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决战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第四场) 介绍陕西省产业扶贫推进情况

时间:2020-10-16 13:56:27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6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维国、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智峰、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副处长李群出席,介绍陕西省产业扶贫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决战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维国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智峰先生、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副处长李群女士,请他们围绕“聚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稳步脱贫增收基础”主题,介绍我省产业扶贫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郑厅长介绍总体情况。

pic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维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产业扶贫的关注关心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最有力的抓手,坚持“产业是基础,精准是核心,关键在带动,根本在机制”的总体思路,突出特色布产业、打造品牌促营销、狠抓主体强带动、推广模式建机制、深化改革激活力,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统筹多方投入,强化产业扶贫要素保障。

我们强化省级部门横向联动、推动市县镇村协同攻坚,聚集14个省级部门和单位,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多渠道资金投入、多层次参与帮扶和多层面风险防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资金、项目、政策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聚集,向产业扶贫集中。先后出台了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带贫益贫长效机制《指导意见》,分类制定了产业发展、主体带贫、农产品营销、合作社规范、集体经济壮大、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举措完备、针对性强、实用实效的政策指导体系。同时,我们强化资金引导和金融支持,明确规定投入到产业扶贫的资金不得低于涉农整合的60%,每年投入到产业扶贫的资金超过100亿元;对深度贫困地区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由10倍放大到最高15倍,自2016年以来,推出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上百种,仅2020年1-8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9369户15.6亿元;并不断探索扩大茶叶、菌菇等特色农险品种,将奶山羊保险纳入中央对地方特色产业奖补试点范畴。特别是今年积极应对疫情,出台“八条措施”,优化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引导2794家县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9.89%、1653家扶贫车间开工率99.33%。

二是突出区域特色,一二三产融合,贫困户长短产业全覆盖。

我省围绕“3+X”工程,即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因地制宜做优做强魔芋、中药材、核桃、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系列产品等一批百亿级区域特色产业,为56个贫困县提出产业发展菜单,指导各地依产业定项目,依项目强带动,初步形成了“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发展格局。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963元提高到2019年的11412元,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由87.78%提高到92.58%。

产业布局上,重点在六盘山片区发展矮砧苹果、吕梁山片区发展山地苹果,秦岭北麓和汉丹江流域发展猕猴桃,关中地区发展奶山羊,秦巴山片区发展设施食用菌、茶叶,推进肉羊、设施瓜果、核桃、魔芋等,30多种特色产业集中在贫困地区布局。2018年以来,全省年均入库项目1.5万个以上,新增苹果88万亩、猕猴桃17万亩、设施蔬菜28万亩、茶园34万亩、奶山羊扩群65万只、智能选果线70多条,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现了特色产业100%全覆盖。

链条推进上,实施“百库工程”“初加工惠民工程”等重大项目,2015年以来56个贫困县累计建成1294个农产品加工扶贫基地,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8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超过10万多吨,加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产业增收空间有效拓宽。

渠道拓宽上,以“3+X”特色产业为重点,同步发展旅游、光伏、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累计安排过亿元支持乡村旅游,100万千瓦光伏扶贫计划扎实开展,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富平、周至、平利进入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前50强”,贫困人口电商知识培训和贫困村服务站点建设进度均超80%。

三是按照“三年百市”,强化品牌营销,多渠道促进农产品市场对接。

2018年我省开展农产品“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品牌培育和宣传销售,构建和推广“陕牌”,提升产业扶贫实效。

品牌培育上,围绕“3+X”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洛川苹果、商洛核桃、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国家级特优区建设。举办了陕西农业品牌设计大赛,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汉中仙毫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大荔冬枣入选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齐峰奇异果、秦宝牛肉等11个产品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仅2019年就有12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营销推介上,通过百场活动、千家形象店、万家搭载网点,全方位多渠道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2018-2019年,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共举办或参加展销活动超过550场次,参展企业累计超过8700家,展销水果、茶叶、畜产品、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200多种,达成合同、意向签约3600余份,总金额超过1200亿元,在全国各地建立农产品品牌店、体验店、展示专柜1691个。

