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 (第二场)

时间:2020-11-12 16:18:21 来源:陕新发布

介绍“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

pic

11月1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胜利、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小波出席,介绍“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胜利先生、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小波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胜利副市长介绍总体情况。

张胜利: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我就榆林市高质量发展向新闻媒体朋友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榆林是14个国家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陕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榆林市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2015年,榆林市经济总量2621亿元,到2019年底,经济总量4136亿元,年均经济增速7.7%。经济总量从2015年全国排名第61位,上升到2019年第54位,处于西部城市第6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904元和13226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1.2倍和1.4倍,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可以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十四五”,对榆林来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榆林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总体布局,在“十四五”期间,榆林高质量发展概括为“一三二二一”:即坚持“一个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省委、省政府对榆林确定了“三大目标”,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提升“两个水平”,全面提升榆林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水平,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把全面从严贯彻到党的建设全过程中;实现“两个更好”,更好地支撑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一个定位,“十四五”甚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要把榆林建设成“现代化资源型领航城市”,这就是我们在未来“十四五”期间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按照总体布局,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全力以赴抓的10项重点工作。如果这10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了,榆林的高质量发展就会落地生根。

一、坚持绿色发展。榆林是生态脆弱和资源富集并存的地方,榆林又处在黄河中上游,总书记去年在郑州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按照这个国家战略,榆林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构建大生态格局。我们处在毛乌素沙漠南源,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榆林人民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去年底林草覆盖率达到34.8%,把陕西绿色板块自南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去年,榆林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的指导思想,继续优化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二是发展绿色矿山、绿色油气井、绿色工厂,榆林是工业化城市,也是资源型城市,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保持战略定力,防止过度开发。三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做好四废工作,危废、固废、医废和废水循环再利用,把资源“吃干榨净”。四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榆林兰炭、金属镁都是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了损害,在未来一段时间要通过技术改造对全市128家兰炭企业和108台小火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为我们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

二、坚持安全发展。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对榆林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来讲,统筹发展和安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是主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去年煤炭产量是4.65亿吨,“十四五”期间将按照稳中有进的基调,煤炭产量稳定在5亿吨左右,石油产量基本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00亿方左右,给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生产安全。榆林有260家煤矿,煤矿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我们还有54家化工企业、97家火电企业,榆林市委、市政府一直按照总书记要求,坚持生命至上发展理念,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我们要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不安全不生产。三是保障经济安全,榆林是陕西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我们要在“十四五”期间按照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和主题,不断调结构、促转型,确保经济能够高质量发展,使榆林经集不出现大起大落,提高榆林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这是省委、省政府给榆林市确定的三大目标之一,一是实现从“三个转化”到“三个转变”,2003年,省委、省政府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提出三个转化,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经过十多年努力,通过资本积淀和技术创新,我们在“十四五”甚至今后一段更长时期内,要实现从三个转化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分别是“原料向材料转变、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煤化工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如果实现了三个转变,榆林经济就一定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入融入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新的发展格局。二是坚持园区承载,实现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中,按照五个一体化,把高端能源化工园区建成世界一流,目前布局了像榆神工业区、榆横工业区、靖边能化园区、锦界工业园区和神府电力外送产业带“四园一带”总体承载体系。三是坚持项目带动。我们要推进国家能源集团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带动榆林世界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四是推进能化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通过新兴产业,再加上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榆林现代产业体系。

四、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交界,和周边四个省都有接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一是建优中心城区。目标是构建空间优化、环境优美、功能优良的城市,“十四五”末,力争榆林主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左右,成为一个中等城市。二是建强县城。总书记今年4月份来陕视察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县城为主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三是打造“三个中心”。把榆林建成东进西行、北上南下的交通运输中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区域文化中心;依托榆林经济活跃优势,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把榆林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五、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不摘,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通过乡村振兴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榆林既是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去年粮食产量达到260万吨。未来“十四五”,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以规模化和科技创新,打造苹果、羊子、小杂粮、马铃薯、蔬菜5个百亿级现代化农业体系,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把群众吸引到农村来,实现产业兴旺、人民富裕。三是建设美丽乡村,使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令人向往的地方。

六、全面推进科技创新。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动荡和变革,“十四五”有两个方面一定是重中之重,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人才战略。 “十四五”期间,对榆林来讲,在科技创新方面,一是发挥中科院的科技引领作用,去年12月份,陕西省政府和中科院签订了一份协议,共建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榆林正在加快建设中科院创新院榆林分院,规划10平方公里作为中科院中试基地,积极打造成一区三基地,一区是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三个基地分别是把榆林打造成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榆林中试研发基地,科教融合基地。第二方面,发挥榆林学院基础作用,榆林是全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我们要依托榆林学院在兰炭、金属镁这些具有浓厚的榆林特色的传统产业上实现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第三方面,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五中全会提出,科技创新今后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我们在“十四五”期间,要把企业推向前台,加大企业在科技研发中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在科技创新这个主阵地中发挥它的主体作用。

