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 (第五场)

时间:2020-11-18 17:39:24 来源:陕新发布

介绍铜川市壮大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11月18日15时30分,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铜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郝光耀,铜川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晓刚出席,介绍铜川市壮大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pic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的第五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铜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郝光耀先生,铜川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晓刚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铜川市壮大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郝光耀市长介绍总体情况。

 郝光耀: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铜川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节点,我们很荣幸参加陕西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亮晒铜川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和大家一起分享铜川的发展故事。

铜川建市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时期,王石凹煤矿和耀县水泥厂两个国家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启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计划经济时期,铜川煤炭产量一度占到全省的70%,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6亿多吨煤炭、2亿多吨水泥,成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令人向往的“铜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城市基础、产业结构上的弊端逐渐显现,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7年被确定为全省“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转型成为铜川的迫切任务,高质量发展成为铜川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不断在发展理念、转型路径上对标对表,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均位列全省第1;生产总值增长4.7%,财政收入增长0.9%,均位列全省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均位列全省第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6.5%,分别位列全省第3、第4。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产业规划大会战”,系统化精细化梳理产业,明确了提质增效传统产业、延链扩链接续产业、创新布局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打好调整产业结构、做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组合拳”,产业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已经形成。聚焦能源建材等传统产业,围绕产业链放大价值链,实现有枝加叶。煤炭去产能2000多万吨,研发形成新型建材150余种,产能达到2000万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上下游产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陶瓷等接续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有中生新。布局建设全领域应用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引进企业30余户,未来将实现产值500亿元,进一步做实了“陕西制造、铜川配套”;依托“药王”孙思邈品牌,布局建设中医药、大健康、生物医药三大园区,引进生物医药企业50余家,产值突破300亿元;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运输、观光体验、文创推广于一体的现代陶瓷产业集群,带动落户陶瓷企业100余户,产值达到300亿元,产业功能布局更加优化,产业循环发展系统更加畅通。聚焦航天科技、数字经济、光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无中生有。落地商业航天产业链龙头企业30余户,构建了全球商业航天测控网,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卫星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航天科技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建成了西部工业品数字港,数字经济在线企业8000余家,交易额两年激增到200亿元;集成布局光电子产业,建成了先进光学、特种激光2个国家级实验室,吸引12家企业落户,产值将达到200亿元;积极打造高端新材料供应基地,建设布局铝基、镁基、碳基材料项目27个,“十四五”将实现产值600亿元,一批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市非资源性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三次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6.9:65.9:27.2转变为2019年的7.6:36.8:55.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的重要基础。下大决心根治环境污染,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紧抓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政策机遇,对火电、水泥、城镇污水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减排行业开展了全面提升改造,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格次。采煤沉陷治理扎实有效,累计实施沉陷区治理项目39个,总投资3.19亿元。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如今,绿色已经成为铜川的主色调,森林覆盖率达到4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位居关中地区前列。铜川的绿色转型之路,朱鹮也是印证者、受益者,目前野外能够观测到朱鹮百余只。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绿色发展典范城市。

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补齐民生领域发展短板,推动群众幸福指数提升。2019年民生领域支出较2012年增长72%。坚持以“双创”升级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1%和10.3%。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工程,先后建成住宅小区58个326万平方米,解决了42827户17.11万人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普惠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8.5%,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直饮水和寄宿制学校浴室实现全覆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3.37%,高于全省2.83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1.2%降至2019年的0.62%,顺利实现全市整体脱贫。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围绕不断做优发展环境,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率9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490项,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创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试点,全周期审批时间压缩59%。推进实施高新企业培育、民营企业增效、市场主体倍增、固定资产投资快船、城市人口增容、上市企业飞龙“六大行动计划”,三年来,“五上”企业培育达到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两倍多,市场主体实现翻番,首次实现省外收购上市公司一家。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设立了铜川口岸办和公用保税仓,铜川新区纳入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建立海外商务代表处7个,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第3位。我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称号。

铜川的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弘扬照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持续放大“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效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在这里,还有两个好消息要和各位记者朋友分享。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铜川市正式入选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创建、一次成功。就在今天,由新华社瞭望杂志举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杭州市举行,铜川连续第四年蝉联此荣。

各位媒体朋友们,展望“十四五”,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抓落实,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奋力推动铜川经济社会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谢谢大家!

