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一)

时间:2021-05-19 09:12:36 来源:陕新发布

5月17日,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进行通报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主持发布会。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首场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回应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动我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组织开展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

从今天开始起我们将利用1个月的时间,邀请30家市级部门,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本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或“十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安排、工作重点、工作举措以及进展成效和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长效机制进行通报发布。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红兵同志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中国网、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群众新闻网、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华山网等中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现在请刘局长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进行通报发布。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红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渭南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关系民生,也关系民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十四五”期间聚力建设教育强市,并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人民群众更是十分关心关注、充满期望期盼。

建设教育强市,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九大工程、安排了35项任务,要求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市教育“五强”目标,即:教育体系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2个以上,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建成3000人以上规模职业学校3所,完善渭南开放大学办学功能等。办学基础强。建设中小学、幼儿园86所,其中:幼儿园45所(新建29所、改扩建16所),中小学校41所(新建33所、改扩建8所)。师资队伍强。推进“两级两类”骨干校长培训培养,培养50-60名市级名校长,数百名骨干校长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市级教学名师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00名,市级教学能手800名,万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强。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结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治理能力强。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小学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对市教育局来讲,学党史、办实事,就是围绕教育强市建设,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一、全面推进“三名+”建设工作

市教育局将“三名+”建设工作(即:“名校+”“名校长+”“名师+”)作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学校、校长、教师三个关键要素,推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名+”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组建各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和“名师+”研修共同体,构建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抓手的“三名+”高质量发展格局,扩大和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不断提升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解决“择校热”“上学难”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具体推进工作中,强化了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强系统谋划。为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先后派出调研考察组赴西安考察学习,认真总结分析近年来部分县市区学校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印发《渭南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的通知》,分别制定“名校+”“名校长+”“名师+”实施方案,明确三年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基本原则、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要求各县市区教育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各学校拿出细致的落实措施,构建了市、县、校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协调统筹推进。5月12日,全市“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临渭区召开,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临渭区多所学校的实施情况,听取了临渭区教育局、澄城县教育局、高新区教育局和“名校+”代表北塘实验小学王艳、“名校长+”代表渭南小学郗莉、“名师+”代表杨晓蓉的经验分享,从不同县域情况、不同层面如何推进“三名+”建设提出推进措施,有力促进全市“三名+”建设工作的开展。三是完善长效机制。为形成“找差距、找目标、促进步、促提升”的追赶超越浓厚氛围,市教育局将继续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推进实施。对县域内的各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名师+”研修共同体进行督导检查,督促进度,发现问题,指导工作,促进提升,真正把“三名+”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上。

二、扎实开展“三支队伍”全员培训工作

校长、教师、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一个好校长一定能办一所好学校,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育人成效的好坏。

今年起,市教育局狠抓“三支队伍”培训提升,印发《渭南市教育局关于2021年“三支队伍”高质量培训实施意见》,安排了17个市级培训项目,25个县级培训项目,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园长、班主任、教师、教研员培训全覆盖。

在具体工作中,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三支队伍”全员培训工作。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各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是“三支队伍”培训提升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培训必须有方案、有机构、有考核,全面动员、精心组织。二是建立了奖惩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对工作扎实、积极推进的县市区予以奖补,对工作滞后、推进不力的县市区予以通报。三是落实了保障资金。市县两级列支专项经费,中小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培训经费。

同时,强调要突出四个特色。一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各级各类培训的始终。安排开展“学党史·铸师魂·强师德”党史学习暨师德建设主题征文评选活动,印发《渭南市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八严禁》。二是积极创新,拓宽途径。大力推行专家讲座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在岗研修与离职学习相结合、域内分享与域外观摩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团队分享与个体反思相结合、综合研训与专题突破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长期项目与短期训练相结合、学习过程与效果评估相结合。三是面向全体,常态坚持。将培训常态化、有效化、全员化,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人,提出充分利用暑假、岗前、学科活动日等时间,科学、合理确定培训的人员、内容、形式,实现常态培训、终身学习。四是以校为本,重在落实。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这里还向大家通报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的意见》精神,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教育系统的引才难题,储备一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决定面向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2021年应届毕业生和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开展2021年进校园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工作。本次招聘工作共征集146个岗位233名计划。目前,现场签约26人,意向引进90多人。我们热诚欢迎六所师范毕业生和其他优秀毕业生来渭南从事教育工作。

三、强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作

建设教育强市,全市计划2021年到2023年建设中小学、幼儿园86所。其中:幼儿园45所(新建29所、改扩建16所),中小学校41所(新建33所、改扩建8所)。

2021年建设任务43所,其中:幼儿园18所(新建11所、改扩建7所),中小学校25所(新建19所、改扩建6所)。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已开工建设中小学校20所(新建14所、改扩建6所)、幼儿园16所(新建9所、改扩建7所)。这些学校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全市学校办学条件水平,大幅度增加城区学位,为破解“大班额”、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为推进建设任务的落实,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县域《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2020-2025)》,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反复。二是压实县区责任。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印发了《渭南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通知》,明确工作原则、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三是强化督办落实。由机关县处级干部组成督查组,包县区、包项目,按期督查进度,确保所有项目按期开工。强化指导督办。3月中下旬利用两周时间,逐县逐项目开展进展情况督查,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

