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榆林市科技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5-23 17:37:05 来源:陕新发布

5月22日上午,榆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榆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东,榆林市科技局秦创原科负责人云卉出席新闻发布会,围绕“塑造科技创新优势、助推榆林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pic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    冯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榆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东先生,市科技局秦创原科负责人云卉先生,请他们围绕“塑造科技创新优势、助推榆林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和工作举措,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乔局长作情况介绍。

pic

榆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乔东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将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工作“3365”发展战略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凝聚起科技创新合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从顶层设计来看:健全机制,锻造模式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纲举则目张,我市统筹聚焦,以科技工作“3365”发展战略为统领,大力实施“驱动平台创建、自身队伍创优、科技工作创新”三大工程,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一是建立“三项机制”,实施驱动平台创建工程。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坚强领导下,以建立组织联动、运行联通、功能联合“三项机制”为保障,解决好秦创原建设“谁来抓”“抓什么”“怎样抓”的问题,打造创新驱动新体系,把秦创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原高地,实现科技创新“有舞台”。二是用好“六抓措施”,实施自身队伍创优工程。以全市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以“抓站位确保工作有动力,抓队伍确保工作有力度,抓业务确保工作有权威,抓宣传确保工作有氛围,抓学习确保工作有能力,抓督导确保工作有成效”的“六抓措施”为手段,解决好科技工作者德才兼备的问题,打造科技管理新模式,锻造跟得上秦创原理念、作风优良、善抓会管的科技队伍,实现科技创新“有人才”。三是凝练“科技五环”,实施科技工作创新工程。以“需求征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需要萌生”的“科技五环”闭环工作体系为支撑,解决好科技创新的思路、方向、主线的问题,让需求纳入视野、让需求接受实验、让技术走向市场、让成果变为产品、让需要成为导向,打造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科技创新不断迭代更新、螺旋上升,实现科技创新“有精彩”。

(二)从工作推进来看:注重创新,彰显特色

一是以思路创新构建秦创原架构。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整体布局,确定“一原两地多区”总体建设思路。围绕“一原”,精准衔接省秦创原平台,竖起榆林秦创原大旗,市、县两级成立16个创新促进中心。围绕“两地”,在秦创原总窗口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沣东)8号楼(5层,2500㎡)以应急工程方式打造榆林“主中心”,预计2023年5月份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对接夸普电气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电气系统研发中心、中储国能公司大规模储能产业创新中心等拟入驻项目;依托榆林高新区建成“副中心”,目前在孵企业126家。围绕多区,在全市布局了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中试孵化基地等创新区,每个创新区给予30-8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目前,已全部批复,资金已全部到位。二是以制度创新构建秦创原环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要部署,对标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出台榆林秦创原《政策包》《三年行动计划》《三支队伍建设方案》《“揭榜挂帅”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特别是去年10月份联合市财政出台了《科技型企业科技创业载体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园区奖补实施细则》《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科技人才引培研发投入奖补实施细则》,逐步形成“1+N”政策体系。兑现秦创原科小、高企、平台、技术合同登记、重大项目争取等奖补资金6444万元。三是以举措创新构建秦创原路径。开展秦创原“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市地毯式督导两轮,2022年10月24日至28日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对秦创原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形成督查通报及排名;与大化所、西交大等省内外2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飞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立国内首个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技术经理人事务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1亿元,安排秦创原专项资金2950万元;联合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在全省首创开展无科研机构、无研发投入、无知识产权、无科技人才“四清零”专项行动,指导企业成立科研管理部门,做到“七有”,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组划、有规划、有业绩;截至去年年底,新增18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科技内设管理机构的全覆盖。市委编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市科技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宜的批复》《关于加强县市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职能体系的通知》,为市、县两级科技部门扩能扩编。去年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揭牌暨签约仪式上,我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了秦创原平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相关做法及成效被刊登在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专报上(2022年第10期)。

截止2022年底,全市高企数达到248家,新增121家,同比增长95.3%,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达1159家,新增552家,同比增幅90.93%,均位居全省前列。

(三)从平台建设来看:统筹谋划,科学布局

一是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与中科院大化所联合共建国家化工减碳技术创新中心,已经省政府正式上报至科技部;与西安科技大学共同筹建西部富油煤绿色开发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交大一附院联合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正在争取CCUS评价中心、怀柔实验室榆林基地等国家级平台或基地、中心落地榆林,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二是省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榆林中科秦创原上郡能源实验室成功获批为省级重点实验室(2016年以来我市唯一获批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榆神秦创原中试基地获批“四主体一联合”工程中心(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管理主体、需求主体、市场主体,与高校联合)、秦创原(榆林学院)成果转化中心和靖边县两链融合试验区各获批1个省级工程中心;神木市获批2个“四主体一联合”工程中心;榆横秦创原中试基地成功获批首批陕西省中试基地,府谷县获批镁基新材料基地,获批经费1000万元;支持“副中心”榆林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榆林浙大智能自动化研究院获批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正在申报的能源陕西实验室即将落户榆林。秦创原网络平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8月份中组部在陕西调研秦创原建设时,被作为典型介绍。三是市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与交大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和金融研究院,组建7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5家。

