾退等多项工作得到上级广泛认可,成效显著,特色明显。

各位记者朋友,汉阴能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全县干群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倾心帮扶的结果,这些让我们倍受感动、鼓舞和鞭策!面对31万汉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依然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责任再夯实、政策再精准、工作再细化,全力攻克最后堡垒,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

最后,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汉阴发展,也希望你们多来汉阴走一走、看一看,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汉阴、宣传汉阴。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方:

谢谢周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新闻单位名称。

安康日报 陈曦

问题1:您好,我是安康日报记者陈曦。脱贫攻坚以来,汉阴县是如何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

答:脱贫攻坚以来,县委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首先,着力发挥县级领导统率作用,把全县分为四大战区、十个分战区,"四大家"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四大战区指挥长,各常委担任十个小战区指挥长,所有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县委常委及部分县级领导担任深度贫困村工作队长,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第二,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逐级夯实县直部门行业扶贫和包村责任、各镇攻坚主体责任、各村"四支队伍"直接责任及包户干部帮包责任,严格落实AB岗帮扶、"包贫联非"等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第三,着力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将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和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充分发动起来,有力充实了扶贫力量。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一季度一主题、一月一重点,所有工作采取定人、定事、定进度的"三定"管理,严格执行脱贫摘帽"十个一律""十项奖励措施",倒逼全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三级书记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切实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全面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工作局面。

阳光报记者    李孝华

问题2. 您好,我是阳光报记者李孝华。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请介绍一下汉阴县在抓产业促增收上有些什么好的思路和做法?

汉阴县委副书记  王毅

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

答: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我们在抓产业扶贫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宏观战略上,按照"南茶北果川道园"的产业布局,实施"百园千亩万户"工程,"百园"即141个行政村都必须有1个扶贫产业园区,"千亩"即每一个产业园区都今年力争达到1000亩,"万户"即23203户贫困户全部镶嵌到产业链中。战术上,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园,就是一个村主抓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社、建设一个产业园区。二是创新发展方式。创新推行"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扶持一笔资金",破解产业发展短小散、集体经济薄弱和脱贫不稳、增收无门等问题。"加入一个组织",就是引导贫困户加入产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带领发展产业增收,统筹解决产业发展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目前全县新成立"三个一"产业专业合作社136个,入社贫困群众1.4万户。"发展一项产业",就是以各村(社区)产业合作社为主体,按照"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市场导向"原则,抉择发展一项中长期特色产业,同步县级层面跟进制定出台发展产业奖补办法,鼓励和引导各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支撑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扶持一笔资金",就是按照户均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落实产业奖补资金,动员群众以股金形式入股合作社,让贫困户"带资入社变股民,资本合作兴产业"。止目前,已发展产业累计达4.8万亩,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贫困户全覆盖。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主要防范四大风险:在防范资金风险方面,按照"社财镇管"模式,各镇、村合作社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设立专账,建立共管机制,逐级审核把关,确保资金安全。在防范技术风险方面,县级成立了茶叶、蚕桑、猕猴桃三个技术指导工作站,建立院校专家、专技人员、乡土人才三支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在防范自然风险方面,采取购买农业保险方式,确保成本回归,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创新推行"镇园产业联盟",促进产销对接,全县镇园产业联盟共落实产业项目226个,在共建共享中实现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企业发展壮大的互利共赢。

问题3. 您好,我是陕西传媒网记者吴凯哲今年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强化易地扶贫后续扶持,刚才周书记介绍汉阴在这方面探索创新了"138"模式,请问目前破解了什么问题,取得了哪些实效?

陕西传媒网记者 吴凯哲

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

答:"十三五"以来,汉阴共搬迁群众5081户17940名贫困群众,建成集中安置社区20个,有效破解了"搬得出"问题。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增收和融入难问题,2019年,我县创新推行后续扶持"138"体系,"1"即一个支部引领,"3"即社区居委会、社区工厂、产业园区3个载体支撑,"8"即八个服务中心",做到基层组织、就业产业、管理服务"三个全覆盖",主要破解了"稳得住""能致富"两方面问题。首先破解了"能致富"问题。依托"一区一厂一园",坚持"就业、产业"两手抓,在每个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新社区工厂和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扩大转移就业、发展社区工厂、建设农业园区,让有技有岗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让腾出精力的辅助劳动力就近就业,让无岗无技的弱劳动力兴业务农,让"零就业"家庭公益岗位就业1人,做到了"有土安置、有业安置"同推进,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搬迁家庭的增收潜力,实现人岗相适、不少不闲,稳定增收、良性循环。截至目前,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全部建成农业园区,发展茶叶、蚕桑、蔬菜、猕猴桃等特色产业15680亩,户均3亩,带动搬迁群众在农业园区就近务农1500余人。建设搬迁新社区工厂47个,解决就业贫困人口2349人。二是破解了"稳得住"问题。我们通过采取"5+3X"的方式建设"八个服务中心","5"即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辅导托管等中心,旨在保障共性需求;"3X"即各社区因地制宜成立矛盾纠纷调解、文体活动服务、红白理事服务中心等,旨在满足个性需求。全县20个集中安置区"八中心"已全面建设,14个安置区"八中心"建成运行,通过有效运行,把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文化关怀落到了实处。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搬迁安置区"八服务中心"各尽其责、分工协作,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4. 您好,我是安康广播电台记者钟剑。汉阴县2019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请问下一步还有哪些想法和打算?

安康广播电台记者钟剑

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

答: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2020年,全县工作围绕"12333"的思路推进。巩固一个成果,即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实现两个目标,即全面实现脱贫、中省普查验收达标。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攻坚最后堡垒,实现1498户3183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是主攻"两业"扶贫,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抓产业保就业,促增收防返贫;三是强化后续扶持,全面推进"138"后续扶持模式,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坚持三个落实,首先责任落实。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严明工作纪律,层层压实责任;其次政策落实,严格标准,精准落实,确保扶贫政策不偏不漏不错不重;三是工作落实,着重抓好问题整改、措施落实、财政绩效、苏陕扶贫、作风建设、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搞好三个结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搞好脱贫攻坚与壮大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结合,确保高质量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周永鑫书记和王毅副书记的介绍,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关注和了解,会后与汉阴县委宣传部和脱贫办对接。下周二我们将邀请市自然资源局、市搬迁办及市住建局的主要领导,为大家介绍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请大家提前准备、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宣传报道。最后,感谢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和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