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

时间:2020-12-31 17:58:36 来源:陕新发布

pic
发布会现场

12月30日9:00,延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与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雷晓燕,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平,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郭东粮,围绕市级媒体融合改革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市委改革办与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系列发布会的第九场,我们邀请到了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雷晓燕女士,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平先生,党委委员、副主任郭东粮先生,请他们围绕市级媒体融合改革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提问。

首先,请雷晓燕女士介绍情况。

pic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雷晓燕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雷晓燕: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十分感谢大家在一年多来,对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关心和支持。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是延安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系列讲话的具体实践。在2018年完成了县级融媒体改革后,于2019年又推出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去年9月,将原延安日报社、延安市广播电视台整合,成立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一年多来,在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下,市委的强力推进下,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2020年3月29日正式揭牌。中心现有员工582人,设置行政、采编、经营三大板块,搭建了“一体两翼”的整体构架。行政板块设置办公室等五个部门,采编板块设置七个中心、一个平台,经营板块设立延安融媒集团和延安新闻出版电影培训学院。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两个广播频率、一个移动客户端、一个学习平台、一个网站,整合了官方号、微信和微博,形成了报、台、网、频、微、端为一体,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全媒体传播矩阵。目前,机构融合已经到位,机制体制已经完成,人力资源调配基本到位,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技术平台加快研发,流程再造正在攻关,”两翼”建设正在进行。从六月份机构改革启动,到九月份开始建章立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体制机制基本完成。部门设置由原来的42个撤并为13个综合部门,精简率达69%。中层管理岗位由原来的134个减至69个,精简率达49%。设立行政、采编、经营三大板块,充分体现采编业务优先导向,坚持优秀人才向采编一线倾斜。行政板块设行政办公室、党建群团部、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部和财务管理部5个部门,行政部门人员只占总人数的5.7%。采编板块设调度、采集、编辑、新媒体、广播、技播、宣教7个中心和1个“学习强国”延安学习平台。经营板块设立传播、演播、文创、印务、发行物流、后勤服务6个公司和1个新闻出版电影培训学院。

二是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积极响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囊括五大机制20余项制度的管理体系架构,为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保证。1.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干部职工竞聘上岗,部门资源得到优化,工作效能明显提高。中层管理岗位施行竞聘机制,严格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等程序,规范操作,严把“入口关”。干部职工施行双向选聘,突出政治标准,重实干、重实绩,坚持“人岗相适,人才尽才”,按照“党委决策、分管统筹、部门负责、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思路和要求,将优秀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之中。2.建立管人管事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建立考核管理机制,坚持岗位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建立薪酬管理机制,施行“两自一包”(部门人员内部调整自主、分配奖惩自主、岗位工资总额承包)。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施行主任嘉奖和开辟第二业绩通道。出台企业经营与发展工作支持机制,大力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增强经营板块造血功能。3.形成人才引育机制。试行职务职称职级并行办法,建立“纺缍形”职称结构,完善内部晋级通道,6名正科级干部转为非管理岗位,14名享受正科级待遇人员转为8级管理岗位。建立高层次紧缺型人才补充制度,每年吸收学历高、技术强的专业尖子,不断补充人才队伍新鲜血液。

三是移动优先基本实现。按照“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的要求,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把优化配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关停并转了一些受众少、影响力弱、内容同质的版面和栏目,畅通新媒体优先供稿链路,确保新媒体产品优先发布。“学习强国”延安平台设置“总书记在延安”“学用新思想”“延安精神”等9个栏目,体现总书记关怀,突出延安特色,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致力于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截止11月10日,订阅用户数538.48万,浏览量1.48亿。“我是延安”客户端,开设“新时代”“今日延安”“我家脱贫了”等33个栏目,实现两个电视频道、两套广播频率在线直播,《延安日报》在线阅读。进驻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云端揽圣”慢直播栏目,全天候展示延安新形象。截至11月底,“我是延安”App全网累计下载量1198万。开通手机端网络直播,场均阅读量20万以上,线上直播成为新常态。抖音官方号粉丝量106.8万,累计获赞1122.9万,其中《延安记忆》累计播放量8146万。成功抢占舆论引导的主战场、主阵地。通过相加到相融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迭代发展。

四是内容为王成效初显。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站稳群众立场,根植群众情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策划报道。3月份以来,刊播疫情防控报道累计2万多条,客户端产品点击量日平均5万以上,点击量10万以上的产品比例达四分之一。积极承办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10.15”艺术节,通过“云端课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全国50余家主流媒体提供节目源,点击量达5.7亿次以上。6月份以来,抖音、快手官方号推出大批短视频作品,播放量1000万+的作品超过20件,播放量10万+的作品超过300件。围绕“六保”“六稳”、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民生主题开设专栏,及时策划推出“牢记谆谆嘱托,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我家脱贫了”“我们的黄河”等十余个主题采访活动。积极提升完善《百姓关注》等栏目,将更多的笔头镜头对准群众,更多版面画面留给群众,真实立体、全面展现新时代延安追赶超越的画卷。

