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十四场)
时间:2020-12-17 17:07:29 来源:陕新发布
介绍陕西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
12月17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超,宝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景耀平,铜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西林,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出席,介绍陕西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单红主持。
单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今年4月来陕考察期间明确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
为了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第十四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超先生,宝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景耀平先生,铜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西林先生,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陕西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黄超先生介绍总体情况。
黄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关情况。首先,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陕西政法工作和平安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去年12月,中央政法委召开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印发了指导性《意见》,部署启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今年相继召开了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会议、第一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对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多次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安排。省委书记刘国中专题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庄长兴主持召开全省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着力探索符合我省省情、具有市域特点、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突出政治引领,健全组织体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省委和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的决定》,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省级47个相关部门参与的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项组,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各市、县区均建立了市域社会治理组织协调机构,健全了多部门参与的横向联动、上下贯通、资源共享的工作联动机制,其中西安市设立了市、区(县)两级党委实体化工作机构“平安办”,榆林建立了陕甘宁蒙晋相毗邻的8市31个县(旗)社会治理协作机制。二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平安陕西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印发实施工作考评及授“平安鼎”实施办法、重点县(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修订了年度考评《实施细则》,建立了平安指数预测预警系统,形成了“每月通报、半年预警、年底测评、年度考核”的考评体系。三是健全督办落实体系。制定《陕西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督导检查实施办法(试行)》,定期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落实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制度,各级各部门树牢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一起要、抓发展和抓稳定两手都要硬的理念,从“小平安”到“大平安”转变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突出试点任务,实施重点突破。今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起步之年,我们坚持示范带动、同步起跑,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目标,蹄疾步稳推进试点工作。一是明确试点“任务书”。省上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若干措施》和试点工作《方案》《指引》,明确3大方面17条88项具体任务,制定了秦岭生态安全、平安建设满意度等4个方面11项区域特色工作任务,由各地细化具体工作标准。确定宝鸡、铜川、安康、榆林、西安5市作为参加全国第1期试点市;其他5市申报第2期试点市;杨凌、西咸新区和韩城市纳入省级试点,与第1期试点市同步起跑推进。二是制定工作“路线图”。各试点市(区)把市域社会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推动,对标目标要求,把三年试点工作任务逐年分解,明确固强补弱、培育特色、打造优势、深化提高等具体措施。5个全国第一期试点市均制定了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量化细化试点任务,实现对市域社会治理考核的全覆盖。三是找准工作“突破点”。聚焦影响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能化支撑作用,既注重陕西特色、区域特点,又突出查找短板、着力解决问题。结合去年省政府提出的8个方面61个风险问题,常态化组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社会稳定风险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目前,全省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8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308个、恶势力团伙案件489个,破获刑事案件15399起。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问题隐患34411项,排查整治行业乱象41652个,完善监管机制3925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省安全稳定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三、突出层级推动,强化责任落实。把握市域治理的特殊定位,充分发挥各级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各级职能定位,层层夯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深入扎实推进。一是强化省级推动。召开全省试点工作和试点城市推进会,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和试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省级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省委和省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印发《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省委领导小组对8个市(区)、40个县(市、区)、17个省级成员单位分别授予“平安市(区)”、“平安县(市、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二是强化市级发力。充分发挥市级前沿指挥部作用,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协同推进落实,推动解决市域内重点难点问题。咸阳打造“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升级版,汉中创新建立“四个一”市域治理模式,安康制定《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商洛“创新治理方式、确保青山秀水平安”做法被《人民日报》推广,有效发挥了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统筹协调优势。