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六场) 介绍“弘扬延安精神 矢志追赶超越 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有关情况

时间:2021-07-13 14:49:00

pic

  7月13日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光远,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骁卫出席,介绍“弘扬延安精神、矢志追赶超越,  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先生,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光远先生,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骁卫先生,请他们围绕“弘扬延安精神  矢志追赶超越  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严书记介绍情况。

pic

严汉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同媒体界的朋友们见面,向大家介绍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延安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的历史见证。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13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形成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灿烂华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延安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与党血肉相连、命运与共,这片红色热土与全国全省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积极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着力破解“一个明显制约”,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山川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初的3.4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19元增长到2020年的3657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3元增长到12845元;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3.5%提高到53.1%,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我们的工作和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充分发挥延安能源、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基本建成,2020年煤炭产量5253万吨、原油1489万吨、原油加工912万吨、发电81亿千瓦时、天然气65亿立方米、LNG135万吨、卷烟30万箱,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彩虹光伏玻璃、延长石油伴生气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聚丙烯、聚乙烯、苯乙烯、甲醇等化工产品从无到有,工业链条不断延伸。“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苹果面积达400万亩、产量370万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来延游客达2.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建成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引进培育新经济企业1125家,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安塞撤县设区,子长撤县设市,17个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镇,城镇化率达64.5%,较2000年提高35.5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高速公路达11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近600公里,南泥湾机场省会城市通航率达75%,黄河引水和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通道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陕北至武汉电力外送通道开工建设,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9.7%,2000年、2011年分别跨越百亿元、千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财力稳居全省前列。2017年以来连续4年荣获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奖。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以钉钉子精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累计完成改革任务800多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职转办、省政府肯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六个一”做法全国推广,2020年市场主体达20.8万户、在库“五上”企业1579户,非公经济占GDP比重29%,较2010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51户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1797个村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彰。国有林场、城管执法体制、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财税金融、生态保护等改革快速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陕西自贸区延安协同创新区、新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稳步推进,高新区公用型保税仓建成,引进43家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谆谆告诫,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及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1999年以来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治沟造地5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公里,入黄泥沙由退耕还林前每年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降幅88.4%,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样板,助力我省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河流断面优良比例达83%,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9天,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到国务院表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成为延安靓丽的城市名片。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用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统筹推进“八个一批”工程,实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延长、延川、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延安市委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延安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付凡平、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张延刚、全国劳动模范柯小海等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十三五”期间民生支出160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28万人,实施棚户区改造11.3万套,开工老旧小区改造488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80所,增加学位9.1万个,延安大学新校区建成投用,与北京师范大学、人大附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和中国医科大学、北医三院、北医六院等知名教育医疗机构合作办学办医。统筹发展和安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深入推进,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坚持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延安“大学校”“大熔炉”作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全党提供更多精神钙片,“十三五”期间红色教育培训达80万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注重在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我市侯生福、张莲莲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樊九平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和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市县政治巡察,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落地。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圣地延安面貌日新月异,根本在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和接续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践行“九个必须”,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静下心来谋作为、不尚浮华,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无愧于光荣红土地的业绩,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作出延安贡献。

 李惠:

谢谢严书记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陕西日报提问:

长期以来,延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震荡影响,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问近年来延安市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上是如何考虑的,取得了哪些成就?

严汉平:

感谢大家对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延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石油工业的迅速崛起,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占GDP比重最高时将近80%。但近年来,受石油产量下滑、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石油工业一枝独秀、经济结构不优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现,与全省、全国相比第一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低的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我市为11.9:55.3:32.8;全国7.7:37.8:54.5;全省8.7:43.4:47.9),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延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充分发挥能源、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能化、特色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9:55.3:32.8,二产较2010年降低16.6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3.4个百分点。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坚持高端能化强市,工业链条不断延伸。加快建设延安综合能源基地,按照“稳油、增气、扩煤、兴电、促转化”思路,建园区、上项目、扩产能、促提升,延安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延长石油伴生气循环利用、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等一大批能源化工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的建成投产,风力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能源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变。石油工业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2.1%下降为2020年的22.4%,非油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 2015年的28.5%提高到51.3%。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1000余家,2020年园区营业收入达521亿元,县域经济平均规模突破100亿元。

