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三线一单”及环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时间:2022-07-18 15:25:51 来源:陕新发布

pic

3月4日10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李强先生、副处长吕欣芸女士、四级调研员文奕先生,介绍“三线一单”及环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女士主持。

葛晗梅: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于2020年年底完成了省级“三线一单”成果的编制和发布,去年1月份,我厅召开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就《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这一成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2021年,随着我省12个市(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全部发布,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三线一单”成果已在相关工作中得到实践应用。同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面,我们多措并举,为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把牢了生态环境准入关口。

今天,是我厅今年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李强先生、副处长吕欣芸女士、四级调研员文奕先生,介绍“三线一单”及环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李强先生作介绍。

pic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李强介绍“三线一单”及环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李强: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关心、关注、支持我厅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去年以来我厅“三线一单”及环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年来,我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全局谋划环评管理,以提升环评效能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严格环境准入、优化环境管理和提升服务水平协同并重,为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一,以源头宏观管控为目标,建立全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执法监管中不得变通突破、降低标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明确,要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完成省级“三线一单”成果编制和发布实施的基础上,2021年我们的重点工作是推动“三线一单”市级成果的落地应用。截至去年11月底,我省12个市(区)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全部经各市(区)政府(管委会)发布,至此,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省、市层面积极探索“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实践,并形成了一批应用案例。全省在“三线一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4个集体和20名个人也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通报表扬。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高起点推动。我厅将“三线一单”落地应用作为2021年“抓点示范”工作。报请省政府适时调整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先后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印发《市级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工作统筹安排推进。在全国率先出台《陕西省“三线一单”成果管理暂行办法》,使成果的管理应用有章可循、规范开展。二是坚持高标准完善。印发了《“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等文件,组织专家到基层一线指导各市(区)充分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生态保护红线、国土三调等最新数据,细化完善本区域“三线一单”成果。会同各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部、省专家,共同对各市(区)成果进行集中审核把关,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确保最终成果既符合规范又具有区域特色。三是坚持高效率推进。建立“三线一单”工作保障机制,对各市(区)工作进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对进展滞后的地市进行预警提醒。由厅领导带队分批次到各市(区)进行宣讲、帮扶、解决问题。“三线一单”数据应用平台已完成功能开发及单机平台试运行。四是坚持高质量应用。坚持基础应用、重大应用和重点应用相结合,将实践应用贯穿成果落地全过程。去年开展77个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与省级“三线一单”成果的先期比对分析,避免了决策投资风险。着眼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编制形成了《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黄河流域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成果》。集成融合“三线一单”成果,编制完成《陕西省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研究总体报告》和11个市的分报告,为加强全省产业园区环境管理和整合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我省“三线一单”服务《陕西省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三线一单”应用案例。

第二,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严格把牢生态环境准入关口。

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将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落实到环评文件审查审批全过程。严格落实项目环评集体审查制度,在管控重大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严格实施“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等措施,有力推进全省环境质量改善。2021年我厅共召开7次环评审查会,完成66个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涉及投资约199.3亿元。对不符合环保政策或环评文件质量要求的7个项目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2021年全省共审批项目环评3304个(省级66个、市级604个、县级2634个),涉及投资约4020.7亿元。

落实国家关于“两高”项目源头管控要求,建立“十四五”在建、拟建和存量“两高”项目环评管理“三本”台帐,完成70个涉及“两高”项目自查复核和审批评估。及时梳理评估当前全省下放项目尤其是涉及“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现状和管控趋势,经省政府同意修订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1年本)》,对全省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涉“两高”行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加严环评审批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第三,以产业园区为切入点,不断强化规划环评管理效力。

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形势下规划环评相关要求。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商务等部门联动,全年组织审查大荔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宁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21-2035)等4个规划环评文件。首次组建有134名专家的全省规划环评审查专家智库,进一步强化规划环评的技术支撑。组织开发了规划环评技术复核APP,建立了审查专家数据库和规划环评数据库,实现了规划环评审查和技术复核智能化。

以产业园区为突破点,集成融合“三线一单”宏观管控要求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布局性约束,建立了全省产业园区基础数据库。联合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分两批,在陕西姜谭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登记表豁免、告知承诺审批、打捆审批以及简化环评内容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环评管理措施。截至目前,纳入第一批联动试点的陕西姜谭经济技术开发区、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中9个建设项目享受了试点政策红利,涉及总投资超过11亿元。同时,试点园区也不断完善环境监管平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试点改革已初步发挥了示范效应。

第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积极探索碳排放纳入环评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要求,印发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及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领域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具体要求。适应双碳国家战略,主动参与国家多项试点,从不同层面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方法和路子。

