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 系列新闻发布会实

时间:2020-04-21 18:24:42 来源:陕新发布

“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

系列新闻发布会实录

pic

4月16日上午10时,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到了石泉县县长周耀宜同志、石泉县委副书记龚晓华同志,向大家介绍石泉县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由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主持。

市委通讯组组长  但丹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整体安排,今天召开系列发布活动第五场发布会(石泉县)。我们邀请到了石泉县县长周耀宜同志、石泉县委副书记龚晓华同志,向大家介绍石泉县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石泉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今天的发布会,欢迎大家。下面,首先请周县长介绍石泉县脱贫攻坚相关情况。

pic

石泉县县长 周耀宜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通过安康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小康新时代”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与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我代表中共石泉县委、石泉县人民政府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石泉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西部,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1个镇、161个村(社区),其中有扶贫任务的村150个(建档立卡村74个、深度贫困村5个),总人口18.2万,其中贫困人口14199户38750人。面对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大的基本县情,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扣“严、实、精、特、稳”总体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底,全县7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12953户36673人贫困人口摘下了“穷帽子”,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5.83%下降到2019年底的1.37%,群众认可度达到98.89%,剩余贫困人口1246户2077人。今年3月,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16至2017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2018年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省政府表彰奖励;全省人才助推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等六个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以群众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为主要内容的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扶志扶智+增收‘三有’+兜底保障+监测预警+责任体系”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等十余项创新做法得到群众认可,并获得了中央和省市肯定和推广。

一、深入学习领会,牢牢扛起第一政治责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和来陕视察“五个扎实”要求,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吃透把准县情实际、继承总结“十二五”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谋划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县抓部署谋划、镇抓组织推进、村抓具体实施”的三级指挥体系,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带头包联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体量最大的镇,并分别包抓1个深度贫困村;全体县级领导、各镇和县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担任150个村(社区)脱贫攻坚总队长,一村选派一支工作队具体抓落实,一镇派驻一个督导组驻镇指导。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党组会和常务会坚持每月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县镇村三级书记积极开展“遍访”行动,形成了“关键少数”率先垂范、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靶向施策,协调推进“八个一批”工程。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有效解决了制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12.3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2443个,建成人饮工程673处,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100%;新建改建村组道路1313.29公里,山区群众从此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71个,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和4G网络,所有农户通照明电。二是增收基础不断夯实。始终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全域旅游抓龙头、北桑南茶川道菜、特色种养保增收”的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发展全域旅游,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蚕桑、蔬菜、魔芋、茶叶、中药材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等带贫益贫模式,贫困群众增收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239人次,转移就业13678人,自主创业237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236人次,10218户有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就业实现全覆盖。三是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累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17个,5956户15909人告别大山、搬进新居,同步实施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956户。紧扣“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着力完善配套设施、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创业、就业支撑,保障财产权益、公共权益和民主权益,统筹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四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健康扶贫及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实。2016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教育补助资金3465.54万元,惠及各级各类贫困学生46892人次。推行贫困人口资助参合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四重保障”制度,2017年来,全县有7055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171名大病患者得到救治。严格执行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政策,选聘176名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兜底保障全面加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全面实现。

三、坚持扶贫扶志,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轮驱动、一体推进,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建立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着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在“我看、我听、我评、我议”过程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热情。全县累计开展道德评议1900场次,设立村级红黑榜161个,建立爱心超市150个,评选表彰脱贫攻坚自强标兵400余人,有力促进了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四、坚持合围攻坚,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把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向决战决胜倾斜。全县每年选派1100余名干部常年驻村、专职扶贫,所有党员干部实行交友帮扶,河海大学、江苏金坛定点扶贫及“3+x”帮扶工作有力有效。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原则,2016至2019年累计争取和投入中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813万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5232.26万元(含专项扶贫资金),截止目前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835笔29206.37万元,争取苏陕扶贫协作和社会扶贫资金7405万元,实施苏陕扶贫项目53个,落实人才交流和校际、院际、劳务协作等合作项目22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县脱贫攻坚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类风险隐患的多重影响,特别是全县仍有1246户2077人剩余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这部分人虽然不多,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但我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难、不惧挑战,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一刻不松懈、一天不耽搁”的态度和“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韧劲,咬定目标、坚持标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县与全国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石泉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诚挚邀请大家多到石泉、宣传石泉、支持石泉。谢谢大家!