四、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课后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体察民情、着眼教育事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教育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职责。

一是积极部署推进。市教育局已联合市发改委制定出台了收费标准的文件,联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在制定课后服务收费资金管理办法。从市级层面进行了扎实部署,同时还督促指导县市区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制定具体方案,及早向广大家长、学生公布。

二是做好条件准备。学校是实施课后服务的主阵地,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全市学校设施设备等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相对来说城区薄弱学校、乡镇学校、教学点还有短板。近期,市教育局已经部署,8月中旬前要完成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体育艺术活动设备、校外活动场所安全大排查,确保9月份开学各项设施设备基本满足要求,确保今年秋季开学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三是细化课后服务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遵从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严禁引入经营性企业或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机构,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超标准、超范围乱收费。同时,打好课后服务“组合拳”,和学生睡眠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结合起来。

五、扎实开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市教育局注重在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全市教育实际加强创新动作的开展。

一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新模式,开展了“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学校党员教师轮流在学生午餐时间讲党史故事。拍摄了《学党史跟党走•做合格党员》宣传片,引导党员教师坚定信念跟党走。创新党课方式,通过微党课将红色故事讲出时代感、亲近感和新鲜感,形成“人人讲党课、个个受教育”的党课教育新格局。

二是与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八个一”活动,让思政课成为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华州区积极培育和选树红色好少年,分层分批培养渭华起义“小小讲解员”,到渭华起义革命基地向广大群众、游客进行现场讲解,其他县市区都能结合实际,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把红色传统、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根植于少年儿童心中,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党史,感受党恩,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三是与做好学校党建相结合。安排部署了中小学校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0%以上。举办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党务干部培训,对全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负责人、党务干部,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书记共100余人进行培训。

四是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组织开展“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主题征文活动。明确党组织、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内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推进“三名+”建设工作、“三支队伍”全员培训工作、课后服务全覆盖等方面为群众办实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教育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教育强市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九大工程、35项任务,大力破解热点难点,严守安全防疫底线,改进作风、主动作为,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推动渭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谢谢刘局长的通报。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网冯天丽:

刘局长,你好,我是陕西网记者,教育是民生工程,广大家长非常关心课后服务。请刘局长介绍一下我市在课后服务方面有哪些工作?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红兵:

答:课后服务工作是家长和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积极努力的工作。我想补充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自愿原则。明确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学生及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将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标准、安全事项等信息主动告知学生和家长。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依照学校规定自愿提出申请,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统筹安排,统一组织。

二是坚持公益导向。课后服务绝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各中小学遵循“学生自愿、成本补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由学校收取并根据实际支出列支。大家看到了收费标准,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最高不超过2.8元/课时/生,其他各县市区最高不超过2.3元/课时/生,原则上每天不超过两课时。

三是关注弱势群体。强调优先保障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需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免收相应费用。

四是促进全面发展。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体魄。可组织学生集体进行阅读交流、电影观赏、音乐欣赏、体育运动、劳动实践、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根据本校设施设备、师资条件,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宫的合作情况,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陕西科技报王瑞:

刘局长,您好,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得到各级重视,请您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红兵:

答: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事关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升,已提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研究表明,近视的孩子比视力正常的孩子的学习要多付出30%的时间和脑力劳动量,在学习上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将来很多就业选择受限,严重影响孩子的人生职业规划,近视遗传将影响下一代,随着度数加深,还将引发并发症等,这些事例时刻提醒我们,要切实把近视防控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成立了全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5月11日市委书记、市长王琳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要求,5月13日市政府专门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综合防控工作再部署、任务再落实。

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改善环境抓提升。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室、宿舍、图书馆的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备等各项教学设施用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加强医务室、卫生室、保健室建设,促进学生用眼视光环境的提升。二是增强体质抓锻炼。组织线上体育节和家庭体育教学视频征集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加体育课时,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定期开展以“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为主题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三是注重引导抓教育。围绕“全国爱眼日”主题,开展青少年保护视力主题活动等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爱眼护眼”氛围。积极配合做好视力普查,建立学生视力数据库,强化监测管理。

渭南日报杨晓妍:

刘局长,您好,我是渭南日报记者,中小学招生工作广大家长普遍关注,请问今年招生要求有哪些变化?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红兵:

答:市教育局已经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 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渭教基〔2021〕29号),重点想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网格化、全覆盖、无盲点、便利性”的原则合理划分学区,各县市区学区划分方案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小学一般采取登记(报名)方式入学,初中一般采取登记(报名)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

二是严控招生规模,实行均衡编班。严格控制“大校额”“大班额”现象,合理调控、分流招生人数,起始年级不得设置56人以上的大班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制度。所有小学、初中严禁举办“快慢班”“强化班”“特优班”“实验班”及其它变相的重点班。

三是强化控辍保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凡当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实施控辍保学五项制度,积极开展“三无(无辍班、无辍校、无辍乡镇)”创建活动,加大年度考核力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教育局,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