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9月13日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系列 新闻发布会(二)
时间:2022-09-14 11:41:59 来源:陕新发布
9月13日上午10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王益区委副书记刘鹏,王益区委常委、副区长马琳介绍王益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胡佳栋主持。
市政府新闻办 胡佳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主题系列发布会——王益区专场。我们邀请到王益区委副书记刘鹏先生,王益区委常委、副区长马琳先生,向大家介绍王益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刘鹏先生作介绍。
王益区委副书记 刘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热烈欢迎新闻界朋友参加这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此,我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王益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宣传,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代表王益区委、区政府,就近年来王益区乡村振兴工作向大家作以介绍。
王益区位于铜川市中部,辖1镇、6个街道(2个涉农街道),20个社区、26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1184户36326人,脱贫人口908户2833人,监测对象34户106人。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聚焦“六个精准”,围绕“七项行动”“二四二”工作重点,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力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51.88万元,脱贫户2021年人均纯收入14355.24元,增速13.9%,高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优秀格次。
五年来,我们坚持政策稳定,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区内无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22人次93.9万元,教育资助306万元。落实困难群众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595人次9.95万元,脱贫人员2833人、三类人员106人100%参保。16户危房改造已完成,拨付资金18.6万元;对低保户、脱贫户等困难群体住房进行鉴定,出具《住房安全排查认定表》815户,住房安全证明287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成立了王益区源顺水利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专业化管护,28处农村供水工程均正常运行。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180人8.91万元,发放易地扶贫搬迁生活、就业困难户物业服务费补助31户1.2万元,实现应发尽发。
五年来,我们坚持七种模式,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积极推行“项目+带贫主体+脱贫户”“项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脱贫户”“村级光伏电站+脱贫户”“金融资金+扶持发展”“农技服务+产业发展”“财政奖补+小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七大模式,逐个解决产业发展难点,逐一击破农户增收薄弱点,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鲜桃等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农业种植、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成一批区域性农业特色产业,将脱贫户、监测对象全部镶嵌到产业链上,户均产业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全区脱贫户、三类人员收入稳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招才引智,帮扶力量持续增强。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引进、“数商兴农”、“村村都有好青年”、组织人才服务团、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校等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4人,选聘乡土人才29名,为26个行政村培育储备“好青年”57人,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等8支人才服务团,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累计培养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640人,其中初级585人、中级48人、高级7人,开设手工艺、种养殖等课程600余次,联系帮扶群众400余名,既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优质人才服务,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年来,我们坚持文化振兴,特色品牌持续擦亮。聚焦乡村文化振兴,精准对标施策,优化工作载体,着力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文明村镇创建率达100%。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30余场次、红白事减负活动150余场次,开展农村道德讲堂70余场次,发放《王益区文明祭祀倡议书》《王益区文明婚俗倡议书》8000余份,评选“星级文明户”7000余户,全区农户院落“星级文明户”挂牌率达100%。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孝子”“孝媳”90余人。在行政村建成秦腔剧社、书画社、诗词散曲社等文化大院33个,建成3个乡村文艺小院。组织开展“义兴燎疳”“梁家塬跑马”“我们的节日”、文化下乡、电影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150余场次,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标树品牌。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更有“颜值”,金山银山更有“价值”。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的收运模式,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8座,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1.5%,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主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健康养殖”绿色发展模式,11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 95%,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 96%。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了王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栽植乔木灌木1.4万余株、水生植物630平方米、经济林1.6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六大重点区域绿化面积2200余亩,森林管护面积854亩,生态环境日日向新。
五年来,我们坚持“三聚焦三推动”,组织保障持续有力。聚焦政治引领,在健全组织体系中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每年打造2-3个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整顿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断提升“头雁”本领,加强换届后镇(街道)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干部队伍建设;聚焦互促共赢,在激发内生动力中推动乡村振兴。大力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引导村级党组织广开路径,多条腿走路,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聚焦保障有力,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动乡村振兴。向全区26个行政村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向10个脱贫村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对驻村人员进行“清单化”管理。为驻村人员和工作队制定3条重点工作任务。选派的46名驻村人员,其中有74%的人员都有农村工作经验或者熟悉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工作,进一步充实了乡村振兴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王益区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我们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胡佳栋:感谢刘鹏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在提问前通报所属媒体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
我是记者郭刚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王益区做出了什么部署安排,有什么好的工作措施或者经验做法?谢谢!