节庆打造上,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聚力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陕西年货节”两张名片,“两节”已经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成为有影响力的农产品营销平台,成为消费者购物的嘉年华和狂欢购物节。

四是加强主体培育,完善利益机制,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

我们把主体精准带贫作为产业扶贫关键举措,推动贫困群众精准嵌入产业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木耳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借袋还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形式,带动2.64万户、6.55万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茶产业,共有1411家市场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采取茶园托管、返租倒包、吸纳务工等模式,带动了6.38万户、19.98万贫困人口增收。

政策层面,先后出台了主体带贫和产业带贫《指导意见》,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激励的政策支持,将带动贫困户作为主体承担项目、申报认定、示范评比的前置条件。各地探索形成了“先借后还”“托管经营”等22种典型模式和35个成熟范例,带动全省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也连续开展主体带贫履约履责“大排查”、产业扶贫“大查补”等系列活动,建立产业扶贫主体带贫益贫监测系统,跟踪监测主体带贫动态,推动全省1.4万个经营主体按期履约,规范带贫。

据统计,2015-2020年56个贫困县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主体比重达60%以上,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

五是坚持重心向下,搭建帮扶平台,满足贫困群众解决技术难题。

我省创新技术服务110,推广普及性培训,实施技术干部包联全覆盖,累计开展技术帮扶350万户次,实现了传统技术培训向现场精准技术帮扶的根本性转变,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技术帮扶110平台方面,吸纳近2万多名有实招、接地气、受欢迎的土洋专家、田秀才进入帮扶队伍,采取“110”接警服务和主动上门相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技术帮扶,24小时全天候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

普及性培训方面,组织4000名农业专家、1.2万名技术干部、1.4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和8000多名职业农民的“四支队伍”,同步选聘1.6万名产业指导员,搞调研、抓培训、作指导,在农资服务、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多个方面主动带领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技术干部包联方面,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作用,连续4年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帮扶,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56个贫困县,解剖麻雀、打造典型、树立样板,开展技术服务。

六是树立典型榜样,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产业扶贫良好氛围。

挖掘各地产业扶贫好做法、好典型,充分利用陕西日报、西部网、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方式多渠道树典型、立标杆。拍摄《决战》《责任》《奏响产业扶贫最强音》等产业扶贫专题片,展现新精神,弘扬正能量。深入挖掘扶贫干部、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等扶贫带贫先进事迹,举办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报告会。编印《产业脱贫简报》近百期,宣传政策措施和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各地优先推进、全社会关注支持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尤其是2017年成功承办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高度评价我省“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产业扶贫经验做法。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谢谢郑厅长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中国城市网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城市网记者。请问,产业扶贫将采取哪些关键举措,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智峰:

我们将在政策保障、产业扶持、指导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具体有以下措施。

政策保障上,将落实“四不摘”要求,编好“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一是完善长效机制。指导基层落实好产业带贫长效机制、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出村进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指导意见》和《若干措施》,明确脱贫攻坚后的目标任务,确保产业扶贫政策不断档。二是狠抓政策落地。保持对贫困群众的特惠性政策不变,继续实施产业项目扶持,加大主体带贫力度,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延长信贷政策期限,确保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益。三是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重点,完善普惠性政策,对脱贫攻坚期各级实施到村项目形成的资产,产权划归村集体。对跨乡跨村实施的项目,能量化到村的将权属量化到村集体。

