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7月26日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六)

时间:2022-07-26 16:20:0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7月26日上午10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介绍十年来全市科技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王乐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请他向大家介绍十年来我市科技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王局长做介绍。

pic

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这里与记者朋友们见面,真诚地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关注,对市科学技术局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铜川科技创新工作进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铜川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十年来,铜川市创新环境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对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这十年,是铜川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的十年。全市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从2012年0.15亿元提高到2020年1.8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从0.11亿元提高到2020年1.76亿元,投入强度从0.03%提高到0.6%。

这十年,是铜川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的十年。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从零到有,今年,我们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瞪羚企业1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中排名第三。我们依靠科技助力形成了以铝基、镁基、碳基、复合纤维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撑,以商业航天、光电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全面推开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建设。

这十年,是铜川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的十年。通过政策引导和奖励扶持的持续发力,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6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77项成果获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110项成果获得后稷奖;9项技术成果入选“中国好技术”称号。特别是,我市自主研发的“铜麦6号”作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旱地小麦品种,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最高亩产量达770.94公斤,彰显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铜川智慧、铜川力量。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产业基地的3D打印镁合金材料、首启碳纤维、天策复合新材料等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铜川光电子产业被纳入全省光子产业“一体两翼”和“追光计划”总体布局。

这十年,是铜川科创平台赋能转型发展的十年。近年来,铜川把开展产学研合作作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抓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飞地科创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人才引育中心,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3家。

这十年,是铜川科技下乡促增收的十年。我们深知“产业脱贫,科技先行。”要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力拔穷根。我们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开展种植技术专业指导,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200余场次,服务农民、贫困户1000余户,引进新品种40项、推广新技术100余项,协助创办农村合作组织14家。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强作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铜川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组织实施了“苹果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耀州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淘汰蛋鸡肉品质改善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等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十年创新引领,十年砥砺前行,科技创新踏上新征程。2019年,我市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开启了铜川市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围绕“以建促升、对标创建”的总要求,国家高新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铜川高新区“一区三园”(铜川省级高新区、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创建格局和发展构架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底,铜川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93.69亿元,增速11.3%;工业总产值达201.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1.68%;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占全市36.8%。高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凸显,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协同发展。

2021年至2025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加快西部产业转型省级示范城市建设”总目标,着力打造“一示范四高地”总布局,聚焦“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加快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契机,主动融入关中协同创新,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多层次创新载体与研发平台,培育孵化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

一是深入推进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战略机遇,积极对接秦创原总窗口,以项目和平台为抓手,以人才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保障,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开通秦创原铜川窗口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奖励申报通道,设立技术合同登记点,完善面向科技成果、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端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持续做大铜川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设立规模2亿元的铜川光电子产业发展种子基金。支持秦创原铜川窗口区内满足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积极争取挂牌上市。到“十四五”末,力争在创业板、科创板或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3-5家。

二是加快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创建步伐。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和目标任务,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倍增计划,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科技企业”的梯次培育路径,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发展稳、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推动一批科技型高成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到“十四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在省级农高区创建工作中,强化园区经营理念,建强园区创新平台、加快“3+X”产业布局,努力把周陵打造成具有渭北旱塬及铜川特色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基地。

三是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速人才聚集,破解引才难题,逐步完善引才引智政策体系。制定秦创原铜川市引用高层次人才政策,吸引域外高层次人才来铜创新创业。扩充科技创业导师队伍、省级研发团队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力量,高效衔接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强化与秦创原总窗口区和高校的衔接力度,加大“科学家+工程师”创新队伍的培育力度,建立科技经纪人和“新双创”队伍。

四是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设立R&D投入补助专项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投入奖补机制,对规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研发投入给予奖补,力争2025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1.5%。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的既定目标,以砥砺奋发的干劲、只争朝夕的闯劲、顽强拼搏的韧劲,扬帆起航、担当作为,谱写科技创新引领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乐平:感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请开始提问。

阳光报记者杨娜:从刚才的介绍了解到,深入推进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铜川近几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请介绍一下具体举措和工作目标。谢谢!

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策方面: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铜川市科技企业倍增计划》、《铜川市科技金融融合业务工作指引》和《铜川市科技经纪人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二是在项目支持方面:组织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全面落实厅市会商机制,围绕光电子产业链条,研究布署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实现“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是在成果转化方面:按照“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的定位和要求,加强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度合作,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争取更多科技项目在铜落地、更多科技成果在铜转化、更多科技人才在铜创业。

工作目标方面:到2023年,围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布局建设3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设立并用好2亿元的秦创原铜川专项基金,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家,建成“双创”服务平台10个以上,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亿元。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把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成为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群众新闻网记者卢洁:请问,在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铜川出台了哪些政策?谢谢!

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或联合企业在我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重点企业研究所等创新平台。在铜川设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5-10万元奖励。

另一方面鼓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或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性给予5-10万元奖励。

陕西科技报记者阴永:近年来,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近年来,我市以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目标,高质量建设“三支”人才队伍。

一是建设科技创业导师队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专业化服务水平。征集科技创业导师信息101人,涉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企业高管、法律咨询及金融服务等多行业、多学科高层次人才,为全市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建立省级研发团队。形成了12支科学家与工程师合作模式研发队伍。我市2支研发团队成功入选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标志着我市研发团队步入省级高水平团队的行列;三是建设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市每年向省科技厅推荐40人以上“三区”科技人才,获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近300万元。去年我市5人入选陕西省百村科技特派员,获省科技厅专项补助25万元。

通过“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我市22个项目成功获批省级秦创原人才项目,3人成功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人才,争取省上资金支持823万元,位列全省第二,对我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坚持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一示范四高地”,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推动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提供各领域、多层次科技人才支撑。

王乐平: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感谢王局长,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