七、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未来“十四五”,人才一定是各个方面争夺的焦点,对榆林资源型城市来讲更甚,我们在这方面有三个一批。一是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榆林市委、市政府将用事业、待遇、感情、环境吸引一批高端人才来榆林干事创业、建功立业。二是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发挥各类学院、企业的主体作用,为榆林培养一大批本土人才,在生产链各个环节有土专家、田秀才。三是共享一批顶尖人才,我们正在出台榆林人才强市战略,未来“十四五”,我们在榆林要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通过这些工作站,采用人才柔性政策,但求所用,不求所有,让一些顶尖人才能够引领榆林高质量发展。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深入推进关键领域改革,资源配置方面,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园区改革方面,通过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薪酬改革、人才制度改革,发挥园区对高质量发展的承载作用。推进国企改革,通过混合制改革,在国企生产链具有竞争力的环节引入民营经济,激发国企活力,让国有企业能够在新一轮市场经济竞争中焕发活力,提高竞争力。人才制度改革,通过人才制度改革实现人才强市。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加大开放力度,榆林处在陕西北部,未来“十四五”,榆林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呼包鄂榆城市群,依托交通运输中心,榆林在未来要成为链接中亚和西亚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去年,榆林口岸临时开放的效果很不错,“十四五”还要实现榆林口岸正式对外开放。还要依托高端能化产业基地,通过产业实现对外开放,办好煤炭博览会。未来“十四五”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要倾尽全力,把榆林打造成向西向北开放的窗口和门户。

九、精心打造科创新城。卡脖子技术一直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方面遇到的瓶颈,尤其对榆林高端能化基地,我们要实施技术“攻尖”,牢牢掌握主动权,科技创新是我们在“十四五”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力以赴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我们规划了76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未来的榆林要紧紧抓住科创新城这个新引擎,打造创新的示范区和引领区,目前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十四五”期间,科创新城中要建设大学城、科研机构,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赛事经济,我们要在科创新城打造人才硅谷,建设一批人才公寓,降低人才在榆林生活成本。还要建设生态长廊,我们要把榆林科创新城打造成创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和未来之城,当然这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努力,甚至要通过几代人努力,使榆林科创新城成为真正的科学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

十、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榆林市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2000年建市。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方面还有很多的短板,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榆林依然非常突出。“十四五”,一是提升教育水平。去年,榆林市和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联盟,北京师范大学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榆林办学,通过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榆林教育水平,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提升卫生医疗水平。榆林离西安等省会城市相对较远,未来“十四五”我们要和北京、西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联盟,让他们的专家能够到榆林来指导提高我们的医疗水平,开展远程会诊,要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三是提升文旅水平。榆林是一个文化交融和多元的地方,我们有红色文化、边塞文化、黄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深入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我们要把榆林这个地方打造成区域性文化中心,还要沿着黄河、长城,以及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三条线布局我们的生态旅游,把榆林打造成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四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弘扬抗疫精神,弘扬我们探索的社会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推进榆林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按照“一三二二一”整体布局,上下同心共同抓好这十个方面工作,未来的榆林就一定会持续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谢谢大家!

李惠:

谢谢张胜利副市长的介绍。

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请提问。

 群众新闻网记者:

您好,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前不久,全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陕北片区)座谈会在榆林召开,请问榆林市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和成效?

刘小波:

感谢您的提问。本月4日,全省重点项目观摩会陕北片区座谈会在榆林召开,对我们是鼓舞人心的一件事。我把项目建设工作介绍一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承载工作、以项目检验成效,“十三五”全市累计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0多亿元,年均增速11%,累计实施10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00多亿元。可以说,项目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抓手、投资的载体。一是坚持大项目带动。坚持“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思路,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五十亿元以上项目25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7个,初步形成“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发展格局。二是坚持高端化引领。确立了“12363”煤化工高端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全产业融合、全链条布局,国家能源集团、陕煤等龙头企业布局了一批深度转化项目,积极引进江苏恒力建设“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项目,推动原料向材料转化、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制品延伸、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三是坚持新动能培育。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示范区和建设科创新城两件大事,全面布局氢能、新材料、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智能无人系统和航空航天等产业,我们统筹推进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项目、靖边无人机测试基地、定边飞行试验基地、神木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入选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西北唯一,启动实施羊子“双千万”等重大工程,推动榆林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四是坚持补短板夯基。将基础设施、民生领域补短板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黄河引水、榆阳机场、浩吉铁路、陕北-武汉电力外送通道等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资1100多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53所、医院24个;“四馆两中心”、榆溪河生态长廊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中心城区能级全面提升。

