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榆林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3-02 15:53:43 来源:陕新发布

pic

2月26日上午,榆林市举行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宏革,榆林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立,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贺枫斐出席发布会介绍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及营商环境突破年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    冯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将持续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各地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和思路举措。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宏革,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贺枫斐,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及营商环境突破年重点工作情况。

首先,请市发改委马主任介绍整体情况。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马宏革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

高质量项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榆林市委、市政府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以实施“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环境、推进项目、加快发展。下面,我就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安排部署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

(一)提前谋划,高质量制定项目计划。去年8月我们提前启动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编制,开展重大项目秋冬攻坚行动,确保重点项目如期推进。2023年全市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73个、总投资1.4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0亿元,本级政府投资项目169个、总投资132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6.1亿元。今年的项目主要呈现项目体量大、产业项目和转型项目多的特点,高水平的项目谋划为高质量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锚定目标、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三大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用市场、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等换产业项目,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功招引远景风机、隆基光伏组件等填补产业链空白的高质量项目落地,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化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政策兑付力度,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和八大主攻方向,再招引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

(三)创新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开工。一是创新项目谋划机制。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密切对接国家政策,在城市更新、教育、医疗卫生、流域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提前谋划储备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步开展咨询设计和方案论证,超前办理前期手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提前下达项目前期费2.9亿元,重点支持118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二是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梳理形成237个在建重点项目审批事项4363项,制定审批任务、项目责任、时间节点“三个台账”,抽调要素保障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双周召开联审联批会议,全面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三是组织集中开工。今年我们将常态化组织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项目成熟一批、开工一批,能开全开、应开尽开,确保省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50%、上半年达到80%、三季度达到100%,坚决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的目标任务。

(四)优化服务、全面加快项目建设。一是优化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成立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调度、及时会商,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二是坚持领导包抓。实行市县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抓重点项目机制,深化市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活动,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常态化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及时报道重大项目建设成效,宣传推广先进经验,营造抓大项目和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四是严格督导推进。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把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榆林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二、关于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

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围绕“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总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明确66项改革举措,滚动发布任务清单,通过开展项目审批提速、企业服务提质、政务服务提标、监管执法提效四大行动,推动营商环境取得大突破、大提升。

一是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取得新突破。针对项目要素保障不足、园区承载能力不强、项目审批流程不优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清单制度,集中保障重点项目要素;不断规范和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开展“容缺+承诺制”审批,能取消的事项一律取消,持续减材料、压时间、提效率;切实增强产业园区综合承载力,加快推动园区审批权限应放尽放;全面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和招投标透明度,大幅压缩政府投资一般项目财审时间,大力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真正实现政府多跑腿、企业少跑路。

二是推动企业服务精细化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涉企政策制定落实机制,全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受扶持政策。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联络员制度,按季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建立担保容错机制,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支小支农业务规模占比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电力接入全周期主动办,全过程办电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完善人才“引培留用”政策,选聘900名优秀大学生到民营企业,选派33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业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到相关企业;全面清理和规范中介服务,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事项一律取消,推动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下降。

三是推动政务服务人性化取得新突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编制发布统一的市县两级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一张清单管全市”;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实现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公开承诺一批清单事项,实现居民个人高频事项90%可网办或就近办。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和数据归集率分别达到80%、90%,全面提升政务服务集成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

四是推动监管执法法治化取得新突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将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制度,制定公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执法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全方位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提高商业纠纷审判执行效率,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依法查处违法使用商标行为,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面优化榆林“营商环境110”服务平台,畅通“榆林营商”、百姓问政、12345等投诉举报渠道,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机制,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责必究。

此外,为全力保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和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任务落地落细,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两个工作领导小组,以“双周调度、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我们将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开设我市“三个年”活动专栏,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曝光典型案例,也将高频次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冯驿:下面,请市行政审批局林局长介绍审批服务改革有关情况。

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立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审批服务改革工作做一简要介绍。

