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渭南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一)

时间:2020-11-06 15:20:38 来源:陕新发布

为全方位展示渭南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决定从11月2日至16日,采用“一线发布法”(即:新闻发布会+一线采访)在全市11个县(市、区)召开全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县(市、区)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负责同志,围绕本县(市、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工作成效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和成效进行通报发布。发布会结束后,组织媒体记者进行脱贫攻坚一线采访。

11月2日,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渭南市临渭区副区长张占权同志就临渭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工作成效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和成效进行通报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主持发布会。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委宣传部举行的“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临渭专场新闻发布会。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为全面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展示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汇聚我市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市委宣传部决定从11月2日至16日深入扶贫一线,在全市11个县(市、区)召开全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现场发布会,邀请各县(市、区)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负责同志,围绕本县(市、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工作成效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和成效进行通报发布。

应邀出席今天首场新闻发布会的有:

临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占权同志

临渭区扶(脱)贫办主任            张斌同志

临渭区农业农村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王蹇同志

临渭区卫生健康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杨晓锋同志

临渭区人社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王乐同志

现在请张区长就临渭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工作成效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和成效进行通报发布。

临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占权: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渭专场,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临渭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请与会代表及新闻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我谨代表临渭区委、区政府,向参会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为讲好临渭故事、传播临渭声音、推介宣传临渭的媒体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临渭区脱贫攻坚工作作以介绍。

临渭区辖20个街镇,59个社区、28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人。临渭区是非国定贫困县,2016年,全区共有贫困村8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0067户101810人,贫困发生率8.7%。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六个精准”,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专项行动,实现了标准化卫生室、硬化路、动力电和网络的全覆盖,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全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9年底,81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脱贫27703户97719人,贫困人口减少到2364户409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7%;贫困群众收入从2016年的3437元提高到2019年的9371元,增幅172.7%。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被评为好的等次,先后荣获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城市、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等称号。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五个三”作以概括。

(一)夯实三个责任抓扶贫。一是夯实三级书记主体责任。建立了“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体系,组建区镇村三级书记为同级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构,区委、区政府领导包联包抓街镇、贫困村,选派包联单位主要负责人、街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贫困村扶贫总队长,落实村支书驻村统筹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实现同频共振。二是夯实部门行业责任。明确部门“一把手”为行业第一责任人,将脱贫攻坚工作与部门考核、干部使用双挂钩,成立行业部门扶贫办公室,量化下达目标任务,落实区级分管领导牵头,部门主要领导负责,明确专职副职和干部,主抓行业扶贫工作,对标压茬推进落实。三是夯实“四支队伍”主战责任。选派81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207名干部驻村帮扶,向脱贫任务重的非贫困村派驻了37个驻村工作队;对未纳入兜底保障的未脱户、监测户、边缘户,在保持原包联干部的基础上,再充实1名科级领导进行帮扶,做到“人盯人、点对点”精准帮扶。制定“四支队伍”管理十七条措施,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及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实现人在岗位、心在状态、身在战场。

(二)坚持三业并重促增收。一是立足脱贫致富兴产业。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围绕葡萄、核桃、猕猴桃和畜牧养殖,采取“户发展给奖补、村发展给扶持”的办法,逐村逐人落实产业项目。落实奖补资金1.17亿元,通过“财政注资、单户入股”的方式和“村村建园、企园带动”的模式,在81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建成扶贫产业园99个,带动10375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将7313户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目前,全区种植葡萄26万亩,核桃21.5万亩,猕猴桃8.6万亩,花椒7万亩,生猪存栏26万头,形成了种植业南有核桃、猕猴桃,北有葡萄;养殖业南有石羊,北有新希望的产业布局。探索形成了“全面托管、技能托管、入股合作及党支部+园区+贫困户等模式,培育出了岭西香瓜、灵阳香菇、蔺店茶菊、高李猕猴桃等30余种扶贫产品,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贫困群众多渠道增收。先后涌现出“桥娘草编、谦顺核桃、恒然四季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被誉为南塬扶贫的“三朵金花”;石羊集团的“支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和“保底定价、风控上限”收益分配模式,荣获2020年度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二是探索“先业后搬”促乐业。先后建成雨露社区、阳光社区、双创家园社区和向阳社区4个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2535户10144人。社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医疗室、休闲广场、商业街区、服务中心等,做到学生上学、看病就医、生活购物、娱乐休闲、上班就业、便民服务“六不出社区”。同时按照“先业后搬、搬脱同步”的思路,在搬迁社区周边配建了旅游景区、农业园区、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创业孵化基地等,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实现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我区移民搬迁工作荣获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三是围绕稳定收入扩就业。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落实“四动五转移”政策,先后开展200余次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帮助5万多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灵活运用“八条措施”,开发环卫保洁、疫情防控等公益性岗位5503个,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00余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2900余人。建成创业孵化基地7个,入驻创业者274家,带动就业3200余人;创建社区工厂9家、就业扶贫基地8家,实现多渠道稳定就业。

