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4-20 12:27:31 来源:陕新发布

pic

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新闻发布会

(2020年4月17日)

2020年4月17日,西安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组织召开“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新锋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优化营山环境就是增强市场活力、提升竞争力。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一张网、一扇门、一次办”工作,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头等大事,推动要素、政策和服务保障向大项目聚焦。最近,我市出台了《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我们邀请市营商办、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同志,通报有关情况。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发布人:

市营商办主任王建东

市发改委副主任郭晓辉

市住建局二级巡视员高省安

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孙益国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新鳌。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首先,请市营商办王建东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pic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西安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为未来一个时期西安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确定了目标,也为加快破解企业和群众关切的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我市加快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三年行动方案》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未来三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工作目标,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和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不断优化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努力让广大企业和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为西安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总的工作目标是:第一年夯基础、补短板;第二年强机制、促提升;第三年固成效、树品牌。核心的量化目标有2项:一是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方面,到2022年,要实现市、区两级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100% “一网通办”;二是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到2022年,要将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75个和35个工作日内。

未来三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这是《方案》的核心部分,结合国家、省上和我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国家和省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先进城市典型经验做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我市工作实际,提出了10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将采取一百多项具体措施,推动西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打通制约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方面,将以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幅精简压缩项目审批流程和时间,促进招标投标市场公平竞争,提高项目竣工验收效率,有效解决项目建设审批中存在的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

在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方面,将以全面提升包括土地、水、电、气、资金、劳动力等在内的项目要素供给效率为重点,大幅改善企业和项目建设获得相关资源的便利度,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要素保障。

在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将以加快推动企业开办智能化、企业注销便利化、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为抓手,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覆盖,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将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着力点,规范执法监管行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探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综合监管、智慧监管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将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为重点,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不断织密国际客货运线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更加国际化的投资环境。

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方面,将以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重点,大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效压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努力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发展。

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方面,将以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一网、一门、一次”建设、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优化纳税服务水平,有效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在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方面,将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着力点,加大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行为,不断夯实西安营商环境法治基石。

在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将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强化教育、医疗、人才、生态、交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保障,做优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

在完善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将以加强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营商环境领域工作推进、合作共建、政策制定、绩效评价、投诉处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形成系统化、长效性的制度体系。

为了确保《三年行动方案》各项部署有效开展、落到实处,《方案》还从贯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复制先进城市经验、提升政策落地落实力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从组织实施、时序进度、督查考核等方面对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三年行动方案》还聚焦“四最”要求,配套制定了《目标任务计划表》,对标对表当前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各指标领域标杆值,明确了每一项重点任务的各年度工作目标,为抓好后续工作落实、强化督查问效奠定了基础。

在下一步工作中,西安市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聚焦 “四最”工作目标,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对标先进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在西安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和便利,助推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西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宣传推介、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谢谢王主任。下面请市发改委郭晓辉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pic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关注。下面,我主要就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方面的举措作简要介绍。

一、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多项举措,为项目建设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截止3月底,269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561.8亿元,达到年计划的21.2%,高于预期目标9个百分点。

一是夯实责任,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围绕“六稳”落地、援企稳岗、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推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各区县开发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工作落实。

二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制定《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和《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疫情防控期间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及应急项目“不见面”开标工作方案(暂行)》等措施,通过网上“不见面”交易系统组织交易活动,确保重点项目、应急项目招标投标依法有序开展。2019年完成交易项目2394个,金额1873亿元,是2018年的两倍,2020年一季度完成交易项目304个,金额240亿元。

三是优化提升电力保障。建立全市用电量日报制度,加强电力监测,为复工复产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完善办电流程,进一步压缩办电时间、降低办电费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相关手续,开展重点项目“电力预建预装”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前电力保障到位。

四是严格落实有关降费标准政策,持续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一季度,先后两次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电价气价优惠政策,区分不同领域,分别按原用户电价气价的90%和95%结算,将我市非居民用天然气配气价格在现行基础上同步下浮5%。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气等,严格执行“欠费不停供”措施,积极开展上门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采取以下5项举措,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抓好项目谋划储备。进一步健全重点项目省、市、区三级管理机制和周报制度,实行市领导分包推进、部门分类推进和项目责任主体具体推进。积极策划包装项目,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展会、活动、赛事等领域,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和三年滚动计划编制工作。

