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到延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时间:2020-09-21 10:06:4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9月17日10:30时,延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组织召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子长市委书记雷兴平、子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茂胜、子长市扶贫开发局局长高振平出席发布会,围绕“下足绣花功夫 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子长市专场,我们邀请来了:子长市委书记雷兴平先生、子长市政府副市长李茂胜先生、子长市扶贫局局长高振平先生,请他们围绕“下足绣花功夫 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子长市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土地革命后期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子长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以“三排查三清零”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减贫任务和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下面,请雷兴平书记介绍情况。

pic

子长市委书记雷兴平:

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在收官交账的关键之际,很高兴能够向大家展示子长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子长市委、子长市人民政府,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子长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子长市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土地革命后期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全市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188个行政村,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脱贫攻坚以来,全市11129户2801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2020年半年动态调整后的838户1443人,贫困发生率由13.47%下降到0.68%,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2779.38元提升到2019年8423.06元,8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339户25411人实现稳定脱贫。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以“三排查三清零”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巡视、考核、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年度减贫任务和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围绕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七方面的工作:

(一)紧盯剩余贫困人口,靶向治疗清存量。对尚未脱贫的838户1443人,分类管理、因户施策,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实行“菜单式”精准帮扶;对特殊贫困人口,织密筑牢兜底保障网,确保一个不少、一个不漏高质量脱贫。开展了全市剩余贫困人口享受政策、产业发展及后续帮扶措施情况的核查工作,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其中落实发展产业256户,落实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等就业93人,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综合兜底保障政策1430人,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全覆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政策全覆盖,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退出。

(二)狠抓攻坚措施落实,对标补短提质量。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已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方面:2020年春季共资助小学、初中建档立卡学生2392名81.475万元,全市268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基本医疗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3500户8166人,其中签约慢病患者3175户4876人,签约率100%;现管理大病患者40人;门诊医疗救助4859人56.74万元,贫困人口住院4206人次,报销2718.9万元,合规费用报销率为82.9%;全市18个定点医疗机构均设立了“一站式”结算窗口,开通了农村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共设立健康扶贫床位57张,市域内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安全住房方面:我市“十三五”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任务2930户9247人,其中集中安置 2708户9025人、分散安置220户220人、集中供养2户2人。建成集中安置点8个,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入住率100%。腾退旧宅基地2689户8624人,腾退面积386.41亩,腾退率100%。今年危房改造185户,已全部竣工验收,任务完成率100%。饮水安全方面: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106处,对全市所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配备了消毒净化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人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保证了群众用上安全放心水。中省《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确定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贫困村通动力电、贫困村组通公路、通客车、通邮、通网络、人居环境干净整洁7个方面全部达标。

(三)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做强产业稳致富。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治本之策,不断优化调整产业扶贫政策,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和庭院经济等,累计投入产业到户扶贫资金1.84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3亿元,投入扶贫互助资金4719.8万元,各类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覆盖8875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积极推广“党支部+X+贫困户”带贫益贫模式,全市245个经营主体与2690户贫困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全市14个供应商5大类产品录入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数据平台系统。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帮扶单位助销、省级“两联一包”单位采购、网络平台宣传推荐、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等方式,共销售小杂粮、瓜果蔬菜、粉条等农产品4631.71万元。特别是在9月8日—9月9日,我市举办了“人人携手献爱心、消费扶贫在行动”主题活动,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认购促销”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销售自制的陕北土炉月饼、特色小吃和各类农副产品,总销售额近3000万元。

(四)强力推进稳岗就业,拓宽渠道促增收。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吸纳、公益专岗等措施,累计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10397人,开发公益专岗特岗1480人次;建成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27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13人次。对全市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大的3个标准化创业中心、11个社区工厂、16家社会企业给予政策性补贴117.2万元;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业创业培训的,发放交通补贴18.85万元;为23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159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49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共计2035.04万元;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岗位531个(其中贫困劳动力公益岗位417个)、城镇公益性岗位112个(用于安排移民搬迁户)。按照光伏电站收益资金80%的比例,设置公益岗位804个,安排贫困人口804人。