(三)狠抓三个强化补短板。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我们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助推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水电路讯室为重点,以产业基础设施为补充,统筹一体推进实施。2016年以来,共实施农村饮水工程139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推行的“预付智能水表节水”模式被评为市级组织创新奖;新建低压线路106公里,改造线路249公里,更换配变31台,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建成通村水泥路2023公里,实现村村通、全覆盖,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所有建制村光纤通达全覆盖,4G网络全覆盖。围绕产业发展设施短板加快建设,累计建成生产路189公里,新打41眼灌溉机井及配套,灌溉管网3.9万米。二是强化政策落地。围绕“八个一批”精准落实政策,做到不遗不漏。在教育扶贫方面,以“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为抓手,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动态监测、“五级”劝返等机制,组建“百人送教队”和“扶智励志”团队,发放资助金229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3万人次;为142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开展励志教育、心理辅导150余场。在健康扶贫方面,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医疗“四重保障”机制,实行“千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家庭”、健康扶贫基金爱心救助、医疗卫生双下乡”三结合健康扶贫模式。全区2139名医生结对包联因病致贫家庭,累计上门诊治4万余人次;255名区级医疗专家定期下乡开展巡诊,接诊患者8968例,开展义诊198场,业务培训376次,1750名大病患者得到救治,1.3万名慢病和地方病患者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贫困患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80%以上。在综合保障方面,紧扣基本生活无忧、基本养老无忧两大目标,探索形成了“党支部+”阳光托管扶贫模式,建立健全了全方位救助保障机制,织密筑牢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安全网。五年来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救助金34335万元,做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三是强化资金运用。坚持工作围绕扶贫转、项目围绕脱贫干、资金跟着项目走。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1亿元,探索创建的扶贫超市、“云养殖”产业扶贫成为亮点模式。严格按照“谁分配、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坚持分级、分类、全程公示公告,做到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精准使用、发挥实效。

(四)聚焦三个精准提质量。一是精准识别管理。坚持群众工作法,把政策标准交给群众,让群众代表自己评、自己定,做到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真实准确。制定信息数据一体化实施方案,采取区镇分级统筹、部门协查、信息中心监测三结合的工作方法,通过街镇部门分类补、帮扶干部分类核,做到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精准达标退出。对照退出标准,以时间为轴、任务为图,制定操作指南,严格程序开展脱贫退出。针对已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等,建立以村级“四支力量”为主的防返贫监测机制,通过“听、查、访”实时掌握情况,综合分析研判,跟进落实帮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三是精准帮扶措施。推行“户分四类”精准帮扶,按照“巩固户、提升户、扶持户、兜底户”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消费扶贫月、消费扶贫十大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八进”活动,认定扶贫产品30个,建成扶贫专馆1个、专柜7个,线上线下齐发力,销售各类扶贫产品2300余万元,带动3000多贫困群众受益。

(五)强化三个机制促脱贫。一是强化“三督一考”。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总,区人大区政协分片督导,区镇村三级干部出战的工作机制,做到“问题、措施、责任”三明确,“排查、督导、整改”三到位。通过仔细“查”、碰硬“督”、扎实“干”、聚力“战”、严格“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强化考核激励。将脱贫任务较重的南塬6镇、19个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考核分值提升到30分,其他街镇和单位分值提升到20分,实行包抓村考核结果与帮扶单位年度考核、干部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做到全员出动、精锐出战。五年来,先后提拔驻村干部101人,受省市以上表彰80余人,考核评优240余人,有效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激情。我区推行的“党员户长制”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问责追责办法》,凡脱贫工作中出现工作不力、整改不力、成效不佳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查追责,以严格的执纪问责倒逼工作落实落细。

各位媒体朋友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最后冲刺仅剩的两个月里,我们将围绕“交总账”,尽锐出战,对标补短,提升质量,做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项项过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最后,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临渭区发展!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祖亮:

谢谢张区长的通报。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中国网记者 雷阳

您好,我是中国网记者,目前全区产业发展现状是什么?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咱们临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临渭区农业农村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王蹇:

答:近年来,临渭区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规模、提质增效、做强品牌”的思路,以葡萄、猕猴桃、核桃主导产业为基础,基本形成了全区农业生产北葡萄、南核桃、塬面猕猴桃特色产业布局,全区目前已发展葡萄26万亩、核桃21万亩、猕猴桃9万亩;畜牧业按照“南石羊、北希望”的产业布局,生猪存栏19.36万头、牛1.04万头、羊6.18万只、家禽172.7万只。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我区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财政注资的方式、“村村建园、企园带动”的模式,建设扶贫产业园。目前,81个贫困村建立扶贫产业园99个,三年累计注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314余万元,带动7274户贫困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产业纯收益338余万元,流转土地3837亩,其中贫困户土地745.08亩,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65.685万元;带动群众就业7549人次,其中贫困户就业1388人次,增收101余万元;帮销贫困户农产品增收162余万元;带动贫困户收益分红102.55余万元,其他带动方式贫困户增收29余万元,贫困户共增收460.235万元,户均增收632元。

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了《临渭区产业扶贫扶持办法》、《临渭区贫困户发展产业政策补助实施细则》,三年累计拨付1424余万元,惠及10375户次贫困群众,并为81个贫困村确定162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展开技术帮扶,覆盖78751余名群众,确保每个产业脱贫户至少掌握1门生产技术。

下一步,我们将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紧扣工作实际,瞄准短板弱项,开展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华商报 杨托

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的重要举措,在工作推进和落实中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取得的成效如何?

临渭区卫生健康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杨晓锋

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临渭区卫生健康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健康”主题,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一是狠抓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建标准化村卫生室78个,全区383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规范运行。加强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五年共为区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招录医护人员462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目前,我区6个区级公立医院,市一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其余为二级;28个乡镇卫生院均已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二是严格落实健康扶贫三项普惠政策。(1)所有贫困人口在区内定点医院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入院取消住院押金,开通“绿色通道”。(2)全面落实“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夯实市一、二院救治主体责任,全区患有30种大病的1750名贫困群众得到全部有效救治。(3)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220个家庭医生团队采取入户随访、电话问询或预约就诊,对贫困慢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公卫和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全区患原发性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8603人、脑血管病等六类慢性病4278人、地方病439人分别提供了每年不少于4次、1次的有针对性的签约服务。三是抓好工作创新面,三策联动,助力健康扶贫。(1)在全市首创“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累计2139名医疗专家对因病致贫家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包联救助,上门诊治4.6万余人次。(2)创新开展“医疗卫生双下乡”。组建区镇医疗联合体,区级业务骨干下乡帮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3)在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办和我局的倡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医疗专业人才作用,开展“健康扶贫义诊百村行”活动。专家团队走进81个贫困村,为群众义诊,做好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知识宣讲等,惠及2万余人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彩页2万余份。并为贫困群众免费送上总价值150万余元的爱心药箱、健康包,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同时,近年来,我们还建立完善了防止因病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机制、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和村卫生室管护机制等“五项长效机制”,实现了以治疗为主向疾病预防的持续转变,从根本上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巩固了脱贫成果。

三秦都市报 任瑞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我们了解到临渭区目前还有2405户4205人未脱贫,请问针对未脱贫人口,你们在就业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临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王乐

答:为切实解决未脱贫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们首先是全面核查,吃透底子。抽调区人社、区督战队等63人的核查队伍分21个小组先后两次对全区未脱贫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进行全面核查了解,逐户走访,逐人对接。结合核查情况,我们采用逐镇分析研判,逐人对接岗位的办法,因户施策,送岗到人,确保未脱贫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全面清零。

二是广开就业门路,促进人岗对接。一是全区共创办就业扶贫基地8家,社区工厂9家,吸纳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二是创新招聘形式,延伸招聘会到镇村,走进移民搬迁社区,现场征求就业意愿,“零距离”解决就业。三是协调陕建四建集团等企业进村入户,面对面招用39名未脱贫未就业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特设公岗,托底安置。今年,我们出台了《临渭区特设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切实推动特设就业扶贫公岗人员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全区认定的贫困村中开发特设就业扶贫公岗143个,主要从事乡村道路维护、巷道保洁、绿化,疫情期间防控和村级就业扶贫协管等工作,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祖亮: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临渭区委宣传部,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媒体朋友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我市脱贫攻坚补短强弱的关键时机,希望省级各驻渭媒体和市级媒体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发扬优良作风,积极践行“四力”要求,要借助本次难得的采访机会,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写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稿件,要持续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宣传报道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效,大力宣传我市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为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围绕临渭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成就、亮点和工作特色进行实地采访,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