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陕西省综合医改进展情况

时间:2022-07-22 13:05:48 来源:陕新发布

7月2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 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雷耀堂, 汉中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仕伟出席,介绍陕西省综合医改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先生, 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雷耀堂先生, 汉中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仕伟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综合医改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杨联昌副主任介绍情况。

pic
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

杨联昌: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医改工作,紧抓全国第二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契机,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突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主要做法:

一、健全医改推进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由省长任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卫生健康工作副省长担任副组长,高位推进综合医改工作,22家成员单位协同推进任务落实。今年3月起,省政府领导同志分工由常务副省长分管医改工作。全省所有市县均已实现由党委或政府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落实到位。强化“三医”联动,今年以来,省政府常务会议两次研究医改工作,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并专题研究医改工作,各市县均召开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及综合医改工作推进会议,医改事项审议制度化。进一步强化人社、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建立高效有序的分工合作机制。扎实推进医改培训与宣传,先后4次组织各级各部门参与综合医改培训,在陕西新闻联播推出医改专题栏目,积极挖掘各市县医改先进典型,已连续播出4期。强化政府投入,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公共卫生发展资金26.6亿元,较2021年新增1.6亿元,安排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22.84亿元,新增0.95亿元。卫健、财政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实施办法(2022年)》,对排名前3的地市(汉中、西安、咸阳)分别予以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因地制宜推广三明经验,省医改领导小组印发《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建立13方面32项监测指标,每季调度,半年通报。各地市均召开政府常务会或医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等重点任务,以市为单位整体推动医改工作走深走实。

二、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布局

发挥省级医院辐射带动作用,以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为重点,实施“秦跃计划”,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积极向国家争取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拟依托交大一附院、二附院和省中医医院,分别在榆林、杨凌、汉中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省财政下达补助资金5000万元,支持已获批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及申报的创伤、神经、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前期建设。发挥地市级医院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等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各地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省域内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发挥县医院在县域内的“龙头作用”,向国家申请推荐县医院加入“千县工程”,我省51家县级医院入选。着力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县域全覆盖。在全省遴选10个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遴选21个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针灸、康复、脑病等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做实做细老年人和4种重点慢病服务管理,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79.24%,高于国家6.11个百分点。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和转岗培训,全省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35人,位居全国第9位。推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累计组建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262个。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阶段性评估工作,做好试点经验总结。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上半年新增25个县启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省50%的县建成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标。

三、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完善相关政策指引:一是出台我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加强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向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目标迈进。全省70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完成章程制定,所有公立医院专设内部审计机构或安排专人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二是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明确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60%以上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尽快实现我省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结合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状况实际,探索在各设区市确立1家医疗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医院试点开展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三是积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出台《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版)》,新增一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255项、49项,上调儿科手术和诊疗、康复、中医等项目价格1264项,新增修订161项/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前,市级公立医院已经执行,县级公立医院7月底前执行到位。

强化医疗质量管控和可持续发展:近期国家反馈最新数据显示,我省相关指标持续向好,部分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一是临床检验同质化明显增强。我省三级公立医院国家间质量评价参加率91.98%、合格率96.35%,位列全国第10位;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国家室间质评参加率94.92%、合格率97%,位列全国第4位。二是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提升。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42%,低于全国水平(0.56%),位列全国第8位;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04%,低于全国水平0.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5位。三是紧缺专业人员改善显著。儿科、麻醉专业医师配备占比超过全国水平,分别排名全国第4和第9位。四是中医药科研支持力度增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中医药科研项目经费分别为28.26万元、26.57万元,位列全国第12、第10位。

四、深化药品采购、医保支付联动改革

落实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及时跟进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目前我省集采药品通用名数已达到393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推进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积极联动其他省份组织的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不断优化完善陕西牵头组织的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机制,累计节约采购资金约9.1亿元。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统一全省集采药品、医用耗材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测算方法,目前全省12个统筹区已向医疗机构拨付国家集采药品前三批医保结余留用资金9315万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减少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的比例,有序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下一步,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调度,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不断夯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卫生健康和医改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继续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深化医改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向纵深发展。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请雷耀堂副局长介绍情况。

pic
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雷耀堂

雷耀堂: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医改和医保工作的关心支持。今年以来,省医保局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医改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医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健康福祉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一是“两确保”保障救治无忧。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增加9类诊疗信息业务编码,新增抗原检测项目价格,畅通救治基金结算渠道,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二是“两下降”降低防控成本。3月以来,连续3次降低我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单检最高限价为16元/人次、混检3.4元/人次。紧急启动抗原检测试剂专项集采、参与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联动全国省级挂网最低价等措施,持续降低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等耗材价格,推动耗材成本与检测价格相互匹配。

三是“两保障”推动接种不愁。筹集并预拨疫苗采购资金,及时结算接种费用,全力做好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截至5月底,全省累计计提疫苗及接种费用专项资金62.2亿元,累计结算46.34亿元。