二是积极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各项业务“网上办”“预约办”,依托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和监测调度,启动在线招投标工作,保障投资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前期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三是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推进清单内公共资源平台交易全覆盖。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化平台优势,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智能化监督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化交易流程全覆盖。

四是进一步提升获得电力便利度。在办电环节实施“五压减五提升”,积极推行电力线路保护“线长制”,持续开展打击盗割电缆和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两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接电便利度和可靠性。

五是进一步简化电力外线工程报批手续。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打通政务服务平台和电网企业管理服务系统,落实“一窗受理”,完善“一网通办”,推行“一次办好”,实现“一键办理”。对标国际先进和国内最优,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获得电力示范区”,打造西安样板。

谢谢郭主任。下面请市住建局高省安巡视员介绍有关情况。

pic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下面,我就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关举措,作以简要通报。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突破口。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取消了14个事项环节,合并了16个办理事项,转变了4种办理方式,调整了13个事项时序,通过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各项改革举措陆续落地见效,先后4次得到住建部通报肯定,省工改办也将我市列为全省工改第一梯队。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2020年,我们要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的目标。未来两年,要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四最”西安品牌。2022年,力争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75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的目标。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上谋新招。下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竣工验收备案、取水许可、环卫设施设计方案审批、建设设施占用或者征收等一批事项或事权。推行并联审批模式,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联合踏勘,推行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解决各部门之间重复审查、意见矛盾的问题,缩短审批周期,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在升级审批管理系统上亮硬招。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建设项目信息,实行全过程电子化审批,推动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同时,坚决杜绝审批系统之外“体外循环”,做到追溯留痕、责任到人,提高审批质量,提升审批效率。

三是,在健全审批管理体系上出实招。要加快整合和打通各类规划“内循环”,不断增加“一张蓝图”的“厚度”,为审批提供依据和支撑。要完善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健全“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要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完善和出台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为推进改革落地见效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四是,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上见真招。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从重事前审批转向重过程服务及事中事后监管。按照“一套登记表、一份承诺书、两验终验制”工作机制,推行“同时受理、集中实施、统一验收、限时办结”联合验收机制,提升验收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最后,真诚希望媒体朋友多提宝贵意见,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也请大家多宣传、多关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谢谢大家!

谢谢高巡视员。下面请市市场监管局孙益国一级调研员介绍有关情况。

pic

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市场监管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情况。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让企业开办便捷高效、退出市场简单易行、市场竞争公平公正。

一是持续优化服务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服务新经济发展22条、落实十项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29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7类43条等一揽子服务措施,全面保复工、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信心。

二是持续升级扩展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实现企业办照“零见面”。目前,已有26万2千624家企业通过名称自主申报。去年9月,我们开通了“企业注销便利化一网服务平台”,解决了企业“注销难”问题,形成了退出良性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今年1月,我局正式运行“西安市市场主体网上登记平台”,企业登记更加便捷,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目前,全市累计在册各类市场主体223万0412户,同比增长33.17%。

三是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去年12月,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进“照后减证”。目前已惠及企业1千791户,累计办理改革事项6千088件,优化审批服务3千737件。今年,我们又将食品经营、药品零售经营、计量标准器具及媒体广告等4类20个审批事权下放区县;简化办事材料、办事程序70个,将270余件纸质资料报送改为电子资料,优化覆盖率超过60%。近期,还将简化办事材料、办事程序53项。

四是持续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注重协同联动,建立全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去年11月启动了全市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了重复检查、多头执法,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不断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建成了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平台,形成了数据互通、评估精准、全程留痕、责任可溯的综合化、智能化、精准化监管机制,对企业多服务少干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市授权专利总数3.4万余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25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查办商标、专利侵权案件535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工作部署,以企业满意为最大追求,积极回应企业所盼所求,真心实意、优质高效地服务企业。

一是着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做到“1天办结”。升级改造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联合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建设“企业开办服务专区”,以服务环境、业务环节、申请材料、流程结果 “四个标准化”建设,实现一窗进出、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日办结的“四个一”目标,让企业开办由目前的2天压缩到1天。

二是着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实现“照后减证”全覆盖。在巩固第一批106项涉企“证照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自贸区533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梳理事项清单、统一行政审批标准,加快推行“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惠及更多企业。