我市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坚持“一个理念”,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确立了重大项目聘请院士专家参与的决策模式,坚决打破“干部冬闲、项目冬眠”和施工期“项目等手续、资金等开工”怪圈,全市上下形成齐抓项目的共识。创新“四项机制”,建立项目储备倒逼机制、审批服务机制、要素保障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打通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行“五大举措”,实施了四大班子齐抓项目、专班督导服务、项目观摩比拼、问题台账管理、考核排名公示等重大工作举措。

目前,我市正在开展“项目建设冬季攻坚行动”,充分利用今冬明春项目休工期,筛选出总投资达1.1万亿的61个项目集中力量破解各类难题,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蓄势赋能。欢迎媒体朋友,对榆林重大项目工作多采访、到报道、多监督。

谢谢。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榆林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随着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请问榆林在生态保护方面有什么新的谋划?

刘小波:

感谢您的提问。榆林能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在黄河国家战略中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省内而言,榆林境内黄河全长389公里,占全省53.85%;榆林全域属于黄河流域,占全省流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可以说,榆林实施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全省都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实施“南治土、北治沙”,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0.9%提升到34.8%,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8.8%,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红碱淖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榆林绿”“榆林蓝”成为城市生态新名片。

下一步,结合国家战略实施,我市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采取以下举措:一是构建黄河中游绿色屏障。榆林处在黄河中游地带,要统筹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持续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工程”。研究解决生态系统老化、灌木平茬矛盾、林草结合度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升造林质量,为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创造经验。二是大幅减少黄河泥沙输入。榆林属于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地区和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减少黄河泥沙输入是我们对黄河母亲河义不容辞的责任。“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推进实施国家黄河拦沙工程,谋划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除险加固、黄土丘陵沟壑区拦沙减沙、小流域治理、沙棘生态减沙等工程,争创黄河流域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从源头上为减少黄河泥沙输入做出贡献。三是争做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坚持生态优先,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1公里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产业园区。推进资源绿色开采,编制绿色矿山规划,推广保水采煤、采空区充填开采、地下气化等新技术。建设绿色园区,创建一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好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采煤沉陷区、废弃露天煤矿、油气开采区等综合治理,积极创建黄河流域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市。

谢谢!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榆林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张胜利:

感谢您的提问。榆林是资源型城市,招商引资对我们来讲是重要抓手之一,未来榆林高质量发展要靠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我们确定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几个思路。

一是明确方向。招哪些商,指导思想是围绕榆林高质量发展,围绕榆林短板,围绕榆林转型发展,有选择性的招商,而不是不设门槛。我们确定的方向有七方面。1.高端能源化工方面。2.能化制造业。3.智能制造,发展数字经济。4.依托羊产业发展轻纺工业,羊毛防寒服产业。5.依托镁铝产业,招引一批高端低耗能的镁铝产业。6.生态旅游项目。7.环保产业,榆林是能化基地,现在危废、固废、废水等如何实现循环再利用是榆林面临的挑战,要通过招商引资做起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二是招商重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十四五”榆林招商引资有三个重点,1.招全产业链项目,实现国内大循环,从而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2.招短板项目,无论在产业方面还是民生、社会事业方面,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把短板能够补起来。3.产业链招商,按照总书记来陕讲话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引资,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增强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优化环境。有三方面工作,1.做好“放管服”,要能放得下,中央和省上把审批都放下来,要能接得住,还要管得好、扶得优,通过“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机构改革,榆林市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我们把500多项事项全部集中在大厅里,原则是大厅之外无审批,一枚公章管审批。企业来的时候无论是选址还是环评,都是一枚行政审批局的公章管审批,企业不跑路,群众不跑路,干部多跑腿,打造营商洼地。3.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信用体系建设一定是招商引资最好的名片,先要做诚信政府,去年以来,我们持续推进城市诚信体系建设,推行了承诺制、奖惩制和惩戒制,凡是失信的企业和单位,我们要对外公布失信名单,让信用有价。今年9月份,榆林市在全国337个城市中信用体系排名位于全国第55位。

通过这三个方面,动员干部发扬“四千四万”精神,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策、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榆林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谢谢!

李惠:

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与会的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