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介绍“牢记嘱托 坚定不移推动陕西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有关情况

时间:2021-04-21 11:59:04 来源:陕新发布

4月2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宗科,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昭利出席,介绍“牢记嘱托 坚定不移推动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pic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工信厅厅长张宗科先生,省工信厅副厅长刘波先生,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昭利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牢记嘱托 坚定不移推动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宗科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张宗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陕西工业发展情况和大家交流探讨。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工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省工信系统一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一年来,省工信厅党组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聚焦“五项要求”和“六稳”“六保”任务,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切实把全系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全体干部职工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聚焦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力保工业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初期,陕西没有一家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负压救护车生产企业,省工信厅一方面想方设法紧急从国内外采购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另一方面,我们迅速组织和支持省内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技改转产,4天攻克了护目镜“瓶颈”,7天实现了防护服“零突破”,10天实现了口罩“全系列生产”,19天将消杀用品日产能提高到1100吨,同时累计生产负压救护车135辆,基本解决了防疫物资紧缺问题,受到了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加强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面对严峻形势,省工信厅一是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重点企业日调度、面上情况旬分析、遇到问题不过夜,围绕制造业骨干企业建立“一企一链”省市两级“链长制”,精准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二是精准施策,全力帮助企业稳产促销。制定省市企联动促销稳产政策,对带动作用大、增长速度快、对全省贡献大的企业制定政策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增产能项目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鼓励企业加大产能释放。三是积极为中小企业纾困解忧。分三批下达房租减免奖补资金1339万元,惠及企业1837家,减免房租5013万元。大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共清偿108.47亿元,如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会同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共同设立了400亿元“抗疫情、保生产、稳增长”专项信贷,实际发放专项信贷资金447.54亿元,有效缓解了1070户制造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开发上线“陕企通”小程序,精准服务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省市县(区)三级共2500多个部门参与到服务体系中,注册用户达到1.2万户。

在全省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省工业经济顶住了疫情带来的冲击,逐步实现企稳回升,2020年规上工业3月当月实现正增长,从5月份实现累计正增长,并连续保持了8个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今年1-3月,我省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恢复向好的增长态势,高点起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9%。

二、坚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

(一)坚持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2020年,工信厅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由过去每年9000多万元提高到3.3亿元。建立175家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3户。聚焦半导体器件、北斗应用、智能再制造等重点领域,新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个、认定3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33个。建立覆盖新产品的研发平台、研发投入、技术支撑、成果转化、质量提升、推广应用等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组织开展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173项,首批遴选“陕西工业精品”118项。

(二)全力促进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共组织企业发布300多个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大数据解决方案,供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免费使用。出台工业大数据应用、促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引导各市区积极创新智慧应用、推进数据融合。常态化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累计有135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31户企业成为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单位,全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3.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1%。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西安、宝鸡两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实施,法士特、陕鼓、美林等企业级平台加快布局,全省企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34.6%。

(三)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服务升级。共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8家、绿色设计产品3种、绿色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户,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化,4户企业进入工信部废钢铁、废塑料综合利用准入名单。启动省级服务型制造培育认定工作,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举办“送专家到基层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政策宣贯活动,对200余户企业进行了管理培训。

三、大力培育新支柱产业,全力以赴“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一年来,我省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结构不断向好,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

一是电子工业实现高速增长。三星二期一阶段实现满产,隆基光伏组件项目竣工投产,比亚迪智能终端、奕斯伟硅材料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50万千瓦,增长65.6%;集成电路圆片产量达到206万片,增长43.7%;2020年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7.4%。今年1-3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27.8%。

二是汽车工业增速领先全国。2020年全省汽车产量达到62.8万辆,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3个百分点。今年1-3月汽车产量累计15.52万辆,同比增长61.1%,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75.2%。汽车产量一季度增长速度迅猛。

三是现代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持续推动煤炭深度转化和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延长榆能化70万吨煤制烯烃、渭化彬州30万吨煤制乙二醇、精益化工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神木富油50万吨环烷基油等项目建成投产。有序推动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按期完成第一阶段15户中小型危化企业搬迁改造任务。今年1-3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1%。

四是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加快推进延长泾渭新材料产业园、华浩轩新材料、科隆特种橡胶等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工作,签单保费5075.92万元,保额16.92亿元;对29个省级新材料首批次产品进行了奖励,带动新材料首批次产品销售达8.99亿元。今年1-3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21.9%,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下一步,我省工信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全力推进我省制造业迈上新台阶,确保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再次感谢新闻媒体的同志们,对全省工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李惠:

感谢张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请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请问我省在打造产业链方面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张宗科: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省工信厅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从我省产业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经过上上下下反复研究,并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同时,还借鉴了已经出台产业链政策的兄弟省市好的做法和经验,初步梳理确定重卡、数控机床、航空、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光子、煤制烯烃芳烃、钛及钛合金、乳制品等23条重点产业链,作为我省“十四五”期间抓产业链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23条产业链我们已逐一制定了《提升方案》,专门绘制了图谱;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提升陕西省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已经报省政府,待省政府研究同意后即可出台。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锻造优势长板、补齐弱项短板、做大‘链主’企业、提升配套能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夯实产业链基础、做强隐形冠军企业、优化产业生态”为基本路径,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链长制”。每个产业链确定一名链长,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制定一个提升方案,绘制一幅图谱,由“链长”负总责一抓到底,我们向省政府建议23条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产业链,建立由省领导挂帅,这个工作正向省政府汇报;二是梳理出每条产业链的“技术需求清单”,比如说重卡产业链,在重卡产业链发展上,有哪些“卡脖子”技术,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需求梳理出来,将来23条产业链全部这样做,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三是组织推动一批“卡脖子”技术项目产业化,把技术需求、技术难题攻克以后,组织有关企业实施创新项目,补齐产业链上的缺项和短板;四是按照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等原则,每条产业链梳理1-3家“链主”企业,从政策、措施方面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五是支持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企业专业化能力;六是强化产业链基础再造,支持企业针对产业链在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开展攻关,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和“痛点”;七是鼓励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八是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会展经济开展合作交流,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