三是着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我们注重在“强监管”与“减干扰”之间营造企业生存“最宜居温度”。今年,将实现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拓展跨部门监管覆盖面。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和风险状况,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开展包容审慎监管,主动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化信用监管,让诚信守法企业畅通无阻、违法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四是着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使市场更有序、企业竞争更公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营商环境的关键,我们将聚焦市场公平竞争,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统一市场监管执法主体,减少执法层级,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构建科学优质高效的执法体系,推进市场监管执法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五是着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西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和运营重点城市建设,今年将培育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1-2家、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20家,建设维权援助工作站50个,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孙益国调研员。下面请市行政审批局张新鳌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pic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下午好!感谢大家对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支持和关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就市行政审批局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手续“加快办”。在市区两级政务大厅全面开设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今年以来,市政务大厅已累计为8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办结审批事项287项。二是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一律入驻政务大厅办理,各区县、开发区累计划转审批事项2222项,相关市级部门取消和下放事权80项。三是推进审批工作流程“方便办”。在各级政务大厅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市政务大厅72%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完成31个镇街、34个社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试点,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身边事身边办。四是推进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在西安政务服务网上线“三个经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模块,西安政务服务网和“i西安”APP平台注册量、办件量持续提升。建成全省首家网上中介服务平台,进驻机构347家。五是推进各级政务大厅“放心办”。疫情以来,全市行政审批系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审批服务,通过网上咨询、在线办理、预约服务等方式全力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今年春节以来,市、区两级政务大厅累计办件136.4万。

二、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十项重点工作”,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安排,围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目标,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做好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审批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务大厅“绿色通道”作用,通过审前服务、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方式压缩审批办理时间,并根据重点项目企业需求,加大代办服务力度,为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提供服务保障。

二是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市级层面牵头抓好审批制度改革和“三集中三到位”,区县、开发区层面抓好划转事项承接和审批服务工作协同。采取取消、委托、下放方式,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推进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入驻政务大厅办理。

三是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水平进一步升级西安政务服务网服务模块和整体功能,不断优化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服务平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入驻中介服务机构400家。主动参与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配合住建部门完善优化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推动企业营业执照线上办理,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不见面”。

四是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主动回应中小微企业关切需求,加大环节精简和流程优化再造,以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今年计划在全市推出100个以上“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实现更多审批事项从“能办”向“好办”转变,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让群众办事更满意。

五是持续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加快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无差别全科受理,让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早日实现“跨区可办、同城通办”。加快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在全市再打造30个示范镇街和40个示范社区,让更多事项“就近可办”。

六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尽快建设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健全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评价机制,让办事的企业群众通过西安政务服务网及移动端评价、扫码评价、短信评价等方式对服务开展评判。同时,建成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谢谢张局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请提问:

市发改委(华商报)

一季度,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总体不错,请讲一下具体有哪些特点:

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续建项目扎实推进。183个续建项目3月9日前全部复工建设。尤其是涉及十四运配套工程、地铁工程等一批项目春节期间未停工,按计划加快推进。

二是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历年最好。今年市级重点新开工项目86个,截至3月底,6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72%,超出年初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

三是竣工项目进展迅速。年内计划竣工的26个重点项目普遍加快了建设步伐。目前,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西安奥体中心等项目已完成年计划投资的40%以上。

四是产业项目加速推进。43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4.5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9.6%。三星二期一阶段项目首批半导体产品已正式下线上市,二阶段全面开工建设;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首批样品已产出。13个文化旅游和73个服务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9.4亿元和102.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1.44%和22.67%。

2.市住建局(西部网)

《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就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请问,市住建局如何完成改革任务、实现改革目标?

答:市住建局将从三个方面抓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细化任务分解。严格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紧盯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目标要求和问题、短板,对标中心城市和试点城市,进一步深化、细化改革举措,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工作要求,做到目标清、任务细、要求明、责任实,确保改革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二是,加大统筹协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至关重要。市住建局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将积极对接市级部门,主动指导区县、开发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快速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三是,强化督导考评。按照“月调度、季考核、年总评”的方式,制定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标准,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督导检查,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对已完成的改革任务巩固提高,对正在完成的提档升级,发挥好考评“指挥棒”作用。

3. 市市场监管局(西安日报)

请问陈局长,什么时候将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市?

答:你好,在自贸区进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然后向全市推广,是我们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我们已经向全市推广了第一批106项自贸区涉企“证照分离”改革;去年底,我们又在自贸区进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最新的要求,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改革举措的具体落实方式、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加强沟通,注重总结,强化新闻宣传,及时推广经验做法,为在下半年实现全市范围内“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做好准备工作。

谢谢!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