三是强化县级实施。围绕社会治理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方案、压实各方责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办好县域内民生实事,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任务落实。按照“抓县促市”思路,对平安建设问题较多的县(市、区)以负面记分方式进行认定管理,以领导包抓、重点管理、挂牌整改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四是强化镇街落实。全省1311个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通过以会带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的政治能力、改革攻坚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升。发挥好基层“桥头堡”作用,实行县级对乡镇(街道)赋权赋能,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推动重心下移,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每户家庭,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四、突出基层基础,力促落地见效。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是注重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召开了全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议,开展了涉疫信访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和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8万件。总结完善延安市富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安康市汉阴县“三线两化一平台”、石泉县“民情三本账”、宝鸡市“四单一图”、凤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36”工作机制等基层经验,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疫情防控期间,综治网格员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做好收集信息、研判形势、解决诉求、化解风险等工作,发挥了“小网格”的大作用。全省群众来访总量和集体访分别下降48.43%、44.24%。二是注重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探索建立“雪亮工程”建设吸纳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融资授信资金43.7亿元支持、国有运营商建设并运营维护、政法单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使用付费的新模式。全省法院专网带宽由百兆跃升为千兆,全面完成核心系统“上云”工作。检察系统加快搭建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检察端运行环境。省公安厅投资6346万元升级“三秦警务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2071万余件次,其中“一次都不跑”的服务超过143万件次。省司法厅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创新“数字立法”。三是注重平台建设。召开全省综治中心推进会和视频调度会,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的“四有”标准和实体化运行、系统化集成、信息化支撑、项目化推动、精细化服务、社会化格局的“六化”目标,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我省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其中67%的市县综治中心落实了事业编制。整合现有各类调解资源,搭建省市县镇村五级解决矛盾纠纷工作平台,为在基层定分止争奠定坚实基础。
我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理念、体系、机制、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各地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社会治理、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推动,聚焦问题短板,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单红:
谢谢黄书记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请提问。
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请问陕西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过程中,如何发挥市级主体主责作用和统筹协调优势?
黄超: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你提的这个问题在陕西各市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宝鸡市在这方面工作运行比较顺畅、成效比较明显。你所提的问题请宝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景耀平同志回答。
景耀平:
我以宝鸡试点情况回答这个问题。宝鸡被确定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平安建设的重点抓手,强力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一是发挥市级主体主责作用,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宝鸡市域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要求,将试点工作细化为43项重点任务112项具体要求,并提出了26项宝鸡特色指标,制定了试点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建设联席会议、述职点评、督导考核等制度,调动各部门、各县区参与社会治理,市委政法委出台各级综治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职能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高效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
二是发挥市级资源整合优势,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由市财政出资,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中心和病残吸毒人员收戒中心,解决了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发现难、监护难、救治难的问题,及吸毒人员抗拒强戒而自残的问题。市委政法委每年组织对各县区、镇街公众安全感进行测评,依据测评结果挂牌政治治安乱点,精准解决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同时,我们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了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雪亮工程一总两分平台,提升了预测社会需求、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
三是发挥市级统筹协调职能,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机制。着眼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化解在市域,在全市提升推广凤县矛盾多元化解236机制,打造风险评估宝鸡模式,创新推行维护稳定三个一工作机制,构建了环环相扣、系统有序、运转高效的全周期动态治理机制。围绕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下移重心,延伸触角,在城乡社区推行微治理,创新推出四单一图社区警务,整合设置1537个全要素治理网格,形成了市级统筹协调、县区组织实施、镇村强基固本的全链条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的过程,宝鸡将把握目标要求,突出市域特点,聚焦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单红:
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网记者。综治中心建设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请问试点市在这方面有哪些有效举措?
