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 (第十场) 介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有关情况
时间:2021-11-17 10:37:01 来源:陕新发布
11月16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出席,介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十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了省科技厅厅长孙科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先生,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先生,请他们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孙厅长介绍情况。
孙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热情关注和充分报道。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自3月30日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按照“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工作要求,加力加速推进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我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效情况
一是持续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印发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政策包(总窗口)》《任务推进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等政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制定大学科技园、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支持等20项配套政策。指导鼓励各地市、平台(园区)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全省11个市(区)均制定了推进方案和配套政策,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和10个地市(行业)分中心,设立“一站式”受理窗口,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西咸新区制定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8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政策举措。总窗口政策包加大兑现力度,已兑现3556万元。省科技厅与省统计局制定4个方面23项秦创原建设监测指标。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开展了专项督查,共督查14家省级部门、高校和省属企业。
二是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着力打造集成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从空间、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陕投集团牵头组建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汉中科创中心、宝鸡离岸研发中心等试运行。省直部门分别在西咸新区设立了省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运营中心等机构。支持沣东建设总窗口立体联动孵化器,构建贯通资源联动、打通体制联动、聚合要素联动、区域协作联动、孵化全程联动的“五个联动”创新驱动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街区试点,加速发展硬科技新业态。利用中电科在陕科技资源,支持建设北斗导航产业基地,推进成果的孵化转化。窗口区引进建设1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咸新区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总窗口注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5家。
三是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建设网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立平台、项目、企业、成果、专利等7个数据库,梳理数据300余万条。支持秦创原打造常态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举办路演活动120场,推介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1项,300余家(次)国内头部投资机构参与,125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近12亿元。举办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出81家获奖企业,涌现出指纹芯片、诊疗机器人、高分子环保煤炭抑尘剂等一批“硬核”项目。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空天动力研究院、中电科20所等单位先行先试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样板。空天动力研究院已投资孵化45家科创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5家企业计划上市。省科技厅由委厅领导带队,分8个组深入11个地市和90余家单位,开展政策宣贯、需求征集和项目对接活动,共征集到2920项科技成果、需求227项。省教育厅举办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95所高校推介成果2000余项,签约57项项目、金额2.55亿元。西安交大转化技术成果71项,其中64项在陕就地转化成立科技企业,融资额超过1.1亿元。西北大学团队研发、西咸新区落地转化的“人造万用血”项目实现量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西咸新区9月24日新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883.58亿元,其中42个落户总窗口,投资额675.58亿元。截止10月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达2793家,同比增长45%;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首次突破万家(10071家),数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登记技术合同45917项,成交额1652.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07%。
四是建设“两链”融合“促进器”。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启动建设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组建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产业、高档数控机床、作物育种等我省优势领域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中心)。围绕数控机床、光子等23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部署实施北斗导航、氢能、种业等9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新建“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20个。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启动运作,延长石油、陕煤集团等14户企业进驻。“追光计划”顺利推进,炬光科技在科创板成功过会。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研发出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部分型号已通过中试环节实现量产。
五是营造创新创业雨林生态。总窗口引入弘毅天承知识产权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48个、金融服务机构65个,复旦张江研究院、海创汇等10余家孵化载体正在洽谈。开工建设科创载体等秦创原项目32个、总投资448亿元。总规模4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西安)正式进入投资阶段。陕投集团、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先后设立近50亿元的投资基金和种子基金。由陕投牵头与西咸新区发起设立前期规模达20亿的秦创原科创母基金。西咸新区设立硬科技基金、高校科技种子创业投资基金等9支直投基金,总规模达26亿元。举办秦创原走进上交所、金融机构走进秦创原推介会,推进上交所在总窗口设立工作站,区域股权市场设立特色专区和6亿元的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投资基金。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西咸新区企业专区”正式上线。长安银行总部落户总窗口,引入深圳开源证券投资公司、陕西金控设立秦创原创新投资、生物医药、光子产业基金等,形成全方位、全链条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六是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研究起草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遴选9名领军人才担任技术总师牵头实施重点专项,通过青年基金、杰青、青年科技新星等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人才50余人。联合出入境管理部门启动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联办”试点。协同相关部门和地市新培训科技经纪人(技术经理人)600余人次。省委组织部增设了秦创原人才引进项目和产业领军人才专项。省人社厅制定促进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新设技术转移转化职称专业,在西咸新区专设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的内涵要求,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全面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研究制定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政策。抓好“1+N”的政策体系建设,指导各地市制定政策包;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鼓励相关单位细化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解除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后顾之忧。
