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举办“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市人社局专场发布会

时间:2021-11-19 15:45:5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1月18日10:30,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发布活动,邀请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鹏,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保,市就业服务处主任李驿锋出席发布会,围绕《树牢大局意识 主动担当作为 凝心聚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主持。

pic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贺冬梅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上午我们接着组织召开“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发布活动,很高兴邀请到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延安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鹏先生,延安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保先生,延安市就业服务处主任李驿锋先生出席发布会,围绕《树牢大局意识 主动担当作为 凝心聚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回答记者们感兴趣的问题。下面,就请刘小鹏先生介绍情况。

pic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小鹏

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交流。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全市人社工作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近年来,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聚力就业助脱贫,完善社保增红利,选育人才强支撑,依法维权促和谐,提升服务树形象,加强党建固基础”的工作思路,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服务发展精准有力,改善民生持续普惠,在大疫大考中经受了考验、贡献了力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力实施“稳就业”举措,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要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人社部门作为稳就业工作专班牵头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全市农村居民就业促进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会同各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地落细,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进。截止目前,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587人,完成年任务1.7万人的97.6%;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在控制目标以内。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54场,发布岗位信息1.9万条,提供岗位7.18万个,服务企业1537家,帮助8809人实现就业。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被列入民生十件实事,目前共组织各类重点群体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2.2万人,完成1万人任务的220%。

二、创新推进人事人才改革,经济发展“引擎动力”持续加大。一是积极落实人事人才政策。制定下发了《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延安市工程技能人才分类评价实施细则》等文件,修订了事业单位人事调整和岗位设置办法,进一步激发了一线干部队伍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积极推动落实我市关于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解决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在就业、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后顾之忧。针对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等级执行待遇较低的问题(比如副高级职称分为4-7级,执行最低等级4级工资待遇,中级职称分为8—10级,执行最低等级10级),经市政府同意,制定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专技岗位等级聘用的通知》,提高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调动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严格事业单位招(选)聘工作,认真落实事业单位进人编制部门审核、组织人社部门实施的“凡进必考”制度,从规范程序入手,根据行业单位工作性质,实行小规模多批次招聘,由人社部确定题库抽取试题,外聘考官面试全程摄像记录,保证公平公正。近三年,事业单位共招聘工作人员7737人,其中招聘教师5528人、医疗卫生人员910人、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7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特殊专业人才528人;各类企业招聘996人,为推动延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二是规范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建立完善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核准备案制度,将岗位聘用核准备案与岗位聘用工作有效整合;简化办事流程,推进“互联网+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实现了全市高级职称网上申报、中级职称评审网上评审、办证;建立了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业资格鉴定等相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激发调动了全市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在农业、工业、医疗、教育等行业,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3.18万人。三是不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我市各类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均增加150元,由现行的1700元、1600元分别调整为1850元、175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17元、16元分别调整为18元、17元;发布了2021年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相关参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053元/月,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基数为6914元/月,为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参考。

三、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功能不断增强。按照《中共延安市委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和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市集中开展了用人单位参加缴纳社保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通力协作,扎实工作,全市用人单位参加缴纳社会保险专项治理活动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各用人单位参保意识,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4.9万人,参保率100%;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0.89万人,参保率97.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3.99万人,参保率99.23%;工伤保险参保31.6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4.87万人,工伤和失业保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连续17年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从2003年的平均556元增加到现在的2802元/月;各项社保待遇发放连续多年实现“不漏一人,不迟一天,不欠一分”,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认真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印发了《延安市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工作实施方案》《延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自查的通知》等文件,组建了工作专班,对县区进行了随机抽查,进一步夯实了各业务经办关键环节责任,明确了操作流程,有效保障了社保基金安全。

四、源头治理农民工欠薪,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市人社局始终把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联席会议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坚持“注重矛盾排查,立足解决问题,创新工作制度,规范投诉秩序,完善结案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无欠薪”县区创建活动,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坚持根治欠薪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应急处置“三管齐下”,以在建工程项目制度落实为重点,以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为载体,以联合惩戒和专项考核为手段,常态防控,主动排查、联合处置,全市未发生重大劳动违法案件。截至10月底,全市受理举报投诉欠薪案件379起,办结339起,时效内结案率97%;对5起查实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失信企业和个人,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培育选树工作,持续推广“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共受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935件,办结争议案件1909起,结案率98.6%。

五、强化便民服务举措,人社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延安人社”公众号关注量达25.9万人,网站年浏览量达80万人次;全市社保卡发放率达到96.1%,位居全省前列;54项公共服务事项和96项高频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12345电子工单办结率100%,办结满意率稳居全市各行业前列。二是便民利企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人社快办”“打包办”行动,发布了政务服务电子地图和线上线下办事指南,构建了政务服务网、网上服务平台、自助查询终端机、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的便民利企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政风行风持续优化。完善人事管理办法,实行面试考官、职称评审专家、培训机构鉴定评委、工伤认定专家等外聘第三方全部随机抽取制度。加强行风建设,选聘行风监督员,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2019年,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经办处荣获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受到人社部表彰;市人社局荣获2020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先进单位”;2020年获得全省人社系统“练兵比武”现场赛三等奖和陕西省首届人力资源服务大赛决赛二等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社部门作为政治机关,是政府实施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立足职能、统筹谋划,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方百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以赴抓好人事人才工作,全面落实中省各项社保政策,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推进行风政风建设,以高质量人社工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贺冬梅:

谢谢刘局长。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媒体的名称。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我是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今年以来全市的就业形势如何,从目前态势看,能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pic
市就业服务处主任  李驿锋

市就业服务处主任李驿锋: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履职尽责,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制定实施《全市农村居民就业促进计划》《认真落实民生十件实事项目切实做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延安市家政服务技能提升培训2021年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夯实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助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质增效,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进展顺利。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58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40人,增幅为8.8%。