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

谢谢周县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新闻单位名称。

各界导报记者 雷文娇

问题1:您好,主持人好。我是各界导报的记者雷文娇。打赢脱贫攻坚战,村级是主战场,驻村工作队是主力军。 请问石泉县采取了哪些关爱厚爱措施促使他们发挥重要作用的?

pic

石泉县委副书记  龚晓华

石泉县委副书记龚晓华:

答: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广大驻村工作队员主动担当、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白+黑”“5+2”奋战在脱贫一线,为整县脱贫摘帽立下了汗马功劳。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驻村工作队员,时刻关心队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激励他们全身心地投身于脱贫攻坚实践中。一是强保障。出台《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的意见》等,县财政为驻村工作队员每人每天分别发放60元、40元、20元生活补助。落实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工作津贴、村干部养老保险、健康体检、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不断强化待遇保障。二是树典型。深度挖掘驻村工作队员先进事迹,利用广播、电视和“石泉先锋”等公众号大力宣传,组织召开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坚持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2016年以来累计有249名驻村工作队员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三是优选用。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干部、提拔使用干部,凡动议调整干部优先考虑驻村工作队员,凡提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必占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2016年以来,累计从脱贫一线提拔重用干部234名,占提拔使用干部总数的49.8%。通过以上硬核举措,有效激发了驻村工作队员的干事创业热情,真正实现了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阳

问题2:我是安康广播电台的记者李阳。石泉县近年来建立的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在强化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荣获省市改革创新工作奖项,请给介绍这方面情况好吗?

石泉县委副书记龚晓华:

答:“民情三本账”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在县、镇、村三级书记中分别建立“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群众投诉举报”三本民情账,三级书记电话向全民公开,专设“民情110热线”、石泉民声公众微信号等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发挥各级书记“关键人”的作用,办好民生“关键事”,形成“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的县域治理新格局。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1个工作日内交办、7个工作日内办结”的运行模式,实行定期通报、定期回访制度,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

这项制度推行以来,解决了群众一个又一个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17年以来仅县镇“两级”书记共受理“民情账”6693件,办结(采纳)率99.25%,群众整体满意率达98.51%。已成为各级书记执政为民的工作法,成为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一张“金名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认可,先后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刊登报道,并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广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庄长兴同志的批示肯定。

陕西农村报记者 李冀安

问题3:陶局长您好。我是安康新闻网的记者李隆均。据了解,石泉是山区劳务输出大县,这些年的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入的65%以上。为确保山区群众稳定增收,必须想方设法抓好劳务输出。那么,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务输出的影响,石泉县做了哪些努力?

石泉县委副书记龚晓华:

答:石泉是劳务输出大县,2019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其中县外转移就业3.2万人,县内转移就业1.1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56%,可以说对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群众增收的影响,2020年石泉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就业信息宣传。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安排2辆“就业服务大篷车”,巡回宣传、讲解疫情期间扶持企业复工复产及就业社保政策。借助手机短信、户外电子显示屏及“石泉人社”“石泉港”等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就业信息,累计发布招工信息25期、就业岗位22450个。二是开展网络技能培训。采取视频会、网络直播、网课下载共享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让群众足不出户学技能,实现了传统线下培训模式向线上培训模式的转变。累计组织各类线上培训1040人,拨付培训补贴51万元。三是组织群众有序返岗。在全面摸清劳动力底数和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建立县外务工人员台账,精准对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企业复工时间和用工需求,多部门联动率先采取租赁汽车、定制火车包厢、增开专列等办法,“点对点、一站式”接送农民工返岗复工。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进复工复产和稳就业九条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群众创业就业。累计兑现46家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00.85万元,为3家贷款到期的小微企业延期贴息3个月3.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笔368万元,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246.4万元,全县转移就业劳动力达4.3万人,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

陕西日报记者 段承甫

问题4:我是陕西日报的记者段承甫近年来,石泉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走在省市前列,请介绍一下石泉旅游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石泉县县长周耀宜:

答:大家都知道,石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丝路之源·金蚕之乡”和“鬼谷故里”等美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紧扣“三宜”石泉定位,坚持“四个不动摇”“四个转变”“四个目标”,全面推行“五个一”(“一把手”工程、一套发展体系、一套管理机制、一条融合发展之路、一张蓝图绘到底)模式,建成旅游景区10个,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4个、国家AA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4个、省级旅游示范村7个,“一心、三区、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和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要素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创新推行“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的旅游扶贫“四带”模式,通过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拉动消费需求、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将贫困群众镶嵌在全域旅游产业链上,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致富惠民的新路子。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27%以上。从带贫益贫来看,全县有5100余人直接从事旅游业,14000余人间接从事旅游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200人,创业1200户,在家乡本地发展也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