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解读《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
时间:2022-06-16 15:32:46 来源:陕新发布
6月16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迎军,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安军出席,解读《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五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了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迎军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安军先生,请他们解读《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刘主任作介绍。
刘迎军: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准确认识、充分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内涵,科学编制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对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重要指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市县、企业、园区调研,先后征求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区)、国家级开发区(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了充分对接。2021年11月22日,《规划》经第33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2月12日,《规划》经省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实施。
二、《规划》编制原则
在《规划》起草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四方面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把创新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发展强大动力,完善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与超前布局相结合。针对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突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是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政府着力加强战略研究与规划引导,完善支持政策,强化项目支撑,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是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深入开展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六个部分,设25个专栏,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总结我省“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总体思路。《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打造创新型省份升级版为抓手,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以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构建“1+1+N”创新体系,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社会强的通道,把我省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能力领先、创新机制高效、创新创业活跃、创新成效显著的创新高地,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规划目标方面,到2025年,全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建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协同高效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创新先导区和全国科技创新增长极。
第三部分: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产业链痛点、创新链堵点,通过加强两链融合、打造“三支队伍”、推动创新资源协同联动、搭建示范总窗口等四个方面,深化“政产学研金”结合,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
第四部分:总体布局。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空间创新布局,一核是建设西安丝路科创中心。三区是指关中协同创新走廊、陕北能源革命创新区、陕南绿色循环示范区。多园是统筹规划多点支撑、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创新型园区。
第五部分:创新发展工程。提出实施“八大创新发展工程”、推进42项重点任务。一是源头创新提升工程,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校新型创新转化平台建设。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先进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八大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传统产业升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建筑等六大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四是数字陕西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动数字创意、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五是创新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瞪羚企业,精准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着力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六是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加强各类创新人才聚集,推进人才管理创新,建设创新人才载体,优化人才创新环境。七是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科技管理改革,加强高新区协同创新。八是创新生态优化工程,重点提升公共服务、开放合作水平,加大投融资和财政税收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主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强化规划评估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抓好《规划》贯彻实施,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一是抓好贯彻落实。对照《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任务分解,夯实工作责任,健全规划实施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推进《规划》全面实施。
二是强化评估督导。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推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有序开展,对推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收集推进过程中的成熟经验、优秀案例、典型做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途径加强宣传引导,全方位多渠道积极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李惠:谢谢刘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陕西日报提问: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刚刚在发布辞中提到,我省在“十四五”时期要着力打造“一核三区多园”西部创新高地,请问提出这个战略布局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刘迎军: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们主要是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总体布局和陕西区位优势和实际,以创新型省份升级版、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国家试点示范为抓手,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出了打造“一核三区多园”西部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
具体来说,“一核”是指西安丝路科创中心,这个中心是国务院2018年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一中心就是西安丝路科创中心,发挥我省独特区位优势,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源头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地市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三区”是指关中协同创新走廊、陕北能源革命创新区、陕南绿色循环示范区,重点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发挥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探索建立跨地区创新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引导创新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推动陕西三大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多园”是指多个创新型园区,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等为依托,统筹规划多点支撑、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创新型园区布局,推进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构建若干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引领型园区、产业创新驱动型园区、创新生态支撑型园区。
通过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将更好发挥各地市的积极性和产业特色,有效解决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陕西创新发展潜能和动能,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能力。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城市报提问:您好,我是中国城市报记者。陕西是科技大省,拥有富集的创新资源,请问陕西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更精准推进创新驱动深入发展。
安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有关部署,充分发挥我省创新资源富集优势,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
一是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加快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鼓励各地市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主动对接,加强合作,以项目和平台为抓手,以人才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保障,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高起点、高水平打造双链融合示范区。我省出台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进一步对一些重要的创新驱动发展任务进行了部署,发布了70条总窗口政策包,制定了《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建设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属企业进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市相继成立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分中心,制定了相关政策和相关工作计划加快实施,全省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创新驱动发展氛围。
二是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要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总体布局,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建设陕西实验室,培育和争创国家实验室,推进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创中心,集中优势资源攻关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列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正在按照国家要求加快推进。
三是加强产业创新发展。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民生深入融合发展,突出数字赋能,开创数字陕西建设新局面。为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我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升全省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提出了推进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等14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数控机床、光子等23条重点产业链,推行实施“链长制”,由省级领导和相关省级部门领导担任“链长”,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加强创新环境营造。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引育,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省出台了《陕西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打造支持创新创业金融生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举措,推动创新创业“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滋养共生。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网提问:您好,我是陕西网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战略新兴新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集成电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请问“十四五”我省重点从哪几个方面更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安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三五”期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5%。西安集成电路、宝鸡先进结构材料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西安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西安经开区智能制造、西安航空基地、西安航天基地、杨凌生物育种、咸阳高新区新型显示等重点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壮大,隆基股份制定了国际单晶硅片标准,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单晶硅片产量全球第一,以宝钛集团和西北有色院为龙头的钛产业技术和规模国内领先,钛材加工量达全国60%以上,居全球第二,总投资8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二期第二阶段项目全部建成,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实现5万片/月满产满销,逐步推动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着力点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加快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增材制造、新材料、无人机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三星闪存芯片二期项目满产达效,加快实施奕斯伟硅片产业基地扩产、陕西电子信息集团8英寸芯片生产线、咸阳彩虹G8.5基板玻璃生产线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推进5G、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建设西安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咸阳新型显示产业园、渭南增材制造基地等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产业变革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壮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李惠: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