二是登记失业率在控制目标以内。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在控制目标4.3%以内,比2020年同期下降 0.11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2021届回延报到高校毕业生9618人,已实现就业和参加就业见习6523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基本与上年度持平,脱贫劳动力务工总体稳定并略有增加,10月底达到5.47万人,超过去年规模。

四是人力资源供求基本平稳。截至10月底,全市组织招聘会154场,发布岗位信息1.9万条,提供岗位7.18万个,服务企业1537家,帮助8809人实现就业。

从监测数据和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2021年就业目标任务可以如期完成。受疫情的影响,就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持就业形势稳中有进,仍需持续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要求,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采取六项措施,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一条主线抓就业。紧密围绕全市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以就业助推产业发展,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向二三产业延伸,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就近转移扩就业围绕我市353个重点建设项目和千亿级产业集群、五百亿级新经济产业集群项目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做好基层教育、卫生、“三支一扶”等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举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金秋招聘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三是技能提升帮就业围绕县(市、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技术培训、民俗文化培训、地方特色小吃培训等“多层次培训体系”,以各类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和脱贫劳动力为重点,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四是扶持创业带就业。支持返乡留乡创业,提升创业载体孵化水平,对有创业意愿人员和已初具创业雏形项目,主动介入提供创业服务,减轻入驻实体创业负担。

五是基地吸纳促就业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捆绑新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政策,支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六是公岗兜底保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支持脱贫人员和易致贫边缘人口稳定就业。

贺冬梅:请继续提问。

西部决策网编辑:

我是西部决策网编辑,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社部门是如何通过社会保险政策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谢谢。

pic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锦保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社部门始终把“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高位推进,主动作为,做到政策“应落尽落”、资金“应发尽发”、费用“应减尽减”。

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落实好中央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要求和中央提出的“六稳”,特别是“稳就业”工作,推动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扩大政策知晓度,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鹏同志带队,先后深入全市16家新组建企业集团、部分中省驻延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并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帮助企业解困工作,真正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成立工作专班,主动作为,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并会同市财政局、工信局、税务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疫情防控稳定就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在疫情期间阶段性免减我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社保红利助推企业发展。一是简化程序加快进度。阶段性免减社保费方面,取消企业申请环节,实现全程“零填表、零申报、零跑腿”。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方面,由企业向市税务局核准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方面,企业只需通过线上提交申请资料,其余环节由人社、工信、财政联审,实行即时受理。二是加强基金监测分析。按月做好基金风险预警分析,确保基金平稳运行。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做好统计分析,强化基金收支管理,做好基金筹集和调拨使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对免减缓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在“华商头条”、“我是延安APP”、“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等媒体媒介宣传“免减缓返”政策,并开展“降费减负千企行”等多种活动,帮助企业算清“减负账”。做到将政策宣传、解读深入人心,提高知晓度,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氛围。2020年,共争取省社保资金2.2亿元,兑现“免减缓返”社会保险资金11.7亿元,其中减免养老保险7.3亿元,工伤保险7500万元,失业保险2900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36亿元,惠及企业8847户,涉及企业职工84.87万人次,为企业稳岗纾困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今年,我们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但较去年有较大变化。一是实施范围继续扩大,由去年的各类企业扩大到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二是返还的标准有所降低,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上年实际缴费的60%返还。三是返还流程进一步简化,今年实行企业免申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陕西省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比对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导出,报市人社局、财政局审批,并在人社局官网公示后,将资金直接拨付企业。企业只需提供单位账户就能享受稳岗返还资金。截至目前,已审批拨付稳岗返还资金两批,共计1539.53万元,惠及企业504户,惠及职工7.57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政策落实,提供精准服务,加快业务办理进程,及时拨付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及时得到政策支持,享受社保政策红利。

贺冬梅:请继续提问。

华商报记者:

我是华商报记者,近两年我市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请你就我市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成效作以简要介绍?谢谢。

李驿锋:

2019年,中、省启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延安市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制定印发了《延安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延安市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规划(2019-2025)》等文件,从失业保险结余基金中提取1.09亿元,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

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和劳动者就业创业带来了严重影响,我市按照“助企业就是稳就业,稳就业就是安民心”工作思路,全面开展线上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等助企业、稳就业培训活动,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疫情缓解以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小吃产业,切实做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工作要求,将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训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精准发力点,在全市全面推动了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训活动,共帮助4099人掌握了一技之长,2960人实现就业创业,成功举办“全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暨2020年延安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训成果展示技能大赛”,此项工作受到了人社部、省政府、省人社厅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进行推广,《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

今年,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列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市人社局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抓手,出台了《关于认真落实民生十件实事项目切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大力支持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七条措施》等文件,支持县(市、区)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瞄准当地重点项目和特色产业,培育创建劳务技能品牌,推动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质增效。宝塔区组织开展“宝塔月嫂”培训班,打造“宝塔月嫂”家政品牌,中国劳动保障报进行了专题宣传;安塞区依托安塞腰鼓、民歌、剪纸等人才资源优势开展文化、曲艺等专业培训班;富县以“乡村振兴”为主线,进行果树管理、畜牧养殖、蔬菜栽培、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培训教学等。目前已培训21988人,完成1万人任务的220%。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全市累计组织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3.8万人次。累计支持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延能化集团公司等组织在岗职工培训2.5万人次;支持延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延安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879个企业开展以工代训4.2万人次。截止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15.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万人。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技能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收入也相应得到增加。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加大培训补贴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做好重点群体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将提高培训层次,把高技能人才培训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加快开展新职业培训。同时,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加大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力度,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贺冬梅:

发布会提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刘局长和今天的几位发布人,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