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 (第五场) 介绍“牢记嘱托担使命 勇毅前行谱新篇 全面建成黄河 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有关情况

时间:2022-07-19 11:45:30 来源:陕新发布

7月19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渭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心,渭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赵晓军,渭南市工信局局长王蕾出席,介绍“牢记嘱托担使命 勇毅前行谱新篇 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五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渭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心先生,渭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赵晓军先生,渭南市工信局局长王蕾先生,请他们围绕“牢记嘱托担使命 勇毅前行谱新篇 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王市长介绍情况。

pic

王心: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近年来渭南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渭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己任,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经济发展实现由总量突破到质变过槛的深刻转变,渭南首次迈入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省对市目标责任考核进入优秀等次。主要体现在“九个新”:

一是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1410.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87.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占GDP比重达30.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占比达43.5%。市级重点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双千亿”。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6%,保持在全省上半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19亿元,同口径增长16.65%,居全省第三位。

二是三农工作再创新佳绩。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八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186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市五馆一中心、渭南西站等地标性项目相继建成。实施中心城区规建管“三四五”行动,累计打通断头路32条、改造老旧小区385个、治理内涝点79处,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100万平方米。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四是发展动能焕发新活力。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新能源商用整车制造实现零突破,中化蓝天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能源电池、3D打印等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累计提出改革任务677项,出台制度性成果539个,市级快速响应平台上线运行,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融入“一带一路”和西安都市圈建设,“渭西欧”班列开行,西渭东区挂牌运行,省级高新区数量全省第一。

五是秦东山水展现新面貌。坚决扛起秦岭桥山生态卫士政治责任,“1+8+4”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出台《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强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下降28.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国考断面全部达标。

六是文化建设结出新硕果。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元剧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好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秦腔剧《家园》、《哎呀呀》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特别贡献奖”“群星奖”。依托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华起义纪念馆等红色阵地,赓续红色血脉。

七是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5个贫困县摘帽退出,501个贫困村、65.5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年均新增就业5.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和8.8%。957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使用,新增学位7.5万个。面对疫情冲击,超前预警、快速反应,调优指挥体系,编制预案、全民演练,筑牢“铜墙铁壁”。高质量完成“十四运”场馆建设和赛事保障。扎实开展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

八是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业绩。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

九是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打造渭南廉政文化“一轴四点”工程,一体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黄省区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随着国家《规划纲要》的出台实施,为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黄河孕育了渭南,全域均为黄河流域所覆盖。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是立足渭南实际的必然选择。我们将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标尺,以融入和服务为己任,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渭南段生态,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生活富足、社会文明的新路。

未来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是“九个更加”,即:政治建设更加坚定,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具有渭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成熟。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加快构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城乡融合更加协调,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城乡关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美丽渭南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效倍增”。党的建设更加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围绕“九个更加”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具体实施好“八大工程”:一是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二是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壮大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支撑。三是实施开放赋能工程,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四是实施城乡统筹工程,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五是实施生态提标工程,展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六是实施富裕共享工程,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七是实施治理提升工程,营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环境。八是实施文化聚心工程,塑造高质量发展的形象名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为实现五年奋斗目标筑牢坚实基础:一是狠抓粮食安全保障,走稳产保供之路,稳面积提产能、稳基础提效益。二是狠抓乡村振兴提升,走强农富民之路,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三是狠抓工业提质扩量,走工业强市之路,加快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促进产业扩能增效。四是狠抓绿色生态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五是狠抓文旅融合提质,走三产带动之路,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六是狠抓区域开放融合,走协调发展之路,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七是狠抓民生福祉增进,走共同富裕之路,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成色更足。八是狠抓政府效能提升,走笃行实干之路,建设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总之,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担使命,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用实干实绩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惠:谢谢王市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陕西日报提问: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渭南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推进年”。请问今年渭南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聚集?

pic

 赵晓军: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为抓手,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主要聚焦“四力”抓项目推进:一是统筹推进聚合力。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渭南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行动方案》和《关于2022年重大建设项目市级领导包抓和联络员跟进服务的通知》;市人代会审议修订了《渭南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市政协组织开展了视察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的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人大政协监督项目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优质项目、重点企业集聚,加速释放高质量项目建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优化服务增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帮办”模式,进一步简化项目手续审批流程,连续两年实现3月底前当年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办结目标。探索开展由市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项目用地专项周转资金,重点解决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问题,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在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安排新增土地指标时,优先支持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深化“政银企”对接服务,及时向金融机构推介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67个,投放信贷资金91.42亿元。三是健全机制强推力。坚持“一月一开工、一县一主场”项目开工机制,努力营造全市上下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积极推行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重大项目包联包抓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终比”项目推进机制,全面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四是强化储备添动力。坚持产业发展导向,以“353”产业集群为核心,组建8个产业集群策划研究专班,策划包装重大产业项目225个,总投资700亿元。重点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和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政府投资类项目1703个,总投资2905亿元。

李惠: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提问:您好,我是香港商报记者。去年以来,渭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工业强市。请问今年工业倍增计划的实施重点有哪些,将采取哪些“硬核”举措持续推进?