(四)从项目落地来看:持续用力,赋能发展

一是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成功落地。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支持,确定与我市联合实施首批厅市联动重点项目。经过组织四轮专家论证和省科技厅专家组最终评审确定后,在高端化学品、多元化应用拓展、低碳化综合利用等三个领域共筛选出榆神工业区的国能榆林化工“低能耗、低碳排放氮气-水光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工艺包开发及工业示范”、神木市的天元化工有限公司“中温煤焦油生产针状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2项符合条件的项目,支持经费9000万元(省厅4500万元,我市相关县市区和园区配套4500万元),近期依托该项目完成了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陕西省创新联合体等省级平台申报。二是秦创原“揭榜挂帅”项目启动实施围绕兰炭废水处理和二次沙化2个方向,组织凝练秦创原“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梳理形成“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指南,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正式启动首批“揭榜挂帅”项目,积极推动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事关民生福祉的共性技术难题得到突破。三是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布局。2022年共收到各类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1098项,其中产学研类540项,农业类252项,社发类179项,工业类127项。经业务初审、专家评审、综合会审等程序后共确定支持许云华教授的氢气制、储、运等4大类别63个领域的324个项目,支持资金4059万元。

(五)从人才引育来看:优化环境,打造高地

一是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先后聘请邵明安、潘复生两名院士在榆林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聘请刘中民等19名院士担任“院士之家”科学家,管晓宏院士的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落地科创新城并在十七运投运,大化所千吨级乙醇脱水制乙烯、环氧氯丙烷等一批重大成果正在有序转化。二是加大省级创新人才培育力度。以平台、项目等方式大力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申报省级科技创新人才,中科院大化所曹磊等17人获批陕西省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榆林学院毕世青、广济堂陈国良等9人入选省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三是加大“三支队伍”培养力度。依托国内首个撮合技术经理人事务所,新培养“科技经纪人”140个,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4支,“新双创”队伍创业导师520名,创新型企业家1100多名,推出重点需求项目400余项,对接重大成果240余个,科技项目转化注册企业数量95家。四是加大基础人才队伍选派力度。在全省首创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128名专兼职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服务;选派13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137名三区科技人才,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实现“4+X”产业全覆盖。

冯驿: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谢谢。

1.陕西日报记者:刚才乔局长在介绍中提到了过去两年多榆林秦创原建设成就及措施,那么今年我们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乔东: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省政府汇报后深刻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

为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我市今年秦创原工作将紧紧围绕全省“三个年”的决策部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市对科技工作相关要求为工作指针,以科技工作“3365”发展战略为工作统领,以“时间上提前、效率上提速、效果上提质”为工作基调,以“务实、创新、清廉、团结”为团队文化,以“常修为政之德、常练执政之能、常做勤政之人、常怀进取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守党国之规”为作风要求,以不断强化科技投入、强化体制机制、强化创新理念、强化内生动力为工作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抢抓秦创原建设契机,谋划建设陕甘宁蒙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推动能源陕西实验室落地、秦创原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挂牌,积极对接打造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国家化工减碳技术中心、国家CCUS技术创新中心,以此塑造榆林创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2.华商报记者:刚才介绍情况时提到,我市布局了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等创新区,我们也知道这些创新区对于各县市区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请问下一步我们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具体有哪些举措?

云卉: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紧迫感,主动参与融入到全省的秦创原建设工作中。而处于基础层面的县区,在经济体量中占比高、影响大,因此,推动县市区科技的协同创新是建设秦创原的重要一环。

具体到榆林市,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各县市区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支持各县市区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即按照一个试验区、一个研究院、一支服务团、一个大项目的要求,围绕12个县市区两链融合试验区布局12个创新研究院或工程技术中心,引进12支以上相关领域领军人才团队,组织实施12个市县联动重点项目,每个项目计划每年支持100-3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以此引领“创新区”有形有效发挥作用。

3、陕西网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我市近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那么接下来,我市将如何进一步培育企业,使之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呢?

云卉: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我省听取汇报后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省委主要领导也提出:要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在前不久我市召开的秦创原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也要求:要发挥企业作用,培育创新“主力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要求,我市计划根据《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按照“登高、升规、晋位、上市”的要求,充分总结2022年度企业培育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的经验,不断完善后备企业推荐筛选培育机制,并发挥工业科技特派员及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服务功能,通过走访服务、政策宣传、配套补助等方式,对入库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精准服务,积极对接引进中科慧拓、海德利森等优质企业落地榆林,力争2023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0家。

冯驿: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和市科技局取得联系。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