(五)聚焦各级反馈问题,整改清零防风险。以“三排查三清零”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巡视、考核、巡查反馈及自查问题整改,排查的157条问题已整改到位156条,剩余1条问题进入收尾清零阶段。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完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等10个方面588条长效机制,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全市112户285人边缘户,纳入低保政策范围266人,纳入比例93.3%;全市89户264人脱贫监测户,纳入低保政策范围234人,纳入比例88.6%。实行由一名乡镇科级领导和一名包扶工作队领导干部共同包扶边缘户的“双重包扶责任制”,落实扶贫小额贷款、产业奖补政策支持边缘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

(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志智双扶增动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教育引导常态化、村民自治规范化、文明创建精细化和公益救助社会化为重点,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通过举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开展文化进村活动、线上宣传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依托“家风馆”“红白理事会”“幸福互助院”,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坚决治理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问题。通过评优树模、文明创建、“爱心超市”等形式,激励贫困群众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加大法律法规、脱贫政策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能力。截止目前,“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宣讲136场次,评选出优秀贫困户376户,脱贫之星10名,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564人。通过创新性开展一系列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思想上自愿脱贫、行动上努力脱贫、过程中实现脱贫,进一步提振了贫困群众自强自立、勤劳致富、争先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七)健全督查考核制度,持续加压转作风。今年以来,统筹纪检、组织、扶贫等部门力量加大常态化督查考核力度,通过视频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导等方式,检查“四支队伍”到岗履职和包扶干部包扶情况,及时在全市进行通报,并采取集体约谈、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问责问效,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抓手,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突出位置,转作风、抓治理、促攻坚,加大执纪审查、直查直办力度,形成有力震慑。截至目前,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7件,处理53人,其中约谈提醒、诫勉谈话13人,党纪政务处分40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6批18起24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过硬的作风保障。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关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毫厘不差的“交总账”意识和万无一失的完胜意识,扎实做好“对标补短”工作,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真诚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子长的建设发展,欢迎大家多来子长采访采风、检查指导,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实、更好。

谢谢大家!

李少婷:

谢谢雷书记。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名称。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子长市在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是如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谢谢。

子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茂胜:

农村饮水安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将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5年来累计投资1.3亿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06处、巩固提升46处,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系统,增建水处理和净化设备,实现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运转,保障群众长期吃上安全放心水,我们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办法:一是成立了子长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站,制定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出台了《子长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运行管理办法》,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二是按照“三个责任”的要求,进一步落实镇政府主体责任和村组直接管理责任,夯实水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责,指导、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农村水质监测系统,增建水处理和消毒净化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长期有效运转。四是全面推进农村水费改革工作,制定了《子长市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确定181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人员(水管员),落实了管护经费。五是按照“四级回访”机制要求,建立市镇回访机制和服务保障机构,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和回访渠道。六是加大节水爱水、有偿用水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节水爱水意识。通过以上6项措施有效保障了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转,真正让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压紧压实管护责任,提高群众以水养水、节水爱水意识,保障饮水安全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陕西网记者:

子长市在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方面有哪些亮点?谢谢。

子长市扶贫开发局局长高振平:

近年来,我市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针对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农业功能拓展深度广度不够、产业链条短、品牌建设滞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经济,坚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积极构建“一主三带四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发展壮大山地苹果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秀延河川绿色蔬菜、子安路沿线标准化葡萄、重耳川优质蚕桑产业带,扎实推进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陕果子长现代果业物流园区、省级马铃薯示范园区、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7个、专业镇8个。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按照“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户户有短期增收项目和长线致富产业,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门生产实用技能”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推广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84亿元,发放小额信贷1.13亿元,投入扶贫互助资金4719.8万元,扶持8875户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设施蔬菜、养殖、薯桑、中药材、小杂粮等各类产业,全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8423元,收入实现了稳步提升。

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行“党支部+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的“N+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完善经营主体和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到特色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全市共有245个经营主体参与带贫益贫,带动贫困户2690户7655人,贫困群众实现收入923.3万元,把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嵌入到产业链中,实现了稳定增收。

三是加快村集体经济建设,多渠道增加收入。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全市188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全覆盖,健全了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站建设,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土地纠纷仲裁等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为主的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和光伏、水资源为主的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切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提供多重保障。2019年以来,我市共安排7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965万元,关联贫困户3462户。目前已有36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分红,共分红720万元。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采取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流转6.96万亩,流转率27.8%,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和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并通过能人带动、项目驱动等途径,把贫困群众嵌入农业全产业链中,真正让贫困群众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脱贫之路。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

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你市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保障的?谢谢。

雷兴平:

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核心就是解决广大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今年以来,为全面提升危房改造质量,按照省市要求,我们及时出台了工作方案,制定了鉴定导则,明确了补助标准,并严格按照发现一户、鉴定一户、改造一户的思路,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组建4个工作组,由市住建系统4名副职担任组长,将全市危房改造任务划分为四个片区,每名组长包抓一个片区,小组成员包抓一个镇(街道),实行小组成员向组长负责、组长向危改办主要领导负责、危改办主要领导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二是大力宣传,政策引领。组织包抓干部进村入户宣讲120余次,开辟政策专栏滚动解读,并发放口袋书3000册、宣传挂历3000本,让贫困户真正了解危房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贫困户理解、支持、参与到危房改造工作中来。三是严格督导,注重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基本质量标准、基本结构设计、基本建筑工匠管理、基本质量检查、基本管理能力”要求。举办工匠培训会6次,工匠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承接危房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抓责任人坚持每周至少现场巡查一次,严把工程质量及安全,确保房屋质量、安全零缺陷。四是抓早动快,精准认定。结合今年危房改造任务及强降雨等实际情况,我市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分8路开展危房认定工作,确保危房认定工作快、实、准。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所有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管机制,既要找出新出现的危房,又要对已改造住房安全进行“回头望”,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及时报、迅速改,确保户户过硬、长期安全。

西部网记者:

子长市在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服务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李茂胜:

为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防控水平,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坚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持续打好慢性病政策宣传、筛查鉴定、签约服务、慢病救助等一系列“组合拳”,为群众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一是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在政策的宣传上,我们在充分利用电视、微信、标语、宣传栏、宣传折页等多种宣传载体的同时,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随访、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义诊咨询等,大力宣传慢性病健康知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门诊救助政策,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政策知晓率。二是全面加强慢病筛查鉴定工作。由市卫健局组织医院专家每年分2次对全市各镇(街道)排查出的疑似慢病对象进行集中筛查,并出具诊断证明、发放慢病救助卡。在市人民医院设立了贫困人口慢病筛查窗口,常年对因各种原因未能集中筛查和动态新增疑似慢病人员进行筛查鉴定,患者持诊断证明到辖区乡镇卫生院进行登记备案,由卫生院汇总上报健康扶贫办,健康扶贫办审核确认后送医保局进行登记备案,确保了慢病对象享受门诊救助政策。截止目前,全市累计筛查鉴定慢病患者3109人。三是做细做实签约服务工作。组建了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执业医师以上医务人员与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组成的签约团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所有慢病对象进行签约服务,每季度上门随访服务一次,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四是全力做好慢病患者救助工作。市医保局和卫健局密切配合,在各医疗机构设立开通了慢病门诊救助报销端口,为各乡镇卫生院预拨了慢病救助资金,有效保障了救助政策的落实。全市今年共救助贫困人口慢病对象4859人次,救助金额17.05万元;医后门诊救助贫困人口215人次,救助金额39.69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的原则,在落实好各项贫困人口救助政策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的摸排力度,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患者医疗保障服务,推动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服务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新浪延安记者:

子长在防返贫防致贫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谢谢。

高振平: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防止返贫致贫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加强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以监测预警对象排查、帮扶措施落实、系统跟踪监测为重点,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式,通过农户申报、镇村走访核查、行业部门重点监测、大数据平台预警监测等途径,确定监测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不出现返贫致贫人口。具体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时监测预警。通过“四支队伍”常态化实时监测预警和延安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分析预警,每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进行预警预判。二是强化帮扶力量。对201户“两类人群”实现“双重包扶责任制”,即边缘户由一名乡镇科级领导和包扶工作队领导干部共同包扶,脱贫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领导和现有包扶人共同包扶。三是落实政策措施。从收入、“三保障”、特殊情况3个方面预警,制定了8条具体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四是加强督导问效。出台了《关于扎实做好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方案》《关于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问题排查机制》等长效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级分类建立监测预警台账,作为常态化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做到监测问题全见底、预警风险全清零,实现“两类人员”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动态帮扶、动态销号。

下一步,我们将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为重点,紧盯因病、因灾等易返贫致贫因素,进一步健全脱贫户返贫预警干预机制,加强已脱贫和边缘户等重点群体的跟踪监测,做到近贫预警、达贫处置、脱贫巩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李少婷:

感谢雷书记和两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的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