五是传媒矩阵初步形成。立足“我是延安”客户端和“学习强国”延安学习平台,融合全市37家企事业单位,提供3847项政务、民生服务。融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B站等32家中省新闻机构和商业化社会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扩大舆论传播范围,“上挂横联下辐射”的融合传播矩阵初步形成。与新华社形成常态化的融合,在新闻供稿、信息发布、技术对接等方面深度合作。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用稿过程中涉及的稿件内容、稿件质量、平台技术等问题,确保供稿连续性和安全性。建立通稿新闻专线、图片图标专线、外代图片专线,发布了大量政文、国内、国际稿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及时在各端口发布中央重要新闻报道,发布新华社总社和分社重大主题报道内容,加强权威报道在基层的落地和覆盖,切实起到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六是队伍四力得到提升。增强“四力”实践是宣传思想战线上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我们把夯实队伍“四力”同提升媒体“四力”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中汲取真理力量、信念力量、实践力量,让报道接地气、有温度;有视野、有全局;有深度、有内涵;叫得响、传得开。持续开展“清凉山·融媒大讲堂——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境界”和“七学七比”“师徒结对”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院校教授、网红主播作客融媒大讲堂,传授知识、分享经验,全力打造提笔能写、扛起能摄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结合“新春走基层”“山村夜话·我家脱贫了”“我们的黄河”等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生动展示我市决战决胜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我是延安”客户端的优势,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和预防知识,汇聚全社会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强大力量。深入“走转改”,落实“三贴近”,大力营造我市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

七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我们坚持用延安精神推进融合发展,坚持“必需品”和“不重复、不浪费”原则,对原有设备补充完善升级改造。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媒体融合理论研究室,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媒资企业合作成立技术创新研究室,研发报台融合下的全媒体技术应用平台,确保在技术层面有突破、有提升、有创新、有特色,形成全媒体内容协同生产机制,节目生产统一调度,着力打造市级媒体融合的平台模式。

2020年就要成为过去,这一年的阳光风雨也将成为过去。在崭新的2021年,市融媒体中心将迎来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勇立媒体改革潮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全力做好媒体融合改革这篇大文章,以优异成绩向各级党委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少婷:

谢谢雷总编。现在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日报记者:

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是一篇大文章,请问市融媒体中心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上具体是怎么做的?谢谢。

pic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平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平:

改革过程中,我们从融人融心融事业处着手,从体制机制处破题,从关键点发力。

在重塑组织架构方面:体制机制的制约是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障碍。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彻底将原延安日报社和延安市广播电视台两大市级媒体进行整合。这个整合就包括了行政机构之间的整合,还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资源整合,还有人员整合、新闻内容生产链条的整合。例如:领导职数由14人精简至7人,内设机构由42个合并为13个。形成了一套领导班子、一个行政指挥系统、一个宣传策划中心。

在建立管理流程方面:结合融媒体中心的改革实际和建设需求,不断夯实制度执行效果,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五大机制20余项制度,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例如:选人用人方面,我们按照新的组织框架体系,对所有岗位施行目标管理严格“定岗定责”,中层岗位竞聘上岗,普通岗位双向选聘,创新竞岗方式,对于中层管理岗位,力求“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在薪酬管理方面,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试行职务职称职级并行办法,积极推进“纺缍形”职称结构,畅通内部晋升渠道,激发人才活力。通过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了改革的每一个重要举措都能做到合法合规、公平公正。

媒体融合改革是一场“伤筋动骨”的硬仗,只有敢于动真碰硬,才能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真融、真改,才能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才能把握舆论斗争主导权,牢牢占据新闻舆论主阵地。

陕西网记者:

移动互联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融媒体中心如何实现移动优先的?谢谢。

pic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郭东粮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郭东粮: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移动优先”原则和策略。

一是建好“我是延安”客户端,开设“学习强国”延安学习平台。分别设置33个、9个栏目,例如:“今日延安”“总书记在延安”“百灵延安”等等。

二是优化内容生产方式。围绕两个平台,下大力气促进报(台)、网、端、微协同联动,实现两个电视频道、两套广播频率在线直播,《延安日报》在线阅读,积极发挥传播快、覆盖广的移动传播优势。

三是积极推进内容供给侧改革。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效果导向。把优化配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关停并转了一些受众少、影响力弱、内容同质的版面和栏目,以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为目标,积极上挂中省、横联市县、辐射基层,与32家中省新闻机构和社会化商业化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全市37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报、网、台、频、端、微为一体的“上挂横联下辐射”的传媒矩阵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生政务信息服务体系。

延安市电子政务办编辑:

请问市融媒体中心在队伍能力提升上有哪些有效举措?谢谢。

王建平:

媒体融合发展,人才是关键。一年来,我们在采编队伍能力提升上下足了功夫,把提升“四力”作为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把队伍“四力”建设与媒体“四力”的提升紧密结合,持续开办“融媒大讲堂”,常态化开展“七学七比”“师徒结对”等活动。

一是“请进来”。邀请延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央电视台记者专家授课,对媒体融合提供理论支持,统一融合思想。邀请网红团队现身讲授实际操作,分享成功经验。邀请专家教授开展行政办公人员和年轻职工公文写作培训,着力提高运行效率。

二是“走出去”。建立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市委宣传部、陕西电视台等部门单位以干代培、以工代训。

三是“传帮带”。结合新闻队伍“四力”建设,开展“师徒结对”“七学七比”活动,举办多期新闻采编基础知识、节目策划、新媒体技术运用等交流会、分享会,提高编采人员业务技能,政治业务两相宜、共促进。全力打造提笔能写、扛起能摄的全媒体采编队伍。

各界导报记者:

请问融媒体中心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在商业模式上有哪些探索?谢谢。

郭东粮:

我们坚持事业与产业并行,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立足“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充分调动融媒集团和培训学院的“两轮驱动”作用发挥。坚持经营和宣传“两分开两加强”,全面剥离报台经营性栏目和版面,整合媒体产业资源,先后成立融媒传播、演播、文创、发行物流及印务五个经营公司,拉长媒体产业链,增强媒体经济创收能力。

例如:我们与雅昌文化集团深度合作,在产品推广、市场研究、技术设备升级、销售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互通共融。此外,我们在直播带货助力下的电子商务、商贸也有一定的探索,创收渠道进一步拓展,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媒体“造血”功能得到切实增强。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