(二)抓好市场主体培育。探索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创新举措,研究形成高校产学研用、大学基础研究与秦创原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一院一所”模式,制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先行先试打造新型科研机构的意见》;支持光机所围绕“追光计划”实施,孵化更多科创企业和科创项目。加快路演(国际)中心建设,为省内外上市后备企业及科研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常态化路演服务。加快秦创原商标注册、各类基金投放,带动金融机构支持秦创原建设。发挥“春种”基金等作用,精准挖掘、对接、培育一批高质量科创项目。推进科技企业上市,精心遴选近几年有望上市的33家企业,通过项目、平台、人才等给予重点支持,加速推进科技企业上市进程。
(三)发挥人才主力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科学家+工程师”项目实施,引进培养一批企业亟需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快“三支队伍”建设。
(四)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加快推进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网络平台、秦创原运营公司等建设,与各地市、高新区加强对接,不断完善服务、优化生态、促进转化。
(五)完善监测指标体系。省科技厅联合省统计局进一步完善秦创原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引导相关单位抓好秦创原建设。同时,按照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推进表和监测指标,统筹安排好秦创原年度评估总结,谋划好明年的重点工作。
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关注、多宣传、多支持我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定会走的更好、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孙厅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提问:您好,我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秦创原建设提出打造“三支队伍”,请介绍一下正在推进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情况。
孙科:谢谢。为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渠道,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三支队伍”建设。在这里重点介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建设情况。陕西科技资源主要分布在高校和院所,企业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科技厅从平台、人才、项目方面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融合。比如说,平台方面,我们实施“四主体一联合”研发中心建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高校一起建研发中心。人才方面,把高校科学家与企业工程师联姻,实施“科学家+工程师”建设方案。项目方面,实施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计划,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科技厅作为一个专项来实施,功能定位是以高校和院所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作为基础,以企业为依托,以攻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科研创新团队。科学家搞的是前端工作,企业工程师搞的是后端产品。前端与后端联结在一起,就是要攻克企业在产品研发中的基础前沿问题,就是要调动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与企业产品开发相互衔接。
从支持方向来看,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两链”融合部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领域,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多领域跨学科部署“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从支持对象来看,支持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不支持单纯的技术开发、理论研究类创新团队。优先支持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省23条重点产业链上的科技型企业牵头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为带头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从申报范围来看,省内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等主体均可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申报不受其他省科技计划限项规定限制。我们最近已经开始组织实施,常年受理、快速办理,对于急需紧缺的队伍试行“一事一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尽快打造百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为陕西企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李惠: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提问:您好,我是香港商报记者。请介绍一下自今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以来,总窗口在秦创原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赵孝:谢谢您的提问。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西咸新区举全区之力建设秦创原总窗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创新活力持续升温,高校院所、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创投机构纷纷前来合作,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截止10月底,新区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27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97家、同比增长96%,18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1亿元、是2020年全年的1.1倍。
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举全区之力建设总窗口
我们坚持把秦创原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机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3个专班,并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管委会主任任常务副组长的秦创原招商领导小组。成立了新区创新促进中心,打造了一支26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对照省委、省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新区整体落实方案和年度计划,实行周例会、月点评工作制度和督查、考核机制,积极推动秦创原建设见效成势。
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我们坚持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秦创原建设的关键。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发布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宜业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建设15条政策,打通了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渠道,目前共有45个项目申报奖补1.01亿元、已兑现3556万元。二是强化金融支撑,共设立总规模26.07亿元的9支直投基金,联合陕投设立了2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联合长安银行等共发行36款科技金融产品,共为23家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三是做优科创服务,共引进专业服务机构48家,新引进孵化器13个、总数达48个,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已入驻30多家机构、线上服务平台已上线20多项服务。四是搭建科创载体,发布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指引》,共规划建设科创载体93个2217万平米、年内可交付使用309万平米。
三、大力推进“两链”融合
编制了新区“两链”融合空间布局规划,发挥好省属国企带头作用,大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一是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推动交大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了隆基零碳能源研究院、陕汽新能源自动驾驶车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带动中国联通创新研究院等27个新型研发机构、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等40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先后落户总窗口。三是加快聚集创新人才,“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落户总窗口,与相关高校和企业共同探索“高校聘用、企业取薪、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选才用才机制,联合招聘“科学家+工程师”50名、高层次人才53名。四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在交大探索推出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与西电等5所高校共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累计举办52场项目路演、推出191个转化项目。目前,“春种基金”已设立公司144家,总窗口共注册创新成果转化企业115家,共有14家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其中3家有望明年上市。