李惠:

谢谢郝副市长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请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铜川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郝光耀:

近年来,铜川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绿色发展的新基地”,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快速提升,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目前达到6.77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产值达到16.14亿。2020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通过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围绕航天科技、新材料、装备制造、中医中药等产业链设立重大科技项目226项,投入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89项,开发新产品200多项。完成专利申报1196件,取得专利授权556件。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省政府审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已成为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推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及校企共建新型研发平台,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6家,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引进科技成果116项。铜川卫星应用产业金双根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谢赫特曼诺贝尔奖(铜川)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基地)签约落地,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链项目。始终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低轨互联网星座星地规划与调度技术、新型激光雷达管理移动平台研发为核心,积极布局集研发、生产、配套、应用等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培育发展航天科技产业集群,也是摆在铜川面前的新课题。设立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研发、现代建筑用节能环保铝合金模板开发等重大课题,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以濒危药材保护与繁育、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等重大课题为重点,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切实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完善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四级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8家、专业研究所11个、产学研科技服务机构1个,引导支持各类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铜川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省级众创空间铜川创业大街建成投用,全市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断提升优化。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报记者。铜川市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王晓刚: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对铜川营商环境的关注和支持。刚才郝市长向各位通报了,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大家一直在考虑,我们凭什么实力赢得这个殊荣?营商环境从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门都非常重视,按照刀刃向内自我改革,重心下移,搞好服务。从信息建设提升效益,通过考核问责达到规范。具体工作中,我们把握了几点。

一是制定好政策。好的政策是吸引企业、投资商到一个地区投资兴业非常重要的基础。今年按照布局出台了145项新政策,力促项目复工复产,达到了良好的效益。

二是提供好服务。对铜川来讲,31名市级领导包抓100个企业项目,1000名干部包抓1000个企业,逐项解决大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后,按照每月推进落实,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比较顺畅。

三是构建好关系。特别是“亲清”政商关系,在铜川做的比较到位,我们在和客商交流过程中,大家感受到在铜川为了一个项目一个企业要见市长、见书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我们的领导都是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服务到项目和节点。

谢谢!

李惠:

请继续提问。

西北信息报记者:

您好,我是西北信息报记者。近年来,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快,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能不能详细介绍下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情况?

王晓刚:

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在铜川,从2016年开始,经济近三年多时间取得了长足发展。郝市长介绍情况中谈到数字经济今年交易额突破200亿,2016年只有2000万,2017年是25亿,2018年是70亿,2019年是118.4亿,今年将突破或接近200亿。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抢抓行业风口。2016年总书记提出数字中国后,我们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机遇,特别对铜川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来讲,是实现我们跨越式发展和追赶超越非常有效、有力的途径。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规划,也是全省第一个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制定工作规划,提出建设六大区域中心,即人口孵化中心、数据金融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支配物流中心、双创中心等。

二是选准工作切口。数字经济范围很大,铜川先选择哪一个方面?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特别是和高端智库联合调研,确定将产业电商作为第一步要突破的方向。这个思路确定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工作是把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旗舰企业通过政策和服务引进铜川,大概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个企业在铜川量级做到了70亿,今年计划达到100亿交易额。通过产业电商导入后,围绕产业电商上下游大数据存储、人工智能、智能呼叫,我们也引进了相应企业;同时,我们也没有放弃传统企业,正在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开展合作,助推传统行业企业加快转型。

三是产业集群发展。按照目前发展的态势和情况,计划3—5年时间,第一步建成省级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随后建成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按照千亿产业集群谋划打造。打造过程中,涉及的新基建方面的项目布局已经初步完成,未来铜川一定会成为陕西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网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网记者。近年来,人们普遍感受到铜川的环境美了,空气好了,请介绍一下铜川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郝光耀:

我刚才介绍说到,铜川在建国以来,给国家贡献了6亿多吨煤炭、2亿多吨水泥,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历届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一棒接着一棒干,不懈余力、久久为功,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抑尘、治源、减煤、控车、禁燃、增绿”为抓手,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6年的210天增加到2019年的266天,空气主要污染物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浓度逐年下降。

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2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岔口断面应急达标治理设施建成投运。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治理了漆水河32公里黑臭水体污染。实行生态补水、封堵排污口、管网改造、清淤疏浚、驻厂监管五措并举,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三是污染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列入省考的14个减排项目及全市确定的230个减排项目全部按期完工,减排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十三五”期间,我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5.49%,2019年末提前完成 “十三五”减排任务。

四是青山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勘界定标,加快生态恢复治理,严厉打击毁林开垦、违法占用林地和破坏青山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近三年,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4665亩,高标准绿化造林30万亩以上。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谢谢大家!

李惠:

再次感谢郝市长、王主任的发布,也感谢与会的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明天上午10点,我们继续在这里举行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请大家持续关注报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