四是全力助企便民纾困。制定实施16条纾解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困难问题的政策措施,延缓困难企业缴纳基本医保和生育保险费、取消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将新冠肺炎患者门诊复查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延长第三批增补药品医保支付时间,全方位助企便民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我省稳经济、保民生贡献医保力量。

二、充分发挥医保在“三医”改革中的基础性牵引性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一是推动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持续推动药品耗材集采提速扩面,当前集采药品数量达到393个、医用耗材7个,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国家六批七轮药品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集采,累计节约采购资金约30亿元;充分发挥省际联盟优势,牵头组织人工晶体、心脏起搏器、省级未过评药品集采,积极参加中成药、三高药品、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冠脉导引导管、导引导丝、吻合器、创伤类医用耗材等集采,累计节约采购资金约9.1亿元。向医疗机构拨付国家集采前三批药品医保结余留用资金,助力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属性。

二是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指导城市公立医院率先执行2021版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推动县级及以下公立医院落地执行新版价格政策,启动年度调价评估,受理新增项目资料,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促进我省新医疗技术应用。

是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我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改革扩面工作,目前已有10个市(区)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推动医疗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三、不断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优化提升参保群众保障水平

一是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待遇。坚持“小步快跑”,两次调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标准,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0%左右,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筑牢健康底线。

二是持续减轻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我省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充分享有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权益,持续减轻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是落实多项医保惠民改革举措。稳妥推进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医保移交西安市属地管理,推动实现“同城同待遇”。制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各地及时出台实施细则。指导汉中市持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四、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全方位融入 “一张网”。4月3日,全省12个市(区)全部并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连接全省3万余家两定机构、4000余家药品耗材生产及流通企业,可以快速办理结算、招标采购等多项业务。

二是高标准建成调度指挥中心。用两个月时间建设的陕西医保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交付启用,实现远程调度全省两定机构医保结算数据,监督医保基金使用,实时查看医保使用情况,3900万参保群众可更加便捷地线上办理医保业务,0.7秒完成门诊结算,1秒完成住院结算,确保灵活、准确、快捷调度全省医保工作数据。

三是实现多场景应用落地。贯彻执行国家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全省医保单位、两定机构赋码3.7万家,医保工作人员、医保医生护士及药师赋码29.63万人,初步实现“书同文、车同轨”。5月17日,开通“12393”与“12345”双号并行、“秦务员”“陕西医保”融合共享,3900万参保群众实现查询“个人参保”“个人就医记录”等功能,提升了医保便民服务质量。

五、夯实自身建设基础,加快构建医保事业新发展格局

一是树新风开展“百日百县”大调研。聚焦推进医改重点任务、解决医保堵点和工作亮点提升,在全省107个县区开展“百日百县”医保重点督导调研,有效解决一批制约基层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振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夯实全省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是强服务健全五级医保经办网络。推广实施一德省长批示肯定的“旬邑做法”,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向镇村延伸,年底前我省将如期完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推动医保公共服务高效便民。

三是牢根基加强党建和党风行风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优化办公环境,树立医保部门创新开放、协同奋进的良好形象。

下半年,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进各项医改任务落实,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统一,规范全省两定医疗机构,推进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助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助医帮困活动,为持续提升三秦百姓健康福祉、奋勇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医保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对我们的改革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请邱仕伟常委介绍情况。

pic
汉中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仕伟

邱仕伟: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共汉中市委、汉中市人民政府感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汉中医改工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感谢新闻界、媒体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汉中的关心、关注。

汉中市地处陕西西南部,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80万,是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市。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改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医改工作作为满足群众新期盼的民生工程,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德政工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推广三明经验,大力实施“三医”联动,“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走出了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综合医改新路子。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坚持党政主导,综合医改整体协调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医改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定期听取汇报,研究推动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和市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研究医改政策、部署医改任务、督导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示范引领各县区和成员单位“一把手”履职尽责。市县(区)政府近年来投入公立医院的财政资金占总收入的15.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

二、坚持全域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我们把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作为重要目标,不断优化全域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镇村或社区解决。一抓县镇村阵地补短板。创新开展医养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所有县医院达到二级水平,全部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125个。5家县医院、12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8家县医院跻身国家“千县工程”综合能力提升名单;集体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占比86%、居全省前列,年底将达到100%。二抓紧密型托管强带弱。推动市中心医院托管留坝县医院、3201医院托管佛坪县医院,两所县医院空白学科全面恢复,能力水平渐次提升。2021年,留坝、佛坪县住院患者上转率同比下降29%和74%。三抓医共体建设促提升。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宁强、西乡、镇巴被国家确定为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以宁强为代表的、以落实健康管理为核心的紧密型医共体,得到了国家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健委和省医改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三、坚持改革驱动,公立医院发展难题有效破解。我们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薪酬制度、人事制度、引才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医护人员动力活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以薪酬制度改革破解“留不住”难题,在全省率先出台《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将公立医院职工绩效水平确定在同级事业单位3倍以内。全市公立医院人均绩效工资总额达到同级事业单位的1.85倍,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为38.7%,较2017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以人事制度改革破解“升不上”难题,印发《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有效解决因编制数量少、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难题。1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总药师制度试点,医药人才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三是以引才制度改革破解“招不来”难题,出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探索“县招镇用、镇招村用”等人才引进机制。全市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仅限医学类相关专业,并将招聘权限下放至市直招聘单位和县区。近五年,全市累计引进博士5人,硕士407人,为县区及以下招聘医学类人才891人。

