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及政策包(总窗口)有关情况

时间:2021-05-21 14:20:00 来源:陕新发布

    5月2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孝,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洪军,法士特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旭耀出席,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政策包(总窗口)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pic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政策包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先生,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先生,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洪军先生,法士特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旭耀先生。

下面,首先请孙厅长介绍情况。

  孙科: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热情关注和充分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十分关心,2015年、2020年两次来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成立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推进秦创原建设相关工作。

下面,我对省委印发的《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政策包》作以简要介绍。

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在胡衡华副书记、程福波副省长领导下,成立专班,多次赴省内外调研、组织座谈会,就《三年行动计划》起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征求了16个省级相关部门、西安市、咸阳市、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地市和高校、院所意见建议,累计吸纳34条。赵一德省长先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起草工作。

3月16日,刘国中书记在西咸新区调研创新驱动发展,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秦创原建设工作。3月19日,省委常委会第12次会议,听取了起草工作情况汇报。

3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刘国中书记围绕秦创原建设作了讲话,进一步阐述了秦创原其核心要义,明确了建设三大目标(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赵一德省长强调要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创新项目带动与创新生态优化、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三个相结合上下功夫。4月28日,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

《三年行动计划》分为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

(一)总体要求

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一条主线”、建好“一个窗口”、突出“两个关键”、聚焦“三大目标”、打造“四性平台”。具体讲,就是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二)工作目标

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主要有4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

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鼓励各市在秦创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秦创原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家导师团队,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方式。

三是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培育、提升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进科研成果工程化产品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新双创”队伍,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打通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

四是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3年投入支持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原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原创新创业。支持秦创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对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所在单位予以认可。统筹关中、陕南、陕北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省区对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着力打造开放型创新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成立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细化改革举措,激发创新活力。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二、关于政策包

此次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以下简称《政策包》)主要汇集了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收集整理了153个文件、千余条政策,坚持了“系统”“就高”“落地”原则,经过深度梳理形成现有《政策包》。

《政策包》主要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

一是加快科技人才聚集。分为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以及人才的职称评审、住房、子女教育及医疗配套等2个方面9条。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分为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中直单位成果转化等3个方面13条。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分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总部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科技企业税收奖补等6个方面18条。重点是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问题。

四是加快科研机构及平台建设。分为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研发平台建设等2个方面7条。着力解决创新研发平台不足、企业创新力不够等问题。

五是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分为支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众创孵化、技术转移等4个方面23条。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一站式科技服务。

这些政策措施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作为申报窗口统一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后续根据落地项目的实际需求,继续研究制定和增补新的支持政策,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同时,鼓励各个平台,包括地市、园区制定相应政策包,形成“1+N”政策体系。

三、工作进展情况

秦创原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纷纷来陕对接合作,省内各地市和高校、院所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和融入秦创原建设。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4月15日下午,组织召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班扩大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专班工作机制。主要包括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会议协商、信息报送、工作推进、督导落实等制度。

二是建立工作推进表。各成员单位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表》梳理工作任务、形成工作落实措施。办公室对重点事项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

三是校地融合对接。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发挥总窗口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西安交通大学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成功举办4场金融孵化项目路演活动,与龙头骨干企业组建8个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已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合同总经费9531万元;成立了21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对280余个拟转化项目开展尽职调查;开工建设800余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2000平方米的企业孵化空间,拟在6月份入驻企业。

西咸新区加快创新生态建设。制定了《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春种基金,首期5000万元资金已到位。同时,积极招引专业孵化、产权交易、创投机构等,创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围绕陕西具有优势基础的金属加工、激光加工、氢燃料电池、北斗、新型医疗器械5个重点产业方向开展“两链”融合研究,针对金属加工、激光加工、氢燃料电池3个重点方向开展产业链招商,首期签约的20个项目。