产业扶持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资金投入不减,今年已向贫困地区切块下拨产业扶贫资金3.9亿元,安排产业发展资金近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26%和1.16%。一是促进带贫益贫产业壮大。以“3+X”工程实施为重点,持续对56个贫困县开展菜单式指导。推进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扩大奶山羊、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带动面。积极发展经济效益好、群众参与度高的小众产业,把贫困户深度镶嵌在产业链上,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受益。二是推动贫困地区产业融合。在贫困地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加工项目,优先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建档立卡户发展“庭院经济”,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加快扶贫产品营销对接。对全省小众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统计摸底,开设陕西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展厅。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社会扶贫网等方式,大力推广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指导服务上,推进开展产业扶贫“包市联县”和技术帮扶,确保攻坚结束后工作力度不减。一是保持常态指导服务。进一步强化厅领导包市、厅属单位联县的工作机制,完善产业扶贫信息调度机制,继续派出专业技术干部对9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进行常态指导服务,帮助基层破解难题。二是持续开展技术帮扶。拓展技术帮扶110平台,开展高素质农培培育,充分发挥省级40个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积极吸纳土专家、田秀才、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团队参与技术服务,确保科技帮扶精准实效。三是巩固问题整改成果。以质效提升为主线,下功夫抓好各方面反馈问题整改,特别是对标年度目标,开展现场调度和指导,帮助基层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产业政策,确保产业扶贫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村集体经济是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持续脱贫的基础,也是攻坚结束后防返贫的重要屏障,我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有哪些举措?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副处长李群: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基本结束,我省农民与集体产权关系初步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愈加活跃。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完善政策、强化扶持、健全机制、示范引导四个方面入手,激发活力,提升能力,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十二条措施》,细化配套政策,加快解决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用地供应、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才支持、科技支撑、机制建设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夯实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打造集体经济良好政策环境。二是强化财政扶持。以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为重点,选取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集体成员有意愿、有共识、有要求,集体经济有基础的村,每年安排资金3.45亿元,扶持690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三是健全运行机制。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改革试点“回头望”,全面提升改革质量,进一步密切农民和集体关系。加快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管理、决策、监督等运行机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四是强化示范引领。分地区、分类型开展典型遴选,总结熟化模式,打造示范样本,创建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为指导全省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鲜活经验。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请继续提问。

陕西农村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农村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前一阶段在西安地铁上出现了一批合作社和其产品的广告,非常吸引人。请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背景和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增强带农增收能力?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智峰:

9月份,我们在地铁1、2号线,以图音并茂的形式开展了农民合作社地铁宣传月活动。参与此次地铁宣传的61家合作社,是从全省310家百强社中以带农增收、规范经营等为重要标准,精心遴选的。产品涉及洛川苹果、陕西猕猴桃、陕北杂粮、韩城花椒、陕南魔芋、安康富硒茶、清涧红枣、富平柿饼以及富硒小米、瓜果蔬菜、鸡蛋、手工艺品等80多种名特优农产品。西安地铁1、2号线是贯穿西安东西和南北的两条主要干线,客流量大,沿线有北大街、钟楼、小寨、大明宫等地标站,还有北客站、五路口等客流聚集站。在西安地铁1、2号线为我省优秀合作社及其产品提供发声平台,有效提高了百强示范社品牌知名度,扩大了合作社影响力,拓宽了合作社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陕西消费扶贫新引擎,帮助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增强合作社带贫益农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带农增收能力。一是力争年内出台新修订的修订《陕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全面落实省委农办等11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督促指导各地围绕“3+X”主导特色产业,合力培育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增强带贫益贫作用。三是强化示范县建设,打造县域发展样板。四是继续加强与媒体合作,开展报纸、网络等全方位宣传,进一步推介我省典型示范合作社及其产品,扩大合作社影响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最后一个问题。

陕西网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网记者。攻克深度贫困是脱贫攻坚的硬任务。请问我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之后,目前在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智峰:

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三个。

一是扶贫产业难壮大,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资源稀缺、市场信息闭塞、生态环境脆弱,贫困群众思想保守、技能储备较弱、发展动力不足,青壮年劳动力更倾向于“走出去”务工就业,导致深度贫困地区存在“有项目难实施、有产业难壮大”的困境。二是集体经济较薄弱,大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能人带动、缺乏产业项目、缺乏管理经验的问题将会较长时期存在,整体生产经营效益不高是一个现实问题,生产效益低、群众分红少、带动作用弱等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解决。三是发展风险规避难,特别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受阻,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等动植物疫情多发,干旱、冻害等极端天气叠加交替发生,扶贫产业发展风险几率加大。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持续推进“3+X”工程,深入推进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继续加大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全力克服疫情和灾害影响,完善主体带贫激励机制,壮大贫困地区集体经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

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与会的各位记者。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