四、坚持守正创新,医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我们把管好用好医保基金、守护好百姓“救命钱”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中省政策,稳步推进试点探索,医疗保险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愈加突出。一是全面落实医保政策,通过降低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扩大门诊报销病种等措施,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0.08%。每年因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让利患者逾3亿元。二是探索创新支付方式,在全市积极开展总额预算按病种分值付费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框架下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改革,全省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三是及时调整服务价格,认真落实《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版)》标准,出台《县级及以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四是不断优化经办服务,积极推进“不见面办、网上办、最多跑一次”以及互联网+医保服务,建立完善覆盖到村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群众实现家门口医保报销。

五、坚持预防为先,全民健康水平较快提升。我们把防未病治欲病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开展健康汉中行动,推动工作重心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一抓疾病预防,深入实施“重点疾病筛查干预、慢病个性化精准管理、健康教育一对一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健康管理逐步拓展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二抓母婴安全,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能力建设,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1个/千人,出生缺陷“双筛”工程、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现目标全覆盖;孕产妇死亡率4.4/10万,婴儿死亡率2.1/‰,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三抓健康促进,出台《健康汉中2030规划纲要》,积极推进8类健康细胞建设和健康汉中18项行动,稳步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国家试点,居民健康素养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朋友们,“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终如始、真抓实干,让医改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市人民,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健康保障!

谢谢大家!

李惠: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新华社提问: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请问杨联昌主任,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方面,2022年有什么具体举措?

杨联昌: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方面,主要是加快实施“秦跃计划”,支持交大一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落实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争创呼吸、心血管、癌症、精神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陕南、关中、陕北片区建设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扩大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容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布局方面,重点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2-3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3年所有县要建成目标明确、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四位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共同体。建设县级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充分发挥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医院带动作用,加强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同时,加强发展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传染病筛查和防治、健康管理等能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李惠:请继续提问。

 陕西网提问:您好,我是陕西网记者。请问,特药在管理和报销方面与其他药品有什么区别?

雷耀堂:纳入特药管理的药品主要是治疗重大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治疗周期较长,用药人群和用药指征明确,适宜药店或门诊供应保障的药品,特药在管理和报销方面与其他药品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一是实行“双通道”供药。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患者在特药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均可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目前,全省有特药定点医药机构360余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2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160余家。

二是实行单独支付政策。医保支付特药费用时不计起付线,由参保患者先行自付一定比例后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60%,职工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70%,报销特药不再单设支付限额,计入年度统筹基金支付限额。参保患者在特药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及在特药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执行相同的支付政策。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陕西分社提问:您好,我是中新社陕西分社记者。请问,在解决群众“看病难”方面,我省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联昌:解决“看病难”是医改的重要课题。去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全面推进健康陕西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健康所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聚焦少停留、少等待、少跑路、少接触“四少”目标,通过“精准预约”缓解患者挂号难、就诊时间短问题,实行“一站式”服务缓解就诊反复排队、等候时间长问题,实行“专位专用”“错峰分流”缓解患者就医“停车难”“乘梯难”问题,实行“一码通”缓解就诊卡金额沉积问题,设立各类“温馨设施”优化群众就医环境,落实“助老举措”方便老年人就医。

二是大力弘扬中医药独特优势,制定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启动3个省级名医传承中心建设,推进26个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138个基层示范中医馆建设,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组织医疗人员赴基层开展义诊活动215场次,123所医院、2180名医护人员参与,受益群众6万余人。

三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累计签约患者82.24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聚焦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新闻频道提问:您好,我是中国网新闻频道记者。请问,汉中市在推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邱仕伟:汉中市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中,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在优化生育方面,汉中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汉中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创新提出了11条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举措,全市每年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约4400万元。我市优化人口服务做法被国家卫健委在《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刊发。在托育服务方面,开展普惠托育认定,建立托育机构台账,年内新建托育项目6个,总投资1120万元,新增托位1000个以上。截止6月底,全市共有托育机构79所,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1个。在医养结合方面,先后出台《“医养在汉中”中长期发展规划》《汉中市大健康产业规划》等战略架构,通过大力实施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服务管理、医养融合促进、健康产业发展、运动养生休闲、孝亲敬老实践“六大行动”,医养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604个,总床位数3304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9张。目前,全市医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医养在汉中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助力我市朝着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不断迈进。

李惠: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