各地市积极行动,咸阳市、榆林市、铜川市、商洛市等地市与西安交大、西咸新区开展交流合作。其中,铜川、安康、汉中等地市与西安交大对接共建飞地孵化器。省直部门主动对接,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商务厅、工信厅、国资委、医疗保障局等单位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到西安交大、西咸新区进行调研交流。同时,省科技厅组织由厅领导带队分8个对接小组用一月时间,赴各地市(高新区)、高校和院所集中开展秦创原对接活动。

四是开展项目路演。着眼秦创原“三器”建设目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范围覆盖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双创载体,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和“月度专场”3个层级,开展系列路演活动,促进省内企业与项目单位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4月27日,一德省长在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观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省科技厅发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系列活动方案。同时,西咸新区分别举办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类成果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西安交通大学每两周组织一次项目路演。5月11日,召开的丝博会上设立秦创原专题展区,进行了重点展示和推介。

五是筹备全省科技企业培育大会。为推动企业孵化和项目转化,拟于6月份在西咸新区召开全省科技企业培育大会。重点是发布年度科技企业培育报告、双创孵化载体评价报告和绩效排行榜,给优秀中介机构、创业导师颁发证书;启动秦创原创新创业专题赛,组织创业导师、孵化机构落地签约,持续浓厚孵化氛围,营造良好生态。

六是示范推广“两链”融合。正在筹备启动光子、高端机床、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持续抓好“四个”签约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秦创原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全面梳理科技企业孵化器情况,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投孵化机构。支持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与秦创原加强合作,建立飞地孵化模式。通过“揭榜挂帅”组织实施好“两链”融合项目。

七是制定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具体举措。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发挥高校吸引聚才优势,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管理与配套”方式,帮助各地市企业聘用高端紧缺人才。出台统一规定,解决高校成果归属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关注、多宣传、多支持我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定能肩负起为创新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基铺路的重大使命,迈出更大步伐、走在全国前列,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殷切希望。

谢谢大家!

李惠:

感谢孙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要突出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请问在人才引用上有何安排和考虑?

王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关注和提问。孙厅长在发布过程中已经把省上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作了简要的介绍。下面,我作一个补充。

为加快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在陕高校吸引聚集人才优势,解决我省高端人才缺乏、招引人才困难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将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初步确定规模为1个亿、连续实施三年,加强和支持人才引用工作。

一、引培对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顶尖人才、科技经纪人及创新创业急需人才。

二、引培模式。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管理”的方式进行,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分三种管理方式:与学校签订劳务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业,由学校统一引进管理,用人单位配合;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事业单位,由用人单位统一引进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由引进创办企业所在地负责引进管理。

三、支持方式。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配套”的方式进行。

四、重点任务。着眼解决我省产业链“痛点”、打通创新链“堵点”,支持高端科技人才攻克我省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科技经纪人解决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企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五、试点实施。高校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重点;企业突出我省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

六、引培标准。引进人才需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长期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一般应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或持有落地转化科技成果,可牵头组织攻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助推企业的发展。近一年未与我省有关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或创办企业,且引进后至少在陕全职工作三年以上。

七、组织实施。主要分申报、评审、签订协议等环节。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用人需求,填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用人申请书》。经过专业评审机构评审,择优评选产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名单。

八、服务保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进行年度考核。引进人才享受培养管理单位同类人员在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科研项目申报等的同等待遇。对于享受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的引进人才,可叠加享受其他相关政策。

有关具体方案,我们正加强与省委人才办、省财政厅、省国资委沟通完善,近期即将启动实施,相信会为我省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生机。

谢谢。

李惠:

请继续提问。

中国城市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城市报记者。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总窗口单位,要成立创新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请问西咸新区在这方面的考虑和安排,怎样发挥好窗口作用?