总之,我们想今年要把抓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省级各相关部门的作用,聚合全省的优势资源,形成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省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能够得到实质性提升。

李惠:

谢谢张厅长,请继续提问。

陕西工人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工人报记者。去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对陕汽创产销历史新高表示了赞赏。请问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波: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指引的方向,在省委、省政府打造汽车支柱产业战略部署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汽车产业呈现提档升级加快、核心竞争优势明显、多点支撑有力的鲜明特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陕汽时,对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稳预期、保汽车增长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努力,去年在全国汽车产量下降2%的情况下,我省汽车产量62.8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产量增速14.9%,实现逆势两位数增长,增速列各省份第二,成为最具汽车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特别是陕汽集团,更是取得了复工复产行业最快、复产以来满产满销的好成绩,去年产量突破24万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二是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发展,产业档次不断提升。如,陕汽率先探索车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并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合作,不断加大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后市场服务已经取得成熟经验和不错的效果。比亚迪汽车从陕西起步,目前已成为全国一流汽车品牌,其新能源汽车研发实力和市场推广领跑全国。宝鸡吉利“博越”SUV持续热销,产销规模突破10万辆。法士特集团先后与多家世界顶尖企业展开技术联合攻关,走出一条“以我为主,合作创新”的发展之路,重型变速器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汉德车桥产值过百亿,产销规模连续5年居全国车桥行业第一。

三是锻长补短精准发力,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初具规模。实施“链长制”,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弱项,制定方案,挂出“作战图”,全力推动重卡、乘用车等汽车产业链强优势、补短板,持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截止目前,我省规模以上关键部件配套企业已近300户,汽车零部件及二、三级配套企业近千户。

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紧紧抓住我省地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机遇优势,在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西安吉利、西咸宝能、比亚迪二期、陕汽重卡扩能等一批汽车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现有整车企业和在建整车项目加起来产能已经突破200万辆,这些项目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建成,释能放量。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市还在积极洽谈引进一批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项目,为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五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好、潜力足。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省及早动手厚植产业优势,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车已达到10万辆产销水平,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其中,比亚迪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秦”“宋”等系列车型,性能优、口碑好、市场份额高;陕汽是较早实现电动技术产品化的重卡企业,已形成了重、中、轻、微全规格,牵引、载货、环卫全系列的发展格局。另外,还有一批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正在落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去年陕西电子行业克服疫情影响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到37.4%,请介绍我省当前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取得的进展。

  刘波: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别是军工电子优势突出,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以来,我省紧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链推进工作,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十三五”以来,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增加值增速26%,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从2.2%提升到7.8%,成为全省工业增长最快的行业。规上企业212户,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翻,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4户,超10亿元企业15户,市场主体不断扩大。2020年实现产值1893亿元,同比增长38.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9%,行业效益显著提升。

二是优势产业逐步形成。陕西已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领域有三星、美光、华天、紫光国芯等龙头企业带动设计、制造、封测及材料支撑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在智能终端领域有中兴、比亚迪、华勤等龙头企业引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产业协同发展;在新型显示领域有彩虹光电、冠捷科技;在光伏领域有隆基绿能、特变西科等企业,围绕这些龙头企业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企业,产业集群优势逐步凸显。

三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我省先后认定了光电子集成制造业、智能机器人、半导体器件等多个省级创新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先进显示及新一代通信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目前,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共拥有2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优势明显。隆基股份单晶电池转化效率6次刷新世界纪录,唐晶量子6英寸VCSEL外延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将围绕集成电路、光子、太阳能光伏、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和智能传感器6个重点方向,积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3300亿元,年均增长12%,努力将我省打造成全国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请简要介绍下我省是如何通过抓创新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

李昭利:

省工信厅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产业技术攻关。建立工业技术需求形成机制,围绕打造重点产业链,梳理关键核心技术,建立技术需求清单,实行“揭榜挂帅”,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攻关,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推动产业链关键技术产业化,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抓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方面,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全国第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落户陕西,成功揭牌,扎实推进,成为我省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标志性成果;加快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布局,筹建省级创新中心24家、认定挂牌11家,在企业研发平台方面,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中心405家,基本涵盖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引领、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是抓创新主体培育。全面摸排了全省隐形冠军企业情况,建立175家企业培育库,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领航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对新认定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行奖励,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等进行奖补,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和细分领域主导能力。

四是抓研发投入增长。针对我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的情况,设立了专项奖补资金,对制造业企业年度新增研发投入的按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五是抓创新产品研发。制定《关于强化技术创新 加快新产品研发 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精品制造”工程,每年组织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000项,遴选“陕西工业精品”100项,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美誉度好的工业精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李惠:

再次感谢张宗科厅长、刘波副厅长和李昭利巡视员,也感谢与会的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