黄超: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综治中心建设是我省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刚才在介绍全省总体情况的时候说到,目前全省省、市、县(区)、镇(街)四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好、抓得比较早的是铜川市。省上在铜川市召开了综治中心建设工作会议,让其他市的同志到铜川参观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情况,听取铜川的经验介绍。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庄长兴同志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也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这个问题请铜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西林同志回答。
刘西林:
近年来,铜川市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取得预期成效。
一是项目化推进。截止2019年底,全市累计投资1.13亿元,1个市级、5个区县(含新区管委会)、38个乡镇(街道)、73个社区、359个村综治中心全部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市、区(县)两级中心整合了与社会治理关联度较高的10多个行业部门和社会组织入驻。乡镇(街道)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等力量资源,社区(村)级中心整合社区和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力量推进基层自治和平安创建。通过搭建综治中心平台,有效整合力量资源,组团化服务,形成了条块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二是信息化支撑。开发建设了集指挥调度、分析研判、信息流转、事项督办、考核评价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联动平台,形成了纵贯上下四级中心和网格员,横向联通相关部门的智慧治理中枢系统。开发了“平安指数”系统,建成了集人、地、事、物、情、组织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数据信息库,打造了一支3198人的网格员队伍并配备手持终端,实现了信息化手段与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有效融合。建成了“雪亮工程”综治侧分平台,接入全部一、二类视频监控9397路,实现了联网共享和实战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疫情监控点加装摄像头132部接入区(县)平台实时监控,运用视联网系统召开调度会39场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三是多元化共治。市、区(县)综治中心开设有访调对接室、访诉对接室、涉法涉诉访工作室和多元调解室,协调入驻机构和关联部门开展“三调联动”和多元化解。推出法院助力市域治理法治化,网格助力审判执行高效化“双助双化”新机制。整合法律援助、律协会员等优质公共法律资源入驻市、区(县)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服务咨询,全力配合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工作。各级综治中心按照实体化运行的要求,定期开展综合分析研判,适时组织开展各级各部门、网格员队伍联动式拉网排查,推动矛盾纠纷联调、平安建设联创、突出问题联治。去年11月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23起,化解办结1318起,办结率达98.3%,以各级综治中心为依托,条块结合、多元共治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更高水平平安建设,为铜川这座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了平安底色。
单红: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日报社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社记者。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是一个新型基层治理问题,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成效?
黄超: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省陕南、陕北很多地方山大沟深,(自然、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居住在这些地方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陕西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村民小康的重要举措。陕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成效十分显著,群众从原来的住地搬进新小区,他们的工作、生活在服务管理方面就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也比较多。如何使这些群众在搬迁新区能住得下、稳得住?如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这是我们在市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的新情况。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尤其是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量比较大,安康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设组织协调机构在区域社会基层治理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这个问题就请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同志回答。
王安中:
安康市“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一共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建成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易地搬迁安置区群众面临着生活观念大更新,生产方式大转变,社会关系大重组,人际邻里关系大调整,这对党委政府进行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安康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至上理念,聚焦善治新时代,紧扣问题导向,围绕“谁来治”“治什么”“治得好”,努力做好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答卷”。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扛起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坚持“六化同步”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实综治主体责任,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先后对1000户以上的安置区建立了64个党组织,对500户至1000户的安置区实行挂靠建立党组织209个,500户以下的安置区实行融合建立党组织1091个。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综治中心建设做到了全覆盖,达到了“四有六化”标准,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全部集成到综治中心。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治理难题。按照“原籍管理林和地,社区服务房和人”的原则,创新推行“居住簿”制度,明确11项权利、6项义务,解决了人户分离后社会治理难题。创新“三力联调”“挨户防”“家家帮”等做法,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303件,成功化解率达到97.05%。广泛开展“六好”幸福家庭、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确保易地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三是创新制度机制,注重人民评价。建立健全通报、预警、点评、督导、考评制度,今年通报工作进展9次,对30项重点指标预警、点评、督导各两次。创新建立“三单三函”机制,工作推进滞后的及时提醒,出现短板问题的及时督办。健全以镇(街道)为单元的测评体系,市级每年组织1次自测自评,今年市本级组织测评的公众安全感达到99.51%,平安建设知晓率达到94.87%、政法队伍满意度达到98.60%,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8.01%,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对点整改落实。
对安康来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只是一个好的开端。安康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升平安安康建设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开创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介绍到此,谢谢。
单红:
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