赵孝: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打造机制最优、要素最全、动能最强的“科技创新生态”为基础,以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聚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为目标,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将引领全省科技创新和两链融合,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示范窗口。

刚才孙厅长介绍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的主要内容,本次发布的政策包是针对在秦创原西咸新区总窗口落地的企业、项目和人才提供各种扶持和奖补。西咸新区将采取“线上+线下”“定期+随时”相结合的模式,申报兑现所有政策。线上方面,我们即将推出秦创原创新服务线上平台,该平台具有政策发布、申报、兑现多种功能,让企业和各类人才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策福利;线下方面,我们建设中的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将采取“一个窗口管申报”“最多跑一次”及容缺受理等多种模式,最大化的方便企业和各类人才。针对不同类别的政策,我们将采取一个季度定期兑现一次,和“随时申报随时兑现”相结合的模式,为广大企业主体、创新创业者提供最为及时的兑现和最为优质的服务。

自去年底秦创原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西咸新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协同做好顶层设计。协同省科技厅拟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梳理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组建了新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入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创新服务。金融支持方面设立了秦创原春种基金。服务支持方面,招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和服务机构,即将出台创新券使用方案,分专业举办了10余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协同创新方面,积极对接联络省级各部门、各地市政府和省内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初步形成了激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狠抓项目招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依靠科技经纪人深度拓展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科技成果,一季度签约的20个项目,预计二季度全部落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方面,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高端机床、激光加工、北斗应用、汽车电子5个方向产业链研究和招商,已与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目前,全省各界已经掀起了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热潮,西咸新区作为总窗口,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是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支持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等建设,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重点高校加强对接,争取形成新的合作,为秦创原提供科技创新源泉;大力推动研究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和省内各地市在总窗口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飞地孵化园、高技术园区等创新载体,把西咸新区总窗口打造成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大平台;配合驻地高校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面向全球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原总窗口创新创业,聚集和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新双创”队伍。

二是构建创新生态。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省级《政策包》宣讲解读,加快建设政策兑现服务体系;设立秦创原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技术合同登记点、仪器设备共享中心,申建省级技术交易中心,为科技成果在总窗口实现转化提供便捷条件;打造支持创新创业金融生态,加大春种基金投放力度,设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积极对接引进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和专业机构,在秦创原总窗口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三是提升创新服务。按照线上线下结合的思路,加快建设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市新区三级授权,创新“一站式”服务机制,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需求发布、政策申报兑现、创新券发放使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功能全覆盖;持续开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将秦创原项目路演导向全国;聚集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服务于全省科技创新和两链融合。

四是改革创新机制。围绕创新人才“引得进、用得活”,探索“高校聘用、企业使用、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选才用才机制;围绕高端人才“留得下、住得好”,探索“政府提供、企业购买、人才租赁、以租代购”的人才住房机制;率先在总窗口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赋权,后转化”改革试点,创新科技成果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力争将总窗口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改革“特区”。

五是建设创新空间。梳理提升总窗口先导区现有空间载体资源,围绕西部科技创新港,配建孵化器、中试平台、加速器、高技术园区等载体,规划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为秦创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国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李惠:

请继续提问。

华商报记者:

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的总窗口单位之一,请问西安交通大学在这方面有何考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洪军: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打造秦创原,助力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追赶超越。西安交通大学作为“秦创原”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助力陕西追赶超越的引擎,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6352”工程,构建校地校企(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主要开展工作及取得成效有:

一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提出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6352”工程,形成学校推动有关工作的良好顶层设计。“6352”工程致力于汇聚 “政产学研用金”六种要素。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孵化器,打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知识产权法务,构筑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分别建成创业投资、成果交易两大支撑平台,助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方面。学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孵化器),主要以“四主体一联合”模式,与陕西省重要行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协作,在创新港建设联合研究院、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共同致力于陕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解决“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助力陕西省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西安交通大学已与秦川集团、陕西建工集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陕西水务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以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正在建设,随着工作推进,我们一定能为陕西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三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学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孵化器),目标明确,挖成果、用成果和育成果同意,已全面梳理西安交通大学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拟将市场专业化团队筛选出成熟度高的项目优先向省内地市转化,截止目前,已完成省内成果转化近10项,千万级以上项目3项。配套校内改革和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学生不断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陕西十地市发展,提出了“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的思路。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以交大积淀和不断新产生的原创性成果,一定能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四是为了落实“6352”工程的重要思路,学校在队伍建设方面,新增投入打造一支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以及专业化科技经理人队伍,推动两个学院孵化器的建设及成果转化中的工程实践问题,特别在陕西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提出了“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学校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办法,正在全力推动。与陕西铜川、安康、汉中、商洛正在建设飞地创新中心(孵化器)。不久的将来,将为陕西地市破解主导产业技术难题、助力培育新兴发展高技术产业。