王益区委副书记刘鹏: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巩固衔接工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36个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下设8个工作组,建立完善“一办八组”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具体。二是明确任务目标。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巩固衔接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压实区级主体责任、行业主业责任、镇村属地责任、部门包抓责任和干部帮扶责任,统领巩固衔接工作开展。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的通知》,每月围绕“三落实”、全年目标任务及阶段性重点工作定任务、开展“四督一考”,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对发现问题,现场反馈,限期整改完善,切实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四是完善衔接政策。对标国家“1+30”、省级“1+38”政策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研究指导审定后,陆续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1+36”巩固衔接政策文件,形成了政策汇编。
华商报:
我是记者张晨辉。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是脱贫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王益区在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方面是怎么做的?谢谢!
王益区委常委、副区长马琳:
我区主要采取三项措施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是严守一条“底线”。围绕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聚焦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农村饮水安全等“四项重点工作”,建立完善了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监督渠道反馈、平台监测分析等“五种监测渠道”,制定了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教育等“八类帮扶措施”,全面构建了防止返贫“13458”工作体系。二是织密防贫返贫“筛查网”。通过网格员每周对网格内农户家庭变化摸底排查,19个区级行业部门定期对41项返贫致贫风险点筛查预警,生成风险预警信息,“上下”融合发力,建立防贫返贫“筛查网”。各镇办接到区级行业部门风险预警信息后,1日内组织网格员核实,8日内向区乡村振兴局报送处置结果。截止目前,全区共选派监测预警网格员554人,监测11184户农户,人均监测20.19户。三是落实精准帮扶政策。针对不同致贫返贫风险,系统设计了产业就业、健康兜底等8方面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落实“三重保障”、产业分红、公益岗位、危房改造等政策,安排科级干部第一时间“一对一”开展帮扶,杜绝新增贫困。截止目前,已风险消除19户64人,风险消除率59.81%。全区34户106人三类人员中,享受帮扶措施275项,户均享受帮扶措施8项。
人民日报人民数字:
我是记者张盼盼。请问,王益区在易地搬迁后扶方面都采取了什么好的办法?谢谢!
王益区委常委、副区长马琳:
一是强化后续保障。全面梳理搬迁群众在迁出地享有的集体收益分配等7项权益和在迁入地享受的子女入学、就业扶持等13项权益。按照迁出地管好林和地、迁入地管好人和房的原则,厘清两地职责,明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涉地涉林补贴、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工作和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办理的责任主体,形成后续服务闭环管理,确保搬迁群众各项权益有人管、有人帮、不落空、不漏项。二是强化协同管理。在易地搬迁“1+7”政策体系的基础上,首次将责任体系延伸到迁出(入)村、社区网格及迁入地代管驻村工作队,以安置点所在镇办为纽带,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双向沟通协作机制,健全区级、镇办、村(社区)三级信息反馈共享机制,以户为单元完善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动态共享,实现精准服务。三是强化社区融入。依托安置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们的节日”、义写春联、文艺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20余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对安置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西部网:
我是记者刘静希。务工收入是脱贫人口的重要收入来源,请问,王益区在稳岗就业方面是怎样做的?谢谢!
脱贫攻坚时期,耀州“八星励志”扶贫扶志做法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阶段,耀州区在这方面又有何创新举措?谢谢!
王益区委常委、副区长马琳:
近年来,王益区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引导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强化就业监测。充分发挥基层服务平台、服务力量,逐村逐户逐人摸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愿望、培训意向、岗位和就业创业服务需求等基础信息,建立台账,精确掌握就业状况,动态更新、因人施策。截止目前,934户2916人纳入管理。二是拓宽就业渠道。依托“秦云就业”平台、“王益就业”微信公众号、“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下+线上”双渠道融合招聘会,为用工单位和脱贫劳动力搭建优质稳定的供需双向选择平台。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6场,发放用工信息各类彩页10余万份,为5万余人次提供了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三是提升就业能力。围绕在家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实际需求,针对性精准开展“定制式”劳动技能培训,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27人次。四是促进就业增收。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重点面向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脱贫未就业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农村残疾人等群体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61人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53.52万元。全区22家社区工厂,累计带动就业75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0人),拨付社区工厂各项补贴438.71万元。
胡佳栋: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刘鹏先生作了主题发布,并与马琳先生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结合实际做好宣传报道。同时,明天起,我们将继续进行三天网上发布,展示王益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特色乡村,请各媒体关注支持并宣传推广。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