pic

王蕾:今年是渭南工业倍增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去年全市工业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今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能否从压力中激发动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对于完成“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为此,今年我们将采取5项“硬核”措施,力争取得5个突破:

一是聚焦产业链条,在产业能级上取得突破。围绕353产业集群发展,绘制产业链图谱,形成龙头骨干企业、主要配套企业、重点项目等一系列清单。通过“1张图谱、N张清单”,摸清每条产业链缺失环节和下步走向。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实施“链长制”,指导县市区主动融入23个省级和15个市级优势产业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我市产业聚集度。

二是聚焦园区建设,在承载力上取得突破。园区是承载项目最主要的阵地,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要素配置,不断完善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环境。同时,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促进资源要素向高质园区、企业集聚。始终绷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的弦,完善责任体系,严把关口,打造安全绿色环保园区。

三是聚焦做强项目,在扩能增效上取得突破。围绕353产业链做好招商引资,招引一批行业领军头部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渭南,工业倍增专项资金将给予落户企业300--500万元建设补助。此外,发挥好市级工业发展基金作用,做好这些重大项目的配套和引导。运用工业倍增计划协调机制,在政策供给、产销对接等方面做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四是聚焦新兴产业,在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紧盯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盟和平台。着力在氢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年内新兴产业占比提升10%以上。

五是聚焦企业培育,在做大做强上取得突破。深度实施种子计划、龙门计划,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力争年内新培育上市企业超过1户,产值超百亿的企业达到3户,50亿以上企业达到10户,规上工业企业新增60户以上,为“十四五”末全市实现30户产值超50亿级企业、5户超百亿级企业、2个超千亿级园区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通过以上硬核举措,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筑牢工业压舱石,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李惠: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提问: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渭南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地域特色。请问渭南市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效果,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赵晓军: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渭南文旅事业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高站位谋划、大项目支撑、强机制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华彩渭南魅力绽放。

一、聚力精准谋划,高站位顶层设计。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诉求、把握历史主动,我市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十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八大工程”的重要支撑,实施文化铸魂、旅游带动、数字赋能、产业振兴、文旅融合五大工程,塑造黄河、华山两大文旅高地,唱响“岳渎相望、华夏根脉、大美渭南欢迎您”文旅品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聚力重大工程,高品质项目支撑。坚持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以重点文旅项目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融合有抓手、发展有路径、推动有支撑。新建华山冰雪乐园、合阳诗经苑、国家时间博物馆、富平堑城、潼关东山景区、卤阳湖湿地科普馆等一批文旅新地标,新创32家“渭南书苑”城市书房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12家、国家4A景区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县一体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华彩渭南多点开花、精彩呈现。

三、聚力改革创新,高效能机制推进。华山景区实施门票、车票、索道票“一票通”改革,大大提高了游客的便捷度,使华山高居西部5A级景区便利度之首,并荣登文旅部智慧旅游典型案例榜单。为激活渭南文旅市场,我们推出“畅游渭南”旅游年票,华山、少华山、桃花源等景区又相继推出免门票服务,华山日接待游客超10000人,少华山日接待游客达2000余人,创造了疫情以来单日接待游客量新高。旅游年票和免门票改革的推行,大大激活了渭南文旅消费市场,引起了央视及全国各地景区的广泛关注,堪称“渭南旅游”新模式。

下半年,我们将持续坚持文化“请进来、走出去”,旅游高规格宣传,文物大项目支撑,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实绩,推动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今年,渭南市夏粮有望实现“十八连丰”,市政府也实施了粮食安全保障工程,请问该项工程目前采取了哪些举措进行推进,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赵晓军:感谢您的提问。今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农业农村局为牵头部门的粮食安全保障工程专班,负责该工程的实施推进,目前全市443万亩小麦已实现了“十八连丰”,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下面就采取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今年是粮食生产实施党政同责考核第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把粮食安全保障工程作为今年十大工程之首,先后3次在常委会、常务会议安排部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督促落实,确保实现粮食面积产量“两不减”目标。二是强化政策支撑。统筹使用中央和省级资金5.5亿元用于抗灾强管、促弱转壮,其中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4.3亿元。强化资金使用指导和监管,制发《关于加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使用的意见》,督促各相关县(市、区)统筹下拨尚未使用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集中用于晚播小麦追肥灌水补贴。三是强化技术服务。结合渭南市委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了千名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开展了“镇压防冻”、“趁墒追肥”,推广了“少灌轻追、以磷促根”,落实了“两肥两水”等小麦关键技术措施。全市建立小麦宽幅沟播核心示范田27.37万亩,落实包镇进村农技干部2729人,小麦“两肥两水”关键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大部分晚播田块小麦生育进程赶上了正常田块。四是强化统筹发力。专班内自然资源部门严格耕地保护监管,严控耕地“非农化”;水务部门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时抗旱灌溉;发改部门及时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不断构建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三夏期间,农业农村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协调气象、卫健、公安、交通、应急、环保、市场监管、供销、电力等部门全力做好“三夏”各项工作,夏粮实现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小麦总产预计在150到155万吨,稳居全省第一,将再创历史新高。

 李惠:感谢王心常务副市长、赵晓军主任和王蕾局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