过去一年多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力实施“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推动全市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了行政审批服务力量。全市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企业群众的服务意识日渐浓厚,“一次性告知”、按承诺办结成为服务办事企业群众的底线要求,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成为新的政务服务常态,营商环境考核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按照全省“三个年”和全市“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要求,我们将推动审批改革及政务服务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方面:在行政审批高效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抓实事项进驻。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在效率,而集中审批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我们两年多分四批次接收了25个部门共433项许可事项,达到原定改革方案的80%,审批集中度不断提升。但仍有部分行政许可事项游离于大厅之外,存在体外循环现象,给企业群众办事带来诸多不便。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市政府“能划全划、不划全进”的工作要求,对厅内厅外审批事项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未进驻事项厘清要素,整理清单,督促相关部门单位事项、人员“双进驻”、“双到位”,真正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考核督查,巩固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成效。

二是抓好清单管理。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理违规设立的审批事项,发布统一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一张清单管全市”。要依照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制定办事指南,向社会公布并严格遵照执行,实现办事指南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做到线上线下办事一个标准、一套材料、一体化办理。

三是抓优审批流程。要扎实落实“五减”(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人员、减跑动)要求,进一步减少环节、压缩时限、优化流程,持续提升办事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能下放的权限“一放到底”,能合并的环节全部合并,能取消的程序坚决取消。要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严格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全流程实现“标准公布、受理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示”,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权和模糊空间。

四是抓强审管联动。制定出台《榆林市重大事项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工作规程》,为重大事项的许可提供审管联动的依据和遵循,防止审管职责不清和超限办理。积极落实“双反馈、双告知”信息互推机制,实现审管无缝衔接、高效联动。

五是抓新代办服务。要建立项目全程代办、市县联动机制,组建专职代办服务队伍,提升代办服务能力,为项目业主提供“保姆式”代办新服务,打造“榆林式”代办服务新模式。

第二方面:在政务服务标准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开展星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创建活动。制定出台《市县两级星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星级政务服务大厅创建活动,推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软服务、硬环境升级改造,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开展县区、部门领导“坐窗口、走流程”活动。要制定活动方案,按周排班,确保市级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参加1次“坐窗口、走流程”活动,亲自体验和解决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和“盼点”。

三是持续开展“十个一”(一门、一章、一网、一窗、一次、一码、一图、一标、一号、一体)服务模式创建工作。不断充实“十个一”服务模式的内涵,全面提升“十个一”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以“十个一”为工作蓝图,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办事指南,使大厅工作人员服务有标准、行为有准则、审批有规范、事业有方向。年内要建好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党政群服务一体化。

四是进一步拓展延时服务。持续在双休节假日开展政务延时服务,并根据实际需求,扩大范围,推动部门单位更多事项纳入延时服务范畴,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困扰,让“全年不打烊”成为我市政务服务的标杆。

五是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将健全“好差评”问题交办、调查核实、整改反馈的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差评整改规范,实现合理差评100%整改、实名差评100%回复。加快“百姓问政”与12345便民热线融合,创建官方网站、上线运行公众号/小程序,筑牢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方面:在工建改革制度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突出制度赋能。出台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考评办法、优化水电气暖网市政公用服务工作方案等一整套规范运行的制度方案,为工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体系支撑。分类细化发布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制定项目审批全流程办理服务指南,统一用水、用电、供气、供暖、通信等接入流程、时限、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优化服务流程。要强力落实工改各项制度,加大考核监督,促进各要素保障部门进系统、建机制、优流程,提升审批服务的效能。

二是加大技术赋能。从“微雕”入手,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大量开发应用场景,建成纵向覆盖市县、横向闭合联通的工改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涉改事项全覆盖、审批过程全留痕。要倾斜人力、物力、财力,立足实操,讲求实效,打造“好用、管用”的项目审批系统,让其在工改工作中真正发挥其“服务器”和“总管家”的作用。