五是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筑金融保障。针对性强的科技金融服务是成果转移转化不可或缺基本的条件。学校已经跟中国风投集团、陕投集团、陕西财经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初步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学校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落实举措“6352”工程列入学校“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中。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国内相关领域已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大关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学校秉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探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之路,一定能为服务陕西、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交大人新的卓越业绩。谢谢!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您好,我是香港商报记者。请问法士特总经理,企业是市场主体,对市场最熟悉也最敏感,如何发挥优势,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马旭耀:

法士特集团多年来长期致力于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我们所处完全竞争的行业,因而企业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持竞争力。

从企业内部来讲,它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从企业外部来讲,它是竞争的需求。秦创原的设立对于法士特集团来讲,是基础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契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和秦创原主要将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平台建设。法士特有一些自己的平台,有国家级金融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有海外研发中心。现在的研发都不是单打独斗的,是政、产、学、研、用、金六个方面联合促进。秦创原的设立使我们感到在这里建设平台会和其他平台不一样,我们要在秦创原创建共性平台,承揽国家机遇性的研究。特别是从用户角度拿到他的设想,迅速转化产品设计、产品试制、产品验证、小批量试制、投放市场,还要反复迭代,快速迭代会给企业科技创新带来相当大的活力和创新力。

二是关键技术得以突破。我们所处的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行业,“新四化”方向非常清晰。新能源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四化和大数据、5G、万物互联紧密相关,我们做制造业如果能看到齿轮、轴、零件、机电一体化,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必须和信息化、数字化紧密相连。秦创原有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它有大量的数据、平台,从而和我们所建的平台相互融合,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三是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科技创新核心中的核心。秦创原会有大量的人才聚集,特别是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我们想通过项目创新,锻炼培养一些自己的人,使法士特人才队伍有新增长,保持永久的更长期的竞争力。

作为法士特来讲,后续还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于秦创原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投身于秦创原的建设,利用好自己的竞争优势,利用好自己在创新领域的优势,密切和秦创原各个平台交互,提升核心竞争力。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使法士特在后续产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上作出法士特集团的贡献。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请问省科技厅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秦创原建设?

孙科:

省科技厅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将秦创原建设作为省科技厅头等大事,动员机关和下属单位及协管单位积极参与。

一是开发建设网上平台。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系统(以下简称“秦创原”系统)建设为抓手,推进全省创新资源应上尽上、实现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打造创新驱动的“驾驶舱”,实现创新发展全息感知、创新资源全貌掌握、创新政策精准支持、公共服务一站集成。主要由创新剧场、创新资源、政策支持、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模块构成。目前已完成总体需求分析和框架方案设计,正在抓紧推进建设。

二是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地做法,针对“瓶颈制约”,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先确权后转化,或单位和职务发明人共享专利权,或对职务科技成果减少前期评估,先转化后一次性上交收益。

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秦创原窗口区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制定“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三个工作指引,支持在秦创原先行先试。启动部署机床、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光子等重点专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做好协调和服务。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建立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问题,通过专报简报反映工作进展和动态,按照任务推进表抓好落实督导。同时,在秦创原建立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设立技术合同登记点、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开展职务科技成果使用权和所有权试点工作。开通窗口区省级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申报通道。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省科技厅正在开展集中对接和宣讲活动。由厅领导带队,分8个对接小组,在各地市(高新区)、高校和院所,集中开展秦创原对接活动。主要宣传贯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精神,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政策包》,指导梳理成果清单、调研了解需求、协调促进与总窗口对接,征集对秦创原建设意见建议。通过对接活动,加强宣传、搭建桥梁、掌握情况、形成举措,从而更好地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谢谢。

李惠:

感谢孙厅长和几位发布人,感谢与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