二是坚持特色农业富民,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以苹果、畜牧、设施农业为主、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90.4亿元、增长4.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产量70万吨以上,瓜菜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总产132万吨,存栏猪41.8万头、牛6.4万头、羊62.5万只、家禽307.7万只;先后引进东方希望、新希望、伊利优然牧业、大北农、陕果集团、海升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园165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40家,延安苹果、小米、蔬菜、地椒羊肉、红枣、核桃等地域特色产品全部注册商标,40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特别是苹果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苹果”,苹果产量约占世界的1/20、全国的1/9、陕西的1/3,建成103条智能选果线、147.3万吨冷气库,“洛川苹果”以68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苹果产值由“十二五”末的86.2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200.4亿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坚持文化旅游兴业,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途径,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总抓手,制定印发全域旅游创建《方案》《工作指标体系及工作要求》,突出特色、梯次推进,黄陵县已创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宝塔、延川、黄龙等县区正在加快创建,梁家河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河自然遗产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文化等五大旅游板块加快建设,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成功创建5A级景区,延川乾坤湾、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黄陵国家森林公园、黄龙黄龙山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启动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延安段建设,芦山峁遗址成功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圣地河谷金延安、枣园1938、万达延安红街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投用,《延安保育院》《延安延安》实现常态化演出,一批星级酒店陆续建成,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来延游客达2.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亿元,红色教育培训达80万人。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要求,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提问:

近年来,延安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城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红色旅游有力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请问你们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成绩、新变化?

杨光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以及对延安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市把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拉内需、激消费、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途径和决胜未来的第一资源、第一产业来抓,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旅游产业规模、产品品质、管理服务、设施水平等都得到很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延安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带,以黄帝、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区,绿色生态旅游区,“中国红谷”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旅游区的“一核五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旧址9262处,其中革命旧址点445处(市区内革命旧址点168处);国家A级景区47处(其中5A级2处,4A级5处,3A级38处,2A级2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79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2个,全市有星级饭店41家、旅行社54家、导游800余人。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走出了红色旅游带动全域发展的路子,走在区域旅游城市乃至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的前列,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人次从2016年的4025万人次,攀升到了2019年的7308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由2016年的228亿增长到2019年的495亿,我们的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均保持在15%以上的速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党一百周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针对不足、短板,多措并举,开设“东方红号”延安旅游列车,吹响延安红色旅游研学旅行“集结号”,启动“喜迎建党百年 百城共飞延安”活动,优化完善航线网络,打造特色航线航班,全年累计运营航线达27条,通达城市29个,同程、携程等在线旅行商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积极与延安合作,启动“百年辉煌,红遍神州”等系列活动,2021年上半年全市接待2300万人次、综合收入190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67%和82%,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市场秩序井然有序。

现在正值延安旅游旺季,延安宝塔山等主要景区各位朋友都去过,也见到很多的游客和培训团队,人流量非常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城市的功能街区、酒店、公共交通、景区服务提升很明显,来延安这个城市不仅能体验红色教育,还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久远和沉淀,对我们现代时代的启迪和感知,同时我们这个城市具有很多现代的元素,这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变化。

李惠:

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

“十四五”时期,延安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张骁卫: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做实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以后整理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高端能化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以文化旅游催生服务业新优势,以新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是实施苹果高质量发展、畜牧业倍增、设施农业基地扩建、“X”产业提升、后整理拓展和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培育壮大配套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千亿级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重点是推进页岩油、煤层气、页岩气、石油伴生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石油加工综合利用,建成高水平延安综合能源基地。三是千亿级煤炭电力产业集群。重点是加快延安电源基地和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推进延长石油富县电厂、陕煤黄陵店头电厂等电源点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建设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四是千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重点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拓展煤油气盐多元综合循环利用途径,发展精细化工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五是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重点是打造以延安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和黄帝、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区、绿色生态旅游区、中国红谷丹霞地貌旅游区,构建“一核五区”全域旅游格局。六是千亿级先进制造业和新经济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油煤气、农业、新能源等相关装备制造,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李惠:

请继续提问。

中国新闻社提问: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杨光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全市有445处革命旧址,有30座革命主题博物馆,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围绕“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目标,我市积极推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改陈提升,加快延安博物馆、延安革命英烈纪念馆的陈列布展。“七一”前夕,延安革命纪念馆“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正式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延安市全方位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功能完善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一是挖掘红色资源。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访谈教学与旧址参观”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基地、延安精神传承基地、不忘初心寻访基地、党性教育锻造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推出百年党史知识、百件文物故事、百个红色故事、百人学史感悟、百位书记访谈。二是弘扬延安精神。围绕延安精神的四个方面,打造体验式、情景式、文艺式、沉浸式特色党课。组建延安精神宣讲团,充分运用丰富的党史专家、教师队伍、红色讲解员、小小讲解员等,开展进机关、进旧址、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网络“六进”活动。三是打造红色文艺。启动“艺心向党”活动,组建100多支文艺宣传队,以戏曲、音乐、朗诵等形式普及党史知识,推出道情剧《大山》、歌舞剧《南泥湾》、民歌剧《初心》、说书《张思德》等一批党史文艺精品。启动百场红色文学公益讲座、百名社科专家下基层、百支文艺宣传队进社区、百部红色电影放映“四百”工程,组织中小学红色绘本大赛、经典故事连环画作品展等红色主题图片展、年画展、雕塑展、书画展。四是营造红色氛围。着力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红色人物故事,推进“景区里的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广场、商场、电子屏、宣传栏、广告牌等各类阵地,打造“党史广场”“党史墙”“党史屏”“党史专栏”等,推进“广场里的党史学习教育”;在主要商圈、主要路段均推出了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板、融媒短视频播放、主题灯光秀等,推进“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在重大节日节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清明祭英烈”“五一学模范”“五四颂青春”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推进“节日里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城市乡村、各行各业发生的历史巨变和具有延安发展印记的新闻报道、纪录片、专题片、报告文学、理论文章、图书图片等各类实物物证,忠实纪录、全面反映、生动呈现“延安故事”,推进“记忆里的党史学习教育”。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央广网提问:

“十四五”时期,延安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在发展布局上有什么安排?

张骁卫:

“十四五”时期,我市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内一流苹果研发生产营销基地的“三区一基地”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具体来讲,一是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重点是巩固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成果,加强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器和动力源。二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是持续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成国土空间布局合理、发展模式绿色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态模式完善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提供示范。三是建设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重点是依托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文化资源富集、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加大革命旧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和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四是建设国内一流苹果研发生产营销基地。重点是充分发挥延安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区位优势,聚焦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前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中端推进标准化生产,末端深化产业后整理,提升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市的发展布局是着力构建“核心引领、两带支撑、多点发力”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体来讲,一是强化“2+3”发展核心引领作用。全力抓好宝塔区、安塞区和高新区、新区、南泥湾开发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打造“首位产业”,加快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不断提升对全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重点建设洛河、沿黄两大经济带。洛河经济带串联吴起、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重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化工链条延伸,发展高端能化、新能源、绿色载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相对完善的区域能源化工和制造业链条;沿黄生态经济带串联子长、延川、延长、宜川、黄龙,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以沿黄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为主的经济带。三是实施“一县一策”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一县一策”,支持各县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生态环境亮县,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板块。

李惠:

谢谢严书记、杨部长和张主任,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