三是强化服务赋能。将充分发挥工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建立“双周调度、按月通报、按季点评、按年考核”的机制,采取“主动服务、加强督促、全程跟踪”的方式,积极探索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并联审批,提升审批效率,促进工改项目快审批、快建设、快达效。要按照“窗口前移、服务前置、专班跟进”的思路,加强工改重点项目,包括市级重点投资项目审前培训,实时掌握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方面:在政务网络信息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汇聚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推动市县乡政务服务一体化,建好全市“一张网”,提升网络服务功能。

二是扩大政府政务服务“一张网”使用面,推动便民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社区便民中心集中,年底前再实现80项(附件2)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零跑动,实现60种高频电子证照标准化、场景化共享应用。

三是围绕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以“一件事一次办”为突破口,新公布20项以上“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推行网上集成办理。

第五方面:在中介服务规范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梳理中介服务事项。组织市县区开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梳理,清理政务服务领域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公布中介服务事项适用范围、流程、收费及时限,让中介服务彻底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扩充中介服务超市。引导项目建设、涉企经营相关中介服务机构进驻网上中介超市,为其提供网上填报指导等配套服务,确保机构入驻数、平台交易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肃清中介乱象。将全面推开星级评价、黑名单等一揽子信用管理制度,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彻底让“黑中介”有价无市,助力企业减负降费,营造风清气正的中介市场。

媒体朋友们,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纵然工作上有不少难点、阻点,但我们将秉持“只为营商环境找出路,不为推脱责任找借口”的工作理念,勇毅前行,笃行不怠,为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最后,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并随时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谢谢大家!

冯驿:下面,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贺枫斐介绍情况。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    贺枫斐

2023年是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持续优化业务审批流程举措,不断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开新局,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重点工作成效

(一)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实现突破。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并或自然资源部审批,在全国唯一争取到能化项目单独核算新增建设用地规模9.8958万亩,将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准后落实。通过编制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解决了143个项目、2.94万亩建设用地规划指标。

(二)建设用地报批供应保障有力。统征储备土地6.32万亩,上报建设用地4.02万亩,获批建设用地10.38万亩,获批同比增长400%;供应建设用地4.65万亩,其中中心城区供应住宅用地2809亩,同比增长33.2%。6个省级园区按“标准地”方式出让3301.28亩,占比48.1%,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三)确权登记工作取得成效明显。不动产登记一周办结率达到90%,件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37个工作日;42%的业务“一次也不跑”。市本级新供应土地全面实现“交地即交证”,新建商品房逐步开启“交房即交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小区170个、房屋2.9万套,同比增长5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在今年1月28日全市2022年度营商环境突破年动员大会暨全市招商引资表彰大会上,我局荣获全市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先、优化营商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全部获得三项集体荣誉。

二、2023年工作主要做法

(一)全力保障用地规划指标。一是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上位规划,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完善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力争上半年完成编制报批。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需求,落实10万亩能化项目单列指标,争取村庄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能源、矿产及其他建设用地新增规划指标。全面梳理规划期内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和产业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办公益事业、农村居民点等村庄建设用地,形成城镇开发边界外建设项目用地清单及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二是保障单选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准前,对急需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通过编制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同意后由市政府出具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承诺的方式,解决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同时,用足用活政策,尽可能多的扩大单选项目范围。三是保障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对符合条件申报集体建设用地的,由县市区政府出具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承诺,即可安排建设用地规划指标。

(二)持续加快建设用地报批。一是压缩组件审查时间。资源规划部门将主动对接用地单位,指导建设用地批报前置手续办理,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组件效率和质量,组件完成后不再提请市、县政府会议研究,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直接签发《一书四方案》。市、县资源规划部门10个工作日完成组建审查,市、县政府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签。二是简化文件办理程序。报请市政府同意,将市、县政府出具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纳入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承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说明、土地权属证明等文件,授权资源规划部办文,加盖“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用地审批专用章”。三是建立联审联批机制。将市局每周召开的建设项目业务审批调度会商会由市本级层面延伸到各县市局、扩大到用地单位,构建审批市县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前置审批手续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报件受理审查,指导补正相关资料,但不上报报件,避免反复退件延缓建设用地报批时间。