去年以来,推动榆林市纳入国家“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城市;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第一批产业园区碳排放评价试点名单;我省作为西部唯一省纳入国家煤化工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目前,我厅指导靖边园区已完成了规划碳排放评价方案并报生态环境部。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在国家明确的煤化工行业试点基础上,将煤电行业纳入试点行业,确定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神木神信热电有限公司一期等4个项目组织开展碳排放评价,目前4个项目包括碳评价内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我厅初步完成了全省煤化工、煤电两个行业碳排放量数据摸底工作,预计今年6月份将形成两个行业的碳排放量测算办法、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等试点成果。

第五,以事中事后监管为手段,持续强化环评文件质量。

严格实施我厅《2021年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对项目事中评估、事后抽查的环评文件按季度开展技术复核。并对各市县审查的60个重点区域、重点流域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文件开展了技术复核。2021年共对16份环评文件涉及的16家建设单位、13家编制单位和15名编制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对13家编制单位和15名编制人员予以失信记分,对14个审批部门予以通报。实施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对20家在陕注册环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动态更新建设项目专家库,健全完善包括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专家智库体系,印发《陕西省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环评专家政策业务培训,提升专家队伍整体水平。积极推行全省环评审批部门统一使用环评统建系统办理建设项目环评申报、受理和审批,实现环评文件信息全过程公开。

第六,以保障高质量项目为核心,提升优化审批服务。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抓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

一是加强项目环评统筹。发挥全省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统筹推进项目环评审批。我厅成立我省新能源基地建设环评服务专班,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畅通疫情防控、重大项目、能源电力保供、民生工程等项目环评“绿色通道”。主动商请各市(区)和省级相关部门提供年度需要支持服务的重点项目环评需求,对涉及部、省环评审批的57个项目梳理后纳入全省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帐,专人负责,提前介入。修订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规程》,明确对重大项目提前进行指导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压缩评估、公示时间。目前省级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平均压缩了一半以上。

二是加强环评政策服务。先后制定煤炭、风力发电等5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点,印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妥善解决企业涉及项目重大变动环评相关问题。编印“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政策六十问答,在中省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刊播涉及环评信息400多条。去年疫情期间,我厅及时印发文件,明确对涉疫情防控项目继续执行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或豁免管理、优化环评审批程序和内容、实现环评审批“不接触”办理等环评管理措施,全力支持保障疫情防控,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持续强化一线服务。积极开展环评服务走基层, 多次赴市县开展调研,“面对面”解读“两高”、煤炭保供、新能源等项目最新政策要求,“手把手”指导规范基层项目环评审批。主动到项目现场对接环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环评问题。举办了两期全省规划及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培训班,对“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两高”和能耗双控等新政策进行了讲解培训,包括省市县三级环评行政审批部门在内的40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全省环评队伍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目前,我厅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项目推进会议精神,将服务保障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全省环评管理的重点工作,精准征集项目环评需求,靠前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加大“三线一单”成果宏观应用,深化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全力推进陕西高质量发展。

以上就是今天发布的内容,谢谢大家。

葛晗梅:

谢谢李强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请问在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的监督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pic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副处长吕欣芸答记者问

吕欣芸:

谢谢你的提问。2018年《环评法》修改后,生态环境部依法取消了对环评单位的资质许可,但对环评文件质量监管、责任追究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印发了《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我厅严格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

一是突出主体责任,加大检查力度。2021年,我厅采取现场座谈与资料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20家环评单位开展了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从现场监督抽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环评机构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但仍有部分环评机构存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三级质量审核制度落实不到位、环评报告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现场提出了整改要求,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省内环评技术机构服务水平,对进一步提升环评文件编制质量、规范环评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严格环评文件审查,提升审批质量。在环评文件编制单位的选择上,我们督促建设单位履行环评文件编制的主体责任,由建设单位自行择优选择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全过程参与环评文件编制,并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负责。在环评文件编制阶段,加强对环评机构和建设单位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环评文件质量。在环评文件受理前,开展规范性检查,通过全国环评信用平台查询编制单位及人员信用信息,对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者“黑名单”的编制单位、编制人员编制的环评文件不予受理。在技术评估环节,我们要求环评文件编制主持人现场接受监督质询,并实行专家评估。在审批过程中,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严格环评审批把关,将环评文件的质量审查贯穿项目环评审批全过程,对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依据相关规定不予批准。

三是强化靶向监管,加大环评文件质量复核力度。每季度对各市、县审批的环评文件开展质量复核。2021年共抽取各市县环评文件252份开展技术复核,涉及190个环评编制单位。我们已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涉及的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了通报批评、失信计分等处理,其余复核结果将在进一步核实取证后予以处理。分两批抽取各市、县审查的60本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其中9个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进行了通报,要求编制单位和审查机关要汲取教训,严把环评质量关口。