四、积极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西咸新区与省科技厅等省直部门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与陕投集团合作设立了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中心等先后落地总窗口,汉中、宝鸡、商洛科创中心揭牌运行,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秦创原建设机制基本形成。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围绕总窗口的定位,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按照“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工作要求,紧盯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在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成果转化、加强项目招引、聚集创新人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再下功夫、再求突破,努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见效成势,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李惠: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提问: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企业是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离不开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引领和支撑。请问在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方面有什么安排和考虑。
王军:谢谢您的提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把科技研发能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实力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企业增幅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首次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通过2793家,同比增长45%;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10家,居西部地区前列。
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下一步安排考虑:
一是积极构建梯度培育链条。印发《陕西省瞪羚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瞪羚(潜在)企业培育、认定和管理工作,首次启动省级瞪羚企业认定,完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链条。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无纸化申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召开全省科技企业培育大会,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报告,公布综合能力和单项百强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名单,不断强化优势创新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落实省政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印发《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陕西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孵化载体30家以上,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大学科技园在综合类、理工类高校全覆盖。构建“创新创业大赛+开放需求众包+种子天使众筹”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级阶梯型孵化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
三是充分用好秦创原政策红利。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各类政策工具,用好秦创原“1+N”政策包,精准支持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用好秦创原网上服务平台、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为企业在线提供需求征集、智能供需撮合、补贴在线申请、服务反馈评价等功能,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聚集,提升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建设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打造“三支队伍”,形成和推出陕西特色孵化服务科技企业“金字”招牌,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努力构建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李惠: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新闻社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省委刘国中书记在秦创原调研座谈会上也强调要重视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请问陕西在这方面有何具体举措或打算?
王军:谢谢您的提问。基础研究注重科学解释世界,应用研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积极改变世界。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我省基础研究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布局,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融通发展,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高水平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突破形成了一批“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解决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升了我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是加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支持科研人员在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面向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支持国家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者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的研究;围绕“卡脖子”重大技术需求,建立产业目标导向的科学问题库,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提升我省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一方面,我们围绕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分布领域,制定基础研究定向委托项目计划,强化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应用驱动倒逼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培育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提升我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以项目为纽带集聚企业、高校和院所优势资源,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沿研究。同时,面向空天、能源等领域科技前沿,培育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支持列入国家部委培育及筹建的西安阿秒光源、Z箍缩及应用、超精密跨尺度基标准与溯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等重大科学装置预研,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陕西。
二是构建基础研究基地。围绕空天、能源资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等领域,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在陕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和质量提升。加快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后备队。优化提升、整合重组一批省重点实验室,推进省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建设一批数学、物理、化学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争取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在陕布局。支持我省预研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布局建设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期、持续的多尺度观测与研究。
三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提高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杰出青年项目资助规模。聚焦重点研究方向,支持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志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使更多青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四是推进基础研究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在陕科学家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培育在陕科学家提出和牵头组织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引导在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
五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对接合作,争取国家层面更大支持。通过逐步扩大企业联合基金、探索与地市开展联合基金,撬动高校科研院所配套支持等方式,拓展基础研究经费渠道,推动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
孙科:我补充一下。省委、省政府一直很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工作,包括刚才我讲到的第一个问题,“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也是要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融通。全省基础研究经费目前是1亿元,明年,省委、省政府要再增加1亿元。陕西作为一个科研大省,应该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席之地,实际上我省最近几年获得了一批国家奖,其中就有很多研究项目属于基础研究或者是应用基础研究内容的。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会后可以联系。
李惠: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