(三)统筹做好建设用地供应。一是提前制定供地方案。继续实行容缺受理,建设用地组件报省后,即开展规划条件、供地方案、土地价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审查,资源规划部门实行一科牵头、并联审查、“五合一”上会研究,及时提交市规委会、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建设用地一经省政府批准,即可启动土地供应及后续工作,实现无缝衔接、压茬推进。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应。指导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加快完成生态环境影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土壤污染风险、文物考古等区域评价评估工作,夯实“标准地”供应基础。在市本级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方式出让。三是探索多元供地方式。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实行地价鼓励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在不低于工业用地成本价的前提下,按不同供应方式进行全年期折算修正,合理确定工业用地价格;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原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不再补缴土地价款。

(四)不断提高登记办证效率。一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整合优化土地供应、产权登记业务流程,推行用地阶段多测合一,在土地成交公示阶段完成权籍数据入库、材料预审等。合并交地和颁证事项,协调税务部门将土地价款与税费征缴合并,签订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前用地单位完成土地现场查验,签订后税务部门一并完成土地价款、税费征缴,实现“交地即交证”。二是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升级完善国土空间信息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打通与税务征缴系统接口,实现多测合一权籍调查数据实时同步至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等材料实时共享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土地价款缴纳凭证及完税凭证等数据信息材料部门之间实时互通共享,最大程度让材料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强化部门业务协同。积极推广“互联网+”网上办理模式,大力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与土地价款、税费缴纳全流程“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在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收费”的基础上,探索推行国有建设用地首次登记“零跑腿、零材料”服务。

冯驿:下面,请大家根据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机构的名称,开始提问。

1.陕西农村报记者:我市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建设,预计可取得哪些可预期的改革成效?

马宏革:我们通过大力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以任务清单的模式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容缺承诺审批、企业宁静日等制度,发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涉项目审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善林地报批、财政评审等规范指南,预期可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重点项目要素得到充分保障,项目审批进度全程网上可查,通过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推动项目审批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下降,涉企违规收费、中介服务乱象得到规范和整治,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招投标透明度,加快增量配电试点改革,不断降低企业各类成本,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政务服务便利度明显提升,围绕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集成服务加快推进,便民事项就近可办水平大幅提升,政务服务实现“可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四是监管执法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部门覆盖率达到100%,各类行政执法检查数量、频次大幅下降,各类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得到有效处理,“营商环境110”震慑效应不断强化,全市干部作风加快提升,“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

2.陕西科技报记者:如何强力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质性落地落实?

林立:一直以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都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头戏。去年,市政府将工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住建局调设在市审批局,解决了系统应用与领导小组设置“两张皮”问题。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工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的作用,理清思路,明确任务,重新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以“六个一”为抓手,全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走深、走实。这里的“六个一”是指:一是完善一套机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出谋划策,搭建顶层制度框架,做出工改工作精准部署,积极督促市县各有关部门持续出台深化改革的配套制度文件,确保改革落地落实。二是整合一张表单。对办理事项分阶段梳理要素,制定公布“一张表单”和办事指南,实现一次告知、一次收件,将申请材料减少到一半以上。三是梳理一批事项。通过“简化、下放、归并、调整”等手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原109项精简到47项,大幅减少审批环节。四是推行一个窗口。在政务大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实行一个窗口接件,减少项目业主多头申请和跑动。五是建立一个系统。启动工建系统升级改造,打通与部门和市政公用申报系统的链接通道,全力打造“好用、管用”的审批系统,实行电子监管,充分发挥系统的功用。六是打造一个阵地。在市政务大厅打造改革“公示、公开、监督、宣传”的工改阵地,在市审批局内部将涉及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的事项进行整合优化,统一在大厅提供审前服务指导,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

冯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和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