下一步,我厅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生态环境部开展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对环评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继续开展对环评技术机构的现场监督,督促其强化内部管理,组织开展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工作,对发现环评文件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依规处理,进一步发挥好各项监管机制作用,促进环评市场健康发展。

葛晗梅:

谢谢吕欣芸女士。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请问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发挥“三线一单”“绿色标尺”指挥棒作用的?

pic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四级调研员文奕答记者问

文奕:

谢谢你的提问。“三线一单”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把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将“三线”管控要求,以准入清单的方式落到各个单元,形成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要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环境准入等领域加强“三线一单”成果的应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各市(区)都积极探索如何用“线”和“单”来管住空间布局,解决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发展行为。在工作中,我们注重运用好“三线一单”这个“绿色标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三线一单”是根据区域不同的资源禀赋提出相应的环境准入要求,为全省各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与重大规划编制进行有效深度衔接,发挥着宏观调控和战略引导的作用,突出了对优先、重点、一般三类管控单元实施分区分类管理,提高了生态环境管理的系统化和精细化水平,使“绿色标尺”变成了绿色发展的指挥棒。例如,我省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在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就充分衔接了省级“三线一单”工作成果,优化了规划水库和引调水工程选址选线,根据水环境质量底线提出了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并根据资源利用上线提出水资源配置等要求,从而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协同管控。

二是服务全省高质量绿色发展。除了要发挥“三线一单”在“划框子”“定规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外,优化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也是“三线一单”成果应用的“后半篇文章”。重点是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约束,推动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升级,构建从大尺度区域到中尺度园区再到具体项目的环评管理体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从布局上降低环境风险。针对不同类型园区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将区域管控和园区规划、项目环评有效联动,切实推动绿色园区建设。比如针对柳林工业园(“西凤酒城”)中制酒工业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在“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及限采区、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强安全利用等要求。通过优化园区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三是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三线一单”不仅是环境的“交底书”,还是环境治理的“诊断书”。工作中,我们积极发挥“三线一单”预评估作用,主要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这四个维度对规划和项目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环境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三线一单”促进提升规划和项目环评工作效能、落实环境准入要求、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比对分析进一步优化了规划、项目的选址布局,提升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了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风险,推动形成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格局。

四是协同推动全省减污降碳工作。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环境准入约束作用,聚焦我省产业能源结构,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协同减污降碳要求,提高协同减污降碳能力。在推动全省各市(区)“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实施应用工作中,我们要求将“两高”行业环境准入及“双碳”管控要求纳入市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例如,根据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管控要求,对“关中地区产业布局引导目录”园区中的产业类型,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提出了调整位于大气环境布局和受体敏感区的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布局,切实优化关中地区产业结构,从而强化“两高”重点行业减污降碳的协同管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使其成为“一套”摸清家底基础工作底图的数据库,实现各类环境要素的空间化和信息化,为数据共享和智慧决策奠定基础。 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地市落地并加强应用,进一步拓展深化“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二是集成“三线一单”成果数据,加快集成各市(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更新全省“三线一单”成果数据,建立全省精细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三是优化完善成果管理系统应用功能,协调推进“三线一单”成果管理系统网络布设和上线调试运行工作,优化完善省级“三线一单”成果管理系统应用功能。

葛晗梅:

谢谢文奕先生,请继续提问。

三秦都市报记者:

刚才的发布中提到,我省积极探索将碳排放纳入环评管理,请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情况。

吕欣芸: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同时,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领域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事前准入约束、排污许可事中监管优势,在重点行业排放源层面落实碳减排要求,做好排污许可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推动将温室气体管理协同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为落实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部已从区域环评、园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三个维度开展碳评价试点。我厅承担国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将碳排放与环评制度有效衔接,结合我省实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试点。根据我省碳排放的结构特点,经我们积极向生态环境部争取,我省被列入全国煤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同时将煤电行业列为试点行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编制完成了《陕西省煤化工行业、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明确了4个开展试点的建设项目,印发了《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环评审批部门自2021年9月15日起受理试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要求报告书包括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为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工作调度机制,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给出解决建议,促进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同时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导试点企业有效开展碳评价工作。按照工作需求赴榆林对试点工作开展调研指导,组织全省环评管理人员召开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培训班,做好全省碳评价工作的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夯实各级审批部门管理基础。

三是强化摸底调查。我省已先后组织相关业务技术支持单位开展碳排放的摸底工作,目前,煤电行业已完成碳排放数据的全面摸底工作,煤化工行业在结合碳核查工作开展数据摸底的同时进一步按照试点过程中逐渐细化的碳评价指标进一步开展碳排放数据的摸底,为加快形成我省煤化工、煤电行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厅将加大对榆林市和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继续扎实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评价试点,定期调度、跟踪工作进度,及时梳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建设项目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评价技术方法,打通污染源与碳排放管理统